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国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味人生维基百科全书



德意志帝国[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绍的是1871年由普鲁士建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国。 关于1933年-1945年由希特勒领导的大德意志帝国(第三帝国),详见“纳粹德国”。

德意志帝国

Deutsches Reich

↓1871年-1918年↓



国旗国徽

格言

Gott mit uns

(“神与我们同在”)

国歌

(无)

皇室颂歌: 万岁胜利者的桂冠

(Heil dir im Siegerkranz)



1871年

首都柏林

常用语言官方: 德语

非官方: 丹麦语、法语、东弗里西语、波兰语、索布语

政体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皇帝

- 1871–1888威廉一世

- 1888腓特烈三世

- 1888–1918威廉二世

德国宰相

- 1871–1890奥托·冯·俾斯麦 (首)

- 1918弗里德里希·艾伯特 (末)

立法机构德意志帝国议会

历史时期新帝国主义

-德意志统一1871年1871年1月18日

-德国革命1918年1918年11月9日

-正式退位1918年11月28日

面积

- 1913年540,857.54 平方公里

人口

- 1871年估计41,058,792

- 1890年估计49,428,470

- 1913年估计66,978,000

密度123.8 每平方公里

货币黄金马克 (–1914年)

纸马克 (1914年–)

继承自继承国

  北德意志邦联

  巴伐利亚王国

  符腾堡王国

  巴登大公国

  黑森大公国

魏玛共和国

阿尔萨斯-洛林共和国

但泽自由市

波兰第二共和国

立陶宛

萨尔 (国际联盟)

今属于  比利时

  捷克

  丹麦

  法国

  德国

  立陶宛

  波兰

  俄罗斯

面积和人口不包含殖民地

面积参考:[1] 人口参考:[2]

德意志帝国(德语:Deutsches Kaiserreich,英语:German Empire)通常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王国统一日耳曼地区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其正式国号“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3]。

目录

[隐藏]

1 德意志的统一 2 政治 3 内政 3.1 文化斗争 3.2 反社会主义法 3.3 威廉二世时期 3.4 动乱与革命

4 经济 5 政区 5.1 帝国本土 5.2 海外属地

6 社会 7 教育 8 军事 9 外交 9.1 大陆政策 9.2 世界政策

10 领土损失 11 参考

德意志的统一[编辑]

主条目:德意志统一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宣布成立。白衣者为俾斯麦。

普鲁士在首相奥托·冯·俾斯麦的领导下,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获胜,完成统一德意志的大业。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尔赛宫镜厅正式登基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建立。

政治[编辑]

1871年4月颁布帝国宪法,是按普鲁士宪法基础而成的,加入了有关帝国的新内容,它明确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由22个邦、3个自由市和1个直辖区组成。各邦把军事、外交、海关立法、银行立法、间接税、刑法等权力交给帝国政府,只保留教育、卫生和地方行政等权力,同时保留自己的君主政府和议会。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王国的国王就是德国的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任免帝国各级官吏。普鲁士王国的首相是德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免,向皇帝负责。

帝国的立法机构是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因此普鲁士在联邦议会有很大影响力。帝国议会议员通过选举产出生来,选民为帝国居民中年满25岁的成年男性公民,帝国议会没有固定议席,参选者得票超过半数便当选,不足者落空。帝国议会所通过的一切决议须得联邦议会同意后来能生效,以限制帝国议会的权力。

内政[编辑]

文化斗争[编辑]

文化斗争是指俾斯麦在1870年代对抗天主教会的行动,天主教徒成为“帝国公敌”。早在1870年,第一次梵谛冈大公会议颁布了教皇无误论,由于德国天主教徒当中存有不同意见,使国家首次卷入教会事务。天主教独于1870年12月创立中间党,宗旨是保护天主教徒利益,可是俾斯麦认为它是保护帝国的敌人,党对教宗的支持使人们认为该党效忠于教宗而非国家。因此,俾斯麦发动一场“文化斗争”,以大大削弱天主教徒在德国的影响力。

