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去如情情似水——观淮剧《夫差与西施》有感 吴王夫差与西施

作为新编历史剧《夫差与西施》无疑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极具现代感的舞台表现力和颠覆了传统的主题思想。
就前者而言,该剧充分糅合了现代的审美取向,在灯光的配合下,营造恰倒好处气氛,舞台背景在单一的道具基础上做到“景换场不换”的效果。譬如西施出嫁的一幕,运用红色的灯光衬托大红的喜袍,使被众人抬着的西施如同祭品,更加重了悲壮的气氛,给观众视觉上的震撼。
从人物情节上看,我偏爱夫差这一角色,或者是因为他始建邗沟,后来才有了浮华几世的扬州城的缘故。而编剧在主题上对传统戏剧中的主旨做了大胆的创新——勾践并非一如既往卧薪胆的英雄形象,夫差也不再是沉迷女色的昏君角色,对勾践不折手段的治国之道持有“明赞暗讽”的态度,对西施与吴王之间真挚的爱情更有着明确的肯定。贯穿始终的是剧中人物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同样也是让观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政治与爱情”的矛盾。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哪一个才是标志成败的关键。
勾践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夫差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而矛盾的交叉点在于西施,对于她这样一个弱女子来说,无论她选择什么都是错的,尽管她真心的爱着夫差,也真心的爱着家国。因此她的几次心理斗争都将观众思维的挑战到了极限,如何选择如何判断?由于既定结果的局限性,其实所有人都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尽管编剧对吴王与西施持肯定与同情的态度,但在现实这样的大前提下,肯定与同情显得是那么无力,不甚明朗。作为一女子,在家国有难之时担负起兴国的重责,这固然是合理的,但并不一定合情。红颜祸水不假,但罪不在佳人。将一个女子推向矛盾的风口浪尖处是勾践与范蠡最卑鄙的地方,相比而言,夫差在国之将亡时不忍以西施为饵,失家失国失天下,虽成为不忠不孝不义的罪人,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又恰恰是完全忠于爱情的人。不同的落脚点对他的评价则不一样。
水去如情情似水——观淮剧《夫差与西施》有感 吴王夫差与西施
某个时代的价值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西施与夫差》在思想感情上的定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表明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换位思考“政治与爱情”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编剧只是提出这样的一种思考方式,并没有给出定论,事实上这也是没有答案的。
倘若没有溪边那次相遇,夫差便还是那聪明一世的吴王,西施也还是那沉鱼落雁的佳人,一场本就不正义的较量取决于冰凉的政治经验,与温暖的纠缠无关。倘若所有的事再发生一次,每个人的决定或许还是一样。所有的事不过是命运的一次玩笑,这在戏曲中又称做“宿命”论。有些事即使过去千年,也还是难有答案,譬如“爱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4465.html

更多阅读

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王小波似水柔情读后感

关于人的精神生活问题的思考——读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默水【提要】王小波的杂文创作首先立足于思想,关注人习以为常的精神生活,挖掘现象背后关涉世道人心的深层面含意的东西。他的杂文是为了思想的表达,而不只是为了情感的体现。作

声明:《水去如情情似水——观淮剧《夫差与西施》有感 吴王夫差与西施》为网友听情歌读寂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