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认真读了肖川的《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感受颇多。新时期,我们应怎样做一名教师呢?这个问题不是的在我脑海中翻滚,也着实让我深思。按照我国现在进行的新课标和时代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和对当前基础教育的观察思考,我认为新时期的中小学教师应做一名智慧者。
叶澜教授说:“如果一个教师缺少智慧,就缺少尊严。”教师要广泛涉猎,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来自于对工作的满腔热爱,勤思考,善钻研,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不断积累。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谈吐不凡,这样的课堂,才能深深吸引学生,教师深受学生爱戴,并不断成长。
首先,摒弃功利心,找准教育的“真目的”。任何一所中小学,要在社会上和家长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学质量好坏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就当前的情况看,最直接的标准便是各类统考的分数。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才能显效的工程,怎能简化为用分数或其他简单方式来考评教育短期内的突出效果?
面对当前社会上许许多多这样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入地思考:我们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到底首先该教给学生什么?--爱因斯坦曾说:“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著名学者费孝通在谈到“德育的遗憾”时回忆:“潘光旦先生曾经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以每个人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为了促进个性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进到一个至善的世界,成为完人。”余秋雨在谈到人的素质时认为,文化知识只是人文素质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称为一个完整的人,他还要有对事物整体判断的能力、感性知觉能力和证伪能力,以及一颗善良的心。从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培养人才的核心目标。——叶圣陶曾经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那么,培养儿童最核心的习惯是什么?笔者认为,应当是对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码准则。作为教师,需要有崇尚科学的态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中,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认识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并把它内化为自已工作的指导思想,才可能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风赶潮,保持正常的心态,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教师的幸福指数
教育同行的声音
万宁市第二小学--李创登
记校园读书会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一直不喜欢甚至讨厌看枯燥无趣的说教书,更别说静下心来读了。放假前夕,学校布置了个暑假作业,让大家在假期里好好精读、品味肖川博士的这本《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育随笔。放松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转眼,假期已经过了一大半,在一个令人浮躁的午后,我想起还有这样一个"任务"没完成。于是,找了这本快被我遗忘的书来"读"。很快我就被书里优美的文字和耐人寻味的话语所吸引。随着对这本书一天天深入的读,我一天比一天更钦佩作者文笔的精致优雅和言语中透露出的个性的豪放潇洒。合上书,我不禁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你幸福吗?"回想自己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来自于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有的时候真让我透不过气来,再想想那并不丰厚的待遇,能谈得上幸福吗?但冷静地思考思考,在苦、累、烦的背后,教师职业的那份神圣,社会给予的那份尊重,学生眼中饱含的那种渴望和纯真,不有时也有欣慰、甜蜜的体味吗?我想,这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滋味.自己也悟出了几点体会:
一、教师应该关爱自己的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还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也是爱,在与学生深入交往与互动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在师生情谊中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更能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
二、善于调整生活,学会感受幸福。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泡吧、旅游。不是也常常感觉到很幸福吗?肖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肖教授特别指出"拥有健康人格的人,不必浪费时间去处理内心的挣扎;拥有乐观的心态的人,不会将精力浪费在对付情绪的起伏上;拥有健康的自我形象的人,不会浪费心力去在乎别人的评头品足;拥有进取的人生态度的人,不必浪费心力去担心未来风雨;拥有稳定的精神情绪的人,不会生活在自怨自艾之中;拥有积极的自我肯定的人,不必浪费精力去寻找外在的肯定"。
三、提高专业素养,不断追求幸福。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同样的工作思路,如果专业素养很高,就会举重若轻,如果专业素养很差,就会感到非常吃力,别人干的很愉快的事情,自己则感到很吃力。如果你专业素养很高,你就更能够得到领导的信任,同行的尊重,学生的爱戴。正如肖教授说的那样"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诗意生的营造可以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好循环。一个能够感受到生活幸福的教师也更有可能以更积极和光明的心态,更饱满的热情关注自己的专业成长"。
肖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就会幸福。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吧!
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魏丽风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的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那在我们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用最佳的心态面对学生,面对同事,面对家长,面对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对于我们教师的要求?这是我成为一名教师后一直关心和关注的话题。在此书中,作者提到了“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在我看来,学会创新,在这个崇尚个性,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精神显得极为可贵。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大胆尝试和创新,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同时,教师的教学个性有益于创造课堂教学艺术。教师有个性才能有课堂教学的艺术。个性对于我们美术教师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个性,我们的教学也就没有了创新,更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呈现,学生的作品也会千篇一律,没有创新。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决定了学生的作业可以多姿多彩,呈现的方式也可以变化多端。那么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如何创新呢?