文化斗争主要在1871年至1876年间进行,俾斯麦采取一系列行动削弱天主教会的影响力,1871年帝国议会通过了神职条款,禁止“滥用神职以遂政治目的”,之后又统过了一系列法案,统称为“五月法案”。主要措施控制神职人员的培训、任命和教会教育,禁止耶稣会在德国展开活动,1874年把宪法内原有保证宗教自由的数条规条删除,1875年推出“粮仓法”,凡拒签声明支持政府立法行动的教士将不会得到政府的宗教津贴,最后在1876年规定教会不能控制婚礼。许多抵制文化斗争的神职人员遭监禁或驱逐出境。然而文化斗争不但未能达致预期目的,反而使中间党势力越来越大,天主教徒充满凝聚力,得到选民的支持,在帝国议会内占有不少席位,迫使俾斯麦放弃与天主教徒的敌视,渐渐废除相关法令;至于俾斯麦,由于他又找到另一个打击对象(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者),改为与中间党合作,文化斗争终告失败,在1887年正式结束。

反社会主义法[编辑]

系列条目

德国历史



显示▼隐藏▲日耳曼地区历史

日耳曼人时期 民族大迁徙 法兰克人时期 (墨洛温王朝) 加洛林王朝 ( 法兰克王国· 法兰克帝国 · 东法兰克王国) 神圣罗马帝国

显示▼隐藏▲德意志国的建立

勃兰登堡藩侯 条顿骑士团 条顿骑士团国 普鲁士公国 勃兰登堡侯-普鲁士公国 普鲁士王国 莱茵邦联 德意志邦联(关税同盟) 德意志1848年革命 北德意志邦联 德意志统一

显示▼隐藏▲德意志帝国时期

德意志帝国 德国十一月革命 魏玛共和国 纳粹德国

显示▼隐藏▲冷战时期

盟军占领· 前东部领土 ( 萨尔保护领) 联邦德国· 民主德国 两德统一

显示▼隐藏▲现今的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显示▼隐藏▲专题史

军事史· 殖民史 疆域史· 语言史 历史年表

德国主题首页

查 论 编

统一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势力日渐增强,虽然它的人数尚少,可是俾斯麦越来越视它为心腹大患,认为社会民主党是“帝国的敌人”之一。1878年5月,德皇威廉一世遭到暗杀,事件中无人受伤,俾斯麦以此为借口向帝国议会提出一项社会党人法。不久威廉一世再次遭到暗杀,伤势严重,愤怒的俾斯麦便解散帝国议会,重新选出一批新议员,10月新国会通过了社会党人法。社会党人法又称反社会主义非常法,内容是禁止社会主义者的一切集会、组织、结社以及各种报刊,也不得接受任何募款捐助,不过国会拒绝立法禁止社会民主党参选国会议员,使社会主义者在国会仍有一定影响力。反社会主义法每三年重新通过一次,直至1890年俾斯麦下台。

然而反社会主义法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助长社会民主党的势力,《反社会主义非常法》有效的时期被后来称为社会民主党的“英雄时代”。1870年代的经济萧条,使德国贫富悬殊恶化,不仅引起了社会主义者的关注,同样唤起许多德国社会不同成员的关注,社会民主党势力越来越大,俾斯麦为了压制这些劳工阶级的政治活动,便透过各种福利措施收买他们。在反社会主义同时,俾斯麦又推行一些保障市民权益的社会主义法,包括1883年的《疾病保险法》、1884年的《意外灾难保险法》和1889年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890年国会拒绝通过反社会主义法,皇帝威廉二世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俾斯麦下台,反社会主义结束,社会民主党改名为德国社会民主党。

威廉二世时期[编辑]

