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孩子
作者简介 · · · · · ·
林洙,建筑学家梁思成遗孀。由于和林徽因是同乡,在清华初识林徽因和梁思成。1962年,和梁思成结婚。梁思成去世后,编撰《梁思成文集》,著有《大匠的困惑》、《建筑师梁思成》等书。
目录 ······
自述
写给梁思成和林微因
1 初识梁思成夫妇
2 思成长于十个儿女的家庭
3 一对伉俪回国
4 15年190个县2738处古建
· · · · · ·
自述
写给梁思成和林微因
1 初识梁思成夫妇
2 思成长于十个儿女的家庭
3 一对伉俪回国
4 15年190个县2738处古建
5 营造学社的最后一次古建调查
6 来自耶鱼和普林斯顿的荣誉
7 梁思成与他的学生
8 设计国微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9 不被认可的梁陈方案
10 微因走了,“大屋顶”的批判来了
11 平静的结合及不平静的婚姻生活
12 乌云下的屈辱与磨难
13 走不出自我批判的互胡同
14 思成走了
梁思成年谱
梁思成著作一览表
· · · · · ·
书评:
2009-09-18 13:52:24 来自: Bastet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虽然题目里面有3个人名,其实这是一本以梁思成为重心的书。原本是冲着林徽因而来,最后却为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热忱,逆境中的乐观,不珉的童心和热情,对祖国的赤诚以及对教育下一代的尽心竭力而折服,受他的感染我对建筑师这个行业也在了解的基础上面产生了敬意。书中梁公给林洙的求爱“申请书”是个亮点,颇让人感动。虽然只是书中的从属人物,林徽因在我脑海中的形象丰满了很多,除了才情和美貌,她还具有无与伦比的热情和感染力,以及一颗充满关爱的心,她和金岳霖的一段守望一生的爱情更是人间难得的传奇
2009-08-27 20:55:34 来自: warny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高一就和同桌们看了这本书, 男生鄙视梁思成,女生喜欢林徽因 呵呵:) 现在的闹=脑中只剩下那爱情的只言片语和一抹深情....... 当时的羡慕也慢慢消释了,更理智了 只是, 对真挚, 纯真爱情的渴望, 是超越时间, 人类永恒的向往......他们让爱情更美, 更决绝.......
2009-08-28 00:19:37 Yinguita
你的文笔就是好!
2009-08-01 21:38:36 来自: 格子呢 (·难成评论,笔记而已·)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梁思成的生母是梁启超的正房夫人李蕙仙,梁思成叫“妈”。梁启超的偏房王夫人原是李夫人娘家的丫头,十七八岁时与梁启超产生爱情,有了思永。她为梁启超育有八个子女,长大成人的有六个。梁思成称王夫人“娘”,对娘感情很深。
梁思成生于日本,12岁时(1912年)随父母回国,1915年入清华大学就读(学制八年)。1924年同林徽因同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梁获该校建筑系硕士学位。同年,两人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婚后赴欧洲游历。1928年夫妇回国,梁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我国最早的一个建筑系)主任,林徽因同系任教。
朱启钤创办的“营造学社”是我国最早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1931年梁思成至该学社工作。学社早期注重文献研究。宋代的《营造法式》是中国古籍中最完善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还有就是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梁思成从《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入手进行深入研究,于1932年完成了《清式营造则例》,这是我国第一本以现代科学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古代建筑构造做法的读物。1932年春,学社开始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实地测绘调查。15年,他们足迹至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筑。1937年北平沦陷,梁思成举家迁往昆明。不久恢复营造学社。1940年冬营造学社为依靠史语所的图书资料随迁到四川南溪李庄。梁、林夫妇贫病交加。1944年梁思成负责,林徽因参与编纂的《中国建筑史》问世,这是第一本由中国人编写的中国建筑史。
英文版的《中国建筑史》也于同年完稿。1946年梁将书稿带去美国,但由于印刷成本问题未能出版,书稿留在费慰梅处。1948年留英学生刘某征得梁的同意借去,之后书稿便失了踪迹。直至1979年费正清夫妇来华访问,知晓这一情况后,百费周折,迫使早已去了新加坡的刘某归还了书稿。该书(《图像中国建筑史》)1984年终于在美国得以出版,获极高评价。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向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建议在清华增设建筑学院,首先在工学院开办建筑系,该建议很快得以实现,梁被聘为建筑系主任。
1947年,梁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领导的“清华大学营建系国旗、国徽设计小组”设计的国徽图案,在1950年6月全国政协一届二次大会上获得通过。
1952年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成立,彭真任主任,郑振铎和梁思成任副主任。是年夏,梁思成建议的设计方案被采用。
建国后,梁思成坚持北京的建设要“古今兼顾,新旧两利”,不被最高领导认可,也遭苏联专家反对。梁思成不断进言:“我们将来认识越提高,就越知道古代文物的宝贵……”“五十年后,有人会后悔的。”梁思成和陈占祥《关于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未被采用,并遭到严历指责。
1955年2月起,梁思成受到“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的批判。同年4月,林徽因去世。
1956年梁思成托周总理转毛泽东一封长信,请求入党。1959年1月,心愿达成。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梁思成受批判。1969年毛泽东圈阅的《坚决贯彻执行对知识分子“再教育”“给出路”的政策》(即“清华经验”)中言:“年纪太大,用处不大的(如梁思成、刘仙洲),也要养起来,留作反面教员。”对于这种人格的侮辱和嘲弄,梁思成沉默以对。 1971年,梁思成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
