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省高考数学文、理 考试说明外一篇 江西婺源 日记一篇

  2012年江西省高考数学(理科)考试说明

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2012版)》以及《江西省2012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和《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制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的数学(理科)部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江西卷)的命题,将遵循“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和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体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灯目标的要求.

  试卷保持相对稳定,适度创新,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继承和发扬历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成果和经验,逐步形成“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的特色.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2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迁移并广泛用于相关学科和社会生活.因此,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必然要与数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考查时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要有明确的目的,加强针对性,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时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二、考试范围

  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具体如下:

  数学1(必修):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步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必修):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必修):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必修):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必修):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选修2—3:计数原理、统计案例、概率.

  选考内容如下: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三、试卷结构

  1.试题类型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试卷结构如下:

题型题数分值考试内容说明
第Ⅰ卷选择题1050必考内容①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
第Ⅱ卷填空题420必考内容②只需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选择题15选考内容③选择题同①;填空题同②
解答题675必考内容④含计算题、证明题等,要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注:选考内容从选修系列4的“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和“不等式选讲”中各命制1道题,考生只能从中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第一题评阅给分。

  2.难度控制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全卷难度控制适中.

Ⅴ.具体考试内容及其要求

一、必考内容和要求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二)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1.函数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3)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4)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5) 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2)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3)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4) 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1)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2)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3) 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4) 了解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 )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结合函数 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2)根据具体的函数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1)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2)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三)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会用平行投影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3)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四)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方程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4)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5)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

  (6)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2)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3)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3.空间直角坐标系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2)会简单应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五)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1)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2)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六)统计

  1.随机抽样

  (1)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1)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体会它们各自的特点.

  (2)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

  (3)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4)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5)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1)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并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2)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不要求记忆).

  (七)概率

  1.事件与概率

  (1)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以及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2)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2)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八)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1)了解任意角的概念和弧度制的概念.

  (2)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1)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2)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α ,π± α 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 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与 x 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 )内的单调性.

  (4)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5)了解函数 的物理意义;能画出 的图像,了解参数 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6)体会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九)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1)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3)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1)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2)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3)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3)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4)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1)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2) 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3) 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1)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2)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十)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 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3)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推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和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十一)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十二)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1)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2)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特殊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1)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2)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十三)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1)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2)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1)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3)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1)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2)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十四)常用逻辑用语

  (1) 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4)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5)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6)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十五)圆锥曲线与方程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掌握椭圆、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

  (3)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定点、离心率、渐近线).

  (4) 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

  (5)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6)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十六)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了解空间向量的概念,了解空间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掌握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2) 掌握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坐标表示.

  (3)掌握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坐标表示,能用向量的数量积判断向量的共线与垂直.

  (4) 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5) 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和垂直关系.

  (6)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

  (7)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十七)导数及其应用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 通过函数图像直观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3) 根据导数的定义求函数 (c为常数)的导数.

  (4)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ax+b)的复合函数)的导数.

·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导数运算公式:

(C为常数); , n∈N+; ;

; ; (a>0,且a≠1); ; (a>0,且a≠1).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

法则1   .

法则2 .

法则3 .

  (5)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6)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7)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8)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了解定积分的基本思想,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9) 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十八)推理与证明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2)了解演绎推理的含义,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联系和差异;掌握演绎推理的“三段论”,能运“三段论”进行一些简单的演绎推理.

  (3)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4) 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5)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十九)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1.复数的概念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3)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2.复数的四则运算

(1)能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2)了解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二十)计数原理

  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分布乘法计数原理

(1)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2)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布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排列与组合

  (1)理解排列的概念及排列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组合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十一)概率与统计

  (1)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认识分布列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会求某些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2)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3)了解条件概率的概念,了解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会求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5) 借助直观直方图认识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6)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7)了解独立性检验的思想、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二、选考内容与要求

  (一)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1)了解坐标系的作用,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2)了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伸缩变换作用下平面图形的变化情况.

  (3)能在极坐标系中用极坐标刻画点的位置,理解在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的区别,能进行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的互化.

  (4)能在极坐标系中给出简单图形(如过极点的直线、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表示的极坐标方程.通过比较这些图形的极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理解用方程表示平面图形时选择适当坐标系的意义.

  (二)不等式选讲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a+b∣≤∣a∣+∣b∣;

  ∣a-b∣≤∣a-c∣+∣c-b∣;

  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ax+b∣≤c;

     ∣ax+b∣≥c;

     ∣x-c+∣x-b∣≥a

  (2)能够利用平均值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和求一些特点函数的最大(小)值

  (3)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

2012年江西省高考数学(文科)考试说明

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2012年版)》以及《江西省2011年普通高考改革方案》和《江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实际,制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考试说明》的数学(文科)部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命题指导思想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科(江西卷)的命题,将遵循“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确立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和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有利于高校人才的选拔和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要考查考生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体现《课程标准》中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灯目标的要求.