1、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时代在发展,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运用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术教学过程,多媒体教育已越发显得重要。它通过利用现代媒体的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富于变化的优越性,达到创新的目的。
2、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示范--模仿教学模式是美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
尝试--指导教学模式。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
3、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4、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请带着问题阅读
请阅读肖川先生的《名师不可“仿”》随笔,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我听过几位名师的课,他们的确有一些共同的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热情洋溢、活力四射;比如声情并茂、情真意切;比如师生平等、水乳交融等。他们所代表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值得学习的,他们的成长之路也值得研究、借鉴,但他们的示范课的招式却不可简单模仿。
陆国强先生在《慎仿名师》一文中写道:
“一次,我校几位青年教师有幸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堂作文精品课,其中有一个细节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给学生习作打了100分、120分、500分,乃至1000分的高分。回校后,这几位老师便相继效仿,将这一绝招用于平日的习作教学中。”
“平时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得到了羡慕已久的优等分,优等学生则冠以从未想过的几百分,学生的习作热情空前高涨,个个沉浸于成功的亢奋中。”
“两个月后,好学上进的青年教师收到了许多信息:一是自觉积累、认真构思、反复修改的学生少了;二是学生间互相攀比分数,以高分逞能,以高分讥笑低分的现象屡有发生;三是学生们忧心忡忡,不知老师把高分抬到什么程度为止;四是许多家长认为这是一种浮夸风;五是同行们提出质疑:学生习作中的‘含金量’提高了多少?能否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陆国强先生谈到的这个事例是很有说服力的。名师的示范课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它追求其特定的目标,譬如有一定的观赏性,这也有特殊的价值。
大家不难发现,活跃在中国教育界的名师基本上是语文老师,原因何在?细究起来,大概有这样几层原因:首先是由于语文的课程内容富含丰富的人文因素,有着广阔的情感体验的空间,更易于创造具有活力和生命化的课堂,更易于使教学具有感染力和观赏性;其次是由于语文老师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比较强,对自己的教学能较好地作出概括、反思和总结,从而使得“自我推销”的能力也比较强,更易于扩张自己的影响力;再次是由于语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中国古代教育的内容,从今天的课程分类来看,其实差不多都是语文——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等都可以冶于一炉。
这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重要的启示:其一,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人性化的,而不是冷冰冰的,要有趣味性,要富含人类的情感,要与学生生活经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即使是科学教育,也应努力营造富有情感的学习氛围;其二,教师的语言修养、自我反思的能力和明确的教学追求也是极其重要的——这不仅对于教师的个性表现力和个人影响力的扩张是重要的,对于真正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是极其重要的。
有人说,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简单的模仿,很可能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而着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生成教学的策略,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请读肖川先生随笔《教师成长的策略》,谈谈你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对教师所作的培训,它相对于职前培训和脱产进修。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这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道理很简单,教师本身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不仅是教师丰厚文化底蕴,使自己更具文化眼光的重要途径(正如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学习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如何通过学习来有效地进行校本培训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呢?我概括为如下四点:
一是大量阅读,仔细咀嚼。“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要求的。”苏霍姆林斯基在任帕夫雷什中学校长时就规定教师必须读一些教育名著。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一个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养教师的读书人的气质。现在太多的教师的阅读量太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比如工作量太大,心理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阅读。但缺乏阅读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教育存在的一个缺憾:没有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品质。阅读什么呢?我认为中小学教科书就是很好的读物。尽管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编得还不很理想,但对教师来说仍是最好的读物。因为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凝聚了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是构建我们精神大厦最主要的元素。中小学教科书上的内容我们过去都学过,但今天我们的眼界发生了变化,我们的经验背景发生了变化,去阅读那些我们熟悉的材料,会有新的感怀和收获的。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对于教师,阅读各科教科书,还有一个重要价值便是,你可以在自己所教的课程中经常地提及别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地理解学习内容,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世界的完整的理解。
除了阅读教科书,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也是十分必要的。办得好的教育刊物上的文章,比较及时地反映了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你的思考和探索。
另外,要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书,特别是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会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如何阅读呢?我个人的经验是要仔细地咀嚼,再三地玩味,反复地推敲,需要掩卷沉思,一些经典的篇章和段落要熟读成诵。泛泛地阅读当然也必要,但如果没有“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就容易流于浮光掠影、走马观花。没有一定量的可以了如指掌、可以娓娓道来的篇章打底,就会缺乏根基,缺乏底气,缺乏认知的平台,从而缺乏应有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二是深入探索,自觉反思。在实际工作中,你总会发现一些问题,一些现象,你可以有意识地去作一些探索,自觉地实践一些先进的教育思想,并不断地自我反思。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有改变才会有成长,你总是要试图去改变一些做法,一些想法,而不是自我封闭,固步自封。比如,什么样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写作能力比较强?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写作的能力是不是一定就强?语文的学习成绩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有多大的相关度?
