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多心经讲解视频

【前言】(说是前言,其实是文章发出去两天后才加上的。)

如果你没有读过《心经》,还是先读一读,再来看这个讲解。

如果你读过《心经》,但看这个讲解的时候没有看进去,就不要勉强看。

如果你读过《心经》而且有一点自己的体会或困惑,不妨看看这个讲解,谢安朔的讲解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当然还可以更好,有些词语他本可以说得更浅显的。

讲解很长,超过一般人的阅读耐性了,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急不躁不由自主地在逐字逐句地读,有时候还要返回去重读某一段,恭喜你,你能懂,能被里面的话吸引住,说明你具备了懂它的必要基础。

不懂或读不进的,也不要急,或者不要认为自己与佛无缘,这个讲解不是入门读物,信佛近佛的人读不懂的也常有,以后会懂的。

 解脱之法-----《心经》
  
  作者:谢安朔
  
  
  人死后,万事皆空,不论是谁,不论在社会中享受到多么大的福报与成就,在死亡面前,彻底的归为零,那么一生的希望与辛苦的奋斗,到底又有什么样的意义?
  佛教中,对于宇宙有明确的认识,就是“缘起性空”,宇宙间一切现象与生命都是不长久的,是“因缘聚合”的暂时体现,生命的种种形式,都是“因果”的轮报,解脱不了“因果”,就解脱不了“轮回”,所以又提出了“苦集灭道”,这个对于生命状态的总结,一切众生皆是生存在苦难中,皆因众生的妄想与执着,欲望与不明造就了种种现实与心灵的痛苦,所以,佛法传出的目的就是要解脱生命的烦恼,普度众生,有多少个生命,佛法中就有多少个针对不同生命的迷障而如意展现的“解脱法门”,“菩提心”,是在“清净心”的基础上,升华出生命渴求获得正等正觉,无上如意智慧的正知见,这种正知见也同时包括了怜悯众生,愿以佛法的智慧与能力解脱众生疾苦,解脱众生烦恼,普度众生到涅槃彼岸的宏大“慈悲心”,他由“情”中产生,却超越了“情”的范围,是舍己为人的勇气,是用生命供奉佛法的坚定与荣耀,是为了真理不惜生命不求自我回报的“无上正觉”。
《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多心经讲解视频
  空性智慧”,指的是在佛法修炼中,能够实证接触到自己生命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见证到“阿赖耶识”在禅宗中称其为“开明悟心”,洞见“阿赖耶识”的种种变化,由此产生的智慧,佛教中称其为“般若”,也就是“智慧”。

  佛法的空性是宇宙的本体,在“空性”的对照下,人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暂时,幻灭的。

  众生的“空性”不会因为生命的表现形式而改变,因为那就是众生原始具有的“佛性”,佛陀说“善哉,原来众生皆有佛性,原本众生皆能成佛,只因众生的妄想与执着不能够解脱”,佛法之所以能够解脱众生,只因为众生都在佛法之内,无论是现实的物质社会体现(因果业障),还是生命本质的构成(佛性空性),都是佛法在不同环境与生命等级中体现出来的制约,所谓的“如意法门”,仅仅是通过随时随地的“方便条件”,种种手段来“开启,觉悟”人的“生命本性”,见证“阿赖耶识”,真我的存在,“如如不动”的本觉本身就是“佛法”的展现存在,所以佛陀又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区别”,不同个体修持“空性”的境界,限制了本性佛性的解脱,所体现出来的“空性智慧”,就是恒定不变的佛法在不同层次境界内涵中所体现出来的标准展现。

