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
和平中学 韩际中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本书分为三个单元,叙述我国隋唐至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标有星号的内容,供各地的学校选用。前两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第三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八年级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方法
1、讲练结合,激发学生兴趣
2、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注重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启发性。精讲多练。
3、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注重反馈,以单元为单位认真组织检测,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5、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六、教学设想
1、做好导学过程。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放大学生的优点,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尝试开展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七、进度安排
周次 | 具体计划 |
第1周(3.8-3.14) |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
第2周(3.15-3.21) |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
第3周(3.22-3.28) |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
第4周(3.29-4.4) |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
第5周(4.5-4.11) |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 |
第6周(4.12-4.18) |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第7周(4.19-4.25) |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
第8周(4.26-5.2) |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
第9周(5.3-5.9) | 复习5-8课 |
第10周(5.10-5.16) | 复习9-12课 |
第11周(5.17-5.23) | 期中考试 |
第12周(5.24-5.30) |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
第13周(5.31-6.6) |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 |
第14周(6.7-6.13) |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
第15周(6.14-6.20) |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
第16周(6.21-6.27) |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第17周(6.28-7.4) |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
第18周(7.5-7.11) | 期末复习 |
第19周(7.12-7.18) |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
周次 | 具体计划 |
第1周(3.8-3.14) |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
第2周(3.15-3.21) | 第2课“贞观之治”;第3课“开元盛世” |
第3周(3.22-3.28) |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5课“各同为一家” |
第4周(3.29-3.12) |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
第5周(3.13-3.19) | 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一单元测验 |
第6周(3.2-3.26) | 第一单元讲评;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
第7周(3.27-4.2) |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
第8周(4.3-4.9) |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期中复习1-4课 |
第9周(4.1-4.16) | 复习5-8课 |
第10周(4.17-4.23) | 复习9-12课 |
第11周(4.24-4.3) | 期中考试 |
第12周(5.1-5.7) | 期中试卷讲评;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
第13周(5.8-5.14) |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二单元测验 |
第14周(5.15-5.21) | 试卷讲评;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
第15周(5.22-5.28) |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
第16周(5.29-6.4) |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第17周(6.5-6.11) |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第21、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
第18周(6.12-6.18) | 期末复习 |
第19周(6.19-6.25) | 期末复习 |
第20周(6.26-7.2) | 期末复习,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