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三十三天的营销 失恋三十三天插曲

2011年11月11日,百年一遇的6个“1”集聚一天,俗称“圣光棍节”。各路商家也押宝这天,打算大赚一笔。一部曾不被人看好小制作电影《失恋33天》,就是打着光棍节的招牌,变身为商家的吸金“利器”。一部投资仅有9000万元,上映一周,票房收益就达到2亿元。它不但打败了进口大片《铁甲钢拳》,而且把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丁丁历险记》远远甩在了身后。这个结果让媒体、影评人、院线都大吃一惊,可是却获得广大影迷的青睐。

《失恋三十三天》的信息在11月份充斥着整个网络,男主角王小贱也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一个多月,这部电影还是余热不减。这部电影是怎样实现既卖座又卖好的呢?原来《失恋33天》是借助了“圣光棍节”的羽翼而得以轻松腾云驾雾,着就是炒作的力量,这就是《失恋33天》表面上的营销手段。

大打节日概念赚销量,是网商惯用的营销手段。《失恋33天》由于其当红的明星阵容和前期大量的宣传铺垫,不仅让市场有了期待,也成了不少网商的押宝所在。记者了解到,早在电影全国公映前期,就有大型团购网站联合商家推出了团购电影票的活动,且抢票情况火爆。赶上节日的档期这是许多电影都会使用的着数,但是为什么《失恋三十三天》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这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撞上世纪光棍节,更是巧妙地揣摩众多消费者的心理,对普罗大众展开了一场情感营销。

准确而独特的人群细分

《失恋33天》并不是一部普通的情感片,认真分析,这是一部针对失恋人群的爱情片,以失恋人群为主要的营销对象,正是这独特的传播人群细分,让它赚足了眼球。营销方式成功往往不在于它的适用性,而在于“对症下药“的时效性。电影对失恋人士进行独特地情感分析,这类人群便会被电影主线吸引,细腻的感情戏码,又能引起有恋爱经验的人们的关注。

鲜活和深刻的情感主题

失恋,是人类感情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更是人生一次难以磨灭的感情经历和历练,不管你现在是否婚姻美满幸福。《失恋33天》是讲述失恋之后如何度过其中的33天的过程。此时,《失恋33天》这部电影,不仅能紧紧扣住每位有感情经历人的心灵,而且能勾起那段曾经过往的刻骨铭心,进而引发观影者对爱情的思考。爱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选择失恋这一话题,既然它的深刻之处,更有鲜活的思考性,这让消费者有着更持久的观感。因此《失恋33天》的火爆并不是一时之事。

总体上说,这部电影剧情平凡普通,没有浮夸的渲染,也没有遥远的王亲国戚,更没有天马行空的戏戏码,但因为这样拉近了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他们发生的事情,是我们都经历过的,容易引起人们内心地感动和共鸣。正是因为平凡而普通,才符合了普通受众的特性,影片就不必担心入座率低。在经济学上,也符合了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要求。

通过《失恋三十三天》的情感营销,我们深刻认识到,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更好的销售出去,经济手段固然重要,但是打好感情牌,能够使人们在无形中更加乐意地接受你的产品,而此宣传的效果也贯穿到百姓生活中,最厉害的营销则是胜利在无形,却赢之有道。

谈到这里我一直在谈一个词:小清新,那什么是小清新呢?我想这是非说不可的。这关系到这部影片的群众定位问题,不得回避。小清新的说法来自英国音乐派别Indie Pop(小众流行乐),曲风随意清爽。而百度百科“小清新”词条里写着“98%是女生,75%上豆瓣”,还有一堆调侃说法,“65%曾经喜欢或者正在痴迷安妮宝贝,剩下35%则以杜拉斯,村上春树为代表的作家为品味标志;莉莉周是信仰,陈绮贞是活佛;把旅游叫流浪;独立音乐大众化之后,就会撅着嘴说歌手:‘他变了,变商业了,不再是以前的他了。’”

现在,“小清新”成为重要符号,延续了90年代“小资”的生活情趣追求,但比较低龄化,且文艺气息浓厚,呈现出某种波西米亚与布尔乔亚的调和态势,此态势在美国主要体现为“布波族”,在大陆则通过“小清新”表现出来。

有报道说,中国的年青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了中年人,没有了梦想,一味求稳,屈服于现实。可你知道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也就是所谓的转型期国家独有的该有的特色。他们对现实无力改变,只能缩到个人的小世界里,通过自娱自乐的方式规避残酷的外部世界,“要赶上世界的愿望,就让位于,想忘掉自己赶不上世界这个愿望了。”(哈佛大学学者林培瑞语)。小清新,装可爱,重口味,都是他们治愈的方式之一。再就是网络的聚合作用,只有通过互联网,才能将他们细小而非主流的需求汇集起来,并通过群组等功能,使他们抱成团。豆瓣就是典型例子,2005年创建的它,成为小清新的最重要策源地。通过网络,小清新们日益壮大,并在不断修饰之下构建了一种理想化的、“超真实”的生活方式:“少与一般的世俗低俗的东西过多交集,始终保持最单纯的那一份心境。”他们以为自创了一种生活方式,并认为自己是反消费主义的,但实际上,他们太消费主义了,他们消费的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打包的生活。

现在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小清新们喜欢的是什么,是略带那么些文艺、略带那么些重口味、略带那么些治愈系的事物。