真正的神,是没有人类思维,没有人心人情,没有现实中这个所谓的自我,正因为他完全的“无我”,才能够最大程度超越于一切限制生命微观的“因素”,在一切造就物质与生命之外的“觉悟”,才能称得上“大智慧”,解脱了构成宇宙众生的一切的最微观物质因素,也就最接近生命原始的本性,能够最大程度圆满先天根本的佛法,彻底解脱不属于“原始佛法”标准内涵所“派生出来的”一切境界,同化于根本宇宙真理佛法内涵境界标准,这,才能够称为“大圆满”,
  可是,这种“大圆满,大智慧”,是因为同化佛法,佛法的内涵境界最大程度的去除了人心,净化了生命,改变圆满成就了“生命”,所以,圆满的绝对不是你这个现实的人,而是你的“本性”,生命最原始的你自己,是“本性”圆满成就了佛法,是“佛法内涵境界,标准”在人间,以及宇宙中永恒的体现存在,是一切众生,苍穹,宇宙,世界,生命的存在保障与制约,却绝对没有现在的这个“你自己”,因为现在这个“你自己”是人类的欲望观念与执着,绝对不是神,真正圆满的人,没有人心,同时没有人类的思维结构与记忆系统,解脱了情感体系对于生命本性的束缚,才能够洞知真相,可是,“洞知”不同于“看到”,无量无际的宏大智慧,也不同于人间的“理解,思想,与认识”,所以,“洞知”的宇宙真相越广大,越是清楚,可是越是无法用人类的思维语言表达,因为这是截然不同的生命体系,人类的思想,观念,形容,感受,根本无法详细的,具体的去形容那“空尽无漏,浩瀚无量的宇宙佛法真相”,因为“空尽”才能够“洞彻”,怎么可能用人类的“有形有像有情”的虚假系统去描述远远超越“人类系统”的真神,宇宙真相?绝无可能,我们就以佛教中“诸经之王”的《心经》来作为对照,看看“空性智慧”在菩萨界的体现。

  观世音菩萨,梵文Avalokite?vara,又作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以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世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详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告大众“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

  以下是唐代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正宗略本(共260字):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解析心经之前,先说一个理解佛经的前提,就是如何理性客观,清晰明确的认识“我们”现在这个由肉体,思维,情感,欲望,记忆,执着集中幻灭而成的“承受基础”,我们现在这个认为客观真实,现实存在的自我,在理性分析之下,也许就不那么“真实,具体”了。
庄子在“逍遥游”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大海里有两条鱼,小鱼问大鱼,什么是大海?大鱼却无法清楚的描述他,因为他们本身就在大海里啊,如果大鱼有人类的思维,会思辨会分析,他会说,奥,海洋啊,是水构成的,这个水哪,是液态的,他的分子成分是ho2,水中加入了各种矿物质,盐分,各种微生物就构成了海洋,我们就生活在其中,所以你看不到他,”小鱼记住了,从此以后,就知道了海洋的概念“液态,ho2,矿物质与微生物”,这就是小鱼对于海洋的全部认知与理解,他所看到的,理解到的,感受到的,就是他所认为的“海洋”,却不是海洋的本来面目,因为身在其中的感受与理解,蒙蔽了海洋的本来面目,

  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在人类这个生命境界中,对于佛法的认知与理解。

  楞严经云:“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

  佛法如果能够用人类的语言说的清楚,用人类的思维分析明确,用人类的心灵感受真相,就绝对不是佛法了,因为佛法的终极意义是“解脱之法”,是为了通过有形有像的文字,境界,内涵,而达到生命彻底空无之后的涅槃真相,所以,明心见性,只是借助人类的文字与思维,解脱本性的执迷与障碍,获得生命本质性空的真相,站在人类的角度讲,这个宇宙的存在,分为“法”“理”“像”,这三个认知层面,我们一般人所看到的,感知到的都是“现象”,可是,我们之所以看到现象是有外在的物质条件所支撑的,比如你看到电视,你认为理应看到,你的双眼健全,可是现在如果在黑暗的房间里关了灯,现实空间的一切你就什么也看不到,而在空间中客观存在的红外线,紫外线,x光你都看不到。所以,你“看到”仅仅是一种生理功能,而不是“真相”,是受到肉体限制的;我现在说话你能够听得到,是因为空气的震动,声波传递,你的耳膜振动才能够听的到,如果现在在真空的环境中,没有声波的空气振动,你就听不到,但是空间中的次声波你也听不到,不是你耳朵坏了,而是没有了让你的生理功能工作的客观条件,你的生理功能与感受,都是依赖外界的客观条件起作用的,同时也受到生理功能的局限,所以我们“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这个宇宙的真相,我们的智慧,就被我们的生理功能所局限,这是个事实,你觉得哪?

