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河南日报农村版半版 天翻地覆电影下载

天翻地覆慨而慷

(2012年2月20日河南日报农村版2版刊发半版,百度输入河南日报农村版电子版即可看到)

  干净整洁的郑庄村村委大院  悬挂在王万周   王万周奉献爱心资助了两名大学生

——解读省级贫困村荥阳市崔庙镇郑庄村走向辉煌的奥秘

王安朝 文/图

核心提示:荥阳市崔庙镇郑庄村本是一个省级贫困村,住在山岭上的居民前几年吃水都是靠天上的雨水囤积。2008年年底,在郑州市经商的共产党员王万周回到家乡后,带领村委班子成员精诚团结,艰苦创业,使郑庄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贫困走向了辉煌,摘掉了穷帽子。

2月15日,和煦的阳光倾泻在中原大地上,笔者驱车前往省级贫困村荥阳市崔庙镇郑庄村采访。在该村古城组,一幢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清新耀目,绽放着异彩。在楼房前晒暖的年长者都围聚在一起,开怀畅谈,说到激动开心处,他们沟壑纵横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笔者来到干净整洁的花园式村委大院,首先遇到的是三个惊喜:一是村委大院的正中央矗立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白色塑像,二是大院里停放着两台收割机和五台拖拉机,三是村里干部都穿着清一色的工装在埋头工作。

步入村支书王万周的办公室,南面墙上悬挂着的几十块熠熠生辉的铜匾首先映入眼帘:“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河南法制建设先进人物、信访稳定工作先进单位等。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一个贫困村何以能脱胎换骨走向辉煌?王万周向笔者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一、村支书不能白当

2008年之前,王万周在郑州市经商,全家户口也随之迁到郑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郑州市市民,过起了舒适安逸的生活,吃喝不愁也不用操心。

这年年底,王万周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郑庄村众多村民来到镇政府请愿,希望镇政府领导出头请王万周回村当党支部书记。村民说,万周是个能人,见多识广,思路开阔,阅历丰富,一定能带领他们摆脱贫困。镇领导尊重民意,协调有关部门,硬把王万周的户口又从郑州市迁回郑庄村。

群众的眼睛雪亮,王万周确实是个干事之人,他当选村支书后,对村委干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既然乡亲们信任我当村支书,那我这个村支书就不能白当,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干些老百姓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不能叫他们失望。”他对所有干部“约法三章”,管住自己的手,不该拿群众的决不能拿;管住自己的嘴,不该吃群众的决不能吃;管住自己的权,该给群众办事的一定要办。

二、当干部就得干实事

郑庄村位于荥阳东南部,塔山北坡,属浅山丘陵地带,有14个村民组,570户,总人口2400人,党员78人。全村总面积3.7平方公里,人多地少、自然条件恶劣,沟壑纵横;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村内一无资源,二无人才优势,属省级贫困村。

面对这样的境况,王万周告诫村委干部说,当基层干部不能光耍嘴皮子,要干出点实实在在的实事,老百姓才买你的账,我们要做到“说一句,算一句,句句算话;定一件,干一件,件件落实”。

为此,王万周带领党员干部从改造村容村貌开始,千方百计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坚持科学建设美好家园,调整产业结构,制定发展规划。村里没有资金,王万周自己投20万元,在村公路两旁种植松柏4000多棵、杨树2万棵,使郑庄村绿在树中,美在绿中;投资60多万元整修了村文化大院,大院内建有鱼池、喷泉,并种有多种花卉树木,高大的毛主席塑像立在大院中央;添置了几十套健身器材,还有篮球场、跷跷板、跑步器、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王万周投资两万多元,带领党员干部,把村沿路的杂草、垃圾全部清理干净,房屋刷新3000平方米、改厕300户,又在东、南、北建了3个高大的村门,改变了郑庄的村容村貌。

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郑庄村党支部在王万周的带领下多方努力争取到荥阳市交通局100多万元投资,于2009年打通了王顶至朱沟、石佛脑的村组道路,道路有4米宽、3公里长,并全部硬化。

吃水对于郑庄的村民来说是个大难题。65岁的村民张金凤说,自从嫁到婆家后,饮水如吃油。郑庄以前没有蓄水池,靠下雨接水吃,后来经济条件好一点了,用蓄水池把雨水储存起来饮用,但这样的水喝起来味道发苦。

为让村民吃上安全水,王万周多次去荥阳市水利局,争取水利部门的项目支持。在他的努力下,荥阳市水利局局长张振海、书记苏金和多次到郑庄村调研。2009年,在荥阳市水利局和崔庙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投资90万元,全村党员干部冒着风雪严寒铺设管道1.9万多米,终于在年底让全村村民吃上了安全水。

三、发展集体经济

王万周和村“两委”一班人在几年的发展实践中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是增强集体实力、稳定农村形势、增加群众收入的有效途径。随着郑庄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庄后续发展必须依靠支柱产业。王万周和村主任王振强多次向郑州市扶贫办和荥阳市扶贫办申请,把郑庄村作为荥阳市整村推进村进行扶贫开发,并通过实地调研、科学论证,形成了以“整合零星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流转土地”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招商引资”为抓手的村庄发展思路,赢得了扶贫部门和村民的一致赞同。

在郑州市两级扶贫部门的支持下,在全体村民同意下,郑庄村开始进行土地流转。在实践中,村民的土地由村委统一经营管理,村庄内划分为粮食区、养殖区和种植区,利用上岗薄地种植经济林果,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每位村民都是股东,年轻人可以安心外出务工,不外出务工的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既实现土地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节约了成本,又扩大了群众增收的渠道,解放了劳动力,增加了收入。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上,郑州市两级扶贫办下拨专项资金和提供人员支持,投入60多万元,硬化村组通向责任田的道路2000多米,修缮蓄水设施3处,平整土地300亩,购买大型农机具3部,播种机、收割机5台;在上岗薄地种植经济林700亩、核桃4.6万株;针对村庄养殖牛、猪、鸡分散的现状,王万周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引导,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在村庄内划分专门区域,进行科学、集中养殖,使其达到规模化,提高了村民收入。

