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家》2012.5期喀纳斯,遥远而又亲切的梦 喀纳斯天气

观得山水入画中

◎ 朱先贵

朱先贵,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鹰文化报》主编。先后在《诗刊》《星星》《散文诗》《中国散文家》《西部散文家》《诗词世界》等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各类体裁文章。

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著称于世的九寨沟,被誉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水是九寨沟的精灵,湖、泉、瀑、滩连缀一体,飞动与静谧结合,刚柔相济,被游客誉为“人间瑶池”。九寨沟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的美妙意境。“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九寨沟神奇的魅力吸引国内外大量的游客。中国地大物博,山川壮丽,风光旖旎,奇景众多。在四川九寨沟之外,安徽无为县鹤毛万年台也有个风景区被游客誉称为“安徽小九寨沟”,“安徽小九寨沟”虽然不能和四川的九寨沟媲美,但是它独特的自然景观别具一格,自成体系。竹海松涛,彩湖映日,奇峰怪石,峡谷柔情——美妙的画面构成万年台景区独特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是游客游山玩水、健康养生、乡村度假的“人间仙境”。
心仪已久,2012年8月17日,我和昆山乡文友黄平、某中学的梅老师结伴而行来到了无为县鹤毛乡万年台。万年台行政村副书记洪建科(也是我的文友)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前面引路自作向导,我们走进了景区。
一湖碧水映春色,竹影扶疏自清幽。走上新月湖(原万年台水库)站在坝上,放眼四周,青山如黛,湖两岸竹影婆娑、松涛阵阵。湖面微风拂动,波光粼粼;碧水青山倒映,浪杳白云漂浮。虽是夏秋之交天气炎热,但进入山间腹地,幽静的林荫道上凉风洗面,给人轻松和快感,祛除酷暑带来的疲惫和无名的烦恼。谈笑间,一群白鹗划过湖面,在湖的南岸远处青松翠柏绿色中盘旋着。梅老师大声叫“好景”相机的快门“啪嗒”一留下了精彩的瞬间。
“走吧,好看还在后头呢!”洪建科说。
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淙淙流淌的小溪清澈见底,偶尔还有小鱼穿梭其间。蹬下身子,我掬起一捧清泉嘬了一口,然后浇在脸上,凉爽极了。万年台也是以水为魂,以小九寨称呼万年台实在恰当无比。跨过林荫山涧的小石桥我们来到了水帘洞。洞四周悬崖绝壁,灌木葱茏,野兰幽香;洞顶野花烂漫,青藤飞挂;洞壁犬牙交错,青苔如绒。置身洞中,凉气沁脾,怡然自得。洞右侧:飞瀑直泻而下,水珠四溅,水帘瀑布构成一幅“飞湍瀑流争喧虺,砰崖转石万壑雷”生动的天然花屏,带你进入一种神话般的世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陋室铭》刘禹锡)大别山脉中的万年台景区虽然没有九寨沟彩池、峡谷那样蔚为壮观,但是她的灵动与精巧、神奇与奥妙彰显着无限的魅力。
来到老虎洞山下,洪建科用手一指:那上面有个洞口叫“老虎洞”。
“你们万年台山上有老虎吗?”我问。
以前出现过老虎的,那只虎被当地山民用网具捕捉后山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老虎了。听说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率太平军三河大捷后,一路进发,数年后,强大的清军围追堵截,太平军节节败退,百余名太平军遗逃至此,在洞中避难,生活饮食全由一膂力过人的志士外出寻觅,一巨石遮掩洞口。某一天,志士外出失踪,洞中的太平军(俗称长毛)全部遇难。征战和杀伐是多么残酷,连这座山头也没有放过。可见,人比老虎要厉害多了。历史的血迹凝练出万年台景区的庄严与厚重。
万年台景区奇峰怪石相得益彰,处处是景。在老虎洞山脚下路旁溪边,有两块巨石赫然伫立,似动非动。传说是当年二郎神赶山填海,用伞把挑着二石路过此地,因伞把折断两块巨石丢落于此。
在牛形山我们看到:山脚路边有一牛蹄印,牛鼻洞酷似牛头、牛鼻,洞内可容纳一百多人,洞顶杜鹃似火,松柏苍立,对面拴牛岩固若金汤。相传早年山脚下有大户人家养了二十头黄牛,每到了晚上牛圈里只有十九头牛,白天放牧时仍是二十头,多日如此,原来有头金牛每天晚上都回到山上,白天下来,后来幻化成牛形山。这位富户在牛形山脚下风水位置选址建房,日渐发达。
伫立大安山与延寿寺之间的伟人峰,远视对面的山峰,清晰可见伟人毛泽东仰卧头像,眉、眼、鼻、唇、痣极为神似,神圣而神奇。传说中的神奇为“安徽小九寨沟”披上了神秘的面纱,也为游人开拓视野增添了无限的乐趣。
万年台景区虽然没有九寨沟雪山那样冷峻和清峭,她的纯情与温馨让你的眼睛一亮!她不仅风光秀丽,还是一座情山。
新月湖东侧的鸳鸯谷,相传古时有一对青年男女自小在此放牛,青梅竹马,渐生爱慕之意。男青年的父母说该女子有克夫相,百般阻拦二人的来往,无奈中二人被迫跳崖殉情,故称鸳鸯谷。谷内有一个鸳鸯池,两块巨石相依相靠。清澈的池水湍流不息,传说是为这对恋人的洗浴之地。谷内,泉水叮咚,乱石嶙峋,峭立悬崖。悬崖上青藤缠绕,奇树苍翠,野果摇动。每年清明前后,峭壁上的映山红,团团簇簇,如火如血。谷内“一线天”深邃幽静,“巨蝉扑食”石惟妙惟肖。
观音洞位于延寿寺前大安山断崖峭壁上,仅尺余宽小道曲折其中,十分险峻,洞内观音菩萨为情侣们四方送子。处于观音洞右下侧的情侣石,二巨石相互依偎,如一对情侣窃窃私语。
万年台风景区是不可多得的天然大氧吧。1.6万多亩的生态林,松、竹、杉、枫、栎、橡等各种针、阔叶树种和乔灌木竞相生长,浓荫密匝,苍苍莽莽。画眉、布谷各种山雀的叫声婉转悦耳;山色空旷深邃,景色如画;身临其中,物我两忘。恰如“千嶂万壑排云起,葱茏叠翠染苍岩”,“妙哉禅意洗俗肠,不觉神游已忘返”的美妙境地。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感受大自然的飘渺与空灵,启迪智慧,净化心灵,舒缓压力,润泽生命。万年台风景区是不可多得的收获。
下了山,洪建科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在无为县“十二五”规划中,鹤毛乡定位于建设生态旅游乡镇。按照政府规划,万年台将建成集旅游、休闲、体验、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山下旅游服务区的新村,实施规范化建设——“让道路硬起来,让路灯亮起来,让水池清起来”,为游客铺就干净、卫生、宽敞、靓丽的居民服务区。山上边开发、边保护,加大环境资源保护力度。保护是最大的开发,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才是自然旅游景观追求的最高境界。若干年后,万年台将给你们一个全新的感受。我们期待着,万年台——“安徽的小九寨沟”我们还会再来的。

