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玉笙 和氏璧 骆玉笙重整河山待后生



稀世奇珍(呐)被土蒙,独有慧眼识玲珑。庸才不辨真和假,昏君颠倒清与混。风雨难催匹夫志,只为胸中存至诚。唱一段楚国的卞和献玉璞,他历重罪、遭酷刑、心不悔、志不更,百折不挠力求真情啊,使那美玉见光明。【甩板】

那卞和家住楚山茅草舍,自幼儿采玉慧眼神通。忽一日发现山谷内,有一片土质迥然不同。心暗想:此地定然孕宝藏,决不能让世间罕物长埋土中。下决心手持锹镐昼夜掘采,哪管酷暑与寒冬。身体儿消瘦精神耗尽,草鞋儿踏破镐头磨平。忽看见巨大的岩石被翻动,呀!玉璞出土喜又惊。那卞和手捧玉璞心神动,总算我十载辛苦不枉费工(啊)。【甩板】

(白)提起这玉璞,此乃是带壳的玉石。是否珍宝必须剥开细看。玉璞哇,玉璞!你生长在楚国之地,我要把你献给大王雕琢成器,方算我卞和为国效力也。

那卞和欣喜若狂把楚厉王来见,怀抱玉璞跪倒在前厅。“禀大王,小人前来献美玉。”楚厉王闻听喜盈盈。忙唤玉匠来辨认,那玉匠一见玉璞双眉拧。只因他饱食终日不把心用,养成了自以为是武断专横。瞧了瞧污泥秽土裹外壁,弹了弹沉闷音哑无脆声,摸了摸毛疵粗糙硌人手,掂了掂着实坚硬必不轻。忙奏道:“此乃是一块顽石也,那美玉岂能这样的形容?”楚厉王闻听冲冲的大怒:“大胆的卞和竟敢戏辱孤家,来,把他左足砍下赶出前厅!”那卞和一腔热血惨遭横祸,好可怜沉冤莫白悲愤难平。【甩板】

骆玉笙 和氏璧 骆玉笙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年楚厉王病死武王登殿,那卞和二次献玉仍落个欺君的罪名。残暴的武王传圣旨,又砍下他的右足动酷刑。那卞和双足被截终身残废,倒卧荒野孤苦伶仃。困时枕着玉璞睡,醒来时相对玉璞诉屈衷。这一天忽听得武王驾崩文王继位,那卞和躺坐在楚山老泪纵横:哭一阵,山上青竹变黄叶;哭二阵,百鸟入巢不作声;哭三阵,黑云滚滚天地暗;哭四阵,河水滔滔卷狂风。只哭得阵阵昏迷又苏醒(啊),只哭得眼眶儿塌陷二目红,【上板】只哭得气息奄奄声嘶哑,只哭得泪水哭干鲜血涌。哭声传到王宫内,楚文王差派大臣问详情:“老人家因何如此悲痛?莫不是双足被截痛残生?”卞和抬头把话讲:“个人的伤残无足重轻。我痛那正直子民反遭诬陷;我痛那忠贞贤士蒙受不公;我痛那庸才误国昏君短见;我痛那石玉不分真理难明!”大臣闻听回宫启奏,楚文王派遣车马把卞和接迎。文王传旨把玉匠唤:“快将那凿钻备好剥开玉璞,我要看分明。”当啷啷见粗砂石片纷纷地落,霎时间露出美玉耀眼明。晶莹无暇洁白如雪,恰似明月高挂夜空,玲珑剔透光泽滑润,人间稀少价值连城。楚文王命名和氏璧,收为国宝深藏内宫。那卞和三献玉璞传佳话,刚强不屈坚韧不拔!刚强不屈坚韧不拔万载流美名!

putongVideo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0784.html

更多阅读

和氏璧传奇一 和氏璧的资料

和氏璧传奇  和氏璧,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所拥有的一块稀世美玉,它的得名,来源于一个著名的传说。《韩非子•和氏》载:“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

五千年悬案:传国玉玺神秘失踪之谜图

节选自《三天读懂中国五千年历史悬案》,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野心家梦寐以求的目标,又是史学家浓墨重彩描绘的对象。笼罩在它身边的,是重重的刀光剑影,低沉的鼓角铮

转载 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廉颇蔺相如故事

原文地址: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作者:兖州基督教会 战国时代赵国有一个忠良的人才名叫蔺相如,因为秦王应许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有人把他介绍给赵王,他便带着璧往秦国去见了秦王。因为他看出秦王没有给城的诚意,便拿着璧倚着

和氏璧究竟落在了哪里? 和氏璧的下落

传说中的和氏璧(一)传说中的和氏璧(二)据说以下都是和氏璧,谁能分得清?由于和氏璧已经失传,真正的和氏璧究竟如何模样,今人已经无法得知,只能通过有限的文字记载(包括文学创作)中的描述加以想象。但是,从秦始皇用和氏璧造御玺的故事来看,

声明:《骆玉笙 和氏璧 骆玉笙重整河山待后生》为网友我是锦衣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