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梁思成1951年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问题致彭真市长的信。林洙称之为“一篇极精湛的设计理论短文”。真的“极精湛”!信图文并茂,深奥的建筑理论被阐述得非常易懂,且妙趣横生。在说到一个想用四面整石前后左右并在一起做碑的方案时,梁思成说:“这固然不是绝对办不到”,但他接着计算起了重量——前后的整石每块215吨,左右的137吨,“就是铁路车皮也仅载重50吨。到了城区,四块石头要用上万的人力兽力,每日移动数十米,将长时间堵塞交通,经过的地方,路面将全部损坏。”谁说知识分子不幽默?科学本身就最是意味深长嘛。
书中辑录大量照片,地图,图纸。那些手绘的结构图,剖面图,测绘图……美轮美奂到不可思议。它们静静地躺在书中,历史自中静静淌出。
在那样的乱世,那么清贫,那么多难。可那个时代的学者,学界,那种精神,风骨,追求,热情,情怀,勇气……在当下,很多倒成稀罕物儿了。
◇ 费正清,美国著名学者,汉学家,曾任美国总统顾问,先后在哈佛任教40年。费正清称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他们(费正清及其妻子费慰梅)历来结识的人士中最具双重文化(中西方文化)修养的,称赞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费正清为此书作序——《写给梁思成和林徽因》。
◇ 瘦协:会长夏衍(44公斤);副会长:夏鼐(47公斤)、梁思成(45公斤)。三人各执一根拐杖,见面不握手,碰杆。
◇◇◇◇◇◇◇◇◇◇◇◇◇◇◇◇◇◇◇◇◇◇◇◇◇◇◇◇◇◇◇◇◇◇◇◇◇◇◇◇
林洙,1928年生人,籍贯福建。1948年其男友程应铨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林洙同哥哥也北上求学,其父托同乡林徽因为林洙提供一些入清华大学先修班的帮助。梁思成时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
林洙在北平解放后不久和程应铨结婚。1953年从重工业部基本建设局调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中国建筑史》编纂小组画古建筑图),1957年以后在清华从事资料工作。1957年程应铨被打成右派,两人离婚(“政治原因只是近因”——林洙语)。林洙抚养一子一女。
1962年,梁思成、林洙结婚(梁61岁,林34岁;林徽因去世后7年)。梁的弟妹和子女均不谅解。
林洙:
(1)“是神!使我在她(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年月与她相遇,目睹她的风采,她超人的才华与智慧,她高尚的品德与非凡的风度。”
(2)“我更加理解了梁公,他对事业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和他宁愿被打倒在地,被踏上千万只脚,也不愿放弃内心信仰的精神力量。”
(3)“过去的梁思成——林徽因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的梁思成——林洙新生了,作为丈夫,梁思成不同于过去的梁思成,作为妻子,林洙不可能代替林徽因。过去梁思成是幸福的,现在他仍是幸福的。”
(4)“在他最困难的日子里,我给了他全部的爱,我与他紧紧相依,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2009-08-03 14:54:28 迷路的埃及猫|记住,我是个疯子
为什么很多时候,女人死了丈夫就再不会结婚,而男人死了妻子,大部分都要再找,并且必然找个“幼齿”的,然后两人依然沾沾自喜总觉幸福无比?
2009-08-07 20:47:43 [已注销]
那只是因为难度问题。
2009-08-10 20:18:21 何处也销魂
LS 正解
2010-10-14 15:57:08 茹珂蜜妮女神
“在他最困难的日子里,我给了他全部的爱,我与他紧紧相依,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 ——我希望我也能做到。
2010-10-14 19:41:58 格子呢
咋啦?
2008-12-22 23:53:06 来自: 听音寻路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喜欢读传记,也许是因为自己平凡,想要从中感受未曾见过的波澜壮阔,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期待着不平凡,想要从中寻找如何为时代留下痕迹的答案。梁思成、林徽因都是20世纪中国的传奇式人物,他们何以为时代留痕?林徽因面对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三大才子的追逐,为何选择梁思成终老?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相较当代,那一代学者文人有着怎样的不同,为何当代难以成就大师?
问题太多,而这本书毕竟不是百科全书。描述林徽因的笔墨不多,她像白云一样只留下了一片模糊的美丽,金岳霖也只是偶而露头,徐志摩则是从未出现。失彼顾此,梁思成的颦笑则清晰近人,合卷后满是对梁思成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钦佩和怀念。
作为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与父亲有很多共通之处。梁思成的世交挚友张锐谈到“思成心灵受其(指梁启超)陶冶最突出的,一曰好学不倦,二曰赤子之心。”也正是这两点与帅真的情感相互滋生,绘成了梁思成人生的喜与悲。
梁思成之所以成为大师,与林徽因的关系是分不开的。读此书之前,只听说林徽因曾受徐志摩的文学影响,而梁思成选择建筑学确是源于林徽因的感染。在梁思成谈起为什么会选择建筑这行时,他说:“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正所谓爱屋及乌吧!在此后的岁月里,梁思成一直以林徽因的美丽和博学为压力,不断钻研,充实自己,他与林徽因的结合是交相辉映的合璧。
想要成为大师,须养成勤于思考、积累的习惯。如此,没有好学不倦的精神不行,而仅有这种精神又是不够的。因为,好学不倦仅能满足对知识的好奇,它缺少对人的根本的强烈刺激。这种刺激可以来源为爱或是恨,而赤子之心便是大爱,它给人以超越所有物是人非的力量。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求学期间,梁思成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树立起赶在日本学术界之前,整理建筑史的责任感。他常对朋友们说“我相信如果我们不整理自己的建筑史,那末早晚这块领地会被日本学术界所占领。作为一个中国建筑师,我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凭着这股信念,梁思成在二战中颠沛流离,用15年的时间,坚持调查了190个县的2738处古建,奠定了他日后成为古建学术权威的基础,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开创性工作。