再谈明心见性的“心”,我们所认识到的自己,平时认定的现实的自我,其实不是我们这个肉体,而是我们的感受与记忆,也就是“心”,可是,这个心是先天具备的吗?是永恒不灭的吗?是恒定不变的吗?可能不是,呵呵,你从妈妈的身体里出生之后,就有了“心”吗?没有吧,你刚懂事的时候,就有了明辨是非,喜怒哀乐的“心”吗?没有吧,那么这个现实的,全面认知自我的心,到底是何时产生的?最终又会去哪里?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心,没有思维,却有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三界内的束缚本性智慧的“情”,随着年龄的增加,知识与观念的成熟,在情的基础与贯穿之下,产生了各种固有的观念,比如说美丑,香臭,高低,明暗,善恶,等等用来认识世界的思想,通过自我认识,与外界的反馈,形成了对于现实的我,具体,明确的概念,我是谁,叫什么,住在那里,父母是谁,是男是女,我喜好什么,厌恶什么,等等这些,就是你“心”的本体,呵呵,我没有说错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社会的磨练,又形成了更多的自我观念与标准态度,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这个自我,可是这个所谓的自我,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在不同的客观环境中思想观念形成积累而成的,是这样吗?如何形成的,形成了多少,就是每个人性格不同的原因,这也就是因果轮报的的业障具体体现的不同,现在形成的这些习气,执着,观念,在驱动着人类的身体,思想意识在人世间体现行为,这些行为与观念,感受与动机,都是上一次生命轮回中积累的“因”,在这一世的“果”报,而这一世的“心”与“行”,却是下一世生命轮回体现“果报”的起因,而生命的本性,绝对不会因为增加了许多的观念而变得更加智慧,相反,会埋没本性原有的境界面目。

这些业障中,也包括我们用来思维佛法奥义的思维结构与观念,要谈论佛法的精义,本性复苏才能与佛法相通,佛法原本就不是从人类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内涵,他是宇宙与生命的本质,真相。

起信论云:“所谓以依真如法故,有于无明。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界。以有妄境界染法缘故,即熏习妄心,令其念着造种种业,受于一切身心等苦”。执着于感受,思维中对于佛法的认识理解,恰恰是本性无法解脱业障的原因所在。

  所以说释迦讲“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入邪道,不能见如来”。真相不是能够用我们现有的生理功能被限制的肉体,和因果业障组成的思维情感的虚幻境界中能够描述出来的,他是超越于三界众生业障构成的“娑箥世界”之外的真理,众生本性觉悟后的真理展现,本性既是佛法的存在于体现,所以释迦觉悟圆满后,第一句话就是“善哉,原来众生既有佛性,原来众生即可成佛,只因为执着于迷障不能够解脱。”“解脱”是佛教的宗旨,是一切正法的根本要义。

  所谓“论道容易修道难”,没有切身修行的体会,生命本质没有升华后的觉悟,很难真正的理解《心经》的内涵。自古以来解释《心经》的人,都是以人类的知识体系,思维观念来解释《心经》的表面文字,却很少有人能够体会“观世音”这位修炼境界达到大菩萨果位,证得圆融无漏佛法智慧时,对于佛法的圆融表达。

“菩萨”是修炼者生命升华后,智慧觉悟本性境界,达到宇宙真理一定层次的果位体现,人类的生命系统,超出三界范围,达到法界众神存在的第一层境界,是“罗汉”界。第二层境界,是“菩萨界”。超出于菩萨界,就进入了“佛陀”境界,也就是觉悟宇宙生命最终真相的永恒境界。法界众神的存在层次,是以生命纯净的标准来区分的,菩萨界的生命,智慧接近于佛,因为他的修炼核心,是“自觉觉他”,不仅仅是自己的修炼圆满,而且要以自我的觉悟智慧帮助苦难中的众生得救,菩提心的动机,决定了果位的境界,慈悲的心,利他的动机,历经世间苦难所成就的智慧,圆满了伟大的生命。

