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名门评余党绪《中学生思辨读本》杨林柯 杨林柯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命门
——评余党绪先生的《中学生思辨读本》
杨林柯

余党绪老师是上海的名师,去年暑假受杂文家狄马之约,在西安荞麦园和他见过一面,大概气味相投吧,我们一见如故。知道他和爱人是开车准备去西藏朝圣,让我很是敬佩和羡慕。我觉得教师就应该这样自由洒脱,身心不拘时空限制,有时间去读书和旅游,上下纵横地穿越,放大生命格局,做一个“好玩”的人,有真趣味,有真性情,尤其是文科教师,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匠气。
不久前收到余老师寄来他编写的这套丛书,厚厚4本,让我很是惊讶和敬佩。说实话,这套书让我仰视的同时,也给我带来一种威压,让我感到惭愧,同为语文教师,感到自己在语文建设上,做得还是很不够。
这套书包括《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现代杂文的思想批判》《当代时文的文化思辨》(与石海红老师合编)《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独著),应该是余老师近些年在语文教育的追求与探索上的一个结晶,一个总结,浓缩了他几十年来从事语文教育教学的思想智慧,也展现了他对语文教育的深度思考,就是要关注阅读,尤其是以批判性阅读为主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当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有所担当的现代公民的应有之义。
说实话,我们几十年的语文教育,传统的、西洋的……理论纷至,山头林立,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常常是反作他乡是故乡,把姿势当成了功夫,把形式当成了内容,反客为主,却忘了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阅读,甚至偏狭一点说,教育的问题也是阅读的问题。我们想想,学生有多少时间读书?读什么书?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多情况下过多关注“怎么读”“怎么教”,关注课堂教学的解读技法和课堂模式,比如怎么导入,怎么过渡,怎么对话,怎么讨论,怎么升华,怎么使用多媒体技术……而这些操作层面的改革变化,都是表面的,花拳绣腿,很少触及内容与核心。实际上“怎么读”“怎么教”几乎都是枝节问题,技术问题;“读什么”“教什么”才是核心问题、根本问题。我个人认为,语文在基础的认字问题、方法问题解决之后,几乎就不需要怎么教的,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来,让学生有精神饥饿感,渴望探求未知,热爱读书、自觉读书比教师的“哼哼教诲”要有用得多。可以说,阅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也是语文教育的命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也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所谓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就是自由阅读,自由思考,自由写作。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就是触及灵魂的教育、自我教育、精神内化的教育。
我们这些年的教育,应试竞争过于激烈,功利色彩过强,把语文这门特殊的人生课也拉上了应试战车,使这门人文色彩浓厚的课被涂抹得五颜六色,越来越背离语文的本质和教育本质,学生们越来越不喜欢语文课和语文书,整体上的读书量也越来越少,人文素养越来越差,这是语文人的不幸,也是社会和国家的不幸。
余党绪老师正是看到了我们语文存在的“量少、质次,结构不合理,效益也有限”以及训练和考试压迫下的浮躁的“浅阅读”等问题,才苦心编写这个四卷本的“中学生思辨丛书”,他希望“改变那种低水平的简单的阅读现状,逼使学生不得不以‘仰望’的姿态来阅读,以探究的心态来阅读”,看得出,余老师从文章的编选、点评、注释、校对等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就一本《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来说,书中的每一首诗都要他亲自捉刀写作鉴赏文字,还有《经典名著的人生智慧》,余老师围绕九部名著谈了人生的九个问题,带着读者重新回味九部名著的情节和人物,同时对名著中涉及的人生问题进行个人化的思考与阐发,他在解读这些作品的同时,着眼于学生的阅读实际和思想实际,从“最近发展区”出发,能让学生喜欢他的解读,并把阅读收获,变为成长的养料,化作成长的血脉。比如解读《西游记》,他从“成长与选择”的角度解读,带着学生思考“成长与成功”的关系,得出“成长不可复制”“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结论,这不仅是解读文章,更是在润泽学生的心灵;同时,余老师也敢于提出和流行的价值观不一样的观点,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比如鉴赏《悲惨世界》时说到“苦难”,他针对我们一直崇奉的“苦难就是财富”这样的传统格言指出:“苦难、灾变、不幸的经验并不必然地成为人生的财富。相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它扼杀、摧残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创造力,扼杀了人的意志和毅力。”这一点和他编选的杂文家狄马的《荒谬的苦难哲学》中表述的观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要把一切苦难都“泛道德化”,这样的解读在书中的其他篇目中也表现突出,不时给人以阅读的惊喜,对中学生来说,也突出了解读的“思辨性”特点,这种观点的求异、求新,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也是余老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一种自觉努力。
余老师推行的“思辨性阅读”,其实也就是批判性阅读,为什么不说“批判性阅读”,大抵因为“批判”一词在某些年代被污名化,在一个以培养“顺民”为主的教育环境中,一提“批判”似乎就是某些红色革命行为甚至“反动行为”,其实,人的成长不是自以为是的过程,而是自以为非的过程,这个过程就需要经过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人的精神发展离不开怀疑和批判,怀疑自己,自我批判;怀疑外界注入的某些观点;批判其错误,揭露其荒谬。就是对外界的信息不是简单地输入大脑,而是在对外界信息的思考、消化、加工、整合、储存、输出的过程中,对其可靠性与真实性进行的独立的思考判断,不盲目,不轻信,自我启蒙,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是唯一真正称得上培养好公民的教育”(社会学家萨姆纳)。
这是一个娱乐化的小时代,如何抗衡那些低俗化的娱乐,免得成为波兹曼说到的“娱乐至死的物种”,这就需要培养理性精神,对中学生来说,在目前从事公益活动依然受局限的当下,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做一个读书人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选书,尤其是对于中学生,学业负担沉重,许多家长也不知道给孩子推荐什么书,在这样的情况下,余老师及时出击,选出了许多优秀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公民意识、理性精神、质疑能力、悲悯情怀、人文常识、审美人生、哲理思辨、人物春秋、世间百态、诗意栖居、经典重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由精神,让他们逐渐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现代公民,实在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当然,这些文章只是路径,学生如果碰上自己非常喜欢的作品,可以进一步寻找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读,由一篇文章可以辐射到一个人以及相关的话题或问题。
其实,“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朱永新语)阅读不仅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也是通往自由的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只有抓住阅读,推广阅读,才能真正抵达语文教育的核心地带,不用做那么多枯燥乏味的阅读试题,学生的语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自会提高,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认识余老师是幸运的,虽然没有听过余老师的课,但我想,做余老师的学生一定是幸福的,在此,我要祝福余老师,也向余老师表达我由衷的敬意。
(作者为陕西师大附中语文教师)
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名门评余党绪《中学生思辨读本》杨林柯 杨林柯
——2015年3月22日于西安林下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2563.html

更多阅读

在亚洲最大的IMAX3D银幕上看《阿凡达》 阿凡达 imax

在亚洲最大的IMAX3D银幕上看《阿凡达》《阿凡达》放映期间,我在北京西五环的八大处录了六期广东卫视《乐拍乐高》节目,从中午天天到深夜,根本没时间看《阿凡达》。(但是新来的面具歌手玛雅特别棒,她的音色是久违的我真正喜欢的声音,算是

声明:《阅读是语文教育的名门评余党绪《中学生思辨读本》杨林柯 杨林柯》为网友请叫我中路杀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