西藏印象

◎唐 群

西藏,圣洁美丽,我为之向往的地方,正因为太过向往,所以不愿轻易去碰触它,走近它,总想着在将来的某一天准备好心情,装下满囊虔诚,跪拜在它的脚下。而此次西藏之行,完全是在意料之外,我想这是上天有意成全吧。是啊!什么是最好的时间,心情什么时候能准备好?那只不过是对事物太过执著而拒绝接受的理由罢了。于是,我就这样莽莽撞撞,带着一颗慌乱的心,和西藏不期而遇。
“天天天蓝,教我不想他也难…...”当我身处西藏高原美丽景致时,不由自主的哼唱起了这首歌曲,虽说这歌唱诵的是一位女子面对美好景色,触景生情,思恋心上人的心情,可我此时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西藏,你就是我心仪已久的爱人。是啊!天碧蓝,浩瀚;水碧蓝,清澈;白云飘荡,干净;森林青绿,茂密;面对如此多情纯洁的恋人,教我如何不想它——这片圣洁的土地。
这里既有俊秀爽朗的山水,也有荒芜冰冷的戈壁雪山。面对重重戈壁,心是荒凉的,这样的荒凉恰到好处的展现了生命的珍贵,这时,你会很想骑一匹马,驰骋在茫茫天际,去寻找生命的起源,去聆听生命破土的声音,然后刷新思想,再远行。直到地平线出现一潭碧蓝的湖水,它平静、纯净而透彻,在天地之间与你对语,你才猛然发现,原来有一滴露水一直住在心里,那样的晶莹,那样的圣洁,与天地浑然一体!
西藏是美的。美得那样浩瀚、纯净、圣洁,就连戈壁雪山也备具冷艳之美,可这些都不足以构成西藏的个性美,西藏的个性来源于它独有的神秘文化。
曾看过一本书,名字叫《《和尚与哲学家--佛教与西方思想的对话》,讲述的是一位西方生物研究家弗郎索瓦·雅科布在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也就是说在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候放弃了鲜花和掌声,来到中国西藏当和尚。而他的父亲则是一名西方哲学家,父亲不明白儿子的选择,和儿子进行了一次长谈。弗郎索瓦·雅科布说:在研究生物学的时候,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他研究的课题只能解决人类某个领域的问题,而不能彻底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快乐,而人类真正的幸福感来源于思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修炼心智、行为,然后普度众生。
弗郎索瓦·雅科布在西藏进行精神体验,研究意识的来源、灵魂与肉体,参与达赖喇嘛转世灵通的寻找等等佛教活动,通过自身体验,他证实人可转世,肉体消失,灵魂不灭,他说:我本无我,一切有我者,都皆是虚幻。既然无我,人何需贪婪,何需自私。
在车上,导游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子离开了深爱他的男人,这个男人痛不欲生,前来求教佛,佛拿出一面镜子,镜子里面显示了一位裸体女尸。第一个男人从女尸身边经过,只看了一眼,第二个男人将自己的衣服盖在了女尸的身上,第三个男人将女尸入土掩埋。佛说:第一个男人在今生换来了了和女子擦肩而过的缘分,第二个男人换来了一段情缘,第三个男人才是那位女子今生相守的伴侣。所以今生的福,是前世修来的。俗话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不管是前世修来的福,还是今生该受的罪,珍惜眼前人,总是一种善良美好的愿望。
灵魂到底能不能转移,是否有前世来世,我们无法考证,但西藏的神秘文化,确实吸引了国内外游人纷纷前来探秘,因而西藏的天空布满了神秘色彩。
譬如藏人的习俗也和内地大相庭径,天葬、火葬、水葬、用人体的骨骼制作乐器、物件等等,这些在内地人看似荒唐的举动,在西藏却成为一种天经地义的独特文化。是啊!人在生之时,残害过生灵,吃过动物植物;那么,人在死去的时候,将肉体反馈给万物苍生也是一种必然的因果。
藏民相信神灵,更相信只要对佛虔诚,下辈子就会有好报,不会遭受苦难。因而很多藏人死在朝拜的路上也在所不惜,同行者会将死者的牙齿带到布达拉宫或寺庙,很多藏人死后也把自己一生的积蓄奉献给寺庙,消除今生的罪孽,以示虔诚之心,求得来世的好报。
宽广的戈壁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空灵悠远,这里离天很近,离神灵很近,似乎能听见神灵的召示,感悟神灵的指引。望着光秃秃的山丘和贫瘠的土壤,我想,西藏的古人,不相信神灵,又会相信什么呢?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藏民朝圣之地,修建于公元7世纪,依山而建,气势雄伟,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文成公主而建造的。里面藏有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而唯一缺少的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这位最具传奇性色彩的达赖喇嘛不知终于何时,尸归何处。六世达赖喇嘛多情善感,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情诗。据说,他在做达赖喇嘛以前和一位美丽的藏族姑娘深深相恋,来到深宫后,经常和心爱的姑娘幽会,最终被发现,姑娘被处死,他自己也被软禁起来。悲痛欲绝的仓央嘉措便把佛深深埋进了心底,拿起笔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多年以后,人们似乎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而记住的是他的诗歌,他的传奇故事让无数人为之着迷,他的诗歌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照亮了每个有着美好梦想者的心堂。我和市上的女子/用三字作的同心结儿/没用解锥去解/在地上自己开了。我往有道的喇嘛面前/求他指我一条明路/只因不能回心转意/又失足到爱人那里去了。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从这些情诗中也可窥见仓央嘉措这位活佛刻骨铭心的爱情以及当时的无奈和无助。

有关这位情圣达赖的去向有很多说法,有的说死在解送京城的路上,有的说他逃离了,去了他想去地方,不管他的去向如何,事实证明,他最终的归属不在布达拉宫,这个本该属于他的地方。他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深宫,选择了一条自由的路,正如他用情用诗,走完本不该属于一位精神领袖该走的路,而他这样率真的叛离又赢来后人的传诵。
西藏天空蔚蓝、深邃,西藏人善良、朴实、率真,这里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历史,简单的几日游,怎能将它的文化道尽,历史说尽,只恨知识苍白,时间匆匆。
西藏无疑是美的,这样的美通体透明,不染纤尘,带着神秘。到西藏,似乎在天边游走,站在地平线去感受最为朴素的民风习俗和神灵的力量。而我终不得道,不得不从天而降,回到俗地。既然不得不回到俗地,那就让来自天边圣洁的蓝露,洗净千年浮尘,让心灵得到升华。
再见,西藏,我心中永远的圣地!

聆听津门

◎朱 姝

朱姝,辽宁省沈阳市人。机关工作人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散文作品发表于《鸭绿江》《芒种》《中国散文家》《通肯河》《西南作家文学》《辽西文学》等。

《周昌•学辞》说:城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事,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山海经》神话里描述了城市“玉树、银河、美舍、良田”的美仑美奂,欣欣然间充满无限向往。
有人说,要了解近代之风云,来天津;有人说,要了解民俗风情,来天津。我认为它是激越与清丽的糅参与顺随,是一支动人心魄的歌。


一、融合


它不如北京帝王之城的雍荣,却大气中透着不可争辩的亲和。它骨子里没有君临天下的威仪,却在饱尝风雨中恬淡安静。它是现化的,却津腔津韵、民风凝重。历史的书页正翻着,古老现代、生存变革,每一页都值得去打量,这是它的宿命,也是我与它的遇见。
拱卫京师门户,“三岔河口处”京杭大运河、南运河、北运河,河海交错。天津民间谚语说“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元朝开始,天津与东南沿海各省的海上往来从没间断,与许多地方一样妈祖文化成为精神渊源,历经几百年与北方文化兼容并蓄。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王母娘娘的生日,也是漕运抵达直沽的日子。赶庙会的盛况堪比春节。大街小巷张灯节彩,从各地赶来的小商贩沿街叫卖,跑旱船舞龙狮,锁呐声声,其啸如歌。天后宫香火缭绕,人们敬神祭海祈福禳灾。别具特色的天津话就是沿习了“军屯、民屯”开疆拓土的需要,大量人口从江南迁徙至中原,把江淮文化安徽方言与北方方言融合,形成了恢谐独立的特色。元朝大运河贯通南北,直沽是漕运的终点码头。“转粟春秋入,行舟日夜过,兵民杂居久,一半解吴语”。天津卫商贾鱼贯、车马辐辏、樯橹云集。江南的稻米、绸缎、水果、农产品,北方的海盐、草药、木材在这里中转集散运送到各地。难怪乾隆帝赞叹:早知有盘山(天津),何必下江南。


二、撞击


海河穿城而过,规矩了城区的走向。“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海河两岸,清式小院古香古色的孟式、赵家老宅刚入眼,英国俱乐部旧址、老西开教堂又惊鸿掠过。这里曾经是英、法、美、意、奥、九国租界地,列强纷至沓来沿海河抢占租界,天津成了“世界建筑博物馆”。从明清小巷拐出来,过了北安桥就是欧式的马可波罗广场,我惊愕古老与现代只一步之遥。百年前鸦片战争一纸条文,历史一转身天津就缺失了。就像我与你的缺失,我和你和这城市的命运其实就是人生的命运,这让我如何面对?又深又窄的巷子里一伸手便可触摸团花锦纹漏窗的肌理,喜鹊登梅的石雕惹来满院子暗香。斑驳的瓦当间,雨正滴滴嗒嗒地落下。是古老让我只身于幽静时光里的慢条斯理,流年是时间的事与老宅无关。高大的罗马柱子的利顺德饭店、巴洛克风格的意大利风情一条街,数不清的咖啡馆、酒吧、画廊,萨克斯悠扬的曲调似罗马街头的风让夜色无眠,耳鬓厮磨间又提醒我现代与古老无关。置身于矛盾又对立的一体里,我感到无奈与沮丧。不管你对天津的蹉跎的命运感到多么的伤怀,也不管你对它近代屈辱的历程多么痛心疾首,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我宁愿相信这些建筑带给我们对民族命运沉重的思考,并保留内心永远那份伤疼。
天津名人辈出,从没有哪座城市像它那样名人荟萃、俊彩星驰。严复、梁启超、曹禺------然而,站在百年苍桑的直隶总督府小楼前,我内心开始纠结,织织罗罗挥地之不去。他签订不平等条约、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令人愕腕,领导洋务运动促进中国走向近代化文明进程又掷地有声。近代中国与文明无一不与他有关。这就是李鸿章。他自身是矛盾、挣扎的。什么是他真实的一面呢?我不敢贸然下结论,这种由自身的喜好而产生的感觉终将是不可靠的。重要的是历史选择他,他选择了天津,历史本来就是不失全面的。他在天津寓居三十载,三十年予生命亦长亦短。与其说是寓居不如说是热爱。“穷则变,变则通。一切洋务事宜,臣责无旁贷。”是他内心深处的责任。天津以包容的心绪,成就了这位历史名人淋漓尽致施展政治抱负。他首创天津机器制造局、创办天津电报总局、建成开滦煤矿、修建中国近代史第一条铁路、开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这个隐遁于历史深处日渐沉寂的城市,在他的牵引下又责无旁贷地站在近代的前台。可现实偏偏赋以他另一种宿命。他坚毅又孤独,委曲又隐忍,风光又失落。然而除去狭隘的表象回眸他时,他的境遇是一个时代的命运,是一个民族的悲情,认同也好,否认也罢,其心似月,浩浩如辉;其情如水,淡淡不绝。人世间,最大的智慧就是爱,不是吗?

