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勒《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 大众心理学丛书
首先视角上,正如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所说,《乌合之众》是从“被控制者”的群体角度,来展开研究的,论述群体作为“被控制者”,如何在与“控制者”的博弈中展现其独特的行动风格的。而《君王论》是从“控制者”的角度展开论述的,论述君王作为控制者,如何保持和加强其统治的。从“控制者”角度展开研究固然重 要,其研究著作数量也远远多于从“被控制者”角度展开研究的著作。但是,社会的各个群体,都是由活生生的个体构成。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互相博弈、共同推进的。因此,把“被控制者”当作“铁板一块”早已过时,在做政策研究时忽视他们的存在和感受也是不应该和不理智的。正是在此意义上,《乌合之众》的视角值得称道,也值得今天的研究者学习,多从社会大众的视角出发,不仅对社会政策研究有利,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人类生活的真谛。
其次,《乌合之众》作为群体心理学初期奠基之作,对群体心理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勒庞在书中提出了他关于群体心理及行为的一些洞见。今天看来,这些洞见仍不过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此书中有三点加深了笔者对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理解和思考,也让笔者拓宽了对今天大众行为与群体政治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该书指出,个体加入群体后,会有不同于个体独处时的心理和行为表现。甚至,往往表现的比个体时更加不理智。由于“法不责众”心理的支持,不同个体聚成群体时,会做出平时个体绝不会做出的行为。在书中结合事例分析中看到,群体的叠加不是导致了智慧,而是愚蠢。群体不同于个体,有着其独特的心理形成机制。在很多时候,群体的形成降低了个人的智慧,很容易形成“群氓主义”。
第二,群体行为易受暗示、传染。群体中一个口号、一个行为,往往会对他者有着暗示和传染,进而扩展到更大范围,最终导致群体行为的发生。而且,对大量事例的研究发现,群体主要靠“形象思维”来理解和思考。这个特点导致了群体很容易受一些并不真实、但简短有力的口号所影响和煽动。有时候,口号越模糊,影响的面会越大,煽动民众情绪的可能性也会越大。看到这点时,笔者想起了二战时期希特勒的上台,他就是很好的运用了此点才得以成功的。明白了这点,你才会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都会在一时间被希特勒所迷惑住。其中,不乏很多有理智的人。为何被希特勒逻辑上经不起推敲的口号迷惑住呢?!看了此书对群体心理的精彩分析后,你会感慨和感叹有时群体理性的缺乏和幼稚!
第三,不同于默顿的观点,个人更认同勒庞对民族心理的分析。认为不同事件不可能完全不走样的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民族,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共同生活、共同文化及行为,导致了其民族内心深处的一些结构性基因,因而导致了其日常思维和行事中不同于他民族的特点。在当今对各国、各民族思考和处理事情的不同方式中,这一点就很明显的表现出来。
回到今天现实生活中来,勒庞对群体心理诱因的洞见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和加深了我们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
看了此书,我们认识到今天的一些群体性事件,并不可怕。群体心理及行为的无智性不是哪个民族所独有,也不是哪个国家所独有,是由其群体心理独特形成机制这个特点决定的。往往,群体表现出比个体的无理性。
另外,群体性事件的根本起因有着今天这个时代特殊原因,但是其迅速发酵和扩展就有着群体心理及行为的独有特点所致。因此,掌握群体行为心理规律,及时在单个事件群体心理发酵时期发布正确言论,引导群体不盲信流言,化解群体非理性情绪;同时,及时甄别一些有可能煽动或激发更大范围的群体中个体行为和言论,及时处理。这两方面做好了,就可以很好的把群体性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
还有,对民族心理的分析也让我们懂得和更加重视民族和社会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然不同民族文化对民族心理及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与其让它无规划的杂乱生长,还不如让它朝着积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从而在深层次结构上推动民族群体心理的成长和成熟。
《乌合之众》仅仅是开启了对群体心理及行为的研究,我们今天仍然要加强其研究,更加全面、深刻认识其特点及运行机制,更好的把握人类行为的真谛。 正如罗伯特·墨顿为《乌合之众》作序分析里面的得与失所说的那样,“《乌合之众》的当代意义,在于它发现问题的功能而非解决问题的功能。”我们反思一下现 在,确实能从中得到不少的启发。
比如在今年9月,出于对日本方面对钓鱼岛所作所为的愤慨,中国许多城市出现了反日游行。爱国热情本无可厚非,但其中掺杂着不少如打砸抢等不道德的行径却令人失望。人人都说要理性,但一旦进入一个特定的群体中,人却会忘记这些,把理性、道德甚至法律丢到一边,认为群体的做法是没错的。
《乌合之众》对一些问题的解释和说明:
1、感觉现代人越来越自私自利,道德水平下降了,如果再发生一次战争,还会出现那么多为国流血牺牲的人吗?
答案是会,因为为国流血牺牲的动力不是私人利益,是群体心理的一个结果。
下面是勒庞的节选:
【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由于群体太好冲动,太多变,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则我们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2、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何以从知书达理的学生变成了折磨人的恶魔,文革时期民主法律为何受到破坏?
