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上如何区分血热症和气虚血热? 气虚血热的症状是什么



http://www.baike.com/wiki/%E9%98%B4%E8%99%9A%E8%A1%80%E7%83%AD%E8%AF%81

阴虚血热证

在中医上如何区分血热症和气虚血热?

血热,指血分有热,血液运行加速,甚则血液妄行而致出血。多由于邪热入于血分所致。如外感温热邪气,或外感寒邪,入里化热,伤及血分,皆能导致血热;温热病的营分证和血分证;情志郁结,五志过极,郁久化火,伤及血分,亦可导致血热。如肝郁气滞,郁而化火,内火炽盛,郁结血分,即可形成血热证候。临床可见身热以夜间为甚,口干不欲饮,心烦或躁扰发狂,或衄血、吐血、尿血、月经提前、过多,舌质红绛,脉细数等症。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气血互根互用功能的失调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与血之间具有阴阳相随、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一旦气血互根互用功能的失调,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和不荣经脉等几方面的症状。

气滞血瘀,是指由于气的运行郁滞不畅,以致血液循行障碍,继而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多由于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成血瘀。亦可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而致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

气不摄血,主要指气虚不足,固摄血液的功能减退,而致血不循经,逸出于脉外,从而导致各种失血的病理状态。多与久病伤脾,脾气虚损,中气不足有关。临床常见便血、尿血、妇女崩漏等症,还见于皮下出血或紫斑等。

气随血脱,是指在大出血的同时,气亦随着血液的流失而脱散,从而形成虚脱的危象。临床常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晕厥、脉芤或沉细而微。

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的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多因久病耗伤,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衰;或先因气虚,血无以生化而日渐亏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病证。临床常见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症状。

气血不荣经脉,主要指因为气血两虚,以致气血之间相互为用的功能失于和调,影响了经脉、筋肉和肌肤的濡养。常见肢体麻木不仁,或运动失灵,甚则不用或皮肤搔痒,或肌肤干燥,甚则肌肤甲错等症。

  

追问: 在西医上说的荨麻疹,也就是中医上说的血热症或者气虚血热,但是我不知道咋区分

回答: 血热证,是指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因烦劳,嗜酒,恼怒伤肝,房室过度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咳血、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妇女月经先期、量多、血热、心烦、口渴、舌红绛,脉滑数。

【证候分析】本证以出血和全身热象为辨证要点。血热逼血妄行,血络受伤,故表现为各种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火热炽盛,灼伤津液,故身热、口渴。火热扰心神则心烦。热迫血行,壅于脉络则舌红绛,脉滑数。血分火热炽盛,有内伤外感之别。此处所指血热主要为内伤杂病。在外感热病辨证中,有热入血分的“血分证”亦是指血热。但于此处所指的血热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外感热病之血热,详见“卫气营血辨证”。

  气虚证,是指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常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证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证候分析】本证以全身机能活动低下的表现为辨证要点。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强弱与气的盛衰有密切关系,气盛则机能旺盛,气衰则机能活动减退。由于元气亏虚,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以气少懒言,神疲乏力;气虚清阳不升,不能温养头目,则头晕目眩;气虚毛窍疏松,外卫不固则自汗;劳则耗气,故活动时诸症加剧;气虚无力鼓动血脉,血不上营于舌,而见舌淡苔白;运血无力,故脉象按之无力。

1.荨麻疹中药方-血热症  【荨麻疹症状】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荨麻疹治法】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荨麻疹方药】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金银花6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紫背浮萍6克,干生地9克,薄荷5克,黄苓9克,蝉衣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时间不宜过长,每日一剂,分两次凉服。忌辛辣、发物。

【荨麻疹按语】此方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要药。荆芥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气味轻扬入气分,驱散风邪;防风其气不轻扬,能散入于骨肉之风,故宣散在表之风邪,用防风必用荆芥;薄荷清轻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其气清虚,善于诱发。以上四味药,表散作用较强。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轻浮升散,善开主窍;僵蚕祛风散结,协助上述四味主要药以透达表热之邪。金银花、黄苓解毒清肺热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2.荨麻疹中药方-气虚血热   【荨麻疹症状】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荨麻疹治法】益气滋阴,祛风泻火