  试卷保持相对稳定,适度创新,既体现新课程理念,又继承和发扬历年高考数学命题的成果和经验,逐步形成“立意鲜明,背景新颖,设问灵活,层次清晰”的特色.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像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合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

  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

  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

  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

  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

  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时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维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

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二、考试范围

  数学1(必修):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步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数学2(必修):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数学3(必修):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数学4(必修):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数学5(必修):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框图.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三、试卷结构

  1.试题类型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试卷结构如下:

题型题数分值说明
第Ⅰ卷选择题1050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
第Ⅱ卷填空题525只需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解答题675含计算题、证明题等,要写出具体解答过程

  2.难度控制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全卷难度控制适中.

Ⅴ.具体考试内容及其要求

   (一)必考内容与要求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②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②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③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

  (1)函数

  ①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

  ②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

  ③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④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⑤ 会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

  (2)指数函数

  ①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

  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④ 知道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3)对数函数

  ①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

  ②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

  ③ 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

  ④ 了解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a>0,且a≠1)互为反函数.

  (4)幂函数

  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② 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

  (5)函数与方程

  ①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

  ②根据具体函数的图像,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6)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①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增长特征,结合具体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②了解函数模型(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3.立体几何初步

  (1)空间几何体

  ①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②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③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④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⑤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

  ◆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②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

  理解以下判定定理.

  ◆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

  ◆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和该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③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1)直线与直线方程

  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②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③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

  ④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⑤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⑥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2)圆与方程

  ① 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

  ②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③ 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④ 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

  (3)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 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

  ② 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5.算法初步

  (1)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

  ① 了解算法的含义,了解算法的思想.

  ② 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

  (2)基本算法语句

  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的含义.

  6.统计

  (1)随机抽样

  ① 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②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

  (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②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不要求记忆公式).

  ③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④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⑤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变量的相关性

  ①会作两个有关联变量的数据的散点图,会利用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②了解最小二乘法的思想,能根据给出的线性回归方程系数公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7.概率

  (1)事件与概率

  ①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

  ②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

  (2)古典概型

  ①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② 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②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8.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

  (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①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② 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2)三角函数

  ①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② 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π±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③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和最小值以及与轴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

  ④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⑤ 了解函数的物理意义;能画出的图像,了解参数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

  ⑥会用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9.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①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②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

  ③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

  (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 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

  ② 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

  ③ 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

  (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

  ②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

  ③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

  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

  ② 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

  ③ 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④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5)向量的应用

  ①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

  ②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10.三角恒等变换

  (1)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①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② 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

  ③会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

  11.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 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2.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13.不等式

  (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②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③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4)基本不等式:

  ①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14.常用逻辑用语

  ① 理解命题的概念.

  ②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③ 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④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⑤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

  ⑥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

  15.圆锥曲线与方程

  ①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② 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和简单几何性质.

  ③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其简单的几何性质.

  ④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

  ⑤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

  16.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 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② 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③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C为常数),的导数.

  ④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常见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C为常数);, n∈N+;;

  ; ;;;.(a>0,且a≠1)

  常用的导数运算法则:

  法则1  .

  法则2 .

  法则3 .

  ⑤了解函数单调性和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⑥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其中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⑦会利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

  17.统计案例

  ①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②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18.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①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简单的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体会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②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

  ③ 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④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⑤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和特点.

  19.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①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②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③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20.框图

  ① 了解程序框图.

  ② 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

  ③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④了解结构图.

  ⑤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21.不等式选讲

  ①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了解下列不等式成立的几何意义及取等号的条件:

  |a+b|≤|a|+|b|   (a,b∈R);

  |a-b|≤|a-c|+|c-b|  (a,b∈R).

  ②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ax+b|≤c;|ax+b|≥c;|x-a|+|x-b|≥c.

  ③ 通过一些简单问题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放缩法.

全面体现课程要求 积极强化人文关怀

2012年江西高考文理数学总体评价

  

1.落实课标 遵循考纲

今年高考文理数学,比较全面的与新课程标准接轨,考查体现了对新课程实施的有力支持.文理试卷的命题范围,没有一处超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对基础教学和高考复习方向将发挥很好指导作用.

试卷从多方面多层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考查了合情推理,直觉感悟,阅读理解,实践意识,探索研究,创新意识等能力.如理科第8题的线性规划的应用,文科第6题和理科第6题的观察发现,文科第10题和理科第10题的函数建模和图形直观,理科18和理科21题的概念新定义的理解,理科第20题和21题的开放探究.

