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革命与未来校园 校园革命 综艺

作者:魏忠[1]孟琳霖 [2]


2005和2013年梵帝冈两届教皇出场场景对比

“光!对,那是光!”

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于2013年2月11日在梵蒂冈宣布将辞职,成为近600年来首位在有生之年主动退位的教皇,本笃十六世表示,现今世界正急剧转变,信仰备受考验,自己年事已高无法继续履行职务。

不到7年时间,从只有几个手机屏幕微弱的灯光在人群中若隐若现到Iphone、Ipad的灯光照亮了人头攒动的广场,我们看看科技发生的变化,确实让人惊讶不已。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置身于技术发展引领的改革浪潮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都无从逃离。

云技术、物联网、大数据这些新名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法,改变了各行各业,改变了大学校园的环境、教学场景和管理模式,改变了大学教育的时空,改变我们的了学习方法,这些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也是刺激的,对于校园师生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技术的发展变化带来的对教育界,对未来校园的冲击。教育资源正在经历平台开放、内容开放、校园开放的时代,知识无处不在、信息无处不在、数据无处不在、资源唾手可得,技术带来的这场教育革命将把未来校园将带向何方?校园将走向一幅怎样的让人不可思议的蓝图呢?


信息革命与未来校园 校园革命 综艺

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

第一,被技术改变的环境。

我们来看未来校园的教育模式语言:色彩、图腾是建筑模式语言。教育美学、教育空间,雕塑色彩、空间功能,机器设备装修、建筑空间设置,这些都是未来校园诠释价值的模式语言。实用主义教育认为,教育必须适应现实的需要,教育应该注重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无论从杜威的使用主义教育理论还是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我们都应该把未来的校园建成充满现代符号和高起点反映现代社会的价值符号系统。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工程教育的开展,而实验场景训练系统的建设旨在让学生获得真实感知,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能动的地引导和激励,可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同时掌握理论和技术,并通过任务进行举一反三。而那些雕塑色彩、空间设置所要创造的正是一个真实的环境,在这个校园环境中,我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我们真实的感知着周围的信息,同样我们也被周围的环境感知着,校园将不再是将外界隔绝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在诠释着有容乃大的信号。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这种原本就不同于中国的校园又发生悄悄的变革:

1、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网络;

2、越来越少的教室,越来越多的咖啡厅和厨房;

3、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交互;

4、越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合作;

5、越来越少的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

多年前,我们身边没有电子商务,路边的商店大都是产品店,而如今,产品店转换成了服务店。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大学校园发生悄悄的变革:原来的课堂是老师用心教,学生认真听,老师是知识的代言人。现在学生可以从网络获得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课堂、教室、教授将越来越少,网络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咖啡厅和厨房在大学校园会随处可见,学习可能发生在一次咖啡厅的聊天中,也可能发生在厨房一次加工食物的过程中。

教授和学生之间不再只是单纯的教与学,更多的是沟通和合作,实验室不再是神秘封闭的空间,而是开放透明的,我们可以得到我们所需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数据。由于很多技术上的改变,几十平方到几百平方的教授、院长和校长的实验室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最值钱的不是堂而皇之校园像个不近人情的宫殿,更值钱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大家会发现越来越小的办公室,大家挤在一起,互相沟通、互相交流。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沟通活动越来越重要。

第二,被技术改变的场景

学习在未来将会变为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未来校园提倡的是个性化、人性化学习,老师你学生各取所需,没有半点被迫的成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未来校园提供的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我们倡导的是抛锚式教学,提供给学生认知工具和网络探索的平台,创建出拟真的教学环境。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学习将成为一种自组织的、自主的、快乐的行为。网络探究,游戏协作任务,娱教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会给我们学习增添无穷的乐趣。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场景发生悄悄的变革:

1、支架走向网络,信息走向聚合;

2、传统走向现代,配置走向集约;

3、师生走向互动,虚实走向结合;

4、记录走向电子,实训走向真实。

现在很难想象,一个工程的教学系统只有支架,背后没有计算机,没有网络,不仅国外不能,国内也不能。实验室背后就是网络,大量的实验室是通过网络把信息聚合在一起,在信息的传播下达到教育沟通的效果。我们再走得深一点的话,教学场景从传统走向现代,过去实验室瓶瓶罐罐满满,再去现代实验室你会发现,空间的设置是如此合理,企业的支架有很多轴承,管子的支架可以是立体的,整个电子、信号、网络的设置可以走向空间,我们的网络配置已经走向了一个由网络、信息为载体的集约化。

师生逐渐走向互动,通过网络监控,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做实验的老师、学生,实验室后面的专家可以进行良性的互动、可以远程真实的看到这个场景。而老师、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都将被记录下来,形成电子数据。教学场景将不再只是说教,不再只是简单的实训,而是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越来越接近的真实。实验中我们需要感受到真实的温度、湿度,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带来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发展让教学场景悄悄的变革,一步步的走向我们需要的真实。

第三、被技术改变的时空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校教育的时空发生悄悄的变革:

1、虚拟:虚拟现实与现实虚拟

2、远程:基于云的教育

3、物联:基于RFID和传感网

4、开放:实验室开放与校园开放

3、智能:动作与行为智能

7、聚合:信息聚合

4、协作:团队协作

不同的实验室,我们过去跑断腿才能得到的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实验室同时在做实验,信息是不是能够聚合在一起,现在在一个实验室就能得到聚合。聚合的是我们整个工程实验所需要的。既然远程能够把时空改变,远程的艺术品,通过物联网技术识别,我们可以减少压缩大量无谓的劳动。通过时空关系的影响,信息技术提供了很多种可能,这里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那么就是说,“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不仅仅是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会产生很大的一些聚合”。