三、市井


“杨柳青青河水黄,河流两岸苇篱长。”小巷里细雨如烟,谁家的女子一袭青花衣裙,像一张湿漉漉的木版年画,点染墨色的花,晕开了莲的心。一转眼洇润在小路的尽头,是绵绵雨丝牵我到深深的庭院,宅门虚掩着,推开门试图开启一个温柔的情怀。一阙与粗犷北方文化炯然不同的江南小调在宽厚的胸襟上一唱三叹,不是杨柳青年画,还能是什么?这里家家会点染,人人善丹青,刻、拓、描、摹样样精通。明清时期就有“南有桃花坞,北有杨柳青”的说法。手执粉荷怀抱红鲤的胖娃娃象征“连年有鱼”;红袄绿裤的群童吹锁纳闹丰收寓意“五谷丰登”,“金玉满堂”、“富贵花开”更是吉祥。身着一袭红袍的门神钟馗,持利剑、怒目圆睁、驱鬼魔,镇妖禳灾。朱漆大门上左一张秦叔宝、右一张尉迟恭,有他们的守护庸常的日子过的才踏踏实实。
没来茶楼就等于没来过天津。“围坐团团密复疏,开场午正到申初。风高万丈红尘里,偏有闲人听说书。”天津有各种茶楼像劝业场、小梨园茶楼别具特色。它不同于南方,茶不是主角。叫上一壶普通的茶免费续水,喝到淡且无味。听相声才是真正的享受。茶楼里大红宫灯高挂两边,降紫色的明清仿古八仙桌一字排开,古朴中透着内敛;正中间戏台上一幅对联跃然纸上:喜怒哀乐品味艺术人生,说学逗唱演绎东方神韵。从相声名家到初出茅庐的新人同台表演。“蒸羊羔儿、蒸熊掌、烧雏鸡、烧子鹅、卤猪、酱鸡、腊肉……一段精彩的《报菜名》贯口,贴近百姓市井生活。关公战秦琼更是酣畅淋漓,台上妙语连珠,台下笑声不断。台上台下,戏里戏外哪个不是人生?


四、淡然


我向一个老大爷打听河北区粮店街62号怎么走,他用津腔说:是去看李叔同吧?这就对了。时间的飞短流长里,让人铭记的不是喧嚣,往往是寂静。每一次低头沉思都与精神故乡靠近,李淑同把我们引领到这样的境界。
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乡与院落赋予了他那般大境界?我来这里时正赶上大规模修缮李淑同故居,但仍有不少游人前来。青瓦灰墙、朱红的窗安静地掩映在绿荫里。周遭的好几条小巷静得没有声响,连工人都小心翼翼地施工,生怕破坏了李叔同一片纯净的世界。站在他故宅前我像一粒草芥,低到尘埃里去,我宁愿保持这种仰望的姿态。耳边响起一句话:一切平静源于坎坷,一切淡然源于彻悟。
“一方水土一方人”。当天津人仰慕李叔同带来的沉静、凝重时,我终于找到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蕴。那么这个城市也一定是大智慧的,不是吗?

喀纳斯,遥远而又亲切的梦

◎ 丁碧岚

丁碧岚,女,医务工作者,中国散文家协会、江苏省淮安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淮海晚报》《淮安日报》《淮安电视报》《医院报》《散文家》《华夏散文》《中国散文家》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人物通讯等作品百余篇。部分作品被《读者时代》转载。

蓝天、白云、雪岭、森林、鲜花、河流交相辉映,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既具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江南山水之娇秀,也许你会认为这该是天上才有的胜景吧,不,这儿就是美丽的人间仙境——新疆·喀纳斯。喀纳斯是“藏在深宫人未识”的纯情少女,是镶嵌在祖国遥远边塞的璀璨明珠。离开喀纳斯已经两年有余,可她那神秘和美妙至今依然拨动着我的心弦,令我梦魂萦绕,情思飘飘。
真是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前年六月,我和单位一行八人乘坐飞机近五个小时才抵达乌鲁木齐,又坐了一天的汽车才到达布尔津。一路上都是一目天际的茫茫戈壁,放眼望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没有一个人,也没有一辆车。在布尔津县城,看到这样一块巨型广告牌:“天堂很远,喀纳斯很近”,我还以为喀纳斯已是近在咫尺,谁知又坐了半天的车才抵达。神秘的喀纳斯,千里迢迢一路辗转来看你,可真是不易呵。好在途经的阿尔泰山脉时而可见牛羊成群,在蓝天下自由漫步,时而可见无边的如茵绿草,似锦繁花,更有山顶那皑皑白雪在初夏的阳光里发出炫目的光彩,让我们这些南方的游客发出阵阵惊叹,大呼小叫。
听导游说,“喀纳斯”蒙古语就是美丽富庶、神秘莫测的意思,心中更是充满了无边神往。汽车终于来到了喀纳斯景区,放眼美景,舒心悦目,大为快意,让人心中顿时腾升无限欣喜。坐上景区的观光旅游车,首先迎接我们的是道路两侧具有“美人树”之称的白桦树,亭亭玉立,质朴纯正,风骨挺拔。看着洁白的树干上那一双双幽怨含情的“眼睛”,我不禁想起了那千古传唱的爱情故事。观光车在平坦的盘山公路上拐了一个弯,白桦树变得稀疏起来,透过笔直的树干,清晰可见一条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喀纳斯河呵,她水势浩荡,银波翻卷,或气势喧昂,或款款流淌,在两岸密密麻麻蜿蜒曲直的白桦树的陪伴下,浪花拍击着石块,唱出欢腾的歌声,以一派永不折服的昂扬之气,带着人们的热爱和祝愿,直奔大山深处。在这条清纯质朴的大河边,连同伴们的笑容都变得更加清新透明,处处都留下我们的欢声笑语和美好瞬间。
透过明净的车窗,湛蓝的天空高洁而又迷人,挺拔的落叶松、苍劲的五针松、塔形的云杉、秀丽的冷杉以及婀娜多姿的欧洲山杨、疣枝桦等构成了植被的主体。漫山遍野的草坪,像用巨型的剪刀修过,梳子梳过,好似一张张庞然的图案,可以尽情挥洒的绿色天然毛毯,青翠欲滴,令人神思飞逸,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草坪上,图瓦族人散居的欧式风格的小木屋,给我们一种异域的充满想象的神秘感。图瓦族人是生活在喀纳斯湖畔的古老民族,以游牧、狩猎为生,他们勇敢强悍,能歌善舞,骑术高超,现在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好一派充满诱惑的迷人色彩!轻风微微地摇着树叶,喀纳斯河水浅浅地歌唱,高大的山系被葱茏的白桦林覆盖,那刚刚升腾起的云雾如轻纱般挂在山腰上,一幅多么令人叫绝的水墨画呵,多想永远停留这幅魅力无边的图画中,过上一种让神仙都眼馋的怡人生活啊!
在喀纳斯景区,连绵起伏的阿尔泰山脉峰顶到处都是厚厚的积雪,我们的眼睛早已适应,再没有人惊呼。神奇的卧龙湾、月亮湾、神仙湾则更像喀纳斯河上的三珠宝玉,神奇而又绚丽。那蓝色月牙形的湖湾是月亮湾,湖水清澈碧绿仿佛一颗新月形的玛瑙,湾中一对酷似脚印的淡绿色花纹,传说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秀美、曼妙、静谧。卧龙湾湖水清澈碧绿,晶莹剔透,四周森林茂密,繁花如织,湖中有一小岛,风光优美,进水处立一巨石,激流拍打着巨石,玉珠飞溅,响声如雷,声震山谷,给人无限遐思。
一路美不胜收,一路赞不绝口。我们来到了景区最高的一座山的山脚下,导游告诉我们说山上耸立着的叫观鱼亭。抬头仰视,但见亭子若隐若现,直插云霄。越往山上越冷,寒气逼人,山上有人已经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我们则坚持着,一鼓作气爬上山顶的观鱼亭,俯首便是风光旖旎的喀纳斯湖全景。湖水状如一弯半弦月,为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但它的水平面海拔高达1400米,是北邻哈萨克斯坦及俄罗斯、东邻蒙古人民共和国的连接四国的高山湖泊。
在观鱼亭上凭栏远眺,眼前豁然开朗,喀纳斯湖一波碧水寂静深沉,环绕着她的是色彩缤纷宛若油画的层峦叠嶂,色彩反差跳跃,低处绿色那是初夏的梦幻,而高处白色那却是严冬的外套。喀纳斯湖四周群山环抱,烟雾缭绕,神秘悠幽。峰顶终年积雪,银装素裹,山腰森林密布,草场繁茂。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如诗如画。据说喀纳斯湖会随着季候和天气的变化时常变换着自己的颜色:或湛蓝、或碧绿、或黛绿、或灰白,有时诸色兼备,浓淡相间,从而成为有名的变色湖。导游不无陶醉地告诉我们,喀纳斯湖最迷人的时刻,是清晨大雾起时的“墨林云海”、“湖上迷雾”,如果运气好,遇到雨后云气尚未消散时,还可能见到“云海佛光”呢,真是如梦如幻,令人迷醉。可惜我们此行无缘欣赏,不免让人颇感遗憾。
畅游喀纳斯,壮观的冰川映衬着宁静的湖水,茫茫的草原包容着幽深的原始森林,眩人的风景让你痴迷沉醉,更有神女湖、友谊峰、民族村落、千里枯木长堤让人留连忘返,真让人恨不得能够立时多长出几双眼睛来。难怪一位联合国的环保官员考察喀纳斯时,无比激动地说:“喀纳斯是当今地球上保存最好的自然景观,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她美丽的让人窒息!”
参天的松树,满目的牧草,巍峨的雪山,清澈的湖水……啊,迷人的喀纳斯,你于我虽然是那么遥远,却又是那么地亲切,你是一片美丽的人间净土,你是我心灵一片清纯的天空,你将会永远珍藏在我的梦幻之中……

桥头,荷花别样红

◎ 孙青松

孙青松,生于1966年3月,河南省镇平县人,内乡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高级检察官。内乡县政协常委,科技拔尖人才。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作协会员,内乡县作协常务副主席,内乡县纯文学季刊《湍河文学》主编。

