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童谣
感谢编辑,“水乡童谣”专栏已发三期。
1、六一儿童节“水乡童谣”专栏
2、九月六日 “水乡童谣”专栏
3、十一月三日 “水乡童谣”专栏
文/戴永瑞
稿件来源 盐城晚报 登瀛
摇到外婆桥
躺在小船的中舱里,只听到双棹的击水声,就感觉像在天上行走一般。
四面是环绕的水,碧蓝的,清凉的,拍击船头的溅水声有节奏地响着,偶尔抬起头,浩渺的水像鼓起了胸膛一样。
这样的情景多次出现在我的梦里,其实这是真实的场景,有时还会有风,还会有飘着的细雨。
这一叶小舟载着母亲无限的欣喜,载着我儿时的许多梦想,来往于纵湖南岸和北岸之间。
北岸就是我家,南岸就是外婆家。
打手影
打手影是灯下的游戏。
那时很晚才上灯,用的还是煤油灯,很少有人家用罩子灯的,制作煤油灯最简单了,用火纸卷起来做灯芯,然后洇湿了它,就能使用了。
我们在灯下会玩各样游戏,摆火柴棒,斗蚕豆,玩得最多的还是打手影,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就玩得更起劲,各人都有创新的脑子,用自己灵巧的手在灯下投下了各种影子,有小鸟,有兔子,有老人的脸……忽大忽小的影子贴在墙上,像活了一般,这也是我最初看到的动画影片了。
冬天的夜晚,跟着母亲到邻居家串门,黄黄的灯光漾满了低矮的小屋,就觉得特别的温暖。我们几个小的还是喜欢在煤油灯旁活动,玩得多的还是打手影,比赛看谁打得多,往往总是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这才停止唠叨,笑着走过来劝阻我们。
就是埋在被窝里,看着灯光一跳一跳的,就幻想着是哪一双手在灯下飞舞呢。
滚太阳
小时候,奔跑的游戏也是很多的。就比如滚铁环,但那时根本找不到铁环的,就是找到,也要被大人骂上半天,因为他会把家里的木桶弄坏了,取下铁环,再用铁条弯成扣,套在铁环上,弯下腰就可以推着向前了。那声音在小村里响起来,带着金属的光芒,在雪地上或在雨刚淋过的乡村路上走过,煞是清脆。
邻居的小胖子总会有自己的窍门,那天他也带上自己的“铁环”出发的,但发出的声音让人怀疑,人们凑近去一看,原来是用竹子弯成的,在搭头处仔细加工,不留凹凸处。滚起来显得轻盈多了。你看他咧着嘴的神态,简直要滚到天上去。
可好景不长,他爸爸狠揍了他一顿,理由是他把家里竹门上的竹子抽下来变成了杰作。有好几天看不到小胖,听说他在家窝着,缠着爸爸呢。
终于又看到他了,那时秋天就要结束了,向日葵收割下来了。他又滚着铁环过来。这次又很特别,他用芦柴穿过向日葵盘,顶端弯成三角状。就这样,又一路欢叫着过来了。
这叫什么?我们齐声问。
滚太阳,我在滚太阳。
“馋猫”钓鱼
“馋猫”是他的绰号,他可是个钓鱼的能手,他能用米粒、小虫子、苍蝇、蚯蚓做饵,钓到各种各样的鱼,甚至掐断青草,用嫩嫩的青草心做饵同样能钓到鱼。
哪一天教室里没见到他的影子,老师查问,“馋猫”到哪了?就有许多同学直着嗓子一起喊,“馋猫”在湖边找鱼了。他们不说钓鱼,而说找鱼,凡是他发现的鱼一般是难逃他的手心的。可见他确实是这方面的天才了。
有时天暗下来了,在高高的闸口,他还蹲在那里。闸口里水流急,就有大鱼光顾来上钩,如“白条鱼”、青鱼,他真像一只猫一样蜷伏在那里,极有耐心。阳光一点点移动,以至最终身上变成了红的色彩,他也浑然不觉。而一有鱼上钩,“馋猫”会一跃而起,把鱼竿甩出老远,且控制得很到位。
当然鱼竿、绳线、鱼钩都是馋猫自己选的料,自己动手做的。
逃学对“馋猫”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哪一天“馋猫”逃学了,他家里便多了可口的鱼汤了,父母在老师跟前只哼哼唧唧地打招呼。
指甲花
在乡下,我们最喜欢指甲花了。指甲花就是乡村里的凤仙花。
指甲花像一瓣瓣飞起的嘴唇,谁也挡不住它的深情。其实我们更喜欢它的叶。
几个女孩摘下叶来,在白瓷的碗里把它捣烂,再加些揉碎的明矾,最好找来大人扔下的烟蒂,把烟丝也掺进去(那些大人会莫名其妙地看着),然后找来青麻叶,在指甲上敷上捣烂的指甲花叶子,再用青麻叶把每个指头包上,扎上细细的线。
夜里她们是不敢动的,一动十指包着的叶子会散掉。到第二天,她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指甲全变成了红的,像停落在指尖红红的飞蛾子。
这些女孩会幸福地拉着我们,也如法炮制。男孩先是不太情愿,后来也就乖乖地配合了。
这种美甲的方式在我们乡下很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