试题严格按照考纲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命题,如试卷中没有递推数列,没有过多的平面几何应用,文科没有较复杂的复合函数求导,没有独立事件的概率.

  2.考查四基 能力立意

今年的高考数学,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学习经验,考查力度都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体验之内,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而每道试题,都从能力为先导,强化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

文理试卷,绝大多数题都是基础问题,文理的前5题及第11,12题,和理科第15题,其考试难度与基础教学要求基本一致,以了解和理解为主,运算也不复杂,文理第8,9题,理第14题文第15题,文理第16,17和18题这些中档题也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技巧.许多的高考试题考查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如文科第10题和理科第10题,突出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文科第21题,理科第20,21题,较深层次地考查了分类讨论和函数思想.

文科第6题,理科第9题以学生熟习的生活为背景和经验,考查了实践应用的能力,理科第21题,在比较熟习的函数构建基础上更高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水平.

今年高考的运算求解能力十分恰当,大多数题运算量都不大而且运算的技能要求也符合学生实际,如文理科16至19题.在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上,文理第18题体现了新的结合,文理第10题的动点运动和文科第18题的折叠,体现了空间中的运动变化思想.

3.稳中求变 创新风格

2012年江西高考数学,首先是体现一个稳字,并且稳中求变.今年高考数学的难度,基础上保持与上年相同的水平,并且还有向更易方向发展的趋势.据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文科数学平均分与上年相差不大,理科平均分比上年要容易些,这样,数学考试难度变化不大,稳处了阵脚.在考查面上,沿以前的思路,各章节基本都覆盖到(只有统计案例一章内容未考),同时,突出函数,三角,立几,解几和概率等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不打擦边球.

对于选考内容,理科仍是以平行教材水平进行考查,而且保持单设选做题的格局.而对文科,考查难度保持以往水平,但改过去单题考查为渗透式考查,改过去的填空题为选择题.这种稳中变化的特点,即有新意又十分平稳.

江西高考数学的亮点是图形直观题,它在全国都已形成了十分良好的影响.今年高考也不例外,文理第10题都是图形直观题,很好地保持了多年来的试卷特点.在延续好风格的同时,江西高考试题又出现了新的亮点,2011年江西数学文科第6题和理科第7题是在高考中第一次出现观察发现合情推理,2012年江西文科第题和理科第6题又一出现了观察发现合情推理的考查,这一新的特点,不仅为落实课标理念提供了载体,也将成为新的特点.

江西高考数学的压轴题一直是倍受关注的试题.今年江西高考数学压轴题,改过去奥赛味十足,方法技巧突出的局面,为现在的看似常规却区分度很大的新面貌,改过去难以入手的情况,为铺设台阶的切入容易深入难的新特点.这一变化,得到了广大的中学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评,也必将得到大学升学要求的认可.

4.关注教学 关怀人文

今年江西高考数学最大的特点是关注教学,关怀人文.今年高考数学难度适中,为学生考试成功创设了条件,今后的教学扫清了定位上的障碍.不再以数学方法技巧为特点,而是以通解通法为基础,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真实水平.强调对教学章节的覆盖,而不苟求对知识点的覆盖率,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纯知识综合,增强了学生的审题成功率,减少了因漏看造成的低级失误.数学运算量大且运算能力要求过高,是多年来高考难以避免的问题,今年高考数学却创造了一个先例,使运算不再成为考好考坏的重要因素,使大多数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试题的审题和解答,这样就为较好及很好的学生在考试中能完全发挥水平创造了条件.今年高考的中档是真中档题,只基础较好,就能得到应用得的分,而后两题,也区另于以往的高年,每题都给一个入题的台阶,使之易切入能得分,形成后一问把关的特点,使许多学生感到考后无诲.

从文理科的角度上看,两份试卷如过去高考,相同题少,姊妹题有,区分题多.将今年高考文理试题比较发现,相同题只有2个,姊妹题有3个,而其它16题都是不同题,这样就很好地区分了文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特点,避免了文科向理科看齐的情况,使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更足,使理科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当然,今年江西高考数学试题也有几处可以商榷.这次高考,统计内容考查得很少,与教学课时比差别甚大,与新课程重视数据处理,统计方法不相一致,会引起教学的偏向.数列考试占分权重过大,知识点的覆盖文科只47.5%,未过半,理科也只58.5%,还不到三分之二.未考内容较多,知识点覆盖低,说明不同考题有较多的相同考查重复.算法语句和编程两年都未考,会让老师和学生产生轻视.另外,有几处术语与教材不一,如“数学期望”不是教材的主概念(主概念是均值),如在区的上“单调递减”与教材的定义不尽相同,与教材一致的话,准确的表述应为在区间上是“减少的”.