  《心经》是修炼者达到菩萨界,所体现出来的对于宇宙,生命真相的论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一位达到菩萨境界的修炼者,进入佛法修炼深度层次的“般若智慧”,修炼圆满的本性,觉悟了自性智慧的光明,修炼者达到对于表面人类系统的彻底解脱后,成就的佛法境界,就成为了觉悟的真性,这个“真性”就是佛法在宇宙一定层次中,具体的存在与展现,这个展现出来的境界,就是“空性智慧”的果位。

有一次在禅定中,心灵在慢慢地放松,进入禅定中的祥和,宁静,随着思想与情感的波动逐渐减少,心灵中的深层意识开始显现,那种感受,就好像是我们在云端,拨开白云往下看,“我”的概念在逐步的消失,记忆中关于自我,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痕迹也在慢慢消失,而清醒,理性,空无,完全脱离“七情六欲,六根五蕴”人类生命系统的“真我”在逐渐清醒,真实存在的一个不在常人境界,内涵系统中“我”在逐步的展现,这个“我”不是人类,没有任何形式体现,没有任何情欲掺杂,没有人心的执着也没有观念。

再往下继续禅定,这个“清醒的存在”就开始脱离了人类的这个世界,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一切的万事万物,都似乎消失了,离开刚才“清醒的存在”很遥远,看上去,就好像“真我生命”从一个“网球”中解脱出来了一样,这个“网球”,里面却是庞杂,系统,无限量的天体世界与众生,也就是我们人类所存在的这个“三界”体系,这时候的“我”,就是佛法的信仰与纯洁的坚定存在了,无我,无形,却像无限的镜子一样,倒影着宇宙间的一切生命与世界的真相,万事万物是活动的,有形的,奥妙的,庞杂世界的一切都清晰无漏的倒影在“本性”中,而“我”是无形的,空无的,静止的。这个地方,就是观世音菩萨在《心经》中所说的“照”,也是“本性”觉悟的第一层境界,相对于觉悟的佛法智慧,无漏光明,人类的“四个系统”,肉体系统,情感系统,思维系统,灵性系统,这些因果业障在三界内的组合,全部都在佛法“空”境界的“照耀”之下,显现出来了原有的真实面目。

“照见五蕴皆空”,“照”,有人心叫作想,无人心就叫作照。照的意思是离开人类系统的妄念幻想,真性觉悟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清清楚楚,无所遗漏的透彻人类虚幻的存在体系。

  “五蕴”:蕴是指“类、堆”。佛把世间一切事物总分为五蕴(五类),分别是:色、受、想、行、识。

  “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

  “受蕴”我们现在看见了水果,看见有一盘水果,大脑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

  “想蕴”就是种种意识,观念,记忆。

  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

  “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水果存在,人最初只看到水果的景象,这是“眼识”,随即闻到水果的味道,这是鼻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水果发出来的香味,这就是意识。

  “五蕴”构成我们人类生命的一切形象与内涵,这里的无我,还不是佛陀觉悟后的彻底无漏,离那个彻底觉悟的,解脱一切物质与佛法境界的本觉,还相隔十万八千里,遥不可及,不可思议……

  可是此时的这个空“照”,却能够洞彻三界体系,以及构成人类社会现象以下的所有宇宙的奥秘,包括组成人类灵魂的七情六欲,各种左右人类思想的三界生命因素,一切因果关系的前因后果……

  一切一切,人类社会,三界体系的一切奥秘,细枝末节都是尽收眼底的,而此时的“清醒”,也显现出来“生命”的一面,洞知一切现象的缘起,运动的景象都是佛法的奥妙所成,连刚才禅定中从“心”中解脱出离的“清醒的空无”,都成为了“幻灭”的执迷,这里,就是《心经》里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境界。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所提的问题,所以首先称他的名字,舍利子。

  “色”指“五蕴”中的“色蕴”,指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也就是平时说的“物质”。