1888年3月德皇威廉一世去世,由儿子腓特烈三世继位,可是他因咽喉癌于同年6月去世,由29岁的儿子威廉二世继位。年轻德皇与年老首相意见相左,最终在1890年威廉二世解除俾斯麦职务,之后政府未能成功解决国内工人与政府之间的矛盾问题。为了打击工人和民主团体,帝国政府曾经试用过强硬和怀柔政策,但成效不大。首相列奥·冯·卡普里维伯爵采用温和手段,企图以降低关税以利工业人士,使党派放弃成见,互相合作为国家发展作出最大努力。他的做法反使党派关系恶化,失去支持的他在1894年辞职。接任的霍恩洛厄采用集体政治的方法,把不同利益集团结合起来,以实现意见一致,联手对付共同敌人。霍恩洛厄在1900年退休,接任的伯恩哈德·冯·比洛为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利益,于是恢复了一些商业条约,以及提高一些关税。比洛在1908年犯了一件错事而在1909年辞职,当时英国《每日电讯报》访问威廉二世时,威廉二世无意间说了一些有损与英国外交关系的说话,每日电讯报访问员把稿交给宰相过目却没有发现出来,到公开时才发现,比洛只告诉德皇以后说话小心一点。接任的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曾尝试进行政治改革,但失败而回。

动乱与革命[编辑]

1914年德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德国经济陷入萧条,战事的拖延及高的死伤人数使人民厌倦战争,男丁被征召,国内士气低落,自1915年起德国国内开始出现粮食暴动,1917年还出现大规模罢工行动。同年霍尔维格政府被麦可利斯政府取代,事实上麦可利斯的宰相一职被架空了,由军事首长兴登堡及埃里希·鲁登道夫领导。同年右翼的德意志祖国党成立,一心一意支持军方领导政府,不少民族主义者认为战争的持续是因为犹太人还未从战争中赚取足够利润,反犹太主义死灰复燃。不久新宰相冯·黑德林上台,之后不久马克斯·冯·巴登被任命为宰相,此时德国战败已成事实,军事首长把政权交还给巴登的文人政府。此举做法目的是防止联军提出苛刻的媾和条件,及防止国内动荡不安扩大。新政府进行宪政改革,包括各部门向国会负责、文人控制军队等。此外,国内普遍要求威廉二世退位,但他不肯。

这些宪政改革是十分有限,不能满足人心,1918年10月威廉港水兵叛变,不肯接受上级命令把舰队驶出威廉港执行一项攻英任务。此兵变触使全国爆发大规模叛变,局势急转直下,宰相在11月9日辞职,新宰相弗里德里希·艾伯特上任,当天下午德国社民党人腓力·赛德曼在国会大楼宣布共和国成立,威廉二世在晚间出走,德意志帝国灭亡。11月11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威廉二世的退位未使德国国内恢复秩序,此残局交给威玛共和国政府处理。

经济[编辑]

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仍以务农为主,1852年期间约50%人从事农业生产。早在1834年德意志地区已组成关税同盟,以消除各邦之间的关税,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加上普法战争后得到大量赔款,在俾斯麦的领导下普鲁士进行工业革命,经济突飞猛进,乡村人民涌入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力,成为工业生产的劳动者,1882年德国工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40%,鲁尔区更成为德国的工业中心。1873年俾斯麦创立帝国铁路局,负责国家的铁路事务,迅速扩建帝国铁路网,1865年铁路总长度只有14,690公里,1875年已达27,960公里,减低了产品运费和运输时间。德国的钢产量亦大为提升,由1870年的140万吨,去到1913年已超过1,000万吨,煤产量增加3倍。在经济高速发展达到顶峰时,1873年的大萧条使德国经济发展减缓,德国在1879年改行保护关税政策,以保护国内工农业,而德国经济要直到1895年至1913年才恢复,此时期德国出现了新的工业,如化学工业、电子工业。然而俾斯麦的保护关税政策到了19世纪末已失去成效,不但使国内物价高涨,还造成外国的报复性攻击,使德国工业产品外销不理想,在卡普里维时期才调整此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德国以速战速决方式击败法俄两国,可是战事持续,由于德国没有作打长期战争的准备,1915年粮食出现短缺,主要是英国封锁所造成,许多粮食无法进口至德国,在6月政府实施面包配额管制。1916年至1917年情况更严重,面包严重短缺,城里出现抢粮、抢店、示威的情况,许多农家不再带作物去市集,以免被抢去,约70万人在大战期间活活饿死,战后营养不良现象普遍,许多年轻人因营养不足而被认为无法胜任工作。不单粮食出现短缺,军需也一样,所有弹药在1914年10月用尽,工厂人手不足,唯有靠女性填补,1918年妇女在工厂就业人数高达230万,较1913年的160万高出许多。话虽如此,军需工人的工资比较低、工时长、加上战争期间原有福利都被取消,使工人深深不满,促使示威、罢工事件,最后甚至加入革命行列。

