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白马篇 曹植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译文]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出典]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

注:

1、 《白马篇》曹植

白马饰金羁, 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2、注释:

羁:马络头。

连翩:飞跑不停的样子。

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宿昔:昔时,往日。秉:持。

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

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白马篇 曹植

接:射击迎面飞来的东西。

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

厉马:奋马,策马。 蹈:奔赴。 陵:陵蹈,以武临之。

怀:顾惜。 中:心中。顾:念。



3、译文1: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译文2:

白马安上金色的羁头,结着伴儿向西北飞驰;莫问这是谁家的青年,是幽州和并州的骑士?

在小时便远离了家乡,立志献身在异地的边境;想起从前练武的情景,手持着刀弓,等待黎明。

弦控的弓就象一轮满月,离弦的利箭,就象流星;象流星划破漆黑的长夜,击毙飞猱和远方的目标。

象树上的猿类一般机警,象林中的豹螭勇悍轻捷;边庭告急的消息一旦传来,个个如焚怎似野蛮的胡骑?

征召的檄文在我们手中,催马我们快奔赴战场;所向无敌踏破匈奴的营帐,回师,击溃鲜卑的刀枪。

我们既志身流血的事业,怎可去看重生命的安危?父母倘不能瞻顾,尽心,何况妻儿和个人的幸福?

谨怀着祖国的耻荣兴衰,去把个人的私念抛开!为国献身,去血洒疆场,赢得胜利与自由的荣光!



4、曹植生平见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5、赏析见



6、3000年来仁人志士的治国理政的箴言: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金玉良言,令人受益无穷。



7、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抗日期间一些国军将领语录: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老子来填!” ——孙连仲(第2集团军总司令)

【在台儿庄战役中,防守庄内的第31师损失惨重,师长向孙连仲请求把部队撤出庄子的时候,后者这样回答。】

“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

——周同(腾县县长)

【台儿庄会战前期,防守腾县的122师官兵基本损失殆尽,师长王铭章阵亡的消息传到后,周同登上城墙坠城自尽。】

“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威国外之盛举,戴某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定挫敌凶焰,固守同古。” ——戴安澜(中国远征军第200机械化师师长)

【戴安澜的出征誓言。三个月后,他在缅北丛林中壮烈殉国。他的部下一直抬着他的遗体在丛山竣岭中跋涉了1个月,最后完成了“魂归故国”的愿望。】

“我死则国生,我生则国死!” “我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良心平安。”

“弟兄们!大家要杀敌报国啊!” ——张自忠(第33集团军总司令)

“中国无被俘之空军。” ——阎海文(空军第5大队第25队战斗机飞行员)

【1937年8月17日,奉命轰炸上海虹口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完成任务后,不幸被高炮击中,被迫跳伞降落到敌人的阵地上,被数千人包围。敌人喊话逼他投降,阎海文击毙日军数人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

“我们过去打内战,对不起国家民族,是极其耻辱的。今天的抗日战争是保土卫国,流血牺牲,这是我们军人应尽的天职,我们川军决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要洒尽热血,为国争光。” ——杨森(四川省主席)

【这是杨森对即将出征的川军官兵的战前动员。】

“男儿欲报国恩重,沙场捐躯是正道!” ——李家钰(第36集团军总司令)

【这句诗是在他上前线的时候写给其妻子的信件中,表明已经抱定为国家捐躯的决心。1944年5月21日,他在豫中会战中阵亡。】

“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

——孙立人(新38师师长)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38师在缅北展开反攻。当部下请示如何处理73名日军俘虏的时候,孙立人下达了这个命令。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当然在劫难逃。据美国某机构统计,在新1军抗战的整个过程中,保守估计至少有1200名

日军战俘被处决。】

“为争取最后的胜利,使中华民族永存世上,故成功不必在我,我先牺牲。”

——郝梦龄(第9军军长)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牺牲的第一位军长。】

“杀敌报国,此其时矣。” ——冯安邦(第42军军长)

“吾向以老母在而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唐淮源(第3军军长)

“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 ——武士敏(第98军军长)

“你们去吧,继续与敌拼命,不要管我,我死在这里很痛快!中华民族万岁!”

——王铭章(第122师师长)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寸性奇(第12师师长)

“大丈夫为国家尽忠,为民族尽孝,此何恨焉!”

——彭士量(第73军暂编第5师师长)

“弟此次出发抗日,不成功则成仁,成功则到老家相见,成仁则到九泉相见!”

——刘桂五(骑兵6师师长)



8、我们的战士,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召唤下,徒步向这些重灾区进发。当时,这些地方的余震还很强烈,沿途随时都有塌方、泥石流、冰雹似的飞石,这些将时时威胁着我们的战士的生命安全。可我们的战士,一想到那些被掩埋在废墟里的亲人,他们就不顾一切了,他们在没有路的情况下跋涉到了重灾区。

他们的壮举,真的算得上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他们一来到重灾区,全然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劳,立即抢救那些被掩埋的人。他们没有工具,就用自己的双手,在瓦砾中去刨,他们的手磨破了,淋漓的血染透了他们戴着的手套,不断的滴着,他们不管不顾,仍继续刨着。他们是多么的执着与顽强啊!他们要与时间比速度,要和生命赛跑,他们要让废墟下活着的亲人都有生还的可能。如果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换那些被掩埋着亲人的生命,他们会毫不犹豫,在所不惜的。

是什么让我们的战士这样的坚毅刚强、英勇无畏、舍身忘我、乐于奉献?是什么让我们的战士似钢浇铁铸的天兵神将?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一种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的亲情。就是这种亲情,经受住了这次大地震中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9、历史的风吹走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拂过了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而后它翻开了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正是不堪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多少仁人志士,带着他们拯救我们伟大民族的梦,前仆后继,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武昌起义的一声炮响葬送了在中华大地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覆灭了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它的伟大无与伦比,虽然它的果实被蛀虫蛀成了了空心,但我们绝不会忘记它在中华大地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历史不会以成败论英雄,而他们也并没有失败,因为,在他们身上,孕育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不灭的爱国精神!在他们身上,隐含了中华民族数百年不屈的顽强意志!



10、死亡乃人之生命终结,先贤对死亡论说纷纭。儒家重生恶死,认为人只有在生的情况下,方能追求功业,治国、平天下,实现人生的价值。进而提出,有时死亡价值可以超越自身生命价值,倡行“杀身以成仁”(孔子)、“舍生而取义”(孟子),成为儒家“生死观”的核心,对古代士族思想道德和人格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历代官员之精英,无不奉为圭臬,每当生死关头,总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义死”,绝不“苟生”,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心声:“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文天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瑾)。一腔浩然正气,一颗报国丹心,为后世有志者所钦仰和效法。



11、奉献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正是通过奉献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2、吉尼斯纪录,就可以说是对极限的考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录被不断打破更新,可见极限不过是个具有时效性的字眼。就像那个实验中,桶中看似已装满了石块,但却又可以倒“满”沙子,甚至倒“满”水。很赞同那个学生的观点,“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3229.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白马篇 曹植》为网友八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