【荨麻疹方药】生黄芪15克,当归10克,生地10克,炒枳壳15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防风10克,连翘10克,桑叶10克,炒白芍10克,牛蒡子10克,玉竹10克,荆芥3克

【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以五剂为一个疗程。初愈后复发,可照原方再服,忌辛辣刺激之品。

【荨麻疹按语】以黄芪益气固表,表固则邪不易入。《本草正义》:“故护卫阳,充实表分,是其专长。所以表虚诸病,最为神剂。”当归、生地、白芍、玉竹滋阴养血,使营阴内守;防风、桑叶、牛蒡子、荆芥疏散风邪,透热于外;以白藓皮、地肤子清热除湿;配枳壳理气除湿止痒;更以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荨麻疹中药方-湿困脾土   【荨麻疹症状】发疹时四肢不温,脘闷纳呆,神倦身困重,口腻,腹胀便溏泄,舌淡苔白腻,脉沉滑。

【荨麻疹治法】健脾除湿,疏风和血

【荨麻疹方药】多皮饮 地骨皮9克,五加皮9克,桑白皮15克,干姜皮6克,大腹皮9克,白藓皮15克,粉丹皮9克,赤苓皮15克,冬瓜皮15克,扁豆皮15克,川槿皮9克

【用法】水煎,一日两服,忌辛辣油腻腥滋腻之品。

【荨麻疹按语】方中赤苓皮、冬瓜皮、扁豆皮、大腹皮健脾利湿,涤清肠胃之积滞;干姜皮取其幸温和胃,固表守而不走;白藓皮、川槿皮驱风止痒;丹皮凉血和血化斑;地骨皮、桑白皮泻肺而清皮毛。

  

治疗荨麻疹的偏方   1.荨麻疹偏方-芝麻根治荨麻疹

【药方】芝麻根一把

【用法】洗净后加水煎,趁热烫洗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2.荨麻疹偏方-韭菜治荨麻疹

【药方】韭菜一把

【用法】将韭菜放在火上烤热。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3.荨麻疹偏方-艾叶酒治荨麻疹

【药方】白酒100克,生艾叶10克

【用法】上药共煎至50克左右,顿服。每天一次,连服3天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4.荨麻疹偏方-十全大补汤加味治荨麻疹

【药方】黄芪、地肤子各30克,肉桂、制附子各6克,党参、白术、茯苓、赤芍、白芍、当归各12克,熟地黄15克,川穹、乌梢蛇、炙甘草各9克。

【用法】每天一剂,早晚两次服用。服用5剂症状减轻者,为药证相符,可继续服用,反之,则为本方所不及。

【功效】清热,散风,止痒。

  血热实证者,耐寒。虚证,表热实寒,怕冷。

追问: 我知道血热的症状表现为:皮疹红色,遇热则加剧,得冷则减轻,多夏季发病,苔薄黄,脉浮数。

气虚血热的症状表现为:

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

但就是不知道什么意思

回答: 这是血热夹湿,外显于皮肤的一个症状。但就血热而言症状很多的,比如崩漏症,就有一项是因血热引发的。都无上述症状。

    http://so.360.cn/s?ie=utf-8&src=hao_search&q=%E8%A1%80%E7%83%AD%E9%A3%8E%E5%9B%A2%E7%96%B9%E7%9A%84%E8%84%89%E8%B1%A1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暂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映。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针刺的一种,在临床上,根据传统医学“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临床上在治疗荨麻疹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候、舌象脉象等全面分析,因人辨证,分型施治。辨证有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等症。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时,出血量主要应根据荨麻疹病情而定,对新病较重,风寒、血热、风热等实证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虚、血虚的患者则少一些。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静脉或静脉用注射器抽血。针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的总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风团减退,灼热刺痒感消失,无其他不适;有的患者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等现象,可适当给予高营养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放血治疗的时间对新病实热证的病人可以连续放血两次,脾虚、血虚等慢性虚证患者间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6至8次皮肤才能恢复正常。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过敏药物。