政区[编辑]

帝国本土[编辑]

在德国统一之前,德意志地区分成了39个独立的邦国。这些邦国包括王国、大公国、公国、亲王国、自由汉萨城市和帝国直辖领。普鲁士是众多构成帝国的邦国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领土占整个帝国的六成。

这些邦国中的其中数个在神圣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得到了独立主权。其余的邦国都在1815年维也纳会议之后得到独立主权。这些邦国的领土可能不是一块连续的领土,可能会分成数个部分分部在德意志地区各地。这种现象是因为透过家族分支瓜分领地,或者是透过征购而获得的。



1893年德意志帝国政区



一战前的德意志帝国,1914年

邦国首都面积(平方千米)(1910年)

王国 (K?nigreiche)

普鲁士王国 (Preu?en)柏林(Berlin)348 780

巴伐利亚王国 (Bayern)慕尼黑(München)75 870

萨克森王国 (Sachsen)德累斯顿(Dresden)14 993

符滕堡王国(Württemberg)斯图加特(Stuttgart)19 507

大公国 (Gro?herzogtümer)

巴登大公国(Baden)卡尔斯鲁厄(Karlsruhe)15 070

黑森大公国 (Hessen)达姆施塔特(Darmstadt)7 688

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国(Mecklenburg-Schwerin)什未林(Schwerin)13 127

梅克伦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国(Mecklunburg-Strelitz)新施特雷利茨(Neustrelitz)2 929

奥尔登堡大公国(Oldenburg)奥尔登堡(Olenburg)6 429

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 (Sachsen-Weimar-Eisenach)魏玛(Weimar)3 610

公国 (Herzogtümer)

安哈尔特公国(Anhalt)德绍(Dessau)2 299

不伦瑞克公国 (Braunschweig)不伦瑞克(Braunschweig)3 672

萨克森-阿尔滕堡公国 (Sachsen-Altenburg)阿尔滕堡(Altenburg)1 324

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 (Sachsen-Coburg und Gotha)科堡(Coburg)1 977

萨克森-迈宁根公国 (Sachsen-Meiningen)迈宁根(Meiningen)2 468

亲王国 (Fürstentümer)

利珀亲王国代特莫尔德

罗伊斯-施莱茨-格拉亲王国格拉

罗伊斯-格瑞茨亲王国格瑞茨

绍姆堡-利泊亲王国布卡堡

施瓦茨堡-鲁道尔斯塔特亲王国鲁道尔斯塔特

施瓦茨堡-桑德豪森亲王国桑德豪森

华迪克-皮亚蒙特亲王国亚路臣

自由汉萨城市 (Freie Hansest?dte)

不来梅(Bremen)256

汉堡(Hamburg)414

吕贝克(Lübeck)298

帝国直辖领 (Reichsland)

阿尔萨斯-洛林 (Elsa?-Lothringen)斯特拉斯堡(Stra?burg)14 522

海外属地[编辑]



德意志帝国殖民地

太平洋地区

萨摩亚

德属新几内亚 (所罗门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瑙鲁、马绍尔群岛)

非洲地区

德属东非 (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

德属西非 (喀麦隆、多哥)

德属西南非洲 (纳米比亚)

其他地区

胶州湾租借地

天津德租界

汉口德租界

山东势力范围

黄河流域势力范围

社会[编辑]

德国早期大多数工人居住和工作环境都很恶劣,早期德国工人的工资较低,缺乏保障,住屋与公共设施未能配合人口涌入的需要,许多工人为节省开支,往往与数人合租一间住房。城镇卫生不良,卫生设施较原始。于是政府在1883年推出疾病保险法、1884年的意外灾难保险法和1889年的老年和残废保险法、1911年的职员保险法,使德国成为一个拥有优良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此外政府又大力兴建房屋,缩短工人的工作时间,1878年立法规定妇女及儿童不得从事对有害身体的工作,14-16岁的青少年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0时。