“色不异空”后四句都是说色(物质)和空是等同的。

  这是站在生命不同的层次境界所说出来的语言,在“菩萨境界”的空无佛法境界,“观”一切有形的,有相的,存在于人类,以至于三界体系境界的,一切物质的表现与组成物质的因素,全部都是不长久的,其宇宙物质基本的构成因素都是幻灭的,都是“空”的,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包括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感受事物的“心”,都是三界内宇宙底层的物质,因果业障的聚合体现,本质是虚幻的,没有长久不变的存在。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时完全没有“自我”的感受,却真实如意的体会“佛法”的存在,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景象,很是奇特,“我”是无的,空的,没有心灵,没有思想,没有记忆,没有感受,可是却“观照”人类的肉体之下,在肉身前面,趴着一个和我人类形象一模一样的“我”,他穿的衣服,系的皮带,包括头发,表情,都与现实的我一模一样,甚至于,在他的心灵中,思想里所想得一切内容,就是刚才我在没有打坐入定前的我自己的想法,这个人,就是完整的现实中的我,人类中的自己。

  而现在,此时此刻,“我”却看着这个人类的“我”,趴在我的脚面前,满脑子妄想执著,“我”却无形无相的存在,无漏不动的存在,没有语言可以形容我,没有情感可以感受我,没有物质可以触及我,没有概念可以形容我,可是“我”却真实的存在,只是不在“人类自我之中”。

  《金刚经》中说“离一切相,便为佛像”。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趴在“我”脚面前的那个人类的我,确实是丝毫未曾改变的凡人的“我”的一切思想,心灵中所有属现实自我人类的一切感受,念头,记忆,前半生所有一切的情感累积与回忆,都在他的心灵与大脑中,我能够清晰的感受他的思想,他的情绪,他的痛苦与希望,因为那就是人世间形成的,现实的“我”,可是此刻的我,却是脱离了现实的人类的情感,记忆,思想存在的,由佛法内涵构成的“我”,我“观照”那个满心欲望的“自己”,寂然不动,随着禅定的加深,他越来越小,后来尽然就变得像幻影一样,消失在我的脚前,在“痛苦的我”消失的那一刻,“修行的我”感受到人类身体,心灵中获得了大解脱,生命升华起了慈悲,解脱一切幻境的大智慧,那是拥有佛法无边能力的浩瀚智慧;慈悲与智慧的基础,永永远远都建立在“舍弃,无我,涅槃”的基础之上,在随着人性的执障消失的那一刻,超越于“空无清醒”的本性,觉悟了光明,那一刻,洞见浩瀚苍穹无边尽的佛国世界与浩渺沿海般的如来,菩萨,天人众生,这绝对不是幻想,因为彻底没有自我的存在,更谈不上有任何的思维存在,没有任何的心念,也谈不上去“有意识”的想象什么,就是真实无漏的洞知宇宙的过去与未来,洞知一切生命与物质的缘起与原因,知道佛法展现在宇宙中的不同标准,没有任何的迷幻。

佛教对于“法”的认识,是指宇宙间一切生命与物质的表现,所谓“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静涅槃”,没有任何一种宇宙事物的存在表现,内涵中有“我”这种“意识”的存在,所以,佛教是无神论,认为宇宙万物,遍及一切的物质本性都是空无的,生命只有证得了“空无”的本性,才回归了永恒不灭的“如如本性”,证得了自性觉悟的“如来面目”,他们这样说,究竟对不对呢?宇宙一切都是“空”的,哪么“如来”,“菩萨”“罗汉”,弥勒佛的“极乐世界”,又到底存在不存在呢?既然一切都是空的,那么这些修炼圆满的大觉者,这些天国世界不也是空无不存在的吗?为什么我们还要去苦苦追寻,精进修持哪?

  佛陀还说过:“若以身色见我,以声音寻我,如人入邪道,不可见如来。”哪么如来到底在哪里啊?西方极乐世界不是真实不虚的存在吗?佛教经典《极乐世界游记》,《九品莲花》不是真实的记载了佛国世界的存在吗?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所修持的佛法不是真实的吗?

