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支气管炎,挺折磨人。第一天胸痛,咳嗽;第二天不敢咳嗽,胸痛。第三天以后就是狂咳嗽。所以,在家休息了。难得,空闲,却没有看正经书。我随手拿起一本《世说新语》。喜欢故事。喜欢聊斋类的短小故事。所以《世说新语》这样,由精彩小故事集合成的小说,实在让我喜欢。当然不只是类型上,这些故事的内容也越来越和我口味了。
这回让我比较感兴趣的是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陈留阮籍樵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于是多看看他们的资料。却是越看越有了遐思。哎~~古人让我感慨啊。话说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也有考证说,不一定有什么竹林哦,不过是后人的一种说法而已。反正这七个人是没错了。虽然把这七个人一起称呼,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他们却有着大大的不同。感觉上他们的纯粹的共性只有酒。然后就是他们都是聪明人。然后就是老庄思想,但每个人也略有区别。纵然现在“竹林七贤”也可以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后也有典故“竹林笑傲”。不过这七位实际上也有高官,贤臣,甚至二朝之臣;有音乐家,思想家,文学家,玄学家;醉汉,奸商,权臣。呵呵,七个好友,性格不同,爱好不尽相同,品德有高有低,都放荡不羁,也都羁绊与世俗的政治环境。结局也是各自不同。就像我们身边的人呢,不知道你也能碰到几位这样的?
先让两位格色的本文配角上场:
醉汉刘伶:一米四几的身高,长得又丑。终日大醉。至今还有名酒“刘伶醉”之类的。这家伙的名篇:“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更多的是放荡不羁,不予理睬封建礼教吧。但是其他建树唯有《酒德颂》一篇。
小气鬼王戎:家有一棵好李子树,他常常卖那树的李子。但是唯恐别人的了种去种,于是就拿东西把李子核都钻过再卖。更有名的是,他自己的女儿出嫁以后跟他借了钱,每次女儿回家他都脸色超难看。不久以后,女儿把钱还了,他才喜笑颜开。
我勒个去,这样的贤人,转念想我还真觉得挺好玩的。但是本文的主角就不得不尊敬了:
嵇康,阮籍,山涛和他的韩夫人
嵇康:文学家,画家,玄学家,音乐家。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篇有《养生篇》,《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最牛的还是古琴曲《广陵散》就是从他来的。他生得相貌堂堂,山涛形容他“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娶得曹操的孙女为妻。个性旷达狂放。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这样一个汉子,让人不尽遐思到底是个傻样子呢?然而他藐视权贵,拒绝侍奉政客,最终导致他的结局
嵇康因吕安的案子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妻子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四十。
阮籍:要我说,就是诗人,大文豪。哈哈,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征、寄托,借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于散文和辞赋。他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创作五言诗的人,其《咏怀诗》把八十二首五言诗连在一起,编成一部庞大的组诗,并塑造了一个悲愤诗人的艺术形象,这本身就是一个极有意义的创举,一个显著的成就,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后世作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是因无奈而狂放不羁的人。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司马昭本人也曾数次同他谈话,试探他的政见,他总是以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来应付过去,使司马昭不得不说"阮嗣宗至慎"。司马昭还想与阮籍联姻,籍竟大醉60天,使事情无法进行。不过在有些情况下,阮籍迫于司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应酬敷衍。他接受过司马氏授予的官职。
山涛:应该是我喜欢的政治家。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陕西)人。山涛很小就失去父亲,家贫,却有器量,卓然不群。他生性喜爱《老子》、《庄子》,常常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让人知。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官也当得最大。由于山涛任人唯贤,大公无私,所以在朝中享有很高威望,年过七十,还掌管选拔官吏的重任。在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社会风气也日渐式微,官吏们贪赃枉法、贿赂公卿现象比比皆是。但山涛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当初,陈郡人袁毅曾做鬲县令,送给山涛一百斤丝,山涛不愿独自违抗当时的风气,就收下来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用囚车送他到廷尉治罪,凡是他所贿赂的人,都要被追究。山涛就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但印封却完好如初。他身居宦海,却淡泊名利,晋武帝每次赏赐给山涛的东西总是不多,谢安拿这件事问家里的晚辈,谢玄回答:"大概是想要的不多,所以给的人就给他少了。”在当时政治风气下,能做到这一点,山涛的确难能可贵。
韩夫人:山涛的妻子姓韩,和山涛的感情一直非常好。山涛做官之前,家徒四壁。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她默默地帮助山涛分担生活的重负,很多本该由男人去做的粗活重活都由她去做。
互动:
一、《世说新语·贤媛》里记载,山涛和嵇康、阮籍一见面,就情投意合,好得像一个人。韩氏觉得山涛和这两位的交往超出了寻常的友谊之情,于是问他怎么回事,山涛就说:“眼下能做我的朋友的,就只有这么两位了。”这句话更激起韩氏的好奇心。她对丈夫说:“我也想看看他们,可以吗?”有一天,嵇康和阮籍又来了,韩氏生怕观察得时间不够充裕,生怕观察得不够仔细,就劝山涛将两个人留下来住宿,并给他们准备了好酒好肉。然后,韩氏“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为了偷窥两位帅哥,韩氏表现了罕见的狂热,不但把自己家的墙钻穿了,还一直看到天亮时分才回来。
(有人据此断定嵇康和阮籍共住一屋,是同性恋,不然,何以吸引韩氏不惜破坏自家房子,一看就是一个晚上呐。荷兰籍汉学家高罗佩在《中国古代房内考》一书中,对《世说新语·贤媛》里的记载,就大加考证了一番,十分肯定地认为嵇康和阮籍都是男同性恋。但这只是猜测,两个男人在晚上住在一起就是,证据也太不充足了。可怜的荷兰人啊,岂不知感情好的中国男人自古同床共枕,惺惺相惜吗?再说,同睡一床就非得来点啥激情吗?睡觉前有个好友一同夜话一番,老开心了!)