也正是这求真的精神,这一腔赤诚,使梁思成在阴霾的政治氛围坚持实事求是,把他在生命尽头染成了灰色。建国后,他坦陈关于北京城建的见解,而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这却成为他作为“反动学术权威”的罪证之一。可贵的是,梁思成在身心煎熬中没有失掉大师的风骨。林洙得知某音乐家逃往美国,问梁思成:“如果有可能,你愿意到国外去吗?”他说:“......如果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情愿被批判,被揪斗,被‘踏上千万只脚’,只要因此我们的国家前进了,我就心甘情愿。到外国去?不!既然连祖国都不需要我了,还有什么生活的愿望?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悲哀的吗?我情愿作为右派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也不到外国去。”梁思成已将生死致之度外,可见他的赤诚是多么的纯粹!虽然只能在寂寞中逝去,但他没有失掉风骨,他是真正的大师。
梁思成若仍在世,也是百岁老人了,但在我心里他则如同一个年青人,有时在古建筑群里爬上爬下,有时在细致认真的作图,不一会又出现在讲堂上学妙龄少女和咬牙力士,这些场景连接成一部大师悲喜剧,让人念念不忘。我幻想着若能与他成为师友,那该是多大的荣幸。
2008-10-22 13:20:12 来自: 老妹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偶然在建筑书店翻到一本林洙写的《梁思成林徽因和我》,说到林洙,她是建筑大师梁思成的遗孀,是的,可能大家记住的梁思成的妻子该是声名遐迩的林徽因,但林徽因肺结核去世若干年后,梁思成娶了这位清华大学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资料员。对于这样的续弦我们或许会直接忽略或故意不提及。因为梁思成与林徽因给我们带来的爱情与他们的建筑成就一样宏大而完美,不忍其有瑕疵。我曾经就对着林洙与梁思成的朴素的结婚照,而忿忿不平,相信着男人永不满足的道理,连梁思成也不例外。拥有林徽因这样的女人一辈子了,却还是再娶了甚至觉得是种背叛。那个时候我不知道,我不了解。婚姻生活包含太多,不仅仅只有我们臆想出来的爱情。林徽因患病多年,身体虚弱,梁公对她呵护有致,多年忙于病榻与学术之间,身心俱疲。直到林徽因逝世若干年,他孤独的生活走来这位叫做林洙的女人。
书几乎翻开就被吸引(开始是抱着八卦的心情的),真切的感受着林洙作为女性的无私的、博爱、善良、勇敢,明知要面对无数话语,却无畏的遵从自己的感觉与梁思成结合。然而幸福并不持久,梁在晚年被打成右派,党对他致力一辈子的建筑事业表示怀疑,他深爱国家,此刻却受到国家和人民的怀疑,他百思不得其解,他毕生对建筑理念为何跟马列主义产生了冲突?在那期间,这位老人一遍遍的作自我的反省,精神世界孤独而彷徨。文革中那些丧失理智的人们,如恶魔灵魂附身的人们,粗暴的对待这位年事已高的对中国的建筑作出无可替代贡献的学者,我不知道同样的年轻的我生在那个年代,也会跟着作出什么夸张的事情,人的反面精神真的就是一个关在笼子里的猛兽,一旦界限被打破,它们就会出来为非作歹。但中国,真的不要,再也不要,经历这样的浩劫了。精神的摧残比死都可怕。而林洙就像一道极光,照亮了梁思成晚年生活。是这道光陪伴着这位优秀、正直、强烈又浪漫的伟大建筑师走过人生最寂寞和惨淡的时光,如果没有她,在那样疯狂的年代,他那背负着精神的枷锁的日日夜夜该如何度过。而她默默的整理归类的那些珍贵资料,也为后来人研究、学习梁思成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依据。
看到他与她的情书,是幸福的瞬间。他们的开始缘于资料员林洙会经常去梁公家帮忙整理他大半辈子考察积累资料。梁公事务繁忙,之前它们都堆积如山的放在哪。时日一久,梁对这位话语不多却心底纯良的女人产生了感情。或者说是一种依赖。那个年代,求婚还是很难于启齿的事情,尤其是一个老人对一个尚年轻的女人。尽管,建筑师生于日本后又在风气开放的美国留学,他写了一封《申请书》(求婚书)却言情并茂、字句诚恳完全是中国式的浪漫。站在那儿看完信的最后一句,我已完全被陶醉,把半边脑袋倚在了书架上,(这好像是女人的一个本能反应,电影《勇敢的心》里面的苏菲也是如此)我们是被爱情所击倒了,是被这些美好的人的情感所感染了,这样一位可爱的老人,任何女人都无法拒绝他。林洙含着幸福的泪水把脑袋靠在了他的怀里。
林徽因是独一无二的林徽因,她是女神,是欢快的仙女,和她一起就似神仙眷侣。但对于晚年梁思成,林洙的朴实善良的就像大地一样踏实,打动了他。她也年轻美貌,她也智慧并存,虽不及林徽因的盛名,但是她的所思所想并不平凡。甚至还有一点点率真和憨厚。
多年后的一个午后,我有幸在清华园的一个老旧的家属楼里面拜访到了这位可爱的女人,是年她已经80多岁了,穿着舒服得体,气质颇佳。面对我这样的为她的爱情慕名而来的小姑娘,她娓娓道来她为什么那么的爱梁思成。这么多年,爱——还是她脱口而出跟随梁思成的唯一理由。
2008-10-22 13:48:15 [已注销]
林对 梁是有愧的
2008-10-22 14:17:07 老妹
你说是林徽因吧。。。我知道梁公对她的爱是很博大宽容的
2008-10-22 14:20:59 [已注销]
恩
林徽因她只爱自己 不爱任何人
2008-10-22 14:44:22 老妹
或许和才女一起,,都有那么点压抑
2008-10-12 10:26:56 来自: 无事生非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作者可以屏蔽,是梁思成的学生也是林徽因故前许配给他的夫人
————————————————————-------——---
这怎么可能!林洙怎么可能是林徽因故前许配给他的夫人,林徽固去世时林洙还是程应铨的夫人,两年后才离婚。林徽因怎么可能把自己学生的妻子许配给自己的丈夫呢?不可思议。
2007-11-05 21:53:39 来自: 云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考前一个修佛的老师说,人生就像筛筛子,不可能两次从同一个洞穴里跌落.命运也是这样,没有前因后果,纯属偶然.偶然你落到了这户人家,然后长大,这都是命.三十年代的繁华绚烂与纯净,他们偶然得的命,是很难再有契合了.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祖籍福建,依然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祖父既已留日,父林长民早稻田大学毕业,北临时政府秘书长,段祺瑞政府司法总长,浪漫文人.徽因十六岁时与其父游历欧洲,通晓上流人事.与梁思成同留学美国康奈尔大学又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设计.
梁思成,梁启超之子,一个听到姓氏中国人就会顶领膜拜的人物,一个智能ABC可以识别的人物 之子,康奈尔大学建筑系毕业哈佛大学攻读博士,游历欧美.中国建筑第一人.
徐志摩,同样出身望族,父亲徐申如浙江巨富,大银行家.徐北大毕业留学美国攻读经济,后游历欧美追随罗素与文学.事业太光鲜不必细表.
金岳霖,家事不详,清华毕业留学英美游历欧洲,中国逻辑学第一人.
我把这一切称为他们的宿命,是后来戏剧人生的底子.没有这命,也没有后面这故事.当然,到了戏的中场命运把编剧的权利交还给了他们自己,他们交的稿子也都很好,耐看而不俗气.
