切记:“短暂体悟”不是“真正开悟”!

切记:“短暂体悟”不是“真正开悟”!

特别提示:偶尔会遇到有人说:“我开悟了。”但仅仅凭这句有点炫耀的话就可判断,他绝对没有开悟。真正开悟的人不可能随随便便就向别人说“我开悟了”,因为他已经知道了一切,已经可以在天上飞,已经可以去许多的净土见到许多的佛菩萨,已经与烦恼“永别”,已经产生了持久而不可言说的欢喜……他毫无必要在凡夫俗子面前炫耀。当然,我们不排除这人短暂体验了一下“悟”,但那只是瞬间体验,绝非真正的开悟。当然,如果只是在书本上学习学习佛法,不去实修,他即便连短暂体悟都不会有。下文转载自德格·宁玛嘉绒寺,原文链接地址为: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228420100wbap.html

摘要: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

很多人在品茶赏月中也会吟诵几句“我有明珠一颗……”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来和别人辩论,或满口的佛教词汇“解脱”、“菩提心”或者安详、自在等一些觉受。他们也许就会认为——“这就是佛法”。然后觉得自己悟了。但其实在真实的生活面前,我们这样的“证悟”是不堪一击的!佛陀被歌利王割截身体时可以做到如如不动,而我们呢,哪怕一句话语都可让我们暴跳如雷?品茶赏月也可能开悟,但绝不能说品茶赏月就是禅;佛法不离日常生活,但也绝不能说日常生活就是佛法。

有句话说“愚诵千偈,不解一句,智诵一偈,解百千义。”我们在闻法过程中,如果产生‘易懂’或是‘自己已经轻易通达’的念头,这是一个大魔障。一般来说,稍有智慧的人,比较容易滋生这类傲慢。与真正的修行人相比,自己佛学水平浅得可怜,还需要老老实实地闻思。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古来大德都是这样,就如六祖大师,开悟后尚隐居猎人队中十五年潜修。不然一盲引众盲,相续入火坑。修行人一定要韬光晦迹,仔细熏修,一番大修,方有一番大悟。方便抵制,自劝自心,即是自己估计自己,不要冒失,自以为了不起,古人说初生之犊不畏虎,则自伤也。有句著名的西藏谚语说:“不要把了解当开悟;不要把开悟当解脱。”

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师,早年在五台山打坐时得到了一些境界,就自认为“证悟”了。后来他被人陷害,充军流放岭南,其间经历了种种苦难艰险,而就在这九死一生之中,他才发觉他原先所“证悟”的那些东西仅仅是浮光掠影,丝毫派不上用场。于是,他开始了铭心刻骨的反省,继而在修行上获得了重大的突破。憨山大师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说到,他非常感谢这一段苦难的经历,这段经历就好像天地间巨大的钳锤,将他内心中蕴藏的我执烦恼锤打得一干二净,使他获益匪浅。


纵观古今高僧大德,几乎各个都是具足刚骨的硬汉,有着斩钉截铁的性格。“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他们的洒脱、自在,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艰苦磨砺之后展现出来的智慧,绝非轻轻飘飘、浮浮泛泛所能得到的。否则,那所谓的“洒脱自在”仅仅是古人所呵斥的“软暖习气”而已。

咏给仁波切曾讲述一个故事:“短暂体悟”和“真正开悟”——

 虽然“湖泊经验”被视为“止”禅修的最高境界,但并非真正的开悟或完全证悟。它是修持道上重要的一步,却不是终极目标。所谓的“开悟”,是完全证悟自己的佛性。佛性是轮回与涅槃的基础,它超越一切念头、情绪,以及感官识(根识)和意识的感受经验,也远离了“自与他”与“主体与客体”的二元体验。它是浩瀚无际的,是智慧,是悲心,也是大成就。


  我父亲曾经说过一则他在西藏时发生的故事。他的一个出家弟子在山洞中禅修,有一天,这个弟子捎了一个紧急口信给我父亲,请父亲务必到山洞中看他。我父亲抵达时,这位僧人兴奋地告诉他:“我已经完全证悟了,我知道我能飞了。但是,因为您是我的老师,我还是需要得到您的许可。”


  父亲知道这个僧人只是短暂地体验到自心本性而已,于是坦白告诉他:“别傻了,你飞不起来的。”


  “不,不,”僧人兴奋地答道,“假如我从山洞顶端跳下去……”


  “不可以!”父亲打断他。


  他们就这样来回争辩了好一会儿,最后这位僧人终于让步了,说道:“好吧!既然您这么说,我就不去试了。”


  这时已接近中午时分,于是僧人便供养我父亲午餐。服侍我父亲用完午餐之后,这位僧人便离开了山洞。但过了没多久,我父亲就听到“砰!”的一声,随后,深邃的山洞底下便传来哀嚎声:“救救我,我的腿断了!”