答:群体的智慧往往低于个人,而且容易偏执、缺乏理性、轻信和残忍。往往超出道德和法律。
节选【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 (lawofthementaltmityofCrowds)",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了一些重要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用他的话说:"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由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群体并不认为真理,尤其是"社会真理",是只能"在讨论中成长"的,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人,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当然,假如现场缺少当权者的代表这种约束性因素,反驳者往往会被打死。"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勒庞观察到的另一条群体心理学规律: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当然,从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制立场上说,这种在群体中消失了个人利益和目标的人会变成一个"无名氏",而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律,对这样的无名氏是不起作用的。所谓"法不贪众"的经验使他意识到,他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群体感情的 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 产生的力量感。在群体中间,就像"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一样,在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之后,会产生出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能量。
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行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赴义(这种有关矛盾心理的论述令弗洛伊德感到亲切)。正是群体,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然后勒庞又补充了与我们的目的十分相符的话)。若想了解群体在这方面能干出什么事情,不必回顾英雄主义的时代。他们在起义中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就在不久以前,一位突然名声大噪的将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上万人,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为他的事业牺牲性命。
3、革命时期的各种人民群众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发动起来?
节选要想理解这种现象,就必须记住最近的一些心理学发现。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的过程,个人可以被带入一种完全失去人格意识的状态,他对使自己失去人格意识的暗示者惟命是从,会做出一些同他的性格和习惯极为矛盾的举动。最为细致的观察似乎已经证实,长时间融入群体行动的个人,不久就会发现--或是因为在群体发挥催眠影响的作用下,或是由于一些我们无从知道的原因--自己进入一种特殊状态,它类似于被催眠的人在催眠师的操纵下进入的迷幻状态。被催眠者的大脑活动被麻痹了,他变成了自己脊椎神经中受催眠师随意支配的一切无意识活动的奴隶。有意识的人格消失得无影无踪,意志和辨别力也不复存在。一切感情和思想都受着催眠师的左右。
大体上说,心理群体中的个人也处在这种状态之中。他不再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他就像受到催眠的人一样,一些能力遭到了破坏,同时另一些能力却有可能得到极大的强化。在某种暗示的影响下,他会因为难以抗拒的冲动而采取某种行动。群体中的这种冲动,比被催眠者的冲动更难以抗拒,这是因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人有着同样的作用,相互影响使其力量大增。在群体中,具备强大的个性、足以抵制那种暗示的个人寥寥无几,因此根本无法逆流而动。他们充其量只能因不同的暗示而改弦易辙。例如,正因为如此,有时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辞或一个被及时唤醒的形象,便可以阻止群体最血腥的暴行。
群体中的个人不但在行动上和他本人有着本质的差别,甚至在完全失去独立性之前,他的思想和感情就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深刻,它可以让一个守财奴变得挥霍无度,把怀疑论者改造成信徒,把老实人变成罪犯,把懦夫变成豪杰。在 1789年8月4日那个值得纪念的晚上,法国的贵族一时激情澎湃,毅然投票放弃了自己的特权,他们如果是单独考虑这件事,没有一个人会表示同意。】
4、我们为什么不厌其烦的喊"社会主义好"等口号和套话。
(1)套话的作用【我们在研究群体的想像力时已经看到,它特别易于被形象产生的印象所左右。这些形象不一定随时都有,但是可以利用一些词语或套话,巧妙地把它们激活。经过艺术化处理之后,它们毫无疑问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够在群体心中掀起最可怕的风暴,反过来说,它们也能平息风暴。因为各种词语和套话的力量而死去的人,只用他们的尸骨,就能建造一座比古老的齐奥普斯②更高的金字塔。
词语的威力与它们所唤醒的形象有关,同时又独立于它们的真实含义。最不明确的词语,有时反而影响最大。例如像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它们的含义极为模糊,即使一大堆专著也不足以确定它们的所指。然而这区区几个词语的确有着神奇的威力,它们似乎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各种极不相同的潜意识中的抱负及其实现的希望,全被它们集于一身。
说理与论证战胜不了一些词语和套话。它们是和群体一起隆重上市的。只要一听到它们,人人都会肃然起敬,俯首而立。许多人把它们当做自然的力量,甚至是超自然的力量。它们在人们心中唤起宏伟壮丽的幻象,也正是它们含糊不清,使它们有了神秘的力量。它们是藏在圣坛背后的神灵,信众只能诚惶诚恐地来到它们面前。
词语唤起的形象独立于它们的含义。这些形象因时代而异,也因民族而异。不过套话并没有改变,有些暂时的形象是和一定的词语联系在一起的:词语就像是用来唤醒它们的电铃按钮。】
(2)至于为什么不厌其烦,第5个问题中涉及到了.
5、领袖的作用,如何发动领导群众的?
