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口“码头文化”的痕迹》 汉口码头文化

有人说武汉是一个农民城市,它的文化只有两个。一个是远古的盘龙城遗址,一个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我以为前者是从考古学角度出发,后者侧重政治角度。如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应该还是码头文化。

关于老汉口“码头文化”的痕迹,人们说得最多的都集中在汉口江滩,是那些外国人在过去租界区遗留下来的建筑。这段历史有正史书写,不过这是外国人用洋枪洋炮打进来的洋码头。

其实真正的老汉口本帮码头文化不在此,那是植根于中国民间宗法社会的、草根的、乡土的、水深火热的另一种形式的码头文化,只不过正史不写,野史难寻。

作为千湖之省、九省通衢、得水为先的长江中游重镇,江河港湾湖泊相连。由于农民自然经济需要发展自由贸易,于是闯江湖、打码头的农民,把中国乡村传统的宗法社会式的文化延伸到了城市之中。形成了老汉口本帮土文化。晚清洋务运功时期洋人抢滩汉口码头,开辟汉口为通商口岸,于是又从西方引入了外来洋文化。这两种文化,一个占长江码头,留下痕迹就是租界区,一个据汉水码头,留下痕迹就是汉正街。

汉口的第一次城市规模化进程,是清代的张之洞把防水长堤拓展至张公堤,使汉口地域空前扩大,而随之码头文化也进而扩大了,留下无数痕迹散布于城市之中。这些痕迹多以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庙阁、庵堂、会馆建筑形式出现,而在这些形式的背后,则是数不清的民间草根文化。

据不完整的有限资料表明如下:

“四官殿”;位于汉口江汉区,汉水入长江的汇合处四官殿码头。始建于清代顺治年间,原名“火神庙”,曾经毁于一场大火,清康熙六年修复。因敬奉天、地、水、火四官得名。后又经一次火灾化为灰烬。至今仍然保留此码头名。

“永清寺”;又称“万家庙”。清末时期由陈、李、刘、马四姓集资共同修建。位于汉口的江岸区,解放后曾作为江岸区第五中心粮店的十三粮店。

“药王庙”;为药帮的帮会会馆,敬奉药王。位于汉口的江汉区,后作为药帮巷小学。

“十方庵”;位于汉口集家嘴附近的大夹街。解放后曾经先后作为十方庵小学、江汉区政府大夹街办事处、江汉区公安局满春街派出所。

“万寿宫”;汉口的江西帮会会馆。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曾经住居于此。位于集家嘴码头与四官殿码头之间的大兴路,即现在的武汉市第七中学。

《老汉口“码头文化”的痕迹》 汉口码头文化

“关帝庙”;清代道光年间汉口最大的的山陕会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转战湖北时曾经住居于此。解放后作为汉口开关厂,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改“关帝街”为“反帝街”。

“清真寺”;位于汉口民权路花楼街的广益桥处(实为“广义桥”),始建于清代雍正元年,庚子年间曾经被毁后又筹集资金重建。辛亥革命时又毁于战火,由来汉口的马帮(赶马的)、丑帮(宰牛羊的)以及皮货商人、饮食行业等回民集资重建。至今仍为回教礼拜堂。

“刘家庙”;位于汉口的刘姓家庙,现为京广铁路二七大罢工烈士记念馆。

“观音阁”;位于汉口武胜路处。后为硚口区文化馆、武汉市评剧团的“和平剧场”。

“禹王阁”;据资料说位于集家嘴渡口码头。现汉阳“晴川阁”处也有此称。未考。

“龙王庙”; 位于汉口,是汉水入长江的汇合之处。解放后曾经作为“江汉公园”。听过去“划帮”(摆渡)的老人讲,传说古时龙王庙下面有一条镇锁妖孽的铁链,曾经拉出来一个猴子,清代大将军年羹尧路过,大吼一声“妖孽还不下去!”猴子便沉入水中了。据说这是因为年羹尧是大鹏金翅鸟的化身。现在由政府重新修建为“龙王庙公园”,并保留有专供人们上游船从江面游览武汉的龙王庙码头。