金岳霖的四月天(林死时金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是西方的四月天,艳日、丰硕与富饶,而电视剧误解成了一个带着丝丝春愁的东方的四月天.我想林绝不是一个矜持虚弱的中国式淑女,是三十年代情节在使我们自我蒙骗.刻薄的女人甚至会憎恶她的自信与自负,即使涵养到了冰心(在她生前,就有冰心写了《我们太太的客厅》讽刺她。她阅后赠一大坛醋予冰心).但哪个女人又不羡慕她呢,一个有爱情有婚姻有事业的名媛,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传奇人物,从小女人的观点来说是因羡而憎吧.当然,她的选择是世俗社会的明智之举,并成就了中国的建筑事业,使古建筑得以万分之一的呈现.但她是否幸福----这是一个愚蠢的疑问,也许哪一种选择都不会达到最终的满足,何况她已经足够幸运了.
我始终觉得她与梁的婚姻算不上爱情的至高至上,政治联姻当然还不至于,但多多少少有些无奈吧,只能算是合作得很好的朋友,人生的伴侣.
与徐的恋爱也不能说是水中月镜中花,但绝对像中国古建筑的边边角角----精致而易碎.林她自己很理性,"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她心目中所想的那一个人".可是她强烈的需要用徐的爱来实现她作为女性的身份!她甚至毫不掩饰的要在死前见一见张幼仪,千方白计将徐的日记占为己有.试想一下这个女人的生命中如果缺少了徐志摩将抹去多少值得记忆的情愫啊!她真的应该感谢这个男人,这个给她带来爱与自由,美与诗歌以及所有虚荣的男人,这个从某种意义上说为她而死的男人!杂志上一篇篇回复式的诗歌,悼念的文字,现代人可能会冠以炒做之嫌,但我相信他们情感的真挚,是现代难求的.
如果说林徽因仅仅因这两个男人而令我们知晓,我心中是有不屑的.与梁的婚姻不过是门当户对,与徐的爱情也不过是一个知道分寸的陆小曼.但看看她鼓动梁思成一起学建筑的主见,穿着旗袍爬上房梁作测量的照片,即使在艰难的环境病痛的折磨下也没有小资调调的品性,我困惑了,更困惑于金岳霖对她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女人才配有这样的爱情!金岳霖因她终身未娶,林徽因生前,他住在梁家后院,言说一日不在梁家就感不适,林死后他仍在梁家----与林的儿子梁以诫住在一起. 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天哪,这是怎样的三个人,他们的坦诚不得不令我这个俗人疑惑!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徽因的生日!”顿使举座感叹唏嘘。这真乃痴人一个哪,徐志摩的痴比起这又算什么.徐是狂烈的诗人的外放,有一种自我陶醉的放纵,而金是怎样的一种理智驾驭着自己的情感,是怎样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我很难体会,即使体会的到,世间又有几人能做的这样淡定而不留声色.“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对别人),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比起林徐的诗歌传情,我觉得这种爱来得更深刻也更深沉,我甚至认为金的爱是在林之上的.我从不认为爱是两个人的事,它仅仅是个人的内心活动,爱与不爱只在与自己的幻象,这不是唯心这是事实.金岳霖是一个懂得爱也会爱的人,当然,他也得到了爱,更何况他所追求的爱之幸福不是结局而是过程,甚至可以说是心之满足.
他们的相聚似乎不再偶然,而似乎是必然有这么一出精彩的戏,他的真实与华丽让我们啧啧称奇,我只能摇头于我作为女人的鄙夷,而仍旧放纵于我作为女人的需求----静静观赏.
http://cloudyhome.blogbus.com/index_3.html
2008-10-10 21:20:34 july
他们的事情你了解的还挺多的,我也是很羡慕他们的爱情和才情
2007-10-23 14:47:11 来自: 书虫李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朋友的推荐,一中午读去半部,再一中午已到末页。
读得很草,最后一想脑袋里只留下了梁的书信的内容。
在我的眼里,铺述的东西,如果缺乏思想,总归需要意境或者美词来装点。可是这又不能,或者很难做到,因为作为个人的回忆录,而且关乎情的回忆录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人事,而非理。
于是他就是一本搜集轶事的好书,里边的故事总能引起或梁或林的热爱者的兴趣。
2006-06-14 21:12:33 来自: JingJing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这是个人很偏好的一本书.
书中不光描述了梁先生与林徽因相濡以沫的真挚感情,
还有他们携手勘测山西古建的艰难里程,
想着自己也曾经沿着先生的路线走过一程,但收获的领悟与心得却各有不同.
我喜欢林徽因,也热爱先生,他们的人生缩影印证了一个年代,
也折射出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的人格和气节.
2006-01-26 21:02:48 来自: yishuai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梁思成,建筑师、教育家。
公道自在人心。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怀念已经逝去的他们。
在这个以自由民主为荣的世界中,梁思成和林徽因以他们的本性就可以得到无比光辉的地位,并不需要任何人为的修饰。如果在梁思成生命的最后时刻,林徽因还在,他一定会清醒很多。在文革那个地狱般的年代,人的基本尊严都已经被撕得粉碎,我只想希望这一切不要重来。
林徽因在梁思成的生命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梁思成坦言,他在和林徽因相处的时候面临着思想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不断地学习、思考、追求美的愉悦。林徽因是他生命活力的催化剂。
美、风度、热情、智慧、诙谐、调皮、关心、机智、热情、强大的生命力、所有这些形容词是林洙第一次见林徽因便”像恋人似的”对她着迷的描述。她说:”她是我一生中见到的最美、最有风度的女子”。书中有很多林徽因的照片。第一眼看去,她只是一个皮肤很好、相貌平凡、略显稚嫩的女士,但是有几张很美,她确实是一位有气质、迷人的女士。
所有上面这些形容词也适用于梁启超、梁思成。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他们都能够自由地保持着自己的本性,而在今天,做到这点却很难。社会、家庭总在不断向你提出要求。呵呵。