目前由美国著名的抗过敏和排毒保健品生产商美国康本(CBH)推出的治疗荨麻疹套装:“敏清脱敏粉剂(加强型)”、“疹康清粉剂”、“排毒清胶囊”、“慢炎清胶囊”,套装正是从四个方面同时治疗的,使用效果也证明它超越了西药和中药的传统治疗。为广大荨麻疹患者带来福音

中医治疗:急性荨麻疹多属风热湿寒之所致。风寒证者,怕冷、发热无汗,遇冷则痒重,风团多为淡红色或白色损害。脉浮紧,或濡、舌苔薄白,可采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无汗者重用麻黄发汗,有汗怕冷者,重用桂枝、杭芍以调和营卫。兼有口干、舌苔黄或白干,心烦不安者为阳明经热,加生石膏30克。兼有大便干秘,舌苔黄糙者,加川军10克,以表里双解。

大部分病人服麻桂各半汤后,症状明显减轻,有的病人2~3剂而愈。有的病人服药后皮疹加重,但无热象(口干,心烦不安等)仍有怕冷者,可继服2~3剂,则症状可日渐减轻,约7~10剂可愈。如有热象出现,可改用荆防汤以清热祛风理湿。有的病人服麻桂各半汤3~4剂,症状仍无改变者,则需审证求因,辨证改用其他方药治疗。

  

风热证者,可见全身泛发风团,口干怕热泪盈眶,或恶寒轻,心烦不安,脉浮,或濡,舌苔黄白。宜采用荆防汤,以祛风清热,解毒理湿。兼有大片红色风团,或脉弦滑,或舌质红者,代表营血有热。宜加生地30克,以清血热,或用凉血消风汤治疗。如大便干秘与舌苔有燥刺者,宜加川军10克,以通利大便。风热兼有表寒尚重者,如怕冷还较明显,则可加麻黄6克,以兼祛表寒。风热兼有体质素虚,或有自汗者,可加用党参10~15克。一般服荆防汤1~2剂而有效,有的病人再服数剂而痊愈。有的症状减轻,但有腹胀、肠鸡或大便溏稀者可加用半夏10克、陈皮10克或生姜、苍术等药物。服荆防汤3剂以上无效者,如有上述脾虚症状者,宜改用加减胃苓汤治疗。服药无效,而无脾虚症状者,可参照慢性荨麻疹治疗。

  

脾虚体弱者,如由痢特灵引起急性荨麻疹,不宜用荆防汤,或凉血消风汤治疗。一般有风热证者可采用升麻葛根汤治疗。用升麻升提中气,解毒透疹,葛根以升中气清阳明经热。抗芍、甘草以柔肝和中。荆防、浮萍以祛风止痒。总之,该方祛风解表之外,重在升清阳,清阳明经热。脾虚体质者,如表现为怕冷,脉沉细,舌质胖淡或溥白苔者,可用麻桂各半汤,重用桂枝、杭芍以调理营卫,或用小青龙汤加减,以解表和营、祛痰除饮,或用加减胃苓汤以健脾利湿、温中燥痰。这此方剂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

挑刺治疗或背部捻挤治疗:对部分有严重泛发性风团病人,或有剧烈腹痛病人,可立即采用背部沿太阳经络部位作挑治疗法,或捻挤疗法。后者简便易行,疗效明显,颇受病人欢迎。一般在挑刺或捻挤疗法后数分钟,病人的腹痛明显减轻,胸闷,窒息症状与瘙痒,风团等都可减轻。病人可暂时缓解,有利于配合中药或其它药物发挥作用。

针刺疗法:针刺风府、大椎穴、血海穴。强刺激时,可立即生效。

  

西药治疗:西药对急性荨麻疹的治疗是十分重要的,如出现喉部急性水肿,或有严重泛发性风团病人,有血压降低者,可采用0.1%肾上腺素皮下注射0.5~1.0毫升,3~5分钟后皮疹与喉头水肿逐渐消失,病性暂时缓解。剧烈腹痛病人可采用阿托品或肾上腺素治疗。抗组织胺类药物对荨麻疹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可酌情应用。严重急性荨麻疹病人还可采用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每日200毫克(加在5~10%葡萄糖或糖盐液中)治疗。或用强的松10毫克,每日3~4次,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停药。