六月,莲湖荷花飘香;文友,东莞桥头等我。应东莞散文创作基地秘书长、散文家王散木先生邀请,我荣幸地成为“全国知名作家东莞行”采风团的一名成员。度才量德,我觉得自己参加这样一个高规格的采风团,有滥竽充数的自卑感。
东莞,是我熟悉的地名。内乡这个地处豫西南的小县城,早有直达东莞的长途客车,而且它的名字总与大都市广州并列,有一种不可小视的派头。内乡的打工族,一向把它作为南下闯江湖的前站。桥头镇,东莞市管辖的一个城镇,此前我没听说过,但碰巧它是这次“采风团”的报到地,缘分啊!从交通地图上查阅而知:此行要穿越豫、鄂、湘、粤四省,走完二千多公里的遥远路程。从南阳机场起飞的南航“空中客车”,只用了不足两个小时的时间就把我送到了广州的白云机场。尔后我换乘火车和汽车,很快到达目的地——桥头镇华尔登国际大酒店。现代交通运输的快捷,让我喜不自胜;桥头人对“采风团”的款待,使我受宠若惊。华尔登国际大酒店既是“采风团”成员的报到处,也是下榻处。这座五星级的现代化酒店,巍峨壮观,堪称桥头镇地标性建筑。它既富丽堂皇富有时代气息,又弥漫着婉约的水乡情调。安排“采风团”成员在此下榻,体现出东道主对作家们的尊重,对文学的厚爱。
几天里,张胜友、王宗仁、石英、王剑冰、胡殷红、崔艾真、杨培德、张继练等几十位作家,依行程安排匆忙穿梭于桥头镇、寮步镇的市井街巷。文友们浏览工业街鳞次栉比的店铺,体味开放东莞的新潮与时尚;漫游香江公园,追寻香江远去的帆影渔歌;徜徉牙香街,探访古代香市当代香都;游历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的可园,追溯岭南画派的艺术渊源;访问进士村,感受江南才子青灯黄卷的书香遗风;参观东莞文学艺术院,掂量文化软实力在东莞人心目中的轻重份量;采摘荔枝园,品尝休闲观光农业的别致风味……现代东莞的风采,让文友们耳目一新。
适逢第九届桥头荷花节帷幕初拉,“采风团”来到了旅游胜地——莲湖风景区。这是东江之畔、松山脚下一个300亩的湖泊。在六月的时节,她荷叶田田,荷花娇艳,清新怡人。
湖畔“二月菜花黄,六月荷花香”、“等你,在桥头”的标语,动心煽情;优美的歌曲《荷花颂》、《莲湖放歌》,飘荡湖区。游人如织,随地可见奇装异服,随处可闻南腔北调。文友们身临其境,尽情领略湖光山色,任情思信马游缰,自由驰骋……
莲湖,桥头人美丽的“袖珍”湖泊,幽静的天然池塘。三公顷莲湖面积不大,存之不易。据说,桥头莲湖由来已久。古时,它是东江支流石马河缔造的一个面积约三千亩的河成湖,名叫“莲蓬湖”。它曾经烟波浩渺,沙鸥翔集。明清时期,桥头人开始在湖中栽植莲荷,并以莲藕、莲子充饥度过灾荒;解放后的“大跃进”年代,以粮为纲,围湖造田,莲湖演变成稻田,改头换面了;“南巡讲话”之后,位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桥头人先富起来了,果断地“退稻还湖”,并斩断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爪”,重植莲荷,完成了莲湖的“华丽转身”。于是,在寸土如金的镇中心复活了一方三百亩的天然池塘,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区打造出一处三公顷的莲湖景区。实施这样的举措,需要多远的眼光?!要有多大的魄力?!从此,这块润泽的湿地犹如桥头镇鲜活的“肺”,吸纳、消弭了桥头镇的喧哗与烟尘,酿造、释放出田园的悠然和闲适,让后工业时代忙碌的身心,在这里安歇和休闲。
正值“等你,在桥头”全国摄影大赛开镜伊始,“发烧友”们的“长枪短炮”,瞄准各自心仪的“藕”像,咔嚓咔嚓地定格内存。偌大的莲湖里,娉婷的荷茎,托起团扇般的荷叶,簇拥着葳蕤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犹如一群仪态万方的佳丽——或含苞待放,稚嫩清纯;或半开半合,袅娜羞涩;或“蕊”花怒放,妩媚动人;或一枝独秀,卓而不群;或比肩并蒂,相映成趣;或群芳荟萃,争艳斗奇;或馥香浓郁,沁人心脾;或暗香浮动,亦真亦幻;或花败红残,莲蓬突兀……曲曲折折的廊桥水榭,引人步入静谧的境界;高高低低的亲水平台,成全了游人与“藕”像肌肤相亲的美事。绿叶配伴红花,令人神往;凌波阁坐拥美池,古朴典雅。滨湖路上信步的文友们,一边纳着榕树、椰子树筛下的荫凉,一边对错落有致的红裳、翠盖、绿茎,品头论足。天公作美,时而艳阳高照,时而云来雨落。“太阳雨”的降临,让我们都觉得幸运。风生水起,湖面卷起雅致的涟漪;荷叶翻飞,叶声婆娑如吴侬软语;清凉扑面,这是钱币买不来的“天籁之风”。木浆轻摇,一叶扁舟顺着一条蜿蜒的水路划行,缓缓驶向莲湖深处。这条水路堪称“花径”,一路芳菲,一路清香。这只轻盈的“月亮船”,从后工业文明的现实码头出航,荡悠悠地抵达农耕文明的古港。古典的诗意追随着羡慕的目光,集聚在这“月亮船”上,小船似乎不堪其重,一摇三晃,步履蹒跚,慢慢淡出我们的视线,没入绿叶花丛中。鹭鸟在湖面上诗意地翱翔,因为这里是它们栖居的深深庭院;蜻蜓在红裳、翠盖上自由地起落,因为此处是它们安稳的“停机坪”。荷香氤氲,彩蝶蹁跹。如果说这摇曳多姿的美荷,是一位在江南的杏花春雨中,独撑油伞,裙裾飘逸,倚栏静等一个美丽约会的曼妙女子的话,那么,娇艳的荷花就是她头上美丽的饰物,“夜光杯”般小巧玲珑的莲果,则是她脸上点缀的“美人痣”。在亲水平台上,在船舷上,我们能够亲切触摸荷茎、荷叶、荷花,这样的动作并非是对荷的“亵玩”,而是对荷的爱抚啊!莲花,这位花中的君子,今天为桥头人所爱,也为“采风团”的文友所爱,消解了周敦颐“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历史叩问呵!
游人曰:黄山归来不看岳,莲湖归来不赏荷。信夫!
莲湖,桥头人美好的精神家园,温馨的生活港湾。物质生活富裕之后的桥头人,没有完全陶醉于纸迷金醉、灯红酒绿的享乐之中,而是转向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高雅的生活情趣,以塑造完美人生。哪里有这样的境界与情趣?众里寻他千百度,桥头人终于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找到了形象萎琐的莲湖残存,斥巨资对她进行抢救性“复原”,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奄奄一息的莲湖又青春焕发、生机盎然了!莲湖成为桥头人休闲的首选,被视为精神的家园;荷花成了桥头人怡情的最爱,被看做敬仰的“镇花”。桥头人把爱荷与读书结合起来,妙趣横生——一村一荷塘,村村荷花香;一村一书屋,村村书声琅。桥头镇成立了文联,下设作协、书画、美术、摄影、音协等十二个文艺协会,使各路艺术人才如鱼得水,都有自己温暖的“家”。爱荷、种荷、护荷、赏荷、品荷,渐为桥头人的生活习俗;摄荷、画荷、写荷、咏荷、唱荷,快成桥头人的社会风尚。四百多个荷花品种的丰富内涵,成就了桥头镇“中国荷花名镇”的美名;“荷花节”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了桥头镇“中国文化名镇”的品牌。莲湖,储蓄着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着不蔓不枝的美荷,也滋养着“开放、包容、友善”的桥头人;荷花,绽放着桥头人生活的精彩,也绽放着桥头人高尚的情怀。莲湖,润泽了桥头镇的生态环境,也抚慰了桥头人的心灵;荷花,愉悦了桥头人的目光,也振奋了桥头人的精神。多少在家乡失意的人,只身南下来到桥头打工,被桥头人温暖地收留,终于干出了一番事业,衣锦还乡;多少在故乡失恋的人,失魂落魄流落桥头,在桥头等来了美好的约会,喜结良缘。莲湖啊,你的湖畔有太多打工仔的流连;荷花啊,你的周围有太多打工妹的青睐;松山楼啊,你七层八角的姿态,蕴含了桥头人“向上和开放”的美好寓意,无愧于一杆引人瞩目的精神地标!
荷花,桥头人光鲜的镇花,绚丽的文化名片。三公倾的“袖珍型”莲湖,安静地躺在桥头镇五十六平方公里的市区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发醇着浓郁的荷文化情结。风情万种的美荷,渲染着撩人心魄的水乡风韵,倾诉着华夏民族爱荷的一汪深情。清秀婉丽的美荷,中通外直,嫁接雅俗,贯通都市与乡村文化,寄托了今天桥头人“真诚、向善、唯美”的高雅志趣,妙不可言!
徜徉在湖畔小路,沐浴在荷风莲韵中,舒胸畅意;踯躇于九曲廓桥,婀娜多姿的莲荷,尽收眼底。此情此景,激活了我记忆的脑细胞,让我浮想联翩——文学史上那些咏荷的名人:王昌龄、周敦颐、杨万里、朱自清…都似乎在湖畔会聚,我担心湖畔难以容纳;那些咏荷的名篇《采莲曲》、《西洲曲》、《爱莲说》、《荷塘月色》…都好象在荷尖叶面集结,我生怕花叶无法承重。名人名篇中的名句,在我耳际萦绕不绝:“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有蜻蜓立上头”、“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江南可采莲,荷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舞女的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些学生时代曾经让我感动的美文佳句,在今天异乡的莲湖之滨更加让我心潮澎湃!
莲湖,是自然的水泽,更是文化的湖泊;荷花,是水生植物的奇葩,更是心灵的花束。“文学憎富贵”。这是古人的断语,我曾对此作为信条,深信不疑。基此,多年来我有一个偏见: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之地,文化艺术必然式微,是文化的沙漠;经济落后、生活清贫之地,文化艺术必然繁荣,是文化的绿洲。我先入为主地认为:东莞桥头这个经济的“高地”,必然是文化的“凹地”。这里,文学艺术定象一个“乞丐”,衣衫褴褛,自惭形秽。这次桥头采风之行,彻底颠覆了我的上述偏见,令我眼界大开,真的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到桥头镇的第一个活动,便是应邀参加“2012年东莞桥头文学艺术丛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华尔登国际大酒店会议厅,华灯灿烂。东莞文联和桥头镇的领导人与大家济济一堂,座无虚席。由《小小说100篇》、《等你,在桥头》、《莲湖影像》、《哪吒寻根记》、《康永生书画作品集》五部著作构成的丛书,体量可观,成果喜人,令人折服!东莞桥头文化“乞丐”形象,在我脑海里轰然瓦解!我油然而生感慨:桥头,既是经济的高地,又是文化的绿洲。物质和精神的双轮,同旋共转,才旋转出东莞桥头速度;经济与文化的双翼,比翼齐飞,才飞升起岭南名星小镇!
文字与荷花联姻,定然文采飞扬;书画与荷花为媒,定然清新动人;名字与荷花牵连,定然美好易记;桥头与荷花结缘,定然神游梦幻。2007年,桥头人推出两年一届的“荷花文学奖”,面向全国开展“等你,在桥头”征文活动,隆重颁奖并结集出版,给桥头文学锦上添花。就是这样,文学与荷花并蒂竞放,相映成趣——文学深情的咏叹,使荷花分外风姿秀逸;荷花秀逸的风姿,让文学咏叹愈加凄美。盛满鸳鸯、蝴蝶梦的桥头文化莲湖里,盛开着芬芳四溢的文艺奇葩——“花镇长”翟耀东,乡土作家莫树材、詹谷丰,“耄耋作家”冯锦恩,“土匪作家”刘庆华,“老板作家”李扬辉,“三条腿作家”张辉旺,“潮女作家”冯巧,“移民作家”曾明山、李盛昌、诸葛云冰、侯平章,“夫妻作家”佟平、舒丽,英年早逝的湖南“打工妹作家”饶维,还有诗人陈广城,画家罗奈,漫画家艺心,书画家康永生,摄影家张利平...这群本土或外来的艺术家们,以文字、书法、绘画和摄影的不同艺术手法,共同表现了桥头人传奇性的奋斗历程,展示了桥头人生活中的精彩,发散着“荷”而不同的艺术魅力。“中国文化艺术之乡”、“东莞市报告文学创作基地”、“东莞市小小说创作基地”、“中国散文学会东莞创作基地”,这些令人仰慕的桂冠,正是借助这个特殊的艺术家群体的强劲支撑,才荣耀地戴在了桥头人的头上啊!
昔日,桥头人勇做市场经济的弄潮儿,站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今朝,桥头人又甘为文化建设的先驱,领跑时代的文明之旅。桥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值得讴歌;桥头人,是一个传奇的群体,值得礼赞!
桥头,荷花别样红,红得万众瞩目,她生长在“名利”的淤泥中,惊艳脱俗;桥头,荷花别样艳,艳得俏丽动人,她出落于“德性”的水面上,出类拔萃;桥头,荷花别样香,香得蜂痴蝶迷,她汲取了“土著与移民”的血汗,香远益清!
为期四天的“采风”活动仓促结束,我流连而没忘返,“飞”回了内乡。据悉:2013年,意气风发的桥头人将举办“全国荷花展”。届时,朋友呵,我定会:等你,在桥头。此后,桥头荷花也定会随着一张张美照、一幅幅美画、一篇篇美文,“移植”五湖四海,开遍大江南北。
回到内乡后,晚上我做了一个美梦:内乡宽阔如湖的“母亲河”——湍河,她澄澈的河水里,也神奇地开着娇艳的荷花;岸边也有一座耸立的宝塔,健美的身姿在清湛的河水中倒影…
醒来自问:我的美梦,能成“真”么?

