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语:
我与板桥故里可谓咫尺天涯。先生是南京人,现居加拿大,我们是近年在博客相识的,常常交流,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托先生在南京的孩子转赠了两本散文集及诗集,原以为要辗转一段日子,没想到先生这么快收到并发了“读后”,我高兴感动之余,也惴惴不安,先生的评价委实过奖。转载于后,且作为鞭策与鼓励吧!
最近有幸拜读梅生先生的散文随笔,获益良多!
现代社会节奏快,人们兴趣广泛,物质追求多,网络更助长了所谓快餐文化,人心颇有点浮躁。因而看微信短帖的人多读书的人少;能够静下心来写一点有益于社会,有益于读者文章的人更少。
熊先生却能以自身的经历和内心的表白向人们解释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珍惜的。
打开《心海扬帆》就一下子被他的真诚善良深深打动。
熊先生早就离开教师岗位,虽然身居高位却一点也端不起架子来。仍然把自己当一个普通教师看,写了许多教师生活的苦乐往事。先生待人接物依然那么谦恭。在书中,在网络上也能感受到他谦谦君子之风。
先生写的回忆寓庄于谐,许多有趣的往事会勾起我们的回忆,启发我们去思考。在泥沙俱下的革命风暴中,能守住节操把枪口抬高一点,用良知和智慧呵护弱者。在那个善恶颠倒的疯狂年代是要冒风险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先生身边集聚的都是正直有良知的,在那个年代身边许多人,没有盟誓约定,竟然大家都沉默守信义,那是何等不易。
先生处处闪烁着人格魅力,多才多艺风流倜傥。自然会收获甜蜜的爱情。您看准了的女孩一定是优秀的,夫人更是独具慧眼,“遇上你是我的缘”!
先生写的新街口的往事,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灿烂的杨柳青年画。我们是同年代的人,有许多共同的回忆。先生的散文可以作为一个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保存。
我还知道先生名号的由来,果然是因梅而生。
时间仓促,才读了第一辑,还来不及细细体会,还是要继续慢慢咀嚼的。
祝熊先生夫妇更加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