  我父亲于是爬下去,到了那个僧人横躺的地方,说道:“你不是说你已经证悟了吗?现在你的证悟在哪儿啊?”


  “请别再提我的证悟了,”僧人哭喊道,“我快痛死了!”


  慈悲如昔地,我父亲把这位僧人背到山洞中,用木板固定住他的腿,并给了他帮助伤口愈合的藏药。然而,这肯定是这位僧人永难忘怀的一课。


  就像我父亲一样,我的诸位老师总是审慎地指出“短暂体悟”和“真正开悟”之间的不同。体悟随时都在变化,就像天空中云朵的飘浮移动般,而开悟,即自心本性的稳定觉性则如天空本身,是衬托各种变动体验生起的一个不变背景。

  

想要达到开悟的境界,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修持逐步开展,并以每天多次的短时间禅修作为开始。从短时间禅修中逐渐增长的安定、平静或清明等体验,很自然而然地就会激励你延长修持的时间。太疲倦或太散乱的时候,别强迫自己一定要禅修。但是,当你心中有个微弱却坚定的声音告诉你,现在是专注禅修的好时机时,那就千万要把握机会做禅修。。。

一些学佛人,参阅了许多经论及祖师语录。可谓皓首穷经,博闻强记,但却只停留在文字上,于消除烦恼无有丝毫助益,这无异于说食数宝。本可用来解脱自他的佛法于这类人,只起到了满足虚荣心的功效而已。过去有位祖师曾说了一个譬喻:“苍蝇在纸窗前一直飞钻,再怎么飞钻,也无法飞过那层薄薄的纸。”所以一个人若只在纸上的理论下功夫,是绝对无法突破现状,解脱自在的。未得一地(初地)之前,千万不要生起傲慢心,觉得自己不用发愿了、不用出家了,什么都很随便。

嘴上说得再动听,若没有将之融入自己的行动,即使你会讲再殊胜的法,如果没有通过修行品味到其真实的味道,到死时只是种下一些善根,还是继续堕入轮回。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苏东坡的前世因缘

很多人只知道苏东坡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曾任翰林学士,官至礼部尚书,却不知道他前世是个出家人。“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就是苏东坡写又说“溪声尽是广长舌”,他的诗、他的文都写得非常好!东坡聪明盖世,而不拘小节,妓馆淫坊,亦常出入。祖戒悟处虽高,但还是不免一念之差堕入轮回。其实他自己也在《南华寺》中提过:“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意即我本来是个修行人,曾于三世中一直积累资粮,但因一念之差落入尘世,招来了这一生的忧患。

据说他的前世是五戒和尚,一目失明,为某寺院住持。有次他在山门外发现一丢弃的女婴,就带回寺中让一名和尚养大,取名红莲。红莲长大后清秀动人,五戒见到生了一念贪心,并因此而破了戒。他有一个师弟叫明悟,在定中察觉此事后,借机作诗点醒了他。羞愧之下,五戒坐化而去。明悟见后心想:“师兄错走这一步,下世可能会毁谤佛法,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他也赶紧坐化,紧追五戒投胎而去,这就是后来的佛印禅师。


苏东坡的前世为五戒和尚原本道行清净,修行不错,但因为那段孽缘,以至于不得不感受轮回的痛苦,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当然也正由于他出家修行过,故而后世不同于常人,不管在诗学方面,还是佛教研究,都有相当深的造诣。所以,善恶有报、因果不爽的道理,在他一人身上全都体现了。

对比一下我们跟以上两位主人公比修持也许更差,就更不能掉以轻心以为自己懂点佛学知识,嘴上能作些理论,真的悟了。。。佛法的伟大也不在于停留在语言上,必须通过亲修实证,才可品出其真正的涵义。


 密勒日巴尊者也说:“不要期望开悟,只要终身修行。”

推荐阅读:

证悟空性时究竟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修行不成功?不能证悟?