他们的生命可以用梁启超的一句话形容:”兴会淋漓”。这是梁启超对自己和子女唯一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难得。他们追求生命的趣味,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对学问:”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学问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对子女:”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问上之熏染陶熔,影响也非小。”听起来非常亲切。
中国最强的清华本科教育,梁启超亲自的国学讲学(《国学源流》、《孟子》、《墨子》、《前清一代学术》、《论语》、王先谦《荀子集解》),为梁思成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文化底蕴。8年前,我到清华听过本科的课程,以切身的体会知道”清华有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此话不假。
单纯的成长经历,使他们的个性特别单纯,一直保持着儿童般的好奇心。在东北大学,隔着窗子向外偷看晚上土匪马队从屋外奔驰而过,他们的感觉是:”月光下胡子们骑着骏马,披着红色的斗篷,奔驰而过,到也十分罗曼蒂克。”。而在普林斯顿大学授予梁思成名誉学位时,他的回信是:”对于一个只不过是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的奖赏实在是太高了”。
回到百废却谈不上待兴的国家,他们以近乎抢救性发掘似的紧迫感开始了1930年到1945年共15年190个县2738处古建的实地考察。这是在一个动荡的环境下历史性的考察,也奠定了他们1942年到1944年期间完成的《中国建筑史》的实践基础。华北四大名胜: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蓟县独乐寺、正定隆兴寺、华塔、大同华严寺、善化寺、云冈石窟、应县佛宫寺木塔、晋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西安华觉巷清真寺是这么美仑美奂,都留下了他们测绘的足迹。
抗战胜利,以自己的学术成果,梁思成于1947年到1948年访美讲学,同时参与联合国大厦设计,真的是风光无限啊。回国后投身教育界,开始精心创建自己理想中的清华营建系。在他的培养目标中,”建筑师的知识要广博,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但最本质的他应当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综合艺术家。” 他的目标是创建世界一流的建造系。他本可以做到。
平易近人,诙谐幽默,自由民主的个性和他对自己职业的热爱使他在学生中赢得了尊重,也早被誉为中国的国宝。他建议自己的学生说:要”喜欢”自己的职业,创作要有”激情”,否则,”在技巧上无论多高明也是只有匠气,而无灵气”。”得有想法,有立意”。”不要挑挑拣拣的,认真对待每一件工作,你才能体会到,你是一个很可爱的建筑师,这个职业是个很好的职业。”。讲的真是非常到位。
他很重视表达能力,他说:”你想得很美没有用,你得能说出来,说得很简短很清楚,说得别人能接受,这是很不容易的。”而对于他的讲话,有评价说:”‘形象感’特强,情理交融,能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他的’理’,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辉,他的’情’又象一团火一般的’热’”。他一定在每天和林徽因、金作霖神采飞扬的聊天中保持了自己的青春,所以他说:”不要轻视聊天”。
作为学者,他强调的要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特色。他做到了,才得到世界的承认。同时他的性格也具有中国古典的内敛和自省。他说:”要经常寻找自己的不足,寻找自己的错误。”"自得其乐、自以为是”,其结果就永远不能进步。也许这些性格中自省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在新中国一轮轮的政治学习运动中至少是表面上试图跟上,从而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在他的内心,他无法不坚持。
这位被称为国宝的先生,却称自己是个”笨人”。看到自己当年详尽细致的西洋建筑史笔记时他说:”没什么,这是笨人下的笨功夫,聪明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严谨的作风为他奠定了扎实的功底。在清华的课堂上,十多分钟的功夫,他边讲边画,就在黑板上一步步呈现了罗马建筑是如何一步步发展为哥特式的过程,让他的学生叹服。而他的工作效率非常之高,来自于他工作计划性极强。对一个问题,他能很快地定出计划,然后完全按计划执行。
北平被攻时,解放军代表过来要他帮忙标出北京重要古建筑和禁止炮击的地区,他欣喜若狂。而建国之初民主协商的气氛是这样的好,使他的心完全向党敞开。国徽设计的采用是众望所归,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了现在庄严的设计。一个人的作品不需要数量,这两件就足以证明他的功底。
梁陈方案在北京的否决,却在西安部分地实现了。我没有去过西安,但我可以想每一个北京人现在到了西安都有一点点的忌妒的。呵呵。书中有一副漂亮的帝王庙前牌楼照片,真的是很美,但它现在消失了。看着这些牌楼的照片,这样庄重、和谐、美丽,丝毫不亚于罗马、巴黎的任何一个建筑。难道我现在居住的这个城市竟曾经存在和罗马、巴黎并列的可能?呵呵,只能想想而已了。但梁思成似乎知道这个可能。他坚强地反对不必要的拆除,为此不仅和老朋友吴晗吵得不可开交,而且即使最后总理亲自出面,他依然在总理的面前,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据说他声情并茂地向总理描述帝王庙牌楼在夕阳西斜、渐落西山的景色美丽动人的场面以试图打动总理,然而总理用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来回答,真是不合逻辑。而西单庆寿寺双塔也很漂亮,如果它现在还在,西单文化广场会美丽一万倍。
在个人方面,极具才华的林徽因却好像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妹妹,非常的可爱。1932年,结婚四年的她哭丧着脸对自己的丈夫说,她苦恼极了,因为她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了,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经过一晚痛楚地思考,对她说,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的不是自己,他祝愿他们永远幸福。然后,当林徽因把他的话告诉那另一位后,另一位的回答是:”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当退出。”然后,这三人竟然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的似的,始终是好朋友,每天都要在一起聊几个小时。真是纯粹的人。