有严重感染或败血症者,要将其作为主要矛盾,同时采用抗菌素治疗。

外用药:一般怕热者可用荷酚液、炉甘石洗剂等。怕冷者,宜用蒸敷酊、炉甘石洗剂等治疗。

(二)慢性荨麻疹 是比较难于治疗的疾病,但我们采用中医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中医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病因, 以风、寒、瘀、湿与正气亏损为主,但治疗时还需审证论治。一般病邪尚未深入,可采用急性荨麻疹的辨证论治,如风寒证、风热证,脾虚有热证与脾胃寒湿证等,采用麻桂各半汤、荆防汤、升麻葛根汤、胃苓汤、小青龙汤等治疗。但大部分病人需要进一步从病邪入里来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首先从虚证来辨证,血虚者可用养血祛风汤、养血消风汤、血燥方、当归丸等治疗,对女性病人有一定疗效。气虚者,可用玉屏风散、人参归脾丸、人参健脾丸等治疗。气血两亏者用十全大补丸、当归丸等。阴虚者可用养阴清肺汤(丸、膏)、六味地黄丸、阳和汤和全鹿丸等。

俞锡纯等观察130例慢性荨麻疹病人的中药治疗,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观点,采用以“活血化瘀”为主的中医辨证论治,有112例采用活血化瘀药物,其中有效率达82.92%,治愈率为25%,无效者仅18例,占13.84%。我们认为慢性荨麻疹是风邪深入营血脏腑,按脉象分析,50%以上为沉脉,说明病在里,需用活血祛风法治疗才能驱邪外出。这里提出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方法。

1、活血祛风法 适用病人舌质暗紫,有瘀斑及血瘀症状,并不易分辨风寒及风热症状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荆芥、防风各10克。根据辨证不同又可分为:

(1) 活血辛凉透表法:适于有风热症状者。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辛凉解表药,常用: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浮萍30克、地肤子30克、升麻6克、葛根15克。

(2) 活血辛湿透表法:适于有风寒症状者。可用永安止痒汤。

(3) 活血湿阳法:并用于湿寒型及大多数皮肤划痕症。可用血府逐瘀汤加:附子10克,桂皮或肉桂10克;血府逐瘀汤加金匮肾气丸,每日两丸。

(4) 活血健脾法:适于有脾虚腹泻者。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参苓白术散。

(5) 活血固表法:适用于易汗出,汗后发生风团,相当于部分胆碱型荨麻疹。可用血府逐瘀汤加玉屏风散。

2、清热疏风法 用凉血消风汤。

3、凉血祛风法 用凉血消风汤。

4、祛风通络法 适用于兼有风湿症状者,用独活寄生汤。

5、健脾理湿法 适用于舌苔白腻,胸脘满闷,或有溏泻者。可用加减胃苓汤。

6、散寒化饮法 兼有慢性气管炎者。可用加减小青龙汤。

7、其他治法 个别是病人根据不同辩证,采用不同方药,且体有五味消毒饮、麻桂各半汤、湿热方、消风散及寒湿方等。

8、针灸等疗法 针刺风府,大椎,曲池、足三里、血海与三阴交等根据辨证取穴与不同补泻法治疗。艾灸疗法,耳针疗法,划耳疗法等也有一定效果。

桃叶(毛桃)或鲜苍耳子的叶、茎、子煎汤外洗也有一定疗效。

西药治疗:

1、找寻病因 对症治疗,如病灶感染、药物、食物、霉菌、寄生虫等。采用白色念珠菌疫苗,或制霉菌素治疗10天左右,有一定疗效。

2、对症治疗 抗组织胺类药物和镇静安眠药物有暂效。不宜采用皮质素类激素治疗。冷性荨麻疹服用赛庚啶有一定疗效。

安泰乐,有安静及抗组织胺作用,对人工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胆碱能性荨麻疹及冷性荨麻疹等有一定疗效。

日光性荨麻疹可用氯喹0.25克,每日2次,饭后服有效。

阿托品、普鲁苯辛等对胆碱型荨麻疹有效。

3、其他非特异疗法 如自血疗法、封闭疗法、组织浆疗法等

转放血疗法治荨麻疹

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针刺的一种,在临床上,根据传统医学“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的理论,采用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疗效明显。