证悟空性后,太不可思议了!

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

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

证悟空性后还会对异性产生爱情吗?

因果、无常、空性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绝对精彩!索达吉堪布在北大演讲空性观(兼答问)

证悟了空性就能穿越岩石、飞入天空?

证悟空性大圆满的历程,如何避免生往天界或着魔

什么是空性?——宗萨仁波切

文殊菩萨告诉宗喀巴:要去净罪积资才能证悟空性

三种修空性的方法——《修心七要》略释(一)

三种修空性的方法——《修心七要》略释(二)

初地菩萨以上的圣者还会有烦恼,但和我们不一样

初地菩萨从极乐世界投胎到台湾农村?

次第与证悟:密宗用更可爱的东西取代自我

未证空性急着修本尊,很容易变成鬼神恶魔

暖、顶、忍、世第一法,都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尽早实修五加行?

入禅定的条件及其觉受详情揭秘

修行境界的划分,警惕未证言证!

开悟的十个标准(南怀瑾)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开悟了

为什么要尽早实修五加行?

怎样忏悔罪业最快?

为什么佛说法四十九年,未曾说过一字?

入禅定的条件及其觉受详情揭秘

佛弟子要切记《六种危险》!

密宗弟子应在何时修禅定?与外道禅定有何区别?

如何判断自己所修的是不是正法

希阿荣博堪布谈大圆满的道次第和验相

这七种情况属于盲修瞎炼,永远永远不可能成就

新皈依的弟子每天应该如何做功课

信佛有六种层次,您在第几层?

怎样对治盲修瞎炼的风气?加行和修行不能急

皈依的意义与修法(根让仁波切开示)

发菩提心的意义与修法(根让仁波切开示)

大圆满及其前行的重要性(根让仁波切开示)

喇荣好像很难求到窍诀,我想去亚青求一个窍诀回来修可以吗?

生起次第的初步修法:如何清晰观想出本尊

如何使修习五加行的功德在同等条件下翻倍?

嘎玛仁波切在天津开示大圆满前行撷英心得

大圆满前行中的“共同前行”

密宗九乘次第所有法门,以上师瑜伽为最胜

上师直接加持使弟子完美消业脱胎换骨的经典案例

罕见!上师抓起石头追击弟子

密宗行者要开悟有何诀窍

度母显灵引导阿底峡尊者开悟的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0493.html

更多阅读

昙花:短暂的美丽、瞬间的永恒!

昙花:短暂的美丽、瞬间的永恒!我面前的昙花越开越恣意,也越来越芳香。我用相机拍下这一动人的时刻,这一刻将永远定格在心中。昙花灌木状主茎圆筒形,木质。分枝呈扁平叶状,多具2棱,少具3翅,边缘具波状圆齿。刺座生于圆齿缺刻处。幼枝有刺毛

章子怡:我们需要你的道歉,不是纪灵灵!!_fxyz_85

章子怡:我们需要你的道歉,不是纪灵灵;还有,不要转移视线避重就轻,戛纳的善款明细呢?从诈捐门捅出来到现在有一个星期了吧,结果是网友们眼睁睁的看着章子怡依旧风风光光身穿水貂皮大衣出席官方活动,最后由一个替死鬼出来扛罪。全国的媒体都

树哥辨别是否是洗盘的经验谈作者:树哥不是传说

树哥辨别是否是洗盘的经验谈作者:树哥不是传说近日,A股市场节节攀升,小牛市的氛围渐渐浓厚,无数小散们都期盼着能借助这波行情“多收个三五斗”。不过市场是残酷的,在看似欣欣向荣的盘面下,主力往往会凭借资金实力短期内低买高卖,对个股反

转载 净空法师2012年2月8日开示:虚云老和尚没开悟!

净空师2012年2月8日开示:虚云老和尚没开悟!取经僧摘录净空法师2012年2月8日开示我们:黄念老跟虚云老和尚学禅的,跟贡噶老人学密的,他告诉我,现在,禅没有了;不但禅没有开悟的,连得定的都没有,虚云老和尚没开悟,得定。所以,你看多难啊!没有开悟,得定

声明:《切记:“短暂体悟”不是“真正开悟”!》为网友浪费了青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