  呵呵,这些疑问,是处在人类这个生命境界中的生命,永远无法破除的迷幻。

(所谓空和无,都是站在人的三界五蕴六根上讲的,不是说看破之后什么都没有,而是说现在所识所想的这些太小儿科了,看破之后会发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内容。就像一个婴儿,奶瓶和橡皮鸭子就是他世界的全部,如果你把奶瓶和橡皮玩具拿走,他的世界就崩坍了,他就会大哭大闹。但当这个婴儿长大之后,西装革履人五人六地活着,满桌美酒佳肴,满屋子手机电脑,门外有汽车,这时候他再看奶瓶和橡皮鸭子,就会觉得毫无意义而且可笑之至。这一点,是很多修道者的认识误区,他们停留在奶瓶和玩具的层面,对你描述的宴席和电脑一无所知,你让他把奶瓶看成空无,他就觉得什么都没有了,没奶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下文所说的“这些说法,都是由于生命境界的不同,所导致的对于宇宙现象认识的不同”就是这个意思。觉悟者感叹愚人的痴迷不悟,也源于此。——静石注)
  佛陀所说的“如来”,是生命先天原有的,佛法造就生命原始初期的“法性”存在,而绝对不是在人类这个生命系统中,通过“五蕴,六根”所认识到的“佛”,那些对于“佛”的认识理解,全部都是拟人化的,人性俱全的“人像”,是人类观念与执着所集,是人类虚妄执著心造就的“虚幻妄念”,佛陀所讲的真实的“佛”,就是众生的先天佛性,只有彻底放弃了后天产生的一切执着,妄念,与情感想象,解脱了人类的生命体系,先天的佛性才能够得以觉醒,觉醒的本质原本就是宇宙间佛法的因素存在,具备了佛法浩瀚的无量智慧,所以说,觉悟的本性即是佛法,那生命本源的“如如不动的”空性,对于佛法派生出来的一切现象,他是“空性”,可是这个“空性”却是佛法真实的存在,一切智慧的原我,于佛法合一,永恒不灭。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由于生命境界的不同,所导致的对于宇宙现象认识的不同,也就是“法无定法”。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是人用来感知色蕴的器官,“意”就是受想行识四蕴。这六样合称为“六根”,一句合起来代指五蕴,前面加个“无”,就是说五蕴皆空。

  “色声香味触”分别对应“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内容,也代指色蕴。“法”是一切事物。这六样称“六尘”。前面加个“无”字,还是说五蕴皆空。

这一段,是针对罗汉法成就的境界而言,罗汉讲“空”。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这段文字背后的境界,是达到罗汉层次修炼者具体的存在状态,也就是修炼者完全脱离了人类生存系统后,真实体现出来的生命存在状态,这一步境界,人类很难达到,去除了这个“我”,才能够达到“无意识界”。

可是请大家不要错误的理解,“无意识界”,不是你什么都没有了,而是你生命中,存在于人类的这个“自我”消失了,但是当“自我意识”这个“你”消失之后,你先天原始的自我本性就会被“觉悟”,本性清醒的时候,也就是“你”,生命的真我觉悟,那个时候,大家就会尊称你为“某某菩萨”,或者是“某某罗汉”,如果你觉悟的程度达到了更高的境界,甚至于大家就要尊称你为“某某如来”。

  呵呵,我说的绝对不是笑话,就看个人的修为,修炼者最终的目的就是修炼圆满,圆满佛法真理的生命,就是佛陀与菩萨,可不会是人类的博士或者教授,因为修炼者的老师是佛陀,学习的是佛法经典,遵循的是神佛仪轨,目标是彻底放弃人类的执着于欲望,与人类的生命存在目的截然相反。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十二因缘说的是因果轮回。

  无明是低层宇宙的迷幻,没有迷幻,也没有破除迷幻后的真相,这句话很绕口,其实,就是不在一切因果轮回的现象与组成现象的过程之中,就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每天玩的就是捉迷藏,藏起来了,没有捉到,小朋友觉得失败了,捉到了藏起来的人,小朋友觉得很高兴,可是让我们来看,捉到与捉不到,都是小孩子的把戏,实质的意义都是无聊的游戏。