蜿蜒中的寂静·古刹情

◎ 张杰帅

张杰帅,1989年4月生于山西太原。工作于山西省消防总队。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消防文联首批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当我们行驶的车轮渐渐放缓它的速度时,一道道山岭崎岖里的翠绿便展现在我的眼前,那些不惧风雨吹打的草木,在绝壁之间的生存,顿时让我为之一震,这些最平凡不过的花花草草,却在不经意间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与内涵,山路蜿蜒的寂静之中,也似乎一直在藏匿着宝贝似的,莫名的伟大与古老的传奇用它特有的迎接待客方式,等待着我们去寻找和发现。而这些魅力的吸引却在山路蜿蜒的尽头瞬间给予了回答,它的名字便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千年古刹。
古刹的本意是指年代久远的寺庙,而这一集合体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以古老和传奇伫立千秋的数目确实是稀少和珍贵的。“燕然对古刹,代郡隐城楼。”“古刹云光杳,空剑山气深。”这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更是将古刹神秘与清幽书写了出来。古刹的情怀,想必也是在历史见证中才得以感动人心的吧!
走在青石砖铺满地的古刹之中,那顿时油然而生的是对创建与维持古刹的历代有心之人的敬佩与感动。看着净土古刹的牌匾与碑楼,时光又一次穿梭在古刹的历史沿革里,它就在山西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处的石壁山中,四面石壁陡立,翠柏环布,是风景幽雅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同时也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的“祖庭”。这里叠岭周环,群峰泻翠,山石拱列如壁,古刹坐落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格外绚丽壮观。
北魏孝文帝于石壁绝岭间似乎感应天意般建造了玄中古刹,从昙鸾高僧到涅槃学者道绰,再至善导大师,都无一不感触于高僧传承的事迹与学说,现在古刹中依旧留存的佛家学说碑记便是当年高僧研修的存证。时光慢慢推移,当唐太宗李世民巡幸太原之时,这位盛世之主也听到了玄中古寺的钟声,那时道绰名播遐迩,僧俗熙熙攘攘,使得并不崇信佛家的天子也深为感动,古刹之中的御书阁也见证着这位天子为长孙皇后祈求祛病的细节和感人的历史。
在玄中古刹中,那中外闻名的不只是它的辉煌历史,更为突出的是它从北魏创建至今1500多年的历史之中,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祖庙和中国北方的主要道场,曾在净土法门的发展中有过不同凡响的作用。在崇尚佛教的中国封建社会,它是让民间大众寄托希望和幸福的教义,而今,新时代下的我们看到的是佛家文化在古刹之中的香火不断,代代相传。
筑基林间,飞廊右转,化栏灿烂于虹涧,漱渠香霭于龙鳞,富丽张皇。再看看眼前的天王殿、七佛殿、千佛阁、四殿三院,逐级升高,依山就势,层层叠叠。此外还有钟鼓二楼、南北塔院、祖师殿及僧舍、禅院、客房、斋堂等建筑散布各处,它们那古老陈旧的身影虽已比不上都市的繁华与瑰丽,但其蕴藏着千年不变的文化内质和精神却永远都高于繁华城镇的喧嚣与光亮。你看那宋代遗物秋容塔依旧雄峙在东山之巅,两层八角呈白色,迭涩重檐,砖座宝顶,中空置佛,塔身挺秀,被视为玄中寺的象征。你看阁内明清遗物,数百尊佛像会聚一堂,面型姿态各不相同。殿内外,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油饰彩画,莫不俱备。再看那木雕佛像造型生动,金壁辉煌,在这个时候,有一种叫做古老智慧的艺术浮现在我的眼前,建筑精灵和它所携带的深厚的千年历史气息深深打动了我。我们的精神内心其实早已在林立的高楼间湮没了最初的灵动,我们的文化修性也在如潮的人海中丢失了许多,来到古刹,我仿佛嗅到了一股来自远古的散发着经书醇香的淡泊气息,看到了一片快要被历史的风尘淹没的修身养性的绿洲,在古刹的面前,我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内心叹道:深山自有灵动在,别开修身一片天。
行走在这些伟大的古老建筑工程间,雅致的协调布局、镶嵌的诗词墨刻、神奇的玄中四绝、佛像的庄重慈祥、庙宇的威严雄健,在千年之后依旧散发着它们身上的文化气韵和风华绝代。在这古刹之中,我看到了历史悠久的佛法讲演,高僧坐道的耐心传承,更有那皇帝驾临的威严风范,这悠久的净土祖庭带着世世代代淳朴百姓的美好愿望,为改变自己与生俱来的贫穷落后,而诵经佛法,同时传承着中华佛家的血脉,我相信佛家的教义就像玄中古寺那样,从山重水复的林荫小道间突现高耸的台阶与高大宏伟的山门,激发人们更上一层楼的奋发精神,仿佛在骨子里就生出一种与命运一搏高下的决心与气魄。
回望来路,净土宗的祖师、玄中寺的高僧们在庙堂之上为探讨佛法的光辉岁月还在历史的眼前浮现,那些殿阁在历史千年的天空之下经历着时光带来的风霜雨雪。我们此行也要结束了,那萦绕在心间的古刹之情其实根本不能结束,那古刹之情在于对古老庙宇至高的历史传奇的膜拜,在于内心安静与深思的一种交换,在于个人情感的丰富与充实的美丽过程。
一个个质问依旧盘旋在我的脑海中,如此辉煌的历史,如此珍贵的建筑,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和读懂它所蕴含的深深地意义呢?我们是否在用心感受着自己民族的辉煌历史呢?历史证明,蔑视历史的人,只会在大浪淘沙中被湮灭。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又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祖先呢?
感喟古刹之情,在蜿蜒曲折的寻觅中,我猛然间仿佛受到了高僧的点化,彻悟了许多。历史也许在命运的体验与经历中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切途径的主题,是古寺遗迹?是千年之刹?是古刹之情!
古刹仿佛就是为了等待我们,而历尽沧桑后的古刹也终将在这中华大地之上,神奇地、伟大地、雄浑地继续矗立着,抒写永恒的千百年壮阔的历史!