三是及时总结,着力提升。要养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及时捕捉你所听到的、看到的、读到的有价值的现象和表达。古人讲,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万丈高楼平地起。积累是十分重要的。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及时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我们就获得了成长。没有经过理性加工的“经验”(经历和体验)就可能是混沌的、模糊的,所以,“经验的概念化”是智慧发展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从感性到理性,这个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就完结了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修正和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成长的策略”可以说是我个人经验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远未完结。
第四,团队合作,真诚交流。一个学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互相真诚的分享和交流,对于彼此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巨大的价值。团队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们成长,因为团队中我们形成了一个精神的氛围,一个心理的场域。有言道:湿柴在烈火中也会燃烧。
真诚的交流所导致的思想的碰撞和交锋,会使得我们对问题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会使一些主题和思想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根。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理论上深刻地揭示了交流、分享、讨论、对话在知识建构中的重要意义。比如说,一个学校的老师共同地读一本书,每周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来交流和分享,这样就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思想交集的空间。老师们会自觉地意识到:为了能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有所贡献,就理所当然地要提高阅读的品质。通过在团队的分享和交流,我们的认识深化了,我们的内心丰富了。有分享和交流的内在需要,是教育力量的重要源泉,因为分享和交流的需要的反面是内心的麻木和枯竭,这也是教育的倦怠感产生的真正根源。
“广泛阅读,仔细咀嚼;深入探索,自觉反思;及时总结,着力提升;团队合作,真诚交流”,这是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可行的促进教师成长的策略。长沙的麓山实验学校、浙江金华师范附小、哈尔滨南岗区的复华小学、济南的解放路小学、杭州的胜利小学,以及北京的清华附小、十四中、北方交大附中等学校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图书目录:
第一辑诗意地生活
1、着力提高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
2、生命的境界
3、信·望·爱
4、积小成以成大成
5、目标、时间管理与压力应对
6、生命有尊严的存在状态
7、诗意地生活
8、个性成就美丽
9、望老师慈悲为怀
10、教师:努力成为家长的模范
11、六个“讲一点”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第二辑 教师的解放
1、教师的解放
2、祝福教师
3、名师不可“仿”
4、教师的五项修炼
5、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
6、培植教师的课程意识
7、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8、教师成长的策略
9、写作与教学
10、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第三辑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1、自觉培植教师现代民主政治的理念
2、教师的职业优势
3、老师,您好
4、懂得尽可能多一点
5、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
6、读书与成长
7、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
8、对教师的期待
9、给教师的建议
10、中国古代的教育智慧
11、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
12、校本培训的具体路径
第四辑 教师的学习与成长
1、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
2、教师的专业成熟及其途径
3、教师的“六个学会”
4、教育探索:从自我反思开始
5、文化生态视域中的师生关系
6、教育试验的文化解读
7、教育永恒的支柱:历史与文学
8、教学:认知、交往与审美
9、追求教学的最佳效果
10、完美的教学
11、从教学模式到教学艺术
12、完整的理解学习
第五辑 聚集课堂
1、课程知识的特征
2、课程与教学
3、真正的学习情境
4、帮助学生理解教学过程
5、学习策略与知识的自主建构
6、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7、语文的视界
8、作文教学琐谈
9、多一点学法指导
10、让教师的讲解扮靓课堂
第六辑 我的教学主张
1、我的教学主张
2、知识观与教学
3、数学的魅力
4、“教什么”和“怎么教”
5、一堂课中的必要环节
6、“理解”的前因后果
7、公开课与常规课
8、解读“朱子读书法”
9、在历史中感悟永恒
10、真诚深刻丰富
11、我反对少儿读经
全校同读一本书,营造校园书香气;学生书卷气。
教师读书计划服务热线:010-60715732(手机:13141013568)
注:【图书定价25元一本】
覃誉强QQ:963416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