  高层的佛法智慧,看底层的无明与无无明尽,透破轮回的本质,也不过就是在佛法“空性”中体现出来的虚幻境界。却不是“空的本质”,没有生命的存在现象,没有生命“生”的因素,也就不在“死”的状态之中。

  “苦集灭道”是佛教对于宇宙的概括认识,苦集灭道叫做“四谛”。“谛”是真实不颠倒之义。

人生是苦,真实不虚,就称为“苦谛”。

一切可以招引苦果的种种恶因,例如无明,爱见等烦恼叫做“集谛”。

一切苦恼永远的消灭叫“灭谛”。

一切能灭除苦恼的圣道(道即道路与方法)叫做“道谛”。

一切三界众生都在轮回中,只有寻找解脱的法门,才能够找到生命的真意,可是这些人类苦难的现象,与求得解脱的方法,修持法门,都只是存在于三界之内的现象,也不是宇宙与生命的本质真相,与法界菩萨的无漏智慧,永恒法性相比,这些人类存在的生命状态中,包括修行者曾经用生命去履行的方式法门,在真实如意的无漏佛法智慧的境界看,都成为了假象,可是,修炼的人都是要通过人间的这些不同的修炼法门,这些对于觉悟圆满的神来看是“假象”的方式中才能修持圆满,所以,这种对于一切世间现象,包括对于修炼形式所说的“无”,也是一种相对生命境界产生的认识。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智”指“四智”。

  佛教中的认识,菩萨修行成佛,就是把八识转成四智。前五识转“成所作智”,第六识意识成为“妙观察智”,如镜照物,观察得很清楚,但是没有受影响,没有分别,没有痕迹。第七是执我,变为“平等性智”。执我有自、有他就不平等。自他都一样,一切都同体,就转为平等性智。第八识变为“大圆镜智”,也就是从人类的生命系统升华后,在佛法的内涵加持中,所体现的高层生命存在形态。
  这个很直观,无智,没有任何生命境界的思想,亦无得,也没有因为失去思想而产生的愚钝障碍,没有任何生命执着的因素,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你本来就具一切如来智慧。成所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大圆镜智,本自具足,不是你修持转而得的(也就是说,这些智慧是你在自身内部发现的,不是从外面学来的。所谓明心见性,所谓去除蒙在心灵上的尘埃,就是这个意思。罗丹雕成一个石像之后,众人都夸他技艺精湛,他说:“石像不是我雕的,它本来就在石料里面,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让它显露出来罢了。”——静石注)。所以,以无所得故。

  “空性”也是虚幻的执着,不是究竟佛法圆满真相的如意“空性”,这种“空性”就远远超越了在罗汉所在层次境界的“自心空无”的境界,而是更大程度的揭开了宇宙时空,物质与佛法制约生命本性的真相。

  【菩提萨捶。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

  “菩提萨埵”就是通常说的“菩萨”的全称。指立志解救众生,要自觉觉他的人。观世音就是一位菩萨。

  “颠倒”是一切不理智的思想行动。颠倒者,凡夫有四倒,二乘有四倒。

  “凡夫的四倒”是把不净的当干净的,把无常的当作常(就是把变化的当作永恒不变的),把无我的当做我,(这个我,就是由人类社会中形成的“四个系统”演化而成的具体人类,其实质上是虚幻的业债轮回的聚合),把苦当做乐。

  “梦想”即是人类情感,观念,执著心的体现。

  修炼者深入禅定,脱离构成人类,三界因果聚合的业障,觉悟本性智慧,这就叫做“究竟涅槃”。“涅槃”之义是寂灭,或翻圆寂。因觉悟本性的无量无际无漏的圆满智慧,洞见先天具有的“如来佛性”,才能从世间常人深陷业债轮回的无量烦恼中得到解脱。

  这一段文字所讲的,还是一位修炼者在觉悟原始先天智慧本性时的反映,“般若波罗蜜多”指的是修炼境界,生命禅定深入过程中,本性觉悟的状态,脱离了一切与人类,三界众生,罗汉境界,有形无形的宇宙物质制约后,空无绝尽的原始本性,无漏彻底的展现了佛法存在的空灵智慧,无“我”的存在,也就没有系在“我”这个“执障”上的“因果”,不在轮回幻灭的颠倒世界之中,究竟了佛法真意对于本性真我的开启,自性,佛法,般若智慧,圆满圆融,无过去,无未来,无生无灭,寂静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三世诸佛”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佛。