德国国内男女不平等现象甚为普遍,妇女是没有投票权的二等公民、法律对妇女的歧视、同工不同酬、受教育权利、甚至在1908年帝国结社法通过前妇女是没有参与政治权利,包括工会和政党。战前避孕方法极不普及,故每家庭都有4至5名子女,加上死亡率渐渐下降,导致人口急增。1865年成立的德国妇女会,主要推动教育和就业平等,但要到威廉二世时期才见成效。

教育[编辑]

相比欧洲其它国家,德国的教育制度可以说是相当进步。19世纪初多数邦国通过立法,规定国民须接受基本义务教育。1871年,普鲁士就有33000所初级学校,在学学童约400万人,1911年增至39000所,学生高达650万人。因此德国民众识字率甚高,直到十九世纪末,每1000名德国人中,无法读写的文盲不到5人。学校向学生灌输忠君忠国、纪律、苦干的观念,众多课目中历史科最为重视,学童须熟习国家历史。然而只有少数人能在完成小学后继续接受教育,只有关系良好的富家子弟才能升读中学和大学,不鼓励大学生以批评眼光判事,而女性大学生更是十九世纪末才出现的新事。

军事[编辑]

另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比利时边境附近堑壕内的德军士兵



日德兰海战后受重创的塞德利茨号战列巡洋舰

德国军队在1870年只有40万人左右,到了1911年增加至864,000人。国家实行征兵制,全国男子都须要服役,期间不断灌输国家观念,接受纪律训练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军官大多是来自贵族阶级,1860年有65%军官来自贵族家庭,可是这比例不断下降,到1913年只有30%。

1890年代,德国出现了沙文主义团体,其中势力中最的是泛德意志协会,宣扬日耳曼种族优越论,提出夺取英、法等国殖民地,再吞并欧美小国,以建立世界性的大日耳曼帝国,对当时的德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887年,通过了军事法案,同意增加军费。1898年成立德国海军联盟,并通过了第一个海军扩建法案,在1903年前建造11艘装甲舰、63艘驱逐舰、23艘巡洋舰。1900年通过第二个海军法案,1915年前拥有7艘战舰、11艘重型巡洋舰、34艘轻型巡洋舰和100艘驱逐舰,使德国海军慬次于英国。1906年英国建造无畏舰时,再通过第三次海军法案,建造无畏舰。德国扩建海军引起英国关注,展开了军备竞赛,1908年时英国有8艘无畏舰,德国却有7艘,成为全球第二海军强国。

1891年,德军总参谋长施里芬开始调整对俄法的作战计划,以速战速决为原则,4-6周内击败法国、3-4个月内击败俄国,最终在1905年完成计划,这便是著名的施里芬计划。为了准备战争,德国军费开支不断增加,1879年只有4.28亿马克,到1913年已超过20亿马克,军队人数从1874年的40万增加至战前的75万,390艘船舰,海员达8万人。同时,威廉二世亦积极对外扩张,甚至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中派出“豹”号战舰驶至摩洛哥,以示抗议。三国协约的组成,宣示了对立的军事集团形成,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德国介入战争,实行施里芬计划,向法俄宣战。德国在战争不能得势,山穷水绝,最终在1918年11月11日投降。

外交[编辑]

大陆政策[编辑]

俾斯麦一向采用大陆政策,煽动英、俄两国互相对抗、与奥结盟、阻止俄国扩张和孤立法国,目的是巩固德意志帝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1873年,德、俄、奥结成三皇同盟,是一个很模糊的军事盟约,三国之间存在利益矛盾,所以三皇同盟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同盟。俾斯麦原以为法国需要一段很长时间,才能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中恢复元气,可是1873年提前付清了50亿法郎赔款,迫使德军撤出法国。俾斯麦不愿意法国重新强大起来,在1874年借口法国图谋报复,在边境集结军队,引发战争危机。俾斯麦相信三皇同盟刚刚建立,俄国不会反对德国对法国的行动,但俄国不希望德国过份强大,而法国又是一个能有效牵制德国的国家,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批评俾斯麦的行动,表示俄国不会视而不见,俾斯麦只好放弃行动。