而《失恋三十三天》的定位是什么?是治愈系的喜剧爱情片。它调侃中带着幽默、嬉笑中带着智慧、讽刺中带着无奈的叙述风格,无疑切合了现代都市白领及广大学生的言语习惯,题材上它不走传统的爱情片的路线,没有很强的故事性,更多是对各种婚恋行为和观念的描摹与点评,这看似种种的“硬伤”,实则深深击中了现代年轻观众们内心的柔软角落。于是“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成了小清新们的口头语。其实,它何止是小清新们的宣言,更是活在这样一个功利主义世界下的我们,企图寻求自己内心呼喊,害怕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表现罢了。

一部影片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华丽的科技、不是响当当的大腕,而是有现实意义的、切合观众内心的故事。譬如一个讲故事的人,若没有一个感人至深的、能引发听众内心共鸣的故事,那么无论他的言辞多么华丽、技巧多么高超,也只是一场听过就忘的乏味的演讲罢了。《失恋三十三天》以日常的、带调侃、幽默意味的语言,面向迷恋小情调、小文艺的年轻白领及大学生,讲述着生活的真实故事。这种在叙事风格与观众定位上达到的深度契合是它成功的第一步。

现在我们要谈的是一部成功的影片应该具备什么必备的条件?即什么样的影片才叫做成功的影片?票房。不错,票房才是王道。这个从每年的金马、金像、到奥斯卡等各大电影奖项就可知晓。电影的商业属性和大众品格决定了电影是一种文化产业,电影如何通过观众消费实现其娱乐价值,是评判其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而票房是最直接的反映。所以对电影的营销性资源的策划甚为关键。看到这儿你可能要问“什么是营销性资源”,其实就是指电影的发行模式(渠道)、档期的选择、各大电影节的奖项、整合营销(广告、联合推广、公关、促进销售等传播形式)、票价的制定等环节。

《失恋三十三天》无疑在营销环节走了极为漂亮的一步。某专栏作家说“我觉得它营销更牛逼的,打的是共鸣牌……目前国内市场,最火的还是心灵母鸡汤,你看微博转发最高的,全是读者体,说到底,《失恋33天》就是刻薄版的读者体。它的营销重点,不就是光棍节前后突出失意嘛,它的最大卖点,就是失恋的人足够多,据说很多妞一听跟失恋有关的台词就哭得乱七八糟,它的豆瓣打分也够坚挺,到现在都有7.9,前面的全是好话。尤其是一些知名影评人,评价内容都是很一般,甚至说了很多坏话,打分还是4颗星。”这位先生用这种生活式的腔调直接指出了《失恋三十三天》营销成功的关键所在——互动型情感营销,把电影做成了“心灵鸡汤”。

大体讲来前后包括三个环节:

第一,电影上线前拍摄“失恋物语”短片,视频点击率超400万。

在未引起媒体多少关注的情况下坚持做着一系列与失恋有关的落地追踪,继续收集各个城市的失恋物语、失恋纪念品,普通响应者众多,如同某个哭得稀里哗啦的经纪人对记者说的那样,谁没有失过恋呢?

第二,发布周边产品,如猫小贱布偶、漫画、失恋自愈手册等。

第三,在微博和人人网这样的社交媒体上,直接发布有效信息,与目标人群形成直接互动,在新媒体上形成“教室话题”与“办公室话题”。

这一些列的前期工作无疑在目标人群中造就了极佳的口碑,成功攻坚了大众心房。看来新媒体对于口碑营销的作用已经到了不能忽视的强大地步,不过这种新媒体的互动型营销方式也仅适用于这类“小清新”文艺片。

《失恋三十三天》在上映前成功制造话题,成功锁定目标人群,剩下的就是确定一个适当的上映时间。

所以,他选择了2011年11月8日。然则醉翁之意乃在2011年11月11日这个百年难遇的超级神棍节。前面几天纯属预热与造势。显然他又做出了成功的选择。你失恋了吗?那你要看《失恋三十三天》。你正在热恋中吗?那你更要看《失恋三十三天》。一个故事,带着合适的题材,在适合它出现的日子出现,也就是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了。所以,它成功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936.html

更多阅读

三管齐下:提供给客户最想要的营销内容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事实上,70%的客户受访者表示“个性化的尝试是肤浅的”,33%的客户受访者把个性化列为他们最恼怒的因素之一。然而,调查也揭示了个性化是市场营销管理人员位列第二的最流行营销策略。   经济学人

笑傲江湖连载版 《我的营销江湖》连载三

系列专题:《我的营销江湖》其实在青岛生活的男人是最幸福的,青岛最不缺的就是美女,走在路上,形形色色的美女让男人胃口大开,一个个性感的屁股和一条条圆润的大腿为青岛的男人带来了无数个留恋的理由,空闲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到台东三路转

三株的营销遗产:开启营销为王时代

  三株的荣光已经渐行渐远,甚至三株当年所向披靡的营销战术,如今也已风光难再,难以担当营销战场上的利器。  但在国内营销界,“三株”仍是一个让人崇敬的高峰,“三株遗产”仍然是老三株人以及营销人受用无尽的“财富”。  开启

三种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三种无效的营销会议

每年一次、每季度一次,甚至每月一次的营销会议,全国各路英雄好汉全部聚集,公司总部各个部门领导悉数到位,汇报的汇报、指示的指示、讲解的讲解,培训的培训……夜以继日。到底有多少营销会议真正起到了预期的作用?这些大规模的营销会议在

声明:《失恋三十三天的营销 失恋三十三天插曲》为网友丢了幸福的猪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