(另外: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美男可是引得群人争看的!成语“看杀卫玠”指的就是此时候另外一位美男卫玠由于其风采夺人,相貌出众而被处处围观,最终因心理压力大而病死,当时人因此说其被看死。)
这韩氏夫人看了一个晚上,除了“看”,应该还有“听”吧?嵇康和阮籍二人学识深厚,志趣相投,互为知己,他们喝酒聊天,除了风度迷死人,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出充满智慧的语言,也能让韩氏听得如痴如醉。后来,当山涛问起韩氏的观看感受时,韩氏口直心快,也不在乎丈夫的感受,她坦直地对他说:“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你呀,你呀,才智情趣比他们差远了!以你的见识与气度和他们交朋友,还差不多!山涛大约有点吃醋,听到这话总算找到一点自尊,就说:“是啊,是啊,他们也总认为我的气度胜过他们啊!”看来,韩氏的眼光还是很准的。韩氏拿自己的丈夫与嵇康阮籍对比,说“君才致殊不如”,可见韩氏看一个男人,首先还是看他的才华情趣,外貌摆在更次要的位置。要知道,她所“偷窥”的嵇康可是一位玉树临风的“型男”啊,可是韩氏对于嵇康的长相,一点也没有评说。也许是没记载吧?
二、嵇康名著《与山巨源绝交书》,这山巨源就是山涛。这么好的朋友怎会搞出绝交呢?原来对嵇康来说,真正能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友情之外的造访,他可以低头不语,挥之即去,但对于朋友就不一样了,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心理隔阂,也会使他焦灼和痛苦,因此,友情有多深,干扰也有多深。他与好友山涛后来就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山涛当时担任着一个很大的官职:尚书吏部郎。在他就要另外高就的时候,朝廷要他推荐一个合格的人继任,他真心诚意地推荐了嵇康。嵇康知道此事后,立即写了一封绝交信给山涛。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篇真正体现文人独立性格的讽喻佳作,嵇康“师心以遣论”,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文风犀利。在一千八百多字的篇幅中,与其说嵇康在羞辱山涛,不如说是在羞辱司马氏集团残暴虚伪的统治。有人说嵇康这么做是因为想要保全山涛,因为当时的晋朝统治者,已经对嵇康的不合作态度十分不满意,而山涛又是嵇康的朋友,所以嵇康这么做就会让他们认为山涛和嵇康没有关系了,这样山涛也可以不必担心什么了。这是嵇康甘愿为朋友牺牲的一个例子。
三、嵇康托孤:在嵇康临死之前,没有把自己的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也没有交给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已经绝交的山涛,并且对自己的儿子说:“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才叫真正的朋友,这才叫真正的知己。在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重托,一直把嵇康的儿子养大成才。山涛和王戎,在嵇康被杀害之后,对嵇绍一直都特别的照顾。他们尽到了朋友应尽的道义与责任,使得这个孤弱的孩子,即使失去了父亲,却还拥有他们慈父般的关怀与教导,不再那么无依无靠,这是成语“嵇绍不孤”的由来。山涛对待嵇绍视同己出,甚至有过之无不及。嵇康去世20年后,山涛顶着重重压力,举荐嵇绍任秘书丞,并毫无保留向他传授为官之道。有一天嵇绍问山公进退的道理,山涛说:"我替你想了很久了,天地四季,还有消长变化,更何况是人呢?"山涛真可谓把嵇绍“扶上马又送一程”,没有辜负嵇康的“托孤”之情。
篇外: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敌人射矢如雨,嵇绍中箭死于皇帝身旁,血溅御衣。事后,晋惠帝为了纪念嵇绍舍不得让人洗去御袍上的血迹。
俺就是喜欢有感情的人。人没有感情,还不如畜生呢。处于脏唐烂汉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个乱糟糟的时代,朝代交替频繁,政权不稳,人也都乱哄哄的。但是还能有这样的朋友和情谊,让人羡慕。如今狂放的人不少,谁身边找几个类似刘伶的醉汉,几个有几分仁义当更多是吝啬诡谲的王戎也是可能的;但想要凑出个竹林七贤来,另外五位还真是缺货啊。就连晋惠帝这样的都少啊。
也许是我病中容易低沉?感慨?
往光明的地方想,我们毕竟是那些人的后人,这品质也在我们的血里,只是沉沉的睡了。如果遇到真朋友还是能唤醒这样的情操。
哈哈,我的朋友,愿你好运气;也愿你的朋友好运气!~
PS:文字资料取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