野菌飘香醉游人

——南华县采风散记

◎ 董存丽

董存丽,笔名董茜文,女,彝族,籍贯云南楚雄,林业高级工程师,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楚雄茶花》编辑。作品曾获国家、省、州级多种森林文化艺术奖及文学创作奖。著有小说专集《女儿不出嫁》,散文专集《踏舞天堂》等。现任楚雄州茶花协会办公室副主任。

提起南华县,我脑海里立即闪出“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野生菌王国”等称号。近几年,南华县依托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精心培植野生菌产业,使该县以野生菌美食为特征的餐饮业迅速崛起,蜚声国内。
今年八月,我和省林业文联的文友们到南华县采风。吃过早饭,县林业局的同志带我们去逛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刚步入市场,我们就被那些五颜六色的野生食用菌吸引住了,松茸、干巴菌、鸡油菌、块菌、虎掌菌、青头菌、鸡枞(请将该字的木字旁改为提土旁),牛肝菌等整齐地摆放着,整个市场里弥漫着菌子的浓香,卖主亲切而淡定地和前来问价的人打招呼,一副不急不躁的样子,仿佛菌子卖出与否都无关紧要。我们东问问,西逛逛,在市场里抓拍了许多镜头后,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沉醉咪依噜风情谷

傍晚时分,我们的车向咪依噜风情谷驶去。沿途中,看着满目苍翠的青山和依山而建的彝家住房,我不由得想起流传在咪依噜风情谷的“十怪”:“古树夫妻谈恋爱,姑娘房中被自带,夏天还需太阳晒,土房更比洋房帅,水车更比汽车快,野菌飘香无人卖,女人只抽旱烟袋,羊角酒杯不准卖,姑娘敬酒不吃菜,不喝两杯不自在。”正想问一下陪同的人,为啥不准卖羊角酒杯时,车已到站。
下车后,我们来到“夫妻树”下。“夫妻树”,其实是三棵并排生长的高山栲,因为大的两棵挨得较近,形同夫妻,故名。大家围在树下窃窃私语,都在揣测这三棵树演绎的故事。我抬头仰望,见中间高大挺拔的一棵有些伟丈夫气概,而右边想挣脱“丈夫”怀抱、婀娜多姿的一棵很像一个撒娇的“妻子”,左边稍为小的一棵像他们的“孩子”,看着“一家人”亲密和谐的样子,我忽然想起诗人舒婷《致橡树》里的诗句:“根,相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该是对“夫妻树”最好的诠释!或许,它们是前世的恋人,今生来此地续一段尘缘,共享雾霭流岚、同沐春风秋雨。据说只要有人在周围跳歌,这三棵树就会婆娑招风,树枝随之摆动起舞,与歌场的气氛极为融洽。那时将是怎样的情景呢?正想着,对面山上传来“送妹送到南山坡,南山坡上菌子多,妹捡菌子能换钱哎,郎捡菌子换……”听着粗犷的歌声,我窃笑:这该是咪依噜风情吧!
开饭了,野生菌特有的浓香及农家小灶酒的醇香飘荡在席间,令文友们赞不绝口,我说:彝家人“无酒不成席”,而今来到南华县则是“无菌不成席”啊!县林业局的同志边点头边自豪地说:“十一五”以来,我们县加强了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林产业与乡村旅游业,全县通过发展核桃和野生菌等产业,使林农增收致富;通过打造咪依噜风情谷等一批特色旅游景点,带动了全县生态美食和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现有7户餐饮企业获“云南餐饮名店”荣誉称号,有9道特色菜肴获“云南省名菜”称号,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万元的住宿、餐饮企业有9家……听着这些可喜的成绩,我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彝家姑娘来敬酒了,她们甜美的歌声飘出屋外,回荡在山谷中,有几个文友醉了,我们乘着温柔的月色驶回县城。

披蓑衣骑摩托的女人

第二天,艳阳高照。我们来到五街镇政府稍事停留,就跟着镇政府的同志往街上走去。正走着,忽然发现一个披蓑衣推摩托的女人,我好奇地上去和她打招呼、闲聊,我问她:“你干嘛骑摩托还披蓑衣?”她说:“蓑衣既暖和又耐磨,穿在身上不仅能遮风避雨,而且背菌子和其他东西来街上卖时,也不会把衣服磨破,便于劳作。”再细聊时,才知道她家承包了一片林地,她常到山上巡山护林、找菌子卖。她告诉我:自从村里实行承包林地、封山育菌后,山林得到很好的管护,山绿起来了;过去山上的菌子谁采到谁要,大家掠夺式地采摘松茸等珍贵野生食用菌的情况没有了,在林业部门的宣传和指导下,林农已学会科学地采摘菌子,保护菌塘。近几年,她们这儿的林农光靠卖野生菌就有很好的收入,大部分人家都到公路边、交通条件好的地方盖了砖房,日子越过越好。我问她:那你家幸福吗?她低下头,笑而未答,但微黑的双颊泛起的红晕让我感受到了她内心洋溢的幸福。和我轻声道别后,她骑上摩托车走了。看着她的背影消逝在公路上,我忽然由衷地羡慕起她来:每天纯真地亲近自然,与蓝天白云为伍,青山绿水为伴,做一个勤劳而快乐的村妇,穿梭于古朴与现代文明之间,充实地走过岁月,这不正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畅游野生菌乐园


走过街的尽头,我们又走了一段山路后,来到野生菌乐园。循着如古栈道般的木板路行走一阵,我们被林中飘出的菌子香味吸引,终于按捺不住内心激动,直接走到林中,只见扫把菌(朱细丛枝瑚)旁若无人、大模大样地生长着;干巴菌躲在树脚,远远地瞅着我们;松茸像娇羞的新娘,头上顶着一层干松毛和几片落叶,静悄悄地藏在树丛里;鸡枞(请将该字的木字旁改为提土旁)热情地向我们招手;成片的鸡油菌在“开会”……文友们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东张西望后,不时发出“哦、哦”的欢呼声。我们都惊讶于自己的发现,能见到这么多鲜活的菌子,谁能不兴奋呢!因为是林农承包管护的林地,我们“心动”但不敢“行动”,都没有动手采摘。激动一阵后,怕吓坏了那些正在成长的菌娃娃,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放低了声音;又怕踩坏了那些躲在腐质土或松毛下不肯见客的主(菌子),我们只好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拍照、前行。正午时分,我们满心欢喜地上车了。
归途中,我想起那个披蓑衣骑摩托的女人和沿途偶遇的几位林农,他们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向我们传递着丰收的喜悦。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哪!目睹南华县的群众通过发展林产业过上了好日子,仿佛一股甘泉从心田流过,心里甜滋滋的,我陶醉在全所未有的幸福中。是啊!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使山绿民富,不正是我们务林人所期盼的吗?而今面对这样的情景,谁又能不陶醉呢!

晋祠印象

◎ 南宝玉

辛卯年初夏的一个周日,应山西太原文友之邀,我用一天的时间匆忙游览了晋祠,印象颇深。
听人说“不到晋祠,枉到太原”。清晨七点我们乘车从太原向西南行驶直奔闻名遐迩的晋祠。文友告诉我,他曾陪全国各地文友多次游览晋祠,每次来都有一股肃然敬仰之情,没有“俗”的感觉。晋祠其实就是古代王族的建筑园林,她依山傍水而成,山叫悬翁山,山脚处的水叫晋水。相传西周时,成王姬诵封其弟姬虞为唐国(今山西)诸侯,姬虞后来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唐国人安居乐业,后其子继位,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唐为晋,这也是后世称山西为晋的由来。后人为纪念姬虞,在悬翁山下修祠堂来供奉,便有了晋祠。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很快就到了景区,这里车辆川流,游人如潮。呈现我们眼前晋祠风景区是如此的美丽壮观:山峦环绕,古树繁茂,绿荫中林立着楼、台、亭、阁、板桥、小榭,掩映着红墙黄瓦,流淌着碧水清波。优美的天然环境和浓厚人文古道浑然一体,历经千余年的不断修整扩建而成。景区外围大部分免费开放,供山西当地居民及游客休闲娱乐,部分古迹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须持门票进入。文友陪着我游览参观,并尽可能详尽地介绍了有关景点典故和传说。从地理上讲,晋祠分南、中、北三部分组成,我们先由中部大门进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钟鼓楼等一些记不清名称的建筑到达圣母殿。这一带建筑宏伟壮观,圣母殿是晋祠主体,为虞侯母亲而修,里面供奉着圣母及42尊侍女泥塑,这些泥塑是我国现存宋塑为数不多的珍品。然后游览南部,从胜瀛楼开始,有三圣洞、难老泉亭、水母楼等景点,这里是江南水乡园林的建筑风格,让人流连忘返。最后我们到了晋祠的北部,从文昌宫起,有关帝庙、读书台、朝阳洞等中式传统类型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圣母殿、难老泉亭、读书台等处,文友和我摆出各种姿势,拍照留影,现在不时翻出来看一看,回味无穷。
一天的时间过得很快,我们“走马观花”地游览了晋祠的主要景点,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的是,晋祠拥有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三绝:一是圣母殿本身庄重雄伟,它是宋代以后建筑史上取得较高成就的代表作之一;二是殿前柱子上的盘龙木雕精彩绝伦;三是殿前鱼沼飞梁令人神往。这里还保留着唐王李世民亲撰铭文的《晋祠之铭并序》书刻石碑,书法盛名彪炳史册。
通过游览和听文友介绍,我对晋祠的美好印象骤然加深。晋祠之所以亘古驰名,令人向往,是因为她的风景美——山清、水秀、树密、古建筑宏伟壮丽,文化传承丰厚——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孝道、宗教、雕塑、书法等宝贵的精神财富。山西这块风水宝地真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揽胜高原古城