50年代林徽因的好奇心使她又投入到景泰蓝的设计中。看着她为景泰蓝做的设计,真是韵味十足。这位肺、肾、肠已经充满了病菌,一天吃不了二两饭,睡不到五小时的女士,一次次神奇地度过”病危”通知,从没有痛苦地哼哼唧唧过。”她永远快乐,任何美的东西都能使她兴奋和愉快”。
1955年4月,林徽因去世。这对梁思成一定是生命中最严重的打击,从此,他只能孤独。这对一个性格开朗、感情细腻的人来说是难以接收的。与此同时,梁思成因为全国兴起的仿古”大屋顶”潮流导致的浪费已经在受”复古主义”、”形式主义”的批判。清华同事联名对他的支持引来首长的”大怒”,一场运动从此展开。1956年1月在全国政协被迫作公开检查,心里却没有动摇,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林洙以她的敬业、有见地、开朗进入了他的生活。1962年,61岁的梁思成写了一封情书交给林洙,忐忑不安地表达自己的爱情。信中最后这样写道:”我不知道会不会给你看。我只知道,我已经完全被你”俘虏”了!吓坏了吗?心神不定的成。18日晨2时。”。66年,文化大革命来临。7月,出门必须先挂上一块巨大的黑牌子,上面自己的名字打着大”X”。8月,被抄家,亲手将自己爱人的遗作化为了灰烬。一切都停止了。67年一家三代搬到24平米冬天结冰的房子里。68年7月夜被敲诈。69年得到全世界范围的公开人身侮辱:中央文件宣布:梁思成”年纪太大,用处不大”,”养起来,留做反面教材”。1972年1月9日忧郁中病逝。如果林徽因在,至少他会快乐许多,因为林徽因是”永远快乐”的。非常遗憾。
可怜的中国建筑界至今仍没有恢复元气。2006年1月,日本优秀却又狂妄的顶极设计师安藤忠雄在上海再一次重复他对中国建筑界的评价。他说:”中国建筑再过50年也达不到世界一流水平。”令人哀叹。
这个时候,我怀念我们的思成。其实安藤和思成很有共同点。他们都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做了同样的一件事情:看古建。18岁安藤的起步便是在三年内看完日本所有值得看的古建,然后去欧洲和非洲游学了7年。而思成28岁宾州大学留学回国,为了看中国部分的古建就花了15年,敦煌还没去成(在这15年中,他被自己邻国的军队苦苦追杀,从东北一路逃难直到昆明,为此他对这个邻国恨之入骨)。而2006年1月安藤在上海的演讲题目是《建筑和环境的可能性》,和思成的观点核心又互相印证。他们共同的经验似乎告诉我,在眼花缭乱的设计领域,学好基本功,然后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非常重要。
幸运的安藤回国后搞起了自己的事务所,以自己的设计享誉海内。而思成因为自己的国家留在了北京。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思成能够在50年前就有安藤现在的条件,那么,世界又会怎样?我们无法想象。
2006-04-27 00:54:35 青潭狼
是不是人只要坚持单纯和明净,去让自己的心性完全生长,才华得以培育彰显,能够拥有独立的意志,去享有难得的自由,体验独特的人生历程,无论杰出或庸碌,都能永远乐观永不怨悔,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2008-04-07 18:22:02 微笑的鱼
楼上的评论写的真好
2008-05-26 22:42:56 已注销
刚刚读完这本书,这篇书评帮我梳理了头绪,也从中了解了一些书里没有的东西。
2008-10-14 14:20:18 Viantoo
梁思成与林微因的爱情,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亲情更为贴切。
其实并不是像楼主说的,林走以后梁就此孤独。
后来他再婚,也曾亲口说过"我这才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自"。
2008-10-14 22:14:24 yishuai
我知道他这样说过,但我觉得说这句话的时候,他已经不是自己了。真的。
2008-10-15 17:12:04 Viantoo
也可能并不是他不是他自己了
而是人生中有很多个阶段 只是另一个阶段过去了而已
就像我们今天看自己过去的照片 也会发出“那时候我怎么是这样的啊”的话
2008-10-16 22:21:59 yishuai
同意。
2008-11-27 11:24:00 孙悟空
“如果林徽因在,至少他会快乐许多,因为林徽因是”永远快乐”的。非常遗憾。 ”楼主太一厢情愿了。
2008-11-30 18:00:39 yishuai
悟空:难免。:)
2009-05-10 22:26:56 绿毛水怪
"阶段"!?
有时为了成长,不得不改变
有时为了某种追求,努力去改变
有时不愿改变,却身不由已
有时面对诱惑,或“需求”,就这么突然改变
。。。
人当然会经历很多阶段,
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面对并接受,或者被迫面对并接受“现实”
改变,在不背叛自己内心,也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当然是件好事;
如果不是这样呢,我们的改变,在“不同的阶段”的借口下,真的就无可厚非吗?
2010-02-05 13:02:11 [已注销]
我倒是觉得晚年他选择林洙还是有道理的
至少她可以照顾他,不至于要他照顾
而且幸亏林徽因是在文革前去世了
要不然真的不能想象这家人的处境
2010-02-11 21:54:34 yishuai
端宁: 是 。。。
2010-02-16 17:40:42 [已注销]
什么? 我咋了
2010-02-23 10:24:29 yishuai
端宁:你说的“而且幸亏林徽因是在文革前去世了,要不然真的不能想象这家人的处境”,我觉得确实是。:)
2010-10-30 23:29:11 octavio
ls说的不尽然对。
1、梁是古典建筑学者,不是建筑师。你的说法等于把一个古典文学学者改成了作家和诗人。
2、“北平被攻时,解放军代表过来要他帮忙标出北京重要古建筑和禁止炮击的地区,他欣喜若狂。而建国之初民主协商的气氛是这样的好,使他的心完全向党敞开。国徽设计的采用是众望所归,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是他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才有了现在庄严的设计。一个人的作品不需要数量,这两件就足以证明他的功底。”
国徽不是建筑,纪念碑是“建设性的意见”,都不是他设计的“建筑”。至于其他设计图纸都没有具现化过。也就说说梁连两件足以证明自己建筑师地位的作品都没有。
3、安藤忠雄是从一个拳击手入建筑之道的,作为一个美国新古典主义熏陶下的建筑系学生梁思成怎么能和安藤比?
