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
2、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着力明确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以及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积累运用语言,能够自主对照图表,自己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4、激发阅读和探究兴趣。将阅读和探究兴趣延伸到课外。
学习资源:课件及试验图表。
导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形成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
出示P1填空,指名回答,集体回答,回忆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P1;《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经过(),揭开了()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
2、看!今天小蝙蝠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说有话要对我们说呢,我们来听听吧:(出示P2:你们人类真了不起!竟然连我们蝙蝠界的秘密都能知道,我真的很想知道你们人类是怎么发现我们的秘密的,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吗?)
同学们,你们愿意代替科学家回答小蝙蝠的问题吗?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中,我们想要把问题回答准确、完整就要先认真读书,然后试着填写学案40页的试验记录卡,如果能把试验记录卡填好了,你就是一个小小科学家了!现在请打开学案40页,打开你的语文书,开始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结合学案表格自己读书,寻找答案。
试验目的 | 准备工作 | 次序 | 试验方式 | 试验结果 | 试验结论 |
第一次 | 把蝙蝠的眼睛 蒙上 |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相互纠正,补充。
三、展示交流,总结梳理
1、哪位小科学家愿意为小蝙蝠讲解一下你们的试验过程?
2、学生结合学案,讲解试验过程。(实物投影仪出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在学生讲解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横七竖八”和“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
横七竖八:乱七八糟,没有规律。反义词,井井有条。
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格,简洁;文章,生动。
四、总结梳理,生成新问题。
1、听了几位小科学家讲解,我是听明白了,不知道小蝙蝠听懂了没。咱们听听它怎么说。
2、出示PPT:谢谢小科学家们的讲解,你们讲得真棒!不过,我还想考一考你们,我的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能不能用简单明了的方法讲给我听呢?
3、小蝙蝠又向我们发出挑战了!谁愿意接受小蝙蝠的挑战请起立!好,有志者,事竟成!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功!
五、寻找方法,自主探究
怎么就能介绍的简单明了呢?刚才我们用的表格,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比如,画图、实物演示等等,都很不错。你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选出最简单明了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推选。
六、展示交流,总结梳理
1、请生结合自己的图示讲解。明确蝙蝠是怎样探路的。
2、(出示PPT)巩固所学,我会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3、请生用图示法讲解,明确雷达是怎样探测的。
2、同学图示画的简单明了,讲解的也简明扼要,可是科学家在研究这一过程的时候也是这么轻而易举的吗?从哪里看出来科学家们的不容易?(反复终于)学生读,读出科学家的不易。引入爱迪生名言。
七、巩固升华,走向生活
1、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咱们再来看看科学家从响尾蛇身上又得到了什么启示,会发明出什么新鲜东西呢?
出示幻灯片:“响尾蛇”导弹
响尾蛇是一种蛇的名字。然而,导弹怎么会和响尾蛇连在一起了呢?
这是因为,科学家发现响尾蛇有一个很特殊的本领: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小动物;用布蒙上它的双眼,响尾蛇照样能捕到食物。原来,在响尾蛇两只眼睛的前下方,各有一个漏斗状的小窝。这个小窝是一个极强的“热感受器”,科学家称它为“热眼”。这种“热眼”能看见红外线。红外线是一种热的、看不见的光线,很多物体都放射红外线。
“响尾蛇”导弹就是把根据响尾蛇“热眼”的原理制成的“人造热眼”装在导弹上。当导弹从飞机上发射以后,“人造热眼”就紧盯着高温目标──敌机的喷火口,导弹就直朝敌机冲去,跟踪追击,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使敌机“粉身碎骨”。
根据短文填空。响尾蛇利用(),能准确地看见并捕捉到()。而“响尾蛇”导弹安装(),也能紧盯并击中() 。
科学家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于是有了许多发明创造。请你把科学家的发明与相关的动植物用线连起来。
巴茅草飞机
鱼日光灯
蜻蜓雷达
蝙蝠潜水艇
荧火虫锯子
我还知道科学家从()身上得到启示,发明()。
2、这节课上,小科学家们一起探索,研究了不少知识,课上完了,科学家们的探索停止了没有?小蝙蝠又给大家送来了一份作业自助餐,
出示PPT:作业自助餐:
写:雷达的自述
读:《奇妙的仿生学》
思: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