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旷课有多种情况,如何分析学生旷课的原因?
2班主任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有旷课行为的学生?
3班主任如何防范学生出现旷课行为?
案例故事:他又旷课了(节选)
“老师,雷有没有向您请假?他下午没来上课。”
王老师下午第一节前去教室时,班长报告了这一消息。“他没有向我请假,记旷课。”王老师对班长说完这话后心里想:“这个学生刚转来第一天就敢旷课,真够戗。”
回到办公室后,当王老师准备联系雷的家长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关于他的任何联系方式。雷今天上午刚转来,王老师还没来得及记录。另外,学生连转学证明也没交,而上午和他的家长交流时,家长说了几句话就匆匆忙忙地离开了。看来,只好等到明天再说了。
第二天早晨,雷来上课了。第一节课上课前,王老师就开始处理雷旷课的事情。
“你昨天下午干什么去了?为什么不请假?”王老师的询问声调是很严厉的,而且是在教室里公开处理的。他以为,应该给这个新来的学生一个“下马威”,也让全班同学看看他对旷课这种严重违纪行为的态度。
……
“无所谓,对我来说去哪里都一样,反正我不想上学。”雷越来越不像话。
……
第三天早晨,雷交上了一份打印很工整的自我分析书。
联系到家长的时候,雷的爸爸说让孩子的妈妈去学校,而雷的妈妈则说让孩子的爸爸去学校。直到下午,雷的妈妈才来到学校。王老师自然也把雷叫到了办公室。
“王老师,这孩子是不是没救儿了?我真是没脸来学校啊……”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雷的妈妈边说边流泪。从她的叙述中,王老师知道她和雷的爸爸早在雷四岁的时候就离婚了,又各自组建了新家庭。法院判决离婚时,雷判给了爸爸抚养,而实际上是由爷爷奶奶带着。雷每次出现成长偏差,雷的爸爸从来都不管,爷爷奶奶也管不了,只有他妈妈管。
“老师,我在班里就自己的旷课行为公开道歉。妈妈您放心吧,我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了。”或许是妈妈的痛苦打动了雷,当妈妈正在哭着诉说时,雷打断了妈妈的话,提出了对自己的处理意见。
看到这个结果,王老师也一直没有去找雷进一步了解他的具体情况,他以为这个学生要全面转变了。直到一个月后,雷又一次旷课时,他才开始重新思考如何处理雷的旷课行为。在搜集有关雷的信息时,班干部反映的情况让他有些吃惊:雷在其他任课老师上课时老是睡觉,不睡觉时就看一些青春类读物,作业绝大部分都是抄的,他已经多次和同学说起自己不想上学了……搜集了更多的信息后,王老师感觉到处理雷的旷课行为不能再像上一次那样了。
对话专家:
乔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逃学这个行为是一种外在的表现。针对这样一个外在的表现,我们要对他进行一些帮助。不能只盯在逃学的外在行为上,而应该更关注他内在的逃学动机。就像这个案例里,我们看到的那样,后来他不逃学了,但是他上课却睡觉或干别的。你看逃学习惯消失了,但是问题解决了吗?没有。所以我同意陆老师刚才讲的,一定要对每个出现旷课行为的孩子进行个案分析。
针对这个老师的做法,我觉得有两点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老师要认识到逃学旷课这个行为的内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活动本身无法吸引他,数学、语文、物理等哪个课程他都觉得枯燥、没意思,或者感到学习困难。另外一种原因就是学校里面有别的因素导致他不想来,比如说,有别的孩子老欺负他,或者是班主任、其他老师都瞧不上他、挤对他,甚至还有一些引起恐惧或者焦虑的因素。总而言之,旷课逃学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原因,一定要做好个别的分析、了解。案例中的老师在不了解学生背景的情况下,认为孩子不遵守纪律,甚至把维护纪律看得比教育孩子更重要。其实,对于转学的学生而言,不论是哪类学生,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都是有一定困难的,都要面临一些难题。这时候,学生有一些退缩行为,不上学也是不正常中的“正常”现象。对刚转来的学生,老师应该抱一种接纳、理解和帮助的心态,而不是说学生有这样的行为马上就认定学生是有意破坏纪律。这样做了,班主任作为一个执法者、管理者的角色意识就超过了他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色意识。
第二,对于旷课行为的改变,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毕竟学生在学校里的主体活动是学习活动。建立起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是一个动力,是内在的、根本的,而不能强迫学生坐在这儿。案例中的老师把家长找来,然后要求学生认错,不仅学生难堪,学生的妈妈也很难堪,这样的方法都是外在的、强迫的,不易达到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改变的目的。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具体的做法是老师需要跟这个孩子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让这个孩子喜欢老师,相信老师是为他好,然后,他才能相信老师说的话。班主任是学生和校园生活的一个最重要的联系渠道,这个渠道是通畅的、有效的,这个孩子回归校园的动力就会增加好多。相反,如果这个渠道对他是排斥的,这个孩子回归校园就会非常困难。
综合评析:
王立华(山东省临沂市第八中学的老师)、王宝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一、学生逃学对班主任工作的影响
此案例中呈现的学生旷课行为是中小学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成长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之一。因其成因复杂、危害性大,因此班主任处理起来难度颇大。
二、如何认识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王老师发现了学生雷的旷课行为后立即处理,是值得肯定的日常工作行为。
王老师想消除雷的旷课行为对班级的负面影响,是对的。
王老师向雷明确继续旷课的后果是必要的。
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吓唬”,只是王老师的教育策略,还是真想这样做,从后来的教育行为看,更大的可能是一种教育策略。
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关注一些关键信息是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
联合家长的力量来处理雷的旷课行为是理想的选择。
当王老师发现雷又一次出现旷课行为时,决定用新的方式来处理也是理智的。
三、王老师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发现了雷旷课后应该立即和家长取得联系。然而王老师没有这样做。不把雷的旷课行为及时地通知家长,如果雷在校外出现了意外情况,学校和王老师都会惹上更多的麻烦。这一点,王老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进一步改进。
王老师在教室里公开处理雷的旷课行为时,其语气选择没有考虑到容易引发他和雷的冲突。
决不应该采取再让雷回家反省的处理方式。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王老师没有意识到雷答应不再旷课这一许诺的不稳定性。
还可以从原来的学校和班主任处以及雷本人那儿了解更多的情况,研究其成长的轨迹,使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
从这个案例中不难看出,班主任处理旷课问题需要多角度思考,需要从每一个旷课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经常旷课的学生,是一把多锈的“锁”,切切不能简单化地处理。
本文节选自:《阳光心态每一天—班主任的每一天》
本文涉及书中还包括拓展案例:1.《让她在学校有事干》2.《学生集体旷课以后》及相关资源:1.《英国:政府不惜动用罚款利器对待学生旷课》2.《旷课处理初探》等文章,帮助班主任深入研究旷课学生心理,提供旷课行为防范和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