增强后续发展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王万周积极引导群众打破旧的保守思想,充分利用村内矿产资源,鼓励群众创办环保型石料厂、石沙厂等企业,为新农村建设供应建筑材料,降低了材料费用和运输费用。同时,村里积极优化发展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2010年新引进投资100万元的服装厂和投资800多万元的新型石材厂,安置留守村民60多人。

四、建设新农村

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目标,王万周紧紧抓住荥阳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实施村庄整体搬迁。

在荥阳市委、市政府和郑州市、荥阳市两级扶贫办及崔庙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郑庄村民的热切期盼下,2010年10月1日,郑庄新村建设破土动工。工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缺口巨大的资金让王万周夜不能寐。2010年12月,因资金不到位,工程面临全线停工。怎么办?必须保证工程施工。王万周毫不犹豫地拿出300多万元交到了村委会账上,扭转了困局。

从奠基开工建设的第一天起,直到村民住宅楼主体建设完工,王万周、王振强、朱遂志、郑新柱等村干部吃住在工地,分工到位,各负其责,严把材料关和工程质量关。虽然家近在咫尺,但除了回家换洗一下衣服,王万周一个月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数。一名建筑商看在眼里,感动地说:“王书记,你回家休息几天吧,你不在,我们一样把工程建好。”

2010年12月,占地面积30亩,建高5层,设计新颖,水、电、太阳能、物业管理等配套设施齐全,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的10栋300套住宅楼全面竣工。2011年5月1日,该新区300户居民全部入住。

从工程立项、土地审批到新村建设,郑庄新村每一步发展都得到了郑州市扶贫办和荥阳市委、市政府的关注和大力支持。荥阳市市长袁三军、副市长滕飞多次到郑庄调研指导;郑州市扶贫办李刚良主任也多次到郑庄村指导工作;荥阳市水利局局长张振海、荥阳市扶贫办主任安保兴和崔庙镇党委书记任延华、镇长郭明举多次到工程现场指导。

天翻地覆慨而慷(河南日报农村版半版) 天翻地覆电影下载

一直关注着郑庄新村建设的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舒庆多次到郑庄调研、指导工作。在郑庄新村建设工地上,舒庆对王万周说:“郑庄新村的建成,对荥阳市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山区农村新农村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五、狠抓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提高村民素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的文化层次?王万周和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召开全体党员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决定以“三优六好”文明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他们从小事抓起,培养村民良好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奉献精神,重视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一是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法纪宣传教育,建立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行为;二是为充实群众的文体娱乐生活,王万周投资60多万元整修了村文化大院;三是为了丰富群众精神文明生活,王万周积极充实完善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设施,抽出干部专项管理,定期播放节目,定期组织村民学文化、学法律、学科技,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四是开展尊老爱幼教育,开展“三比”活动,即比着孝敬公婆、比着做好人好事、比着爱护公共财物。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既引导村民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方式,又提高了村民的自身修养。“仓廪实而知礼节”,郑庄人从小事抓起,构建起一个家风、民风、村风相得益彰和谐温馨的小社会。

六、结束语

如今,郑庄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王万周发自肺腑地说:“郑庄村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目前,郑庄村新农村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二期工程正在进行,今年5月底,600户居民将搬进宽敞明亮的新居里;通过流转土地,节约耕地1000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核桃、小杂果等经济林,增加群众收入,把郑庄村打造成一个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从2009年以来,郑庄村先后获得了“郑州市平安建设先进单位”“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等荣誉,王万周也获得了荥阳市“文明市民”、“双强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等一系列殊荣。

郑庄村是郑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缩影,也是郑州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成功典例。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发展的天平上,王万周把握住了一个最佳结合点。郑庄村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凝结着王万周的智慧、心血和汗水,验证着他在党旗前的铮铮誓言,更体现着他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坚定信念。

发表在(2012年2月20日河南日报(农村版)2版半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553.html

更多阅读

Windows 8.1正式版ISO如何下载 windows8iso镜像下载

Windows 8.1正式版ISO如何下载——简介Windows 8.1正式版终于有消息了,当然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不过Windows 8.1专业版和Windows 8.1企业版、RTM版已经被泄漏可以下载了,这里小编整理一下Windows 8.1正式版ISO如何下载使用,分享给大家。

关于成立内蒙古日报报业集团的冷思考(4-7)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第四章行政措施组建报业集团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从2001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提出要组建内蒙古日报报业集团至今已有五年,五年中内蒙古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纵观报业全局,和国内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内蒙古报业市场发展目前还处在初级

一二三搞定360企业版之二--下载安装 360云盘企业版下载

书接上回,环境准备好之后, 就可以开始下载安装360企业版了. 一.下载访问360企业版的官网, http://b.360.cn. 界面如下:如果您的控制中心可以直接上网, 请点击红色圈的链接, 直接下载安装.如果控制中心处于隔离网内部, 无法上网

部分新闻媒体对确山果桑的报道 新闻媒体报道法律规定

1.2003年7月4日《河南农村报》:报纸做媒富农户2.2003年第10期《河南农业》:种桑不养蚕 反而更赚钱3.2003年第11期《专业户》:瞄准市场种桑椹 六分地收入过九千4.2004年第2期《农家参谋》:种桑不养蚕 为何更赚钱5.2007年8月4日《农民日报

声明:《天翻地覆慨而慷河南日报农村版半版 天翻地覆电影下载》为网友梨花溅雨意笙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