2010-10-30 23:51:41 阿香
他们的生命可以用梁启超的一句话形容:”兴会淋漓”。这是梁启超对自己和子女唯一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难得。他们追求生命的趣味,认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为沙漠,要来何用?”。对学问:”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亦未始不在此。”" 学问内容之充实扩大,与生命内容之充实扩大成正比例。”。对子女:”我希望你回来见我时,还我一个三四年前活泼有春气的孩子,我就心满意足了。这种境界,固然关系人格修养之全部,但学问上之熏染陶熔,影响也非小。”听起来非常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非常震撼。
2006-01-23 17:44:34 来自: Autumn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提示: 有关键情节透露
梁思成,梁启超之子,宾西法尼亚大学和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学成归国创办清华建筑系;娶了极美的女子林徽因,令徐志摩眷恋至死,令金岳霖终生不娶。
我不懂建筑学,看不出人民大会堂与王国维先生墓碑的好坏。所知道的,无非是他的父亲、他的妻子、他的情敌。关于他本人,除了力陈反对拆除北京旧城墙的轶事外,可以说一无所知。在我心里,他就像每一位名校毕业、名校任职的海归一样,顺理成章地成为素养良好、敬业有为的学者,我却从不知道,梁思成先生,究竟有怎样的成就,何以成为大师。直到看了《梁思成、林徽因与我》。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是梁思成第二位妻子林洙所著回忆录。我相信这个名字是出版商为了商业目的而作。林洙比梁思成夫妇小了整整一辈,去清华求学初见林徽因时已是1948年。徽因1955年去世,其间洙作为学生、同乡小辈时常出入梁家,生活困难时亦得到过资助。林洙交男友,成婚、育子,1957年其夫划为右派,她“为了孩子”与其离异;随后因为在建筑系工作与梁思成接近生情,1959年结婚,直至梁思成病逝。两个女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生活的交集,并非什么三角恋故事。
书中林洙记录了梁思成与林徽因早年的生活,并整理编配了大量照片与图,告诉我一段关于中国建筑学的历史,并让我深深感动。
1927年当梁思成夫妇学成归国,大约就像今天所有建筑学海归一般,要么教书做研究,要么进公司设计,他们选择了东北大学。三年后,东北时局不稳,徽因身体不好,回到北平。这时候,梁思成接受了一份匪夷所思的工作,加入了一个UGO(非政府组织),史称“中国营造学社”。
那时候,中国没有建筑学,更没有建筑史。房子造了几千年了,建筑方法却只由工匠口口相传,或由工部记录作为官府档案。朱启钤先生发起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学与古建筑史。资金来源或是捐款或是向有关方面申贷。研究工作分为“文献”与“法式”,前者收集整理文献,破译难懂的古文献记录,编写、配图并出版之,旨在了解、研究与保存中国古建筑学;后者实地测绘古建,旨在记录、研究、保护中国古代建筑。
有两年多时间,梁思成与同事们收集整理民间抄本,向老工匠们学习,以故宫为教室,把那些天书读懂,于1932年完成《清室营造则例》一书,成为我国第一本以现代科学方法记录介绍中国建筑学理论与方法的著作。
随后的十五年,梁思成夫妇与营造学社踏遍中国大地190个县,实地测绘考察记录了2738处古建。
测绘工作,大约就是将所有建筑结构细节弄明白,测量尺寸,绘图记录,并根据建筑特征,研究在建筑学与艺术上的价值。
那是什么样的年代,从北京去一次河北也是极为艰苦的行程。“从北京出发的那天,天还没亮,大家都来到东直门外长途汽车站,挤上了已塞得很满的车厢……那时的道路大都是铺着碎石子的土公路,缺少像样的桥梁,当穿过遍布鹅卵石和细沙的旱河时,行车艰难,乘客还得下来步行一段,遇到泥泞的地方,还得大家下来推车……”“……那天还不到五点——预订开车的时刻,太阳还没上来,我们就到了东四牌楼长途汽车站,一直等到七点,车才来到。那时六月的阳光,已发出逼人的热焰,汽车站在猪市当中——北平全市每日所用的猪,都从那里分发出来——所以我们在两千多只猪的惨号声中,上车向东出朝阳门而去。”
在云冈石窟,他们借住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农舍里,夜里冻得相拥取暖,每天吃玉米糊糊,却留连多日不舍离去。在应县木塔下,他们一层层地把几千根的梁拱斗拱都测完了,要测绘最高一层的塔刹,只有顺着铁链爬上近七十米高的塔顶去,有同行者回忆,“这是九百年前的铁链,谁知道它是否已锈蚀断裂,……,但梁先生硬是双脚悬空地攀了上去……”
日本人曾断言,中国已没有保存下来的唐代建筑,只有京都才有。1937年,梁先生判断五台山佛光寺必为唐构,并在层层蝙蝠覆盖与臭虫密生的大梁上找到“建于大唐中十一年”字样。那一天被认为是营造学社开始野外调查来最高兴的一天,将带去的所有野外应急食品统统打开,大大庆祝了一番。
旅程与测绘工作是那样艰苦,大约只有对建筑的无比热爱才能支撑。梁思成在一份报告里写到“在发现蓟县独乐寺几个月后,又得见一个辽构,实是一个奢侈的幸福”。是的,他觉得幸福。
从赵州桥到大雁塔,从灵隐古刹到乐山大佛,从1930到1945,从青年到中年,2738处古建,1898张图纸……其间经过战争、流亡、通货膨胀、穷困潦倒、病卧他乡,甚至最后那些拿青春拿健康拿命换来的资料,战争爆发后存在天津租界的英国银行里,也被大水淹没……
十五年,壮烈得让人震动,这就是梁思成所著《中国建筑史》的份量。
那些发黄的照片,梁思成穿着衬衣西裤立在大殿里拿着工具的背影,林徽因戴着草帽微闭着双眼的容颜,不知名的年轻人蹲在高高的斗拱上,立在石像前,那样年轻,投入,光彩照人。我相信,他们是非常快乐的。四五个志同道和的年轻人,我甚至能看到夕阳投在他们脸上,草木青葱,山谷宁静,村民们不能理解这群异乡人,但是热心地帮着搭架子,并且答应好好保护它,直到文革来临。
我尊敬梁思成与林徽因先生。
作为年轻人,我也羡綦他们。
(林洙的文字让我多少有点不适,文革过来的人的话语味道颇重。书中有一封她和梁思成吵架后写的信,看了让我真是同情梁思成,怎么娶了这么个女人。但是,这依然是一本珍贵的书。)
2006-01-26 20:59:29 yishuai
"林洙的文字让我多少有点不适,文革过来的人的话语味道颇重。书中有一封她和梁思成吵架后写的信,看了让我真是同情梁思成,怎么娶了这么个女人”
有同感。
2007-06-20 09:30:20 mushiko
因为来了宾大才去看了一些关于他的书,很敬佩他们在战乱中仍旧拖着病体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国古建筑,并且手绘出所有图稿。
2008-10-22 13:09:13 老妹
我深为 林洙的文字感动,她是位善良的女人。。。
2010-10-31 00:07:55 octavio
其实我还是很疑惑的,既然梁思成如此了得。那谁给我解释下英美国家建筑系为啥算艺术类院系而清华就算工科类院系呢
2005-11-19 09:41:48 来自: nokia2100? (一曝十寒)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中国建筑之魂/谢慰梅著/成寒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10
城记王军/三联书店2003.10/2004.12重印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林洙/清华大学出版社
连着买了这三本书,与梁思成的学术著作《中国建筑史》《雕塑史》算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因为对梁林学问的敬仰而爱屋及乌的推崇相关的对那一代建筑师传奇经历、波澜人生的纪录回忆。我第一次听到“建筑美学”的名词大概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课堂上吧,如果不提先前在黑格尔、康德等先哲的选本里所发现的只言片语。继续搜索发现建筑与其它艺术学科错综复杂的血脉联系,这一点在我最欣赏的宗白华的著作中早已提及,而他的早期学问的渊源除了中国古典外,最亲近的便是他留学的德意志,当然最直接的还是康德的学说,于是宗先生翻译了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上卷之“审美判断力批判”。不过两三年前武汉大学的邓晓芒教授出了新译本,此译本我手头也备有,到目前为止只不过翻阅了不到一半,感觉艰深晦涩的厉害,虽说自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对于这样的经典,我想是需要有人指点的,如确实想理解这样的经典。