两千多年前的管仲有非常有名的两句话“令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什么意思呢:只要把时空关系进行改变教育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就让那工匠和工匠在一起,将士和将士在一起,商人和商人在一起,他们不用像孔子那样就能够做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能够,相语以事,互相沟通,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智。那么信息一旦发生聚合,时空关系发生变化,沟通发生变化,他们自然就会产生教育的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了一种可能性,完全如管仲所说的那样。我们在讲管仲两千多年前的思想时,我们很少说他是教育学家,但在当时他达到的教育远远比同时代的孔子效果要好。那么现代的教育技术在改变时空关系上,提供了可能性,将给教育以更大的启示。比尔盖茨说过:“我们总是过高估计未来1年的变化,过低估计未来5年的变化,不要让我们无所作为”,信息技术提供的时空关系上的教育其实是不可忽视的。

第四、被技术改变的学习

“翻转”一词早已炙手可热,翻转的课堂、翻转的观念、翻转的年龄、翻转的城市和学校,我们不得不承认翻转的角度确实有助于我们思考。未来校园将翻转时空,我们可以从虚拟走向现实,也可以从现实走进虚拟,而这些都是因为有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情境支架理论认为,学习需经过三个过程:同化、顺应、平衡。3D多媒体技术让虚拟的现实增强,仿真模拟技术让现实的虚拟增强。实验室支架常用技术让未来校园逐步走向虚拟、远程、开放,翻转时空,时空将不再是限制我们学习的因素。在线课程,网络探究为我们翻转时空提供了平台,翻转课堂、个性指导、微课程、移动学习,云计算,人机互动,为我们翻转时空提供了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悄悄的变革:

1、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行为;

2、学习是一种自组织的行为;

3、学习是一种协作的行为;

4、学习是一种可视的行为;

5、学习是一种轻松快乐的行为;

6、学习是一种可控的行为

学校给学生提供自觉的平台,实验场景的布置,学生就能够自主的自动的非常热心的通过一些平台学习。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拥有了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后,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组织行为。德国人对全球教育有个巨大的贡献SEMINAR:学生之间构成小组,而不是说面向老师,这是探讨性研究型的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效果会更好。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下会有更大的影响。

学习是一种可视的行为。我们现在的QQ、微博、博客,国外有Facebook,有twitter,那么这种通过一种可视化的用法,告诉我们什么做得对,什么做错了,什么样的人看了和你同样的课题,你还应该看什么课题,这样大家会发现非常有意思,人在微博上花费的时间比在异性上花费的时间还要长、还要有兴趣,为什么呢?可视的诱导起了很大作用。学习还是一种快乐的行为。我们可以用工科的一些东西扫描人身体的三维数据,为服装和模特工艺的研究提供信息,学生可以探索性的去学习,这样的一种学习有比较好的效果。被技术改变的学习是可控的行为。互动教学课堂,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动作,可以控制他,可以下发给其他同学,可以禁止,这样使得我们过去不可控的事情变得可控。

第五、被技术改变的管理

从国际教育的最佳实践来看未来的校园走到最后,就是一个智慧空间:在云、物联、大数据等技术的的支持下,远程实验平台、实验物联网络、实验交互平台,信息管理,普适计算各显神通,它们可能隐藏在校园的某个角落,也可能就在我们可以触碰到的不远处,但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的发展应用,才能支撑支着我们智慧校园越走越远。可视化、个性化、人性化,这是大势所趋。接下来,留给未来校园老师的挑战是,角色的定位和功能的转换,是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应该静下来思考我们自己的未来了!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校园教育管理发生悄悄的变革:

1、管理是一种服务;

2、管理是一种评估;

3、管理是一种决策;

4、管理是一种组织;

5、管理是一种流程;

6、学习是一种控制;

技术使得管理变成一种服务,不同于中国教育管理所出来更多的是一种控制。通过信息化我们可以把过去的教学PPT、场景视频、教学讲义等等教学资源,通过我们在线的一些课程整合起来实现一种服务,而不是像中国这些年的课程中心和精品课程。校园管理支持教育与科研计划,通过全校的设备、教学仪器、数据、短信、门禁、人员等进行预约,大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办事效率,提高了计划性。

面对人员的流动性、科研的流动性、项目的流动性,项目本身是需要流通化来管理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好的软件工具来实现而不需要劳民伤财的评估材料造假:实验室管理、物联管理、设备管理等等,使得管理变成一种流程。信息集成使得管理还可以是一种评估。我们一般来讲,学生的学习效果怎么样,大学,尤其是工程,不是说成绩好考试好就行。我们可以做一个平台,对学生的各方面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通过平台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估。管理还可以变成一种决策。我们通过各个校园的可视化智能实验平台,通过对后台数据的搜集用可视化的手段做到管理的决策可视化,一目了然。



[1] 魏忠,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庚商教育智能机构执行董事;

[2] 孟琳霖,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186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第三滴泪-明心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倾城之泪第三滴泪

原文地址:第三滴泪-明心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烟雨星辰第三滴泪 很多很多年以前,中国刚刚在文革之后喘息。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北美一个很冷的小城中,有个小孩儿叫无明,父母都在留学、陪读,家里很穷。当地的初中只有一两个华人,小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总结

本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采用远程学习的方式,学习时间比较自由宽松,在学习过程中跟随各模块的学习目标和活动展开学习,为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主发挥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计划、不断地修改设计内容,逐步完善探究内容,结合自己的

刘植荣:英联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英联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作者:刘植荣2012年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英国及其他英联邦国家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本文简要回顾英联邦的过去,认识其目前的状况,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逐步确

声明:《信息革命与未来校园 校园革命 综艺》为网友静水深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