◎ 尹羽阳

尹羽阳,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大汉语言文学系。中国散文家协会,四川散文协会,乐山散文协会会员。五通桥作家协会副主席。

我们乘车长途跋涉,傍晚时分终于来到了高原古城松潘。松潘历史悠久,商周时期为谷氐羌民的繁衍地,是古蜀蚕丛氏活动的中心区域,历来为边陲重镇。今日有幸一揽古城千年的胜景,真是不虚此行。
我们乘兴由东门进城,一轮圆月刚刚从东边山梁上升起,月光灯光辉映着古老雄伟的东城楼。城墙坚固高大,城门顶部呈半月形,门基的大理石上镂刻着各种浮雕图案,别具匠心,耐人寻味。穿过幽深城门洞,走进东街,街道并不宽,略显清冷。两边是典型的川西北民居,参差错落,高低起伏。从店铺旅舍餐厅,民居里投射出稀疏的灯光,还有天上洒下的淡淡的月光。
在县城中部偏南,奔流不息的岷江穿城而过,江上建有古朴典雅的古松桥。古松桥贯通南北城区,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古桥长约30米,宽约10米。下为石拱,上修廊亭,造型采用翘角木碉龙门的结构形式。龙门上飞檐重叠,大有黑云压城之势,翘角凌空,仿佛要钩住当空的皓月。桥下江流奔涌,涛声不断,江风习习,一扫旅途的劳顿。此时此刻,伫立桥上,看江流远逝,远山隐隐。使人凭添边陲古桥之叹。
过桥再折往西街,去观赏被誉为“龙潭映月”夜景的所在之地——映月桥。此桥是古城连接西部村寨的交通要隘,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此桥的结构为我国传统的伸臂式木梁桥。桥上建有桥亭及龙门,在灯光和月光的映照下。依稀可见龙门屋脊上塑的“吴刚捧酒”“嫦娥奔月”等泥雕。桥下潭水深不可测,夜静江澄,圆月倒映水中,波光荡漾。真不愧有月圆如珠的美誉,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归。
回到旅舍,已近午夜,枕着江声,在清凉的江风中,进入梦乡。
从美梦中醒来,已是高原古城的第二天清晨。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药材的摊点早也摆满大街。摊主用不同的口音吆喝着,吸引来忘的游客光顾。各种独具民族风味的小吃店早也开张迎客:有色香味俱全,非常鲜嫩的藏族名小吃“手抓肉”;有“金裹银”,味道鲜美可口的羌族名小吃“猪肚子肉”;有色泽泛黄,酥脆香甜的回族名小吃“油香”。还有补肾壮阳,强身健体的旅游名小吃“双鞭汤”;还有开胃醒酒,回味悠长,招待贵客的当地风味名小吃“酸菜面汤”。。。。。众多名小吃,让你美不胜收,胃口大开。
我们走过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繁华的北街。在飘散在大街上的民族风味小吃的香气中,我们走向高耸在北街尽头的北城楼。修葺一新的古城楼古朴庄重,赫红色的城墙,赫红色的楼柱,在朝阳的照耀下,更显得雄伟壮丽,雄视川西北。高达十多米的城墙上,又高高耸起两层高峻的城楼,依旧笑傲川西北的风云。四角凌空的飞檐依旧牵挂着古城千年的风情。宽约六米,深约十米的城门洞正上方,手书“松州”两个端庄的大字。不论风雷雨雪,不论酷暑严冬。古城楼依旧顽强地坚守在川甘青之军事要道,依旧深情地守候在汉藏 回民族交往之地,依旧忠贞地留伫在古代茶马易市的商贸集散之地。
登上城楼,饱揽胜景:往近看,松潘城区尽收眼底。古城依山傍水,恰是一块硕大无比的半月形翡翠。岷江将古城一分为二,双桥伸出的双臂,又将南北紧紧拥抱在一起。城区楼房鳞次栉比,人烟繁盛,街道纵横,商铺林立,既古老厚重而又充满生机和活力。往远看,我仿佛看见了云端中闪着银光的神山雪宝顶,雪山下野花盛开,牛羊如云,骏马奔驰的大草原;林木间五彩池流光溢彩,钙华流如金龙腾飞;山脊上雕楼守望着高低错落的羌寨。还看到毛尔盖寺正举行盛大的默郎节,众多的信徒们虔诚地顶礼膜拜;还看到阳光下,闪着金光的“中华第一金碑“正高扬着巨臂,激励后人勇往直前。。。。。
我仿佛听到羌族多声部和美的旋律;藏族赛马会奔腾不息的马蹄声;回族花灯节悠扬的乐曲;草原儿女粗犷的山歌。还听到茶马古道上幽远的马铃声,穿越千年的时空,回响在我的耳边;还听到红军浴血奋战,攻坚克难,胜利进军嘹亮的军号声,穿越历史的风云,久久回荡在我的心间。。。。。
当我走下城楼,激动的心胸依旧难以平息。

默浸信义轩

◎ 宋长宽

宋长宽,1963年出生,现任社旗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长期从事文学创作及电视纪录片创作。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电影电视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社旗县影视协会主席。所主创的多部电视专题片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出版散文集《寂寞在歌唱》。

“十一”长假过后,赊店古镇瓷器街上的游人稀落了,若不想起古镇周边的赵河潘河,古镇真象是遗在沙漠深处不为人知的一座孤城,我喜欢这种味道。节假日游古镇,游人喧嚷马鸣,总是无感。
这是秋阳氤氲的下午,我独自漫步于瓷器街,忽就看到了一座古旧的建筑前悬挂一块“信义轩”的匾额,字迹清劲挺拔,有着黄庭坚的韵致。我走进这座古旧的建筑,是一进三的院落,院落很深,且窄,应是深宅巷院。我想起古诗上曾有“开轩纳微凉”或“开轩面场圃”的句子,但这是古镇。字典上讲,“轩”指有窗的长廊或小屋,勉强贴切。
在“信义轩”的前巷院里,我看到两边的廊房墙壁上都悬着一排老旧的雕塑,细看了原都是释、道、儒及中国民俗里的人像,人像嵌在褐色核桃木板子上,板子用沤制麻绳吊起贴于墙壁。移步看景,是达摩悟禅、是礼佛法老、是笑佛弥勒、是文圣孔子、是金瓜武士、是游僧济公、是欢喜财神、是文昌神、是赵公明……,我曾游遍中国多少个僧庙道观,象这样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文化含义各不相同的雕塑还没见过,雕像神采各异,或静观或禅悟或威武或含笑,渡天下苍生,化富贵贫贱,既生动又民俗,有着民间的温暖。我看到一尊“渔夫逸情”的雕塑,老渔夫眉目健朗,白须飘然,一手握无竿之钓,一手扶竹箬斗笠,悠闲地坐在小船上,身边置一篾篓,甚是洒脱,了无红尘。雕塑边置一示版,上书“古有贤者,尝难抒志,遁世入隐,浪迹山水,遂有渔樵耕读之闲情逸致。此其之一也。扁舟篾篓,而无竿网,正闲逸之情也”。这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老聃之心,道家风骨。我目视良久,徘徊流连。中国文化自周朝礼制、井田乐声到诗经的“思无邪”,淙淙泉水,经历代的汇集沉积,流成长江,汇成大海,包容了中国各种各样的人心与幻想,泱泱而丰富,迷离而多彩。
信义轩的中厅阁楼,上书“集贤堂”三个大字,下为过厅,入后巷院,仍是雕塑,有木雕佛面,有莲花荷花,有乾隆甲申年匾额“永胜堂”、甲子年匾额“沈香阁”,字迹雄浑有力,均是馆藏,建制如前巷院,风景却异,民风更浓,也倍觉亲切。抬头望见后厅阁楼,上书“有诚则灵”四个沧桑大字,入得后厅,正堂挂有“关公”画像,两边条幅是龙、虎二字。厅堂里陈列着许多字画古玩。
我是一个人来到信义轩的,我在这里默默沉浸,信义轩的一位服务女生亦是默默的跟在我的身边,我不发问,她亦不做介绍,这也好,比一些风景区里导游们聒噪些不着边的故事好得多,也许,是这里的人对我不放心才跟在身边吧,这多少失了我一些雅兴。我蹴回前厅,要了一杯茶水,厅堂里有音乐轻飘,有三两游客也在吃茶,我突然发现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四十上下的男士竟是信义轩的老板,中等身材,眼神里透出稳健与灵动,这使我有了谈兴。老板姓丁,丁老板告诉我,信义轩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乾隆年间,赊店古镇各省老乡会馆十多座,而信义轩是本地商人设立的一座商务会馆,是招待外地客商的地方,象现在的招商引资。我与老板谈得热了,老板兴之所致,竟拿出了镇馆宝藏——瑞铖号票号模具,犀牛角材质,模具分成三块,中间用象牙签串在一起,上刻“凭票取钱”四字。原来,模具必须三个人分拿,印制票号时,必须三人到场方能印制。模具亦有百余年的历史,周身发着温润的光。我去过平遥票号,亦来过赊店古镇的“蔚盛长票号”,唯有这真正的票号模具没见过,这让我欣喜又激动。模具让我真正地理解了古时票号的产生、运作与慎密。
不觉间,天已昏暗了,我辞了老板的挽留,不舍的走出信义轩的红漆大门,傍晚的光氲笼在信义轩的青砖恢瓦上,这幢老建筑象被人们抚摩出一层浓浓的包浆。