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暂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映。本病多由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荨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突然发病,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风团可泛发全身或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而不留痕迹。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风团迅速消退。慢性期则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经年累月不愈。

临床上在治疗荨麻疹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候、舌象脉象等全面分析,因人辨证,分型施治。辨证有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等症。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时,出血量主要应根据荨麻疹病情而定,对新病较重,风寒、血热、风热等实证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虚、血虚的患者则少一些。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静脉或静脉用注射器抽血。针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的总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风团减退,灼热刺痒感消失,无其他不适;有的患者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等现象,可适当给予高营养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放血治疗的时间对新病实热证的病人可以连续放血两次,脾虚、血虚等慢性虚证患者间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6至8次皮肤才能恢复正常。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过敏药物。

(中国中医研究院长城医院 刘爱民)

本文出处: 针灸论坛http://bbs.zhentui.net/read.php?tid=1466&u=更多精彩等着!

补充一个穴位,大椎。在这个穴位放血效果也不错。通常需要点刺后再拔罐

转荨麻疹特效方

发表时间: 2007-6-25 13:09 作者: 奇难杂病 来源: 民间中医网 ngotcm.com

吾家乡有座山,叫紫瑶山。传说西晋永嘉年间,华阳王子瑶弃官隐居于此。开初在黄茅岗上筑坛设樵启簿,因他修道甚虔诚,感动了白鹤,鹤群飞集在黄茅岗上。朝廷惊闻此事,赐其庐曰"白鹤观"。不久,王子瑶把醮坛由黄茅岗移至义册,从此致力于读经修道炼丹,四十如一日。王子瑶仙逝后,乡民为纪念他,把义山改名为"王山",又称"子瑶山"

至宋代,朝廷太史张瑶山慕仰匡山风光,以自号瑶子改山名,并冠以象征吉祥和权势的"紫"字,自此,紫瑶山之名沿称至今。

灵山有灵药,常有江湖郎中登山采药。我年少时随祖父上山挖草药,夜里寄宿于山脚下村民家里或山上诗庙里。我常常帮寄宿村民隔壁的一肖老婆婆提水砍柴,她很喜欢我,仙去前赠我一小册子,是为秘方集。今朋友介绍我来这论坛,感觉这里氛围不错,特现此方,愿度有缘之人。

[方药]生艾叶10克  白酒100克

[用法]将艾叶与白酒同煎至50克左右,每天服一次,连续服三天。

[适用范围]各种证型的荨麻疹都有良效,药物易取,疗效显著,真正体现好方在间。

[使用体会]荨麻疹患者,体壮的好治疗,体弱的常会因失治误治延成久治不愈。临床见各中医常用桑白皮、白鲜皮清宣肺卫,蝉蜕、白芷怯风止痒,苦参、竹叶清心热,葛根退热散风,大黄泻火解毒,但也常出现药不能显其效的情况。我用此方,虽然药物简单,但却不能小看,疗效显著。究其理,我想也许是生艾叶性温味辛,怯风除湿,白酒辛热,能升阳发散。

有缘看见此方的荨麻疹患者,欢迎选用,并在此跟贴,反馈有关情况。有病请上医院,无效加我QQ281075779。N多好方在民间呢!好奇怀疑者勿扰!

酒度数无定论,我常是根据病人是否喝酒来选择。饮酒者度数取高,不饮酒者用低度白酒。同时千万别用劣质白酒。

因人体质各异,病有多变,方无万能。三天可见功,又何尝不一试呢?

玉麒麟 (2007-6-27 21:59:17)

谢谢楼主分享秘方,有使用过的请跟帖回复使用效果。

如果楼主能够分享更多经验,民间中医是非常欢迎的。

malian (2007-6-29 21:19:40)

在中医上如何区分血热症和气虚血热? 气虚血热的症状是什么
请问搂主,生艾叶是新鲜的,还是陈的。谢谢!

奇难杂病 (2007-6-30 13:52:49)

经晒干或阴干后的艾叶入药称为生艾叶,不是炒黑后的艾炭。

  荨麻疹放血疗法如何进行?