“廻龙寺”;早期已废。曾位于汉口连通江汉路与民生路之间的黄陂街。

“黄陂会馆”;位于黄陂街,曾经是湖北黄陂县在汉口经商的商人同乡会组织聚会之所,黄陂街由此得名。现在黄陂街也已经成了一片正在开发的大工地。

“武圣宫”;位于汉口集家嘴民族路。后改为百姓民居。

“绍兴会馆”;位于汉正街,曾经是在汉口经商的绍兴人同乡会组织聚会之所。但汉正街市场已经整体搬迁,政府规划将来建666米的中国第一高楼,楼顶还有游泳池。

“金庭会馆”;位于汉正街,最初为江苏的吴商同乡会馆,后转由湖南的长沙、湘潭、常德、益阳、宁乡五埠商人,改为“金庭公店”。1861年第一个来汉的基督教西教士杨格非即寄居于此,租房布道。

“天一阁”;汉口张美之巷下马路旁,厚生里处。曾为汉口书画研究社的会址。

“宝林庵”;建于清代,后来的市立男子中学。

“天都庵”;位于汉口长堤街的天都巷,曾经作为民国市立第十一小学。

“三圣佛堂”;汉口均益里三圣巷处。

“佛教会”;位于汉口的满春街辖区,曾经是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居士道场。文化大革命期间,会址文物大部被毁,曾一度改作工厂的车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于1982年恢复。改革开放时,房地产商开发汉正街友谊南路市场时得到妥善保留。现在供奉于归元寺的缅甸白玉佛像,即是文革前由佛教会移来的。

“九莲寺”;建于清代,位于汉口仁里巷。

“宝善堂”;处于汉口长堤街多福路燕山社区,现为宝善集贸市场。

历史上本没有武汉一说,只有武昌、汉阳、汉口三镇。新中国成立后,三镇合一,改城市标志建筑“江汉关”为“武汉关”。取武昌、汉阳、汉口三镇的首字,命名为武汉市。谁知“武汉”二字甚巧,暗合了江湖气十足的码头文化。

武汉市的评书大师何作欢先生对老汉口的码头文化一直很关注,听说他曾经在汉正街寻找探访过许多老汉口人,挖掘整理出不少有价值的资料。我虽然没有拜读,但表示敬佩。

要说武汉有什么对中国产生过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但是我想这是偶然中的必然,骨子里如果没有那种“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江湖气,仓促之际的第一枪不会打响。再说,同盟会最初也是帮会组织。所以我以为辛亥革命还是要归结于这种民间江湖义气的码头文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890.html

更多阅读

《WhenICry》影片《弗兰德斯的狗》片尾曲 速度与激情7 片尾曲

最近很幸福,因为之前一直在找的《淘猫历险记》OP、ED和下面这首都找到了。虽然《弗兰德斯的狗》片尾曲只找到歌词和一位达人的吉他弹奏,但我已经感动得要哭了。总是说,知足长乐,但这幸福来得让人不安,想什么来什么,总觉得自己将今后的好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 物质跨膜运输实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反思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王娜(苏红教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市级培养对象)《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我准备用3个课时完成。本来我打算用第二课时来开汇报课,即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

口琴曲A《我爱你塞北的雪》 我爱你塞北的雪简谱

应善善姐、木子、小路等好友的真情呼唤和盛邀,我吹奏了一曲《我爱你塞北的雪》,以略表真情回报和感激之情,谢谢你们!吹得不好,有负你们的错爱。关博期间,抽空潜心学习研究了新的录音方法,这得益于会声会影同学“南北客”真情推荐学习教材,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婚变后的浴火重生

《住在十字架里的母亲》:婚变后的浴火重生文/宗芷伊初次看到片名,我首先想到耶稣,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母亲受苦受难的悲情剧,看完后才知道判断错误。并不是说和苦难没有任何关系,广义一点是讲所有热爱生活和祥和的人奋力挣扎战胜自己寻找

可遇不可求的事 《可遇不可求的事》

从前读过冯唐的一首诗,名为《可遇不可求的事》。后海有树的院子/夏代有工的玉/此时此刻的云/二十来岁的你。午后坐在窗前看书,窗户微开,夏风徐徐,六楼望下去的学校郁郁葱葱的树木满眼翠绿,远处偶尔有犬吠声,附小的学生刚刚下课,断断续续

声明:《《老汉口“码头文化”的痕迹》 汉口码头文化》为网友凌乱舞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