1878年举行柏林会议,由俾斯麦主持,它对德国而言不仅是一个修订圣斯特法诺条约的会议,而是一个显示德国实力的会议。会议中,德国极力讨好英国和奥国,而俄国原有的利益在会议几乎完全失去,使德俄关系恶化。到了1879年德奥结成同盟,1882年意大利加入,组成三国同盟。1879年德国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限制俄国粮食入口,到了八十年代,德俄关系基本上无法维持,这时法国主动出击,1887年提出法俄结盟,1888年提供5亿法朗帮助俄国解决财政困难,1889年又提供19亿给俄国。为了维持德俄关系,在1887年签定再保条约,可是在1890年宰相卡普里维拒绝与俄国续约,俄国转为加入英法阵营。

世界政策[编辑]

威廉二世推行的世界政策,德国要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借建立一个殖民帝国,作风与俾斯麦的大陆政策完全不同。世界政策即是建立强大的军队和殖民帝国,此导致与英国关系恶化。1890年7月英德签定赫尔果兰-桑给巴尔条约,解决了英德殖民地之争的问题,暂时改善两国关系。威廉二世早在19世纪末积极扩军,尤其是海军,介入外国殖民地事务,引起了英国的关注。1895英国进攻德兰士瓦,威廉二世作出抗议,最后英国行动失败,威廉二世祝贺德兰士瓦,结果英国派舰艇到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示威。1897年德国占领中国山东半岛。1898年英德签定秘密协定,瓜分葡属非洲,以防德国干预即将进行的第二次波耳战争,而德国亦答应不再支持波耳人。1899年乘美西战争的机会,出资购买关岛、加罗林群岛和帕劳。然而当时德国的殖民地面积远远不及英法两国,而且多是资源贫乏的土地,威廉二世不甘这些收获,便与英法两国直接竞争。德国决定建造一支仅次于英国的舰队,这无疑会引起英国的不满,威胁英国的海上霸权,使英德关系恶化。1903年得到巴格达铁路建筑权后,推出3B计划,连接柏林和巴格达,中途经君士坦丁堡,以把德国势力渗入鄂图曼帝国。英国提出要德国把连接波斯湾沿岸铁路最后一段建筑权让给英国,但德国拒绝。于是英印总督在英军舰队护航下,在波斯湾进行一次示威性航行,使英德关系越来越紧张。1905年在摩洛哥与法国发生争执,引发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威廉二世出透摩洛哥并表示会保护摩洛哥的独立及其领土的完整,最后摩洛哥独立。1911年引发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德国派出舰艇往摩洛哥,英国介入,最后德国获得部份刚果领土,并承认法国为摩洛哥的保护国。1914年6月28日发生萨拉热窝事件,德国向奥国表示无条件支持,结果俄国向奥国宣战,德国向俄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领土损失[编辑]

对比于现今,有一大片原属于德意志帝国的领土现时是属于数个欧洲国家的领土:

帝国时期名称现属国家现属地区

阿尔萨斯-洛林(Elsass-Lothringen)  法国法国的德语省份下莱茵省、上莱茵省(阿尔萨斯大区)和摩泽尔省(洛林大区东北部)

欧本与马尔梅蒂地区(Eupen und Malmédy)  比利时欧本及马尔梅蒂市,列日省邻近德国边界的两个城市及邻近自治区

北石勒苏益格(Nordschleswig)  丹麦南日德兰郡

赫鲁钦地区(Hultschiner L?ndchen,沿德国与奥匈帝国边界延伸的一带苏台德地区)  捷克捷克境内西里西亚邻近波兰边界的赫鲁钦地区

(1944年1月—1945年5月期间该区德国人被苏军驱逐,亦发生于整个苏台德地区)

波美拉尼亚省(Pommern)中部及东部、

西里西亚(Schlesien)、

德意志帝国[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味人生维基百科全书
东勃兰登堡(Ostbrandenburg)、

瓦尔米亚(Ermland)、

马祖里亚(Masuren)、

西普鲁士(Westpreu?en)、

东普鲁士(Ostpreu?en)南部

及波森省(Posen,当中数个地区人口主要是波兰人)