领袖不一定是执着,但一定要有简单的信仰。感情和信仰能赢得群众。节选【只要有一些生物聚集在一起,不管是动物还是人,都会本能地让自己处在一个头领的统治之下。
领袖最初往往不过是被领导者中的一员。他本人也是被一些观念所迷惑,然后才变成了它的使徒。他对这些观念十分着迷,以至除此之外的一切事情都消失了。在他看来,一切相反的意见都是谬论或迷信。
我们所说的领袖,更有可能是个实干家而非思想家。他们并没有头脑敏锐深谋远虑的天赋,他们也不可能如此,因为这种品质一般会让人犹疑不决。在那些神经有毛病的、好兴奋的、半癫狂的即处在疯子边缘的人中间,尤其容易产生这种人物。不管他们坚持的观念或追求的目标多么荒诞,他们的信念是如此坚定,这使得任何理性思维对他们都不起作用。他们对别人的轻藐和保留态度无动于衷,或者这只会让他们更加兴奋。他们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家庭--牺牲自己的一切。自我保护的本能在他们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孜孜以求的惟一回报就是以身殉职。他们强烈的信仰使他们的话具有极大的说服力。
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和传染。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一个断言越是简单明了,证据和证明看上去越贫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号召人们起来捍卫某项政治事业的政客,利用广告手段推销产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断言的价值。
但是,如果没有不断地重复断言--而且要尽可能措辞不变--它仍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我相信拿破仑曾经说过,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得到断言的事情,是通过不断重复才在头脑中生根,并且这种方式最终能够使人把它当做得到证实的真理接受下来。
不断重复的说法会进入我们无意识的自我的深层区域,而我们的行为动机正是在这里形成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会忘记谁是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作者,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移。
如果一个断言得到了有效的重复,在这种重复中再也不存在"异议,就像在一些著名的金融项目中,富豪足以收买所有参与者一样,此时就会形成所谓的流行意见,强大的传染过程于此启动。各种观念、感情、情绪和信念,在群众中都具有病菌一样强大的传染力。】
6,为什么需要信仰?
可以说,《乌合之众》一书最大的闪光点就在于它摘掉了群体头上那顶天然的理性帽子,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群体的本来面目,让我们从群体(集体)迷信的迷雾中走出,重新审视作为社会历史推动力的群体的作用。它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未经启蒙的群体对权威与谎言有着多么深切的迷恋与盲从,而多数人的暴力--即使在民主政体之下--是多么地容易生成。一旦群体走向一条不归路那将是十分可怕的事 情,这种在"崇高"名义下的集体道德跌失是无人能够为其负责的--有谁,或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一个自以为高尚、自以为理由充分的群体呼啸着一往无前地堕落呢?
我们在此可以联想起发生在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数次血腥的群众运动,曾经善良卑微的普通人为捍卫那些似是而非的真理所采取的恐怖手段。他们往往怀着某种神圣的使命感去奔赴一场巨大的灾难,但他们的心态却如同奔赴一场狂欢和盛宴,由此历史上一些一直令我们困惑的行为得到了某种解释。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真的很害怕群众的激情,坦率地讲,历史上群众盲从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一点也不亚于给人类带来的福祉。
那么,作为或多或少地属于这样或那样的群体和组织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否由于文明的进步就已经摆脱了勒庞笔下的个体理性化但群体无意识的宿命呢?我们只消看看法轮功信奉者的痴迷、法国刚刚过去的群体骚乱、伊拉克不同教派之间的冲突以及数不清的现代球迷、歌迷、影迷的执着和狂热,就不难发现历史上那些在群体中迷失了自我的普通人的影子。看来,现代人依然要时刻警惕和重视那些被不同能量所左右的各类群体的力量。
更多阅读
佟爱国老师读诵《无量寿经》供养大众 佛说大乘无量寿经读诵
各位同修:现将佟爱国老师读诵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mp3版上传百度云,请同修们下载。佟老师提醒大众,如读诵《无量寿经》应依此速度,以防速度过快绷紧神经长期做病。以此功德回向正法久驻世间,愿众生能得正法,去除邪见,依正
3 《乌合之众》 乌合之众 pdf
《乌合之众》陶博士我将投资书籍分为五大类:投资哲学类、投资心理学类、投资方法类、投资前辈传记(相关著作)、投资史记。本文介绍投资心理学类的一本好书。在我拥有的二十多本心理学和行为金融学相关书籍中,我觉得对于投资帮助最大的
《读心神探》经典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理论有哪些
《读心神探》经典心理学理论1. 仇恨和愤怒那个人有点古怪。你看看他,眉毛下压,上眼睑抬高,嘴巴合成一条线似的,这种是代表仇恨和愤怒。2. 紧张名人撒谎表情大全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6bacd30100ns45.html嘴唇紧闭通常
电大《学校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 电大法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心理学》(第二版)案例分析程正方主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第一章 结论案例: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分析:在学校管理中应慎用经济人假设。李校长采取“突击听课”的方式来检查教学的做法受到教师的抵制,管理方法上的行不
《乌合之众》读后感 乌合之众读后感300字
前几日,有人推荐我读本书,叫做《乌合之众》,进来细读之,发现其极伤脑细胞,便有了一种写一篇比它更伤脑细胞的读后感的愿望,以此作为对逝去的脑细胞的祭奠。——序写读后感这样一种严谨的文字,对我来说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我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