2012年江西高考数学平均分

2012年江西高考数学平均分

高考阅卷已进入尾声,现在文科填空题和解答题平均约32.31分,理科填空题和解答题平均约46.06分.

估计文科选择题平均37.5分,理科选择题38.5分,故2012年江西高考文科数学平均约69.8分,理科数学平均约84.5分.文科比上年69.14分要多1分,理科比上年平72.16分要高12分.理科最高分148,文科最高分150分.

具体得分是:

文科--

11-15题得9.96分;16题得5.5分;17题得3.52分;18题得5.51分;19题得4.91分;20题得1.56分;21题得1.35分;

理科--

11-15题得18.13分;16题得6.76分;17题得6.49分;18题得7.13分;19题得3.21分;20题得3.06分;21题得1.28分.

(以上都是含体艺和零分)

2011江西高考数学文理科平均分

理科数学

填空题(含选做题)平均得15.53分,16题概率平均得7.18分,17题三角平均得3.77分,18题数列平均得4.57分,19题函数平均得4.98分,20题解几平均得2.81分,21题立几平均得0.14分,非客观题平均共得38.98分。若选择平均得37分,则理科数学省平均在76分左右。

文科数学

填空题平均得13.56分,16题概率平均得6.84分,17题三角平均得3.43分,18题立向平均得2.67分,19题解几平均得1.96分,20题函数平均得3.37分,21题数列平均得0.33分,非客观题平均共得33.16分。若选择平均得35分,则科数学省平均在68分左右。

赣西数学教研http://blog.sina.com.cn/zjq1960

转载:给2012江西高考数学卷命题老师的一封信:

转载百度“江西师大附中吧”麻冬贤kill的发贴

给2012江西高考数学卷命题老师的一封信


喂大的鼠穴老湿们:
你们好!不过我相信你们也好不到哪去!面对广大考生的赞扬,你们是不是很高兴呢!在陶老师光荣退役后,你们为江西数学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你们真的很聪明,你们知道避重就轻,你们知道前车之鉴,你们都是好迪的代言人!
陶老师是个好老师,他命的卷很有水平,但每次几乎被口水淹没,只有少数鲜花和掌声;你们是时代的先锋,迎接你们的永远是无尽的赞扬~~可是我今儿特想吐口水,如果吐在你们身上,你们君子风度,也不会和我这种小人物计较的。
我真想找个好点的词语来赞美你们的仁慈,歌颂你们的博爱,可我思前想后,只是找到一个词:垃圾。这卷出的好呀,非常有创新意识,不过没有体现在卷子中,而是一改往年的风格。以前江西考生考完数学都是麻油两行,今年却是开怀大笑。我真想请教一下下,你们如何能完成这个伟大的转型。
我对你们真是不吝溢美之词呀!你们游戏人生,以完成任务为宗旨的态度不知感染了多少人!你们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把高考命题当一回事的理念,果然没有辜负江西人民对你们的期望。你们让卷子上只有两种题,1~19题全是弱智题,20~21题量身为懒惰的改卷老师打造,我想说,你们真是太帅了!!!
我不知道陶老师看了这卷后,会怎么想,他是为这种改变高兴呢,还是苦笑呢?
2012年江西省高考数学(文、理)考试说明(外一篇) 江西婺源 日记一篇
如果把前几年的江西数学卷比作巴西的足球,那么我很自豪的说,今年我们成了国足,国足!!!
加油!你们真的很棒!
谢谢那些拿几百万命卷的砖家和老湿,你们真把我们纳税人的钱当回事,命这么好的卷子,真的,其实不用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真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希望你们辉煌延续,让大学选拔人才难上加难!加油!

中数烟雨

http://blog.sina.com.cn/u/2760148782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2831.html

更多阅读

2012年普通高考石河子第一中学情况公布 石河子第一中学

2012年普通高考石河子第一中学情况公布一、地区文科前20名,石河子一中包揽前19名1、石河子一中文科占19名:第一名马雯雯611;第二名 张磊607;第三名 王 佳605;第四名李大双598;第五名 聂含秋596;第六名范紫薇586;第六名路 尧586; 第八名 王倩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 高考文科综合分数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第Ⅰ卷(必做,共

2012全国高考作文全发布 2012年上海高考作文

2012年语文高考作文题今天公布,以下是各地的汇总:201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放下顾虑》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声明:《2012年江西省高考数学文、理 考试说明外一篇 江西婺源 日记一篇》为网友情歌绕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