  波兰全国的北部和西部地区,包括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卢布斯卡省、瓦尔米亚及马祖里亚

(1944年1月—1945年5月期间该区德国人被苏军驱逐)

东普鲁士(Ostpreu?en)北部和哥尼斯堡(K?nigsberg)  俄罗斯俄国位于波罗的海的外飞地加里宁格勒州

(1944年1月—1945年5月期间该区德国人被驱逐)

默麦尔地区(Memelland)及默麦尔市(Memel)  立陶宛克莱佩达地区,包括波罗的海沿岸的克莱佩达市

(1944年1月—1945年5月期间该区德国人被驱逐)

参考[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德意志帝国

^ 德意志國1900年至1910年行政區劃. [2007-04-25] (德文). ^ 德意志國1871年人口統計數據. [2007-04-25] (德文). ^ 注意严格意义上德语的Reich只能解作“国家”,Kaiserreich}才是“帝国”。

剑桥德国简史. 左岸文化. . 183-122. ISBN986-7174-13-5. 西洋现代史. 伟文. 1993. 141-153. ISBN962-304-260-4. 德国 从统到分裂再到统一. 三秦出版社. 2005. 60-138. ISBN986-7174-13-5. 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 麦田出版. 2000. 47-134. ISBN957-469-005-9. 德国史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 德国宰相与总理评传. 时事. 1995. 从俾斯麦到科尔: 德国政府首脑列传. 当代世界. 1997. 俾斯麦: 德国政治家. 海天. 1997. 德国新史. 开明. 1991.

显示▼隐藏▲ 查 论 编

德意志帝国

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962年–1806年 第二帝国(德意志帝国),1871年–1918年 第三帝国(纳粹德国),1933年–1945年 第四帝国(假想)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德意志帝國&oldid=28852207”

7个分类: 已不存在的欧洲君主国

已不存在的欧洲国家

1871年建立的国家或政权

1918年终结的国家或政权

德意志帝国

波兰历史

已不存在的欧洲帝国

2个隐藏分类: 含有德语的条目

含有英语的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创建新账户

登录

名字空间

条目

讨论

大陆简体

变种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查看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操作

搜索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条目

帮助

帮助 社区专页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询问处 字词转换 IRC即时聊天 联系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资助维基百科

工具箱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打印版本 永久链接 页面信息 数据项 引用本页

其他语言

Afrikaans Alemannisch Aragonés ??????? Az?rbaycanca Беларуская Беларуская (тарашкев?ца)? Български ????? Brezhoneg Català ?esky Dansk Deutsch Zazaki English Esperanto Espa?ol Eesti Euskara ????? Suomi Fran?ais Frysk Galego ????? Hrvatski ??????? Bahasa Indonesia Ido Italiano 日本語 ??????? ?аза?ша ????????? ??? Latina Lietuvi? Latvie?u Македонски ????? Bahasa Melayu Nederlands Norsk nynorsk Norsk bokm?l Occitan Ирон Polski ?????? Português Roman? Русский Scots Srpskohrvatski / 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 Simple English Sloven?ina Sloven??ina Српски / srpski Svenska ????? ??? Türkmen?e Türk?e Татарча/tatar?a Укра?нська ???? O?zbekcha Veps?n kel’ Ti?ng Vi?t Winaray Yorùbá 编辑链接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03:21。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记的501(c)(3)免税、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权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开发者

移动版视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0543.html

更多阅读

小泉纯一郎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自由的百科全书

小泉纯一郎[编辑]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小泉純一郎)跳转至: 导航、 搜索小泉纯一郎第87、88、89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任期2001年4月26日-2006年9月26日君主今上天皇(明仁)前任森喜朗继任安倍晋三选区神奈川县第11选区日本自由民主

Portal:动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味人生维基百科全书

Portal:动漫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重定向自Portal:動漫)[编辑]维基娘:欢迎来到动漫主题首页快捷方式:P:AC动漫,是动画和漫画的合称。(通常理解为ACG(Anime、Comic、Game)的统称。)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中文里一般均把两者在一起称呼为

声明:《德意志帝国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甘味人生维基百科全书》为网友浪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