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果林檎
少年时住在广东潮汕澄海的莲花山上,山下不远是南海的一个小海湾。居山傍海,现在看来是多么的惬意,可那时正值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灾害期间,男女老少们可没有那么多的诗情画意,最迫切的任务是消除肚子咕咕叫的抗议声。那时要想填饱肚子真是件很奢侈的事情,碗里无油少菜的一点粗饭只能在辘辘饥肠中一滑而过,骗骗消化系统而已,于是到野外觅食就成了我们这些十来岁孩子最重要的课外作业。
光着满布厚茧的双脚在处处石砺荆棘的山坡上乱窜着,急匆匆地摘下荆条上的金樱子或地上红艳艳的小蛇莓或绿色的酢浆草塞进口里;在草地上抓住只蚂蚱用柴火烤了就吃,在山间小溪里逮住条小虾剥了壳就吞!偶尔刨出几个野番薯或采拮到一把类似小黄豆般的“树豆”或色紫红味甜甜的“多尼果(潮州话)”,就连忙如获至宝地放进衣兜里,好带回去给遭难的爸妈和幼小的弟妹吃。想到爸妈、弟弟、妹妹看见这些宝贝们时欢悦的目光,我小小的心灵里犹如中药五味子般,真个是五味杂陈。
最幸运的时候,是在山里碰到野生林檎树,摘到几个绿黄色的野林檎果。那时山上的野林檎果也如饿得皮包骨头的人一样,面黄肌瘦的,个头小小的,没有多少果肉。将野林檎果带回家中,小心地用刀剖开,分成几瓣,一缕清香入鼻,一丝甜蜜入心。当然,父母和长子我往往是浅尝即止,不多的几瓣林檎很快就在弟妹的欢呼声中滚到他们的肚子里去了。在那个不堪回首年代的痛苦日子里,野林檎果给全家带来了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林檎,又称番荔枝、释迦。果肉洁白或淡黄,如膏似脂,果味清润,冠饴胜蜜。潮汕澄海樟林林檎名播远近。因其果形奇特,幼果外观像荔枝,又自“番邦”引入,故得“番荔枝”之名;又因其果实外表呈突起鳞目状,酷似佛祖释迦牟尼佛头头饰,因此,台湾人习惯称之为“释迦”,故又名“释迦”果。
林檎原产南美洲,为热带名果之一。200年前,由潮汕澄海东里镇旅泰华侨从泰国引进,栽植于澄海莲花山麓(即我幼时居第)。林檎属番荔枝科半落叶小乔木,树高5至6米。潮汕澄海莲花山麓樟林林擒是番荔枝中的优良品种,它果大而且果形端正,单果重100-350克,大的可达500克,鳞皮粉白绿色,一般6月上中旬开花结果,10月上中旬果熟。目前,樟林林檎已被列入潮汕地区重点发展项目。粤东各县、福建南部及云南,亦都有个别地方种植番荔枝,但果小蜜差,不如樟林所产。除樟林林檎外,台湾林檎亦颇有名气。台东产番荔枝鳞目主要为绿色,表面粗糙果形大,果肉呈奶黄色,肉质柔软嫩滑,甜度高,有奇异芳香。
林檎果实中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营养元素。鲜食的方法是在果实软化后为好,即将林檎存放几天后,用手指轻捏感觉皮软,就可食用(果实尚未软化时食用味道不佳)。此外据报道,从林檎中提取的番荔枝内脂具有抗肿瘤活性,被喻为“明日抗瘤之星”。
需注意的是日文林檎(りんご) 指的是苹果;另有普遍栽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黄河一带蔷薇科植物林檎Malus asiaticaNakai为药用果实,切切注意不可相互混淆。
离开潮汕澄海莲花山40多年了,但脑海中莲花山上的野林檎,并未因时光的流逝而失去她的芳香与甜蜜。直到去年我在昆明机场又看到久违的林檎(不过那是其姐妹滇产林檎),即带回二十多个回汉与家人分享。虽其果小而肉少,味逊潮汕所产,来自东北之妻仍惊呼为人间少有,仙界极品。今春自广州回汉,在白云机场又带回两个价格不菲的台湾释迦,其果大数倍,香甜异常,妻更是赞叹不已,但我仍觉滋味不如莲花山上的野林檎,因为那莲花山上的野林檎,有我少年时遥远的记忆,饱含着那个年代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