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于北京时间7月12日与世长辞,享年80岁。
个人履历
1951年至1952年广州南方大学工人学院学习政治理论,后任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科员,广州珠江区“五反”指挥部民船业分队长。
1952年至1956年先华南工学院无机专业、后并入华东化工学院无机物专业学习。
1956年至1958年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技术员。
1958年至1973年化工部华北设计研究分院、天津化工研究院技术员、专题组组长、研究室副主任。
1973年至1981年石化部石油化工科研院技术员、化工部科研总院(科技局)化工一处、无机化工处工程师。
1981年至198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84年至1988年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8年至1993年化工部科研总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1993年至1994年化工部副总工程师兼科研总院总工程师。
1994年至1997年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民建中央主席(1996年12月)。
1997年至1998年民建中央主席。
1998年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004年12月再次当选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10年6月再度当选全国台湾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八届、九届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IFF)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院长。
1998年是中国风投界的重要年,这一年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发展风投事业的“一号提案”,在国内由此掀起了风投的热潮,成思危也因此被业界称为“风险投资之父”。曾同时兼任民建中央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常务委员长的他,提出了要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完整、独立的创业板,中央将之采纳并于2009年正式创建。
如今,成思危已年逾古稀,依然对中国金融界有很多见解,而这一次他要谈谈中国的股市问题。可以理解为何他在此时谈股市话题,因为自6月18日起A股IPO迎来了年内第二次重启,让股市又一次成为公众热点话题。而成担心IPO改革会回到和原来差不多的老路上去,并坦言“股市要改革,必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把‘坏孩子’(即上市融资的资产不良公司)赶出去。”
上市公司良莠不齐,是此轮IPO中很多人担心会出现的问题,因为这会使投资者无法判断公司优劣而造成损失。其实多年前成思危谈过这个问题,也就是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不把’坏孩子’赶出去,股市就健康不了”。老先生这次再谈退市制度,多多少少有些无奈,几乎用“壮士断腕”来表明股市改革不能走老路。
但在他看来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并非重中之重,关键的还是要从源头上杜绝“坏孩子”入市,建立客观的上市公司评价体系。这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很少有学者从投资者利益角度出发谈公司评价。如果证监会能保证公司披露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及时,就能供投资者做数据分析,进行长线的价值投资。
无论是建立严格的退市制度,还是完善上市公司评价体系,在成思危眼中目的只有一个,保证上市公司的质量。他更是直言:“现在到底哪个上市公司好,谁也看不出,所以大家都轮流地炒不同的股。但实际上好公司很多,只是我们没有认真做深入分析,这一点是目前最缺乏的。”
而股市中的创业板和中小板是他关注的重点,多年前成思危就提过要建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业界周知,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是从事高科技业务的中小企业,往往处于创业阶段但成长空间很大。但很多投资者对中小企业上市时定价很低,上市后一路上涨的现象感到不安。其实创业板和中小板在创建之前,他就警示存在某些公司创业初期通过包装上市圈钱的可能。他说公司都是有好有坏,不管是股市哪个板,都要把“坏孩子”赶出去。
这轮IPO开闸是个什么场景?截至7月1日,证监会已受理且完成预先披露的首发企业共637家,颇有千军万马走上市这个独木桥的趋势。当然,企业想通过上市来融资无可厚非,但成思危鼓励企业通过私募基金、债务融资等更多渠道进行融资。如果企业一窝蜂地全去上市,能试想是个什么鱼目混杂的情形,而这也是他最担心的事儿。
不管是要肃清股市中的“坏孩子”,还是干脆撤市寻求别的融资渠道,成思危始终认为“中国股市会上升,因为中国的经济基本面摆在这里”。尽管对股市保持乐观的态度,但老先生在采访中四次提到要“壮士断腕”般地改革股市。希望未来能如他所预言的那样,股市只要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之下,真正着重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两三年后一定会处于上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