接着说梁思成,《中国建筑之魂》《梁思成林徽因和我》从不同的视角理解和审视梁林夫妇在现当代中国的经历遭遇,描摹渲染他们以及他们那代建筑师在所处的时代风云中表现出的风华风范,同时在有意无意间对中国现当代的历史进行了别一角度的反省。也许最初关注梁林诸辈是因为他们曾经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做的那项大规模的古建筑考察中不止一次的到过我的家乡,由雁北而晋南,跋涉在崇山峻岭间,可以说他们是在克一触即发的战争抢时间,为保护保存中华古典建筑文化做着他们最大的努力。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他们身上散发出了那种达观坚毅的精神感叹不已,与其早期经历相比,梁林的人生与其事业历经磨砺而愈发呈现出成熟迷人的魅力。书本的叙述文本在尽力保持其历史的公正客观的同时,由于对所叙述对象的熟悉与随之而来的认同导致的强烈的情感倾向是相当明显的,我在阅读过程中自然感受的到,毕竟已经成为历史的人物事件早已将他们的感情气质融化在他们曾经投入全部的身心的事物里了,斯人远矣,其香犹存。
《城记》在两年前新出版时,我站在洪山书城的书架前连续几天读着,当时觉得太贵了便只能暂时舍弃了,工作之后又阅读了网络连载版,仍不过瘾,在跑了很多书店未果后上网淘了现在的这个版本。之所以念念不忘,主要兴趣还是对“梁陈方案”的命运上吧。某一期的《读书》刊载了关于《城记》的座谈会。因为是本“旧”书了,曾经激起的热烈谈论渐渐趋于平静,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关于建筑文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它与房地产开发的矛盾的解决任重道远。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个呢?恰恰是因为我的家乡上演着相似的故事,侥幸成功的是邻县平遥,若干年前从挖掘机的巨铲下幸存下来,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直接的影响是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平遥古城仅仅是晋商文化的冰山一角。我有感于陆文夫的小说《围墙》写过一段关于晋商大院文化的文字。推己及人,阅读王军对北京城历史的述说,感触自然要深一点了。如果说在阅读的初期我的目光还只是停留在梁陈方案的历史瓜葛,那么在较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把它置于中国建筑史之外的范围内看待。此外,通过此书来反思当前的工作学习状态,受益良深。要言之,梁思成、林徽因等是继宗白华之后树立为“偶像”的大家。就现实而言,我不能局限在“艺境”“判断力”中,处世做人应该追求圆满成熟,建筑师的品格正是我要学习的。
2006-01-26 21:00:57 yishuai
“品格”
确实。
2006-12-09 00:34:54 熊罴精
“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关于建筑文化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它与房地产开发的矛盾的解决任重道远。为什么我会想到这个呢?恰恰是因为我的家乡上演着相似的故事,侥幸成功的是邻县平遥,若干年前从挖掘机的巨铲下幸存下来,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了,直接的影响是带动了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
我倒是觉得,一个地方、一件物事一旦成为某种遗产,就意味着其自身已经死掉了,意味着以后要作为“他者”被保存,被观看,被评论。平遥确实是晋商历史上的冰山一角,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看来都是如此;但是晋商是否还需要给世人留下更多的标本,或者具体说太谷有无必要以另一种形式变成一座类似的博物馆,我觉得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太谷幸运的一点就在于,平遥古城已经死了,太谷老城依然活着;剩下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要让他原封不动供别人把玩,而是正如楼主所说,一定要把建筑文化的研究深入下去,同时对于古城的利用和开发时刻保持警惕和审慎的态度。
至于一个地方的经济,旅游固然是一方面,但像在我们晋中那种地方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恐怕很难有地方在日后可以跟平遥竞争。经济的发展不能违背市场规律,不能急躁冒进,更不能把赌注押在旅游身上,这是对太谷人民最大的不负责任。
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建筑始终是其构成的一个要素,但真正使其文化活跃的,是要有一群热衷文化的“人”。他们有开阔的视野,能做出高水平的学术来,形成这样的氛围下,后继者以及因此而聚集的人多起来,才有可能称得上是文化鼎盛。譬如平遥,虽然其古城完好,但就现状而言我看不出其文化有任何明显的优势。
2005-09-13 22:13:15 来自: wxjacky135
梁思成、林徽因与我的评论
特别喜欢梁公写给林姝的信。很好的情书。还有林先生喜欢金先生的那段。好棒的感情。
很希望有他们这么好的感情。
2008-10-22 13:04:55 老妹
我也喜欢,超级喜欢
更多阅读
三种稀见清代少林武术文献的介绍与评述 嵩山少林武术
【摘要】近代有关明清少林武术典籍的研究,一般仅囿于明人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或清代张孔昭的《拳经拳法备要》、升宵道人的《罗汉行功短打》,充其量再加上清末的《少林宗法》及尊我斋主人的《少林拳术秘诀》。然而,《少林寺拳棍刀
1937年林徽因在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内与“宁公遇”的合影 林徽因 佛光寺
梁思成、林徽因的古建考察发布时间:2010年09月16日 15: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首播
卓别林一生与9个女人的感情纠缠 如何摆脱感情纠缠
历史上的4月16日 卓别林诞辰 一生与9个女人的感情纠缠2010-04-15 18:45 转载文章 我说两句(加入讨论)卓别林,英国电影喜剧演员,导演,制片人,反战人士,后来也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导演,尤其在好莱坞电影的早期和中期他非常成功和活跃。
论天、地、人(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上 先天和后天的辩证关系
论天、地、人(即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上前 言一部人类史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史。在长达数千年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凭借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可以看出,这部历史是由人类对未来深深的忧虑和充满着希望交织而成的。古往今来,人类
娶妻当娶阴丽华 汉光帝刘秀与阴丽华的患难之情 刘秀与阴丽华的孩子
阴丽华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皇后,她出生于南阳新野,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在南阳,阴家先世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以医术传名于世。后来从齐国迁居楚国,被封为阴大夫,以后便以“阴”为姓名,秦汉之际,阴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