2009-09-02 15:54:07 来源:39健康网

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放血疗法一般采用在双耳轮、双中指尖、双足趾尖,经消毒后用三棱针刺之放血,3天1次,5次为1疗程。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皮肤粘膜的暂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而引起的一种暂时性红斑和水肿反映。本病多由禀赋不受,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饮食失节,胃肠实热,或平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风寒之邪,郁于皮毛肌腠之间而发病。再有情志不遂,肝郁不舒,气机壅滞不畅,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致使阴血不足,复受风邪而诱发。

荨麻疹的临床经过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多突然发病,很快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呈淡红色或苍白色,有剧痒、烧灼或刺痛感。风团可泛发全身或较局限。此起彼落,消退而不留痕迹。原因较易追查,除去原因后风团迅速消退。慢性期则反复发作,症状时轻时重,病因不易追查,常经年累月不愈。

临床上在治疗荨麻疹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症候、舌象脉象等全面分析,因人辨证,分型施治。辨证有风寒、风热、血热、脾虚、血虚等症。采用放血疗法治疗时,出血量主要应根据荨麻疹病情而定,对新病较重,风寒、血热、风热等实证的患者,出血量要多一些;反之脾虚、血虚的患者则少一些。针刺放血出针后,使其自然出血、止血;也可以自肘静脉或静脉用注射器抽血。针刺和抽血的出血量不可过多,所取几个穴位的总出血量不要超过200毫升,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放血治疗后一般患者立即感到风团减退,灼热刺痒感消失,无其他不适;有的患者伴有全身无力,头晕等现象,可适当给予高营养食品,休息睡眠好,三四天后即可恢复。放血治疗的时间对新病实热证的病人可以连续放血两次,脾虚、血虚等慢性虚证患者间隔一到二周放血一次。经针刺放血治疗一至三次后,均有明显效果,也有的病人需刺血治疗6至8次皮肤才能恢复正常。放血疗法治疗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操作,一般勿需用其它抗过敏药物。

关键词:荨麻疹 放血疗法

经行风疹块风热证的辨证论治

主要证候:经行身发红色风团、疹块,瘙痒不堪,感风遇热尤甚,月经多提前,量多色红,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相搏,邪郁肌腠,经前冲气偏盛,气热相加,风热内动,则身起红色风团,瘙痒异常,感风遇热尤甚;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月经多提前,量多色红;热甚伤津,口干喜饮,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风热内盛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外科正宗》)。

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炒苍术、蝉蜕、木通、胡麻仁、生知母、煅石膏、生甘草、牛蒡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方中当归、生地养血清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苦参、苍术燥湿清热解毒;知母、石膏清热泻火;胡麻仁养血润燥;木通、甘草清火利尿,导热由小便下行。全方共奏疏散风热、消疹止痒之功。

http://jb.9939.com/article/2009/0902/108958.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1021/09/1291358_157888080.shtml

http://www.360doc.com/relevant/255445902_more.shtml

http://www.360doc.com/relevant/274148928_more.s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1572.html

更多阅读

QQ使用技巧:在头像上如何显示“情侣红钻”图标

QQ头像上显示“情侣红钻”图标,操作步骤:点击“情侣红钻说明”=》保存头像即可(显示情侣红钻头像图标后,如果您更换了QQ头像,则情侣红钻头像图标会消失,需重新保存情侣头像才可显示哦)。如下图:QQ使用技巧:在头像上如何显示“情侣红钻”图标

如何去痘印,怎么去痘印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去痘印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去痘印,怎么去痘印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简介千辛万苦之后,我们终于战胜了痘痘。但是,这些痘痘却是挥一挥衣袖,留下了一片痘印。也许有人不禁感叹:原来去痘痘简单,去痘印难!去痘印是不容易,可是并不是无解的,那怎么去痘印呢,小编就在这

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 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

世界上最赚钱的行业是什么?不是传统化工,不是外墙保温,不是生物制药,而是网络产业。04年马克扎克伯格哈弗没毕业创办社交网站Facebook,供人们联系交友。2007年10月24日,微软斥资2.4亿美元购入Facebook1.6

声明:《在中医上如何区分血热症和气虚血热? 气虚血热的症状是什么》为网友冷艷男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