  这是讲修炼的方法,这位修炼圆满了的大觉者,智慧中洞知了宇宙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宇宙真相,看到了存在于人类生存状态与生命境界的修炼者,想要升华圆满到觉悟佛法本性的“佛陀”境界,都要“反观内照”,向自己的内心深处,生命的本性去寻找那永恒存在的“如来面目”,行深入的“般若波罗蜜多”,在禅定的深入境界,证得原本就有的佛性智慧,向生命先天的本性,自性圆满觉悟的这个方向去寻找,才能证得永恒不变的无上真理,成就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的佛陀。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佛家以及道家的咒语,实质的意义是人类与高层空间神灵沟通的语言,咒语在一定境界的宇宙空间内,是神的智慧体现,咒语的内涵,所起到的作用,与修炼者成就的果位境界,达到的佛法觉悟是紧密相关的。

一个普普通通的凡人,就算是持诵大觉者持诵的咒语,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很有限的,而一位圆满的大觉者,持咒加持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足以改变一定层次宇宙的伟大力量。

修炼中的人持诵大觉者留下来的咒语,可以起到求得高层智慧生命的看护与加持,促进修炼的进步,排除外界生命的干扰,增进修炼者的功力上长,使生命尚未觉悟的本性与宇宙高层的庞大智慧生命得以沟通,得到神灵的指引,庇护,恩赐。所以,咒语所起到的力量在任何一个法门中,地位都是很崇高的。(如果你觉得这样解释太神了,可以简单理解为:咒语可以对你的修习有所帮助。——静石注)

这里,菩萨把“般若波罗蜜多”这种实修的修炼状态,深入禅定的境界,对于修炼者所起到的作用,与咒语化为同等的重要,可见,修持佛法的人,对于实修证得的觉悟境界,看的是何等重要。这种实修中证得的觉悟,是佛法与原始自性相结合,他具备了佛法一切广大智慧,是佛法圆融无漏的体现,具备佛法纯正威严,破除一切苦难的真理智慧,是穷尽苍穹智慧,无量佛法的真如法力体现。

  修炼者只要实修,行“般若波罗蜜多”,禅定境界中的智慧佛性,自然会破除生命存在的一切苦难,这种力量,是与持诵佛陀咒语一样的效果,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翻译成中国的语言,就是菩萨在对众生说“度过去,度过去,一切众生都得以救度过去。”,这是觉悟者的大慈大悲,看到生命的真相,看到众生轮回的苦痛,发自内心的慈悲,祝愿一切存在于幻灭之中的有情众生,都能够寻找到佛法存在于生命的真性,解脱因果业债的生老死苦,证得无上的般若智慧,永归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度过生死的无尽苦河……

此外,《心经》里有好几句“以……故”,从语法和句意上看,这句应该是某一段的第一句,但很多人在解释心经的时候都在分段的时候把它留在上一段的末尾,可能是沿袭了第一个解释者的习惯,连谢安朔也不例外。各位不妨把这几句挪在它下一段的开头,跟下一段一同理解,试试效果怎么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2166.html

更多阅读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义云高大师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义云高大师著跋 序翻开历史篇章,古德对有关心经讲义书籍开示颇多。均各显法妙用,赞莫能穷.近日有幸拜读无名行者(云高大师)所着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义,真是大开智能之门,这部讲义实在是堪称耀古腾今,慧光无瑕,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原文及译文 金刚经原文及译文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解读:自然无量真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文注音) 心经全文注音及回向

什么是“般若波罗密多”?佛学和佛教把“般若”译为“大智慧,”把“波罗”译为“彼岸,”把“密”译为“到达,”,把“多”译为“上,”,全句意思即为:登上彼岸的大智慧。如同对“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翻译,把“般若波罗密多”翻译成“登上彼岸

声明:《《金刚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 多心经讲解视频》为网友醒着做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