行走在高原

◎ 钟红英

钟红英,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文学月刊》杂志“签约作家”。文字散见于《散文选刊》《西南作家文学》《文学月刊》等报刊杂志。获2010年“第五届简阳文学”优秀创作奖。

景区观光车载着我们数十人蜿蜒在奇险的盘山公路上,由两个景区导游女孩陪同。导游不住地讲解。我一边听着,目光一直紧盯着窗外美不胜收的奇景,那些受过不只一次封禅大典的绵延不断的异峰怪岭,在我们驶入之初,至少大半截是上了天的,只留一点山脚给人看。慢慢地,我们上升到了一定的海拔,空气,越来越清澈逼人,尽管明显地感到飕飕凉意,但获得的是潮润的凉气温暖心灵的快乐。导游说,我们今天的运气很好,头天都是雾气蒙蒙,还不时伴有细雨,遇上这样的天气,她们只能遗憾地对游客讲,如果天气好,就能看到贡嘎山顶的……。真是天公作美呀,晴空万里,我们没有如果假如,实实在在的美景就在眼前。
初阳将山峦、岩石、森林、溪谷浸于它的光彩中,似近却远像鲜花簇簇开放的云巢开始慢慢散去,亮出几座戴着雪帽的峻峰。我惊喜地问,那就是贡嘎山?导游说,方位都不对,这是三怙主峰,藏民对之崇拜有佳,传说是佛教中观音、文殊、金刚手的化身;留下不多的浮云缥缈不定,从容不迫,随心所欲,时而似条条洁白的丝带镶嵌于峰壑与蓝天之间,时而又如翩翩起舞的仙女,紧紧地与在阳光下闪着金光的雪山深情地拥抱,热烈地亲吻。
正在我们为如此优美壮丽的高原风光惊叹之时,观光车停下了,我们到达了观音峰下的天药水坪,是燕子沟朝圣之路开始的地方,海拔2588米,燕子沟的大门就耸立于此,原来我们才正式进入景区。一下车,我便深吸了一口气,直达脾肺,那空气实在太干净了,足可将心中的污垢一洗而空。远处逶迤连绵的山峰,岩壑峥嵘,突兀的雪山峰顶因太阳光的辉映形成灿烂的光影;近处的湿地森林绿意浓浓,山涧溪流淙淙,溪边石头上的苔藓色彩斑斓。我内心不禁掠过一阵惊悸,人只有亲近自然才能发现自然之美,正如歌德所言:自然永远是美的。
观光车一直走走停停,到一个景点就下车游览,一次次让人感到心灵的愉悦和灵魂的震撼。我们慢慢向更高的海拔驶去,最好的景物永远在前面,愈进愈曲,愈曲愈险,愈险愈美。但见群峰挺拔而象形,巨石突兀而有灵,刺破青天的雪峰更加壮观,惊艳的红石滩跃然眼中,怎不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惊叹!我想,这些喜爱舞文弄笔有些内敛的文人,人人一路上可能都在极尽所能,从大脑中搜索最美的辞藻来表达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敬畏,此时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激情的涌动,尖叫声此起彼伏,一个声音突然响起:太令人震撼了,一生中能看到这样的美景,死了都值得!如此直白的表达引来阵阵欢笑。此刻这便是最经典的表达了,在如此雄奇瑰丽的自然面前,人类再美丽的辞藻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无论多么价值连城的有关大自然的艺术品,此时都是赝品,最好的艺术品就是大自然本身,它以自身壮丽的词藻、雄健的气势、奇异的意象、浑朴的意境创作了一篇篇动人心魄的辉煌诗章和画卷。
溪流从雪山上滚滚而下,堆积在河旁的红石,就象有人故意泼上了红色的涂料似的,变成一种流动的红,令人叹为观止。对于红石,我早就有一种向往,我曾看过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探究“红石究竟是什么”的一期节目。在电视里看到的红石就像燃烧的血一样的鲜艳,此时的红石有些淡,也不像电视里的那样成垒,其中混杂了一些本色的石头,但仍然不失红石辉映眩目雪峰的灵性。导游说,这是由于去年的一次大的泥石流造成的,但一、两年后就会长出来,长得更多、更红。
听说红石上的红色是丝状橘色藻类苔藓,它只生长在裸露的原生岩上,贡嘎山冰川带来的潮湿多雾又是它大规模生长的必要条件。并且只有在这样空气质量很好的情况下,这种苔藓才能够生存,据说曾经有研究院的科学家将这种石头带出去研究,结果刚下飞机,发现石头上的红色退了,因为离开它生长的特殊环境,导致石头上的苔藓无法生存,可见,红石是大自然赠送给贡嘎山燕子沟最珍稀的物种之一。看呀,热爱大自然对人的灵魂大有裨益,每种生物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段历史,都会向我们提出数不清的、妙趣横生的问题,这令我想起了莎士比亚的诗句:
树木中有言语,
流淌的小溪中有书籍,
石头中有布道,
万物中有大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的心境是宽阔、高尚的,他并不满足于眼前的景色,而是憧憬着更深远的境界,还想看到千里之外,目力所不及的地方。当来到此次旅行的最高点――冰窖口,即贡嘎主峰观景点,海拔3771米时,我才对诗人王之涣这两句耳熟能详富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有所悟,它似乎在诱导人们敞开胸襟,展望更美好的前景。
贡嘎山犹如天界的轴柱挺立于青藏高原与天府沃野之间,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的最高峰,海拔7556米,被誉为“蜀山之王”,也是全球向东的第一坐极高山。贡嘎雪山被当地的农牧民称为神山,将之当成“佛”来供奉。冰窖口便是当地藏民拜山的地方,他们进山采药时,都会用特定的仪式朝拜贡嘎主峰。贡嘎雪山也倍受世界登山爱好者的青睐,据说日本登山队对贡嘎山有着特别的欲望,但是每每有来无回,而其他国家的登山队就少有这样的“运气”,所以也被当地的农牧民称为“抗日神山”。
天空仍然是蓝得那么逍遥,那么不可战胜,炫耀在阳光下的雪仍然是那样的洁白,与我们每人挂在脖子上的哈达相呼应。极目远眺,来自贡嘎山主峰的磅礴气势,会让人深切感悟到万物之灵亦然如此渺小。阳光使贡嘎山顶尘泛出淡蓝的幽光,冰川形成千奇百怪的冰舌,这幅巨大的天然丹青画卷给人一种眩晕的美感,尽管身感寒意阵阵,但内的激情有如火山喷涌般涌动,烧灼着我的心扉。
“窗含西岭千秋雪,”我想,诗人杜甫一定是在他家“浣花草堂”极目到这样一副美景:巍峨绵延的西岭雪山(我现在想来可能是贡嘎雪山,听说现在天气好的时候,站在龙泉山上都能看到贡嘎峰顶),与蓝天相接,在太阳光的映射下,峰顶多年不化的积雪闪着银光。受窗框和距离的限制,诗人都能留下如此的千古名句来表达他热爱大自然恬静的心境。因交通、战乱,古诗人足履所至和登高之至是有限的,如果能到达如此的高度,亲临如此的美景,又该怎样扰乱诗人灵魂深处的沉静,给后人留下更加宏伟的诗篇。
 我不是诗人,才疏学浅,但仍然被眼前大自然的美激起了无可战胜的激动心境。此刻,我多想独自盘踞在一块巨大的顽石上,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像一个裸体的孩子扑入母亲的怀抱,静静地感受灵魂的愉悦是怎样的,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468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卡通 《中国卡通》故事版 中国地图卡通版

《中国卡通》故事版,今天我来为他们宣传一下。 《中国卡通》创刊于 1996年1月,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了抵御某些境外卡通对我国少年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而联合启动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5155”工程)的重点刊物。  到 2

原创:《中国电视报》2012年01月12日第2期中的错别字

原创:《中国电视报》2012年01月12日第2期中的错别字说明:1.粗体字是有差异的部分,请重点关注。2.括号里面的一般为正确和规范的读音、用字或用词。A3版(责编:徐凯旋)《龙腾盛世》一文中,“今年的戏曲春晚梨园名家汇聚(会聚)一堂”一句中,应

《意林》2012年第4期·成功之钥·新知探索 意林 2012年第18期

《意林》2012年第4期成 功 之 钥智慧之灯通才鼯鼠凡 夫鼯鼠掌握了五种技能:飞翔、游泳、爬树、掘洞和奔跑。它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在动物世界里,有谁像我这样多才多艺?雄鹰飞得高,但它会游泳、会掘洞、会爬树、会奔跑吗?老虎跑得快,但它会飞

声明:《《中国散文家》2012.5期喀纳斯,遥远而又亲切的梦 喀纳斯天气》为网友个性指的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