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等级

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等级

一、朝服

其基本款式由披领(又称扇肩)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1)皇帝朝服:清朝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朝服分冬朝服和夏朝服,冬朝服又有两种形式,现分述于后。

①皇帝冬朝服一:明黄色,两肩和前胸、后背各绣正龙一条,上衣前后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下裳襞积绣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下裳其余部位和披领全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表以薰貂,这是自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质地多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绣制。

②皇帝冬朝服二:明黄色,上衣两肩及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身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为八宝水平①,披领、袖端、下裳侧摆和下摆用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再加镶海龙裘皮边。质地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刺绣及缂丝。以上所述花纹是根据《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朝袍实物来看,文献所记只是露在衣服外表的花纹。而实物上的花纹,还考虑到人穿在身上活动时,袍子下襟也常常会暴露出来,所以在衣服里面掩襟的襞积部位,也加绣四个团龙,并在掩襟的裳部加绣一条行龙,全袍总共应实用龙纹43条。

皇帝冬朝服一

雍正立像(冬朝服二)

十二章纹样的位置:上衣领前列三星、作正角三角形排列,领后为山纹,右肩有兔,代表月,左肩有鸡,代表日;胸前正龙右下方为黼纹(斧形),左下方为黻纹(亞形),后背正龙下方为龙纹,左下方为华虫纹(雉鸟),上衣合起来共八章,与一式冬朝服十二章全在上衣不同。下幅前身右为火纹,左为粉米;后身右为藻纹,左为宗彝纹。下幅合起来一共四章。这种排列方法和以往历朝是不同的。

③皇帝夏朝服:明黄色,惟南郊祈谷、常雩(yú音于,求雨)用蓝,朝日用红,夕月用月色(月白,即浅蓝色)。夏朝服的形式和纹饰与冬朝服二式完全相同,只是在披领、袖端、下裳侧摆、下摆等处单镶织金缎或织金绸的镶边,不再镶海龙裘皮边,即所谓“片金绞边”。质地一般为穿纱地绒绣、纳纱绣及妆花纱、缂丝等。春秋两季的棉、夹朝袍,形式与此相同,质地为缎、绸地绣花、妆花缎、缂丝等。 




(2)皇子亲王等朝服:

清皇子封爵自和硕亲王至固山贝子乃至镇国公、辅国公和将军不等,其冠服亦各从品秩。从康熙朝开始皇子特别是受封前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其冠服自有等制,在亲王之上,受封后则按爵服佩。

①皇子朝服有两种形式,均金黄色。一种在披领和裳部具表紫貂,马蹄袖端薰貂,绣纹两肩及前胸后背正龙各一条,襞积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纹。这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另一种披领和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镶一层海龙皮边;绣纹两肩、前胸后背正龙各一,腰帷行龙四,裳行龙八,披领行龙二,马蹄袖端正龙各一,下幅八宝平水。

康熙十三子胤祥

②亲王、亲王世子、郡王朝服,蓝色或石青色随便用。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若赐金黄色亦可用之。其余与皇子相同。

怡亲王爱新觉罗.浦静
③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朝服,不许用金黄色,其余颜色随便用。纹样通绣四爪蟒纹。






④民公、侯、伯朝服是蓝或石青色。披领及袖均石青色,织金缎镶边,冬天再加镶海龙裘皮边。两肩、前胸、后背饰正蟒各一条,腰帷行蟒四条,中有襞积,裳行蟒八。另有一种是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披领及裳均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薰貂,两肩及前胸后背饰四爪正蟒各一条,襞积四爪行蟒四条。

敖拜民公朝服像

⑤文武一品至文三、武二品冬季朝服一,此为外表毛皮较多者,披领及裳表面缝有紫貂皮,马蹄袖外表缝薰貂。前后及两肩各绣正蟒一条,襞积绣行蟒四条。袍色为蓝色或石青色。

⑥文武一品至文武四品冬季朝服二,此为外表毛皮较少者,在披领、袖口及袍襟边缘加镶锦绣片金和海龙皮。两肩及前后各绣正蟒一条,腰帷绣行蟒四条,中有襞积,裳绣行蟒八条;披领绣行蟒两条,袖口处绣正蟒一条,袍下为八宝、平水图案。袍色为蓝色或石青色。

⑦夏朝服形制文、武一品官至文武四品官,均可以穿用。在披肩、袖口及袍襟边缘处加镶锦绣片金。其袍服所绣纹饰为:两肩前后绣正蟒各一条,腰帷绣行蟒四条,中有襞积,裳绣行蟒八条;披领绣行蟒二条,袖口处绣正蟒各一条,袍下部为八宝、平水图案。袍色为蓝色或石青色。

⑧文武五品至七品官朝服冬夏为一套。在披领、袖口及袍襟边缘处加镶锦绣片金,通身为云纹缎;前后各有方襕,内绣行蟒各一条;中有襞积;袍领、袍袖俱为石青妆缎。袍色为石青色。

⑨文、武八品至未入流官朝服:通身为石青色云缎,袍身无蟒纹;中有襞积;袍领、袍袖俱为青倭缎。


二、吉服

清代的礼服,次于朝服是为吉服,用于吉庆典礼时穿着。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马蹄袖,有扣绊,。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吉服下端斜向排列的线条称“水脚”。水脚上有波涛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立水指袍服最下摆条状斜纹所组成的潮浪;平水指在江牙下面鳞状的海波。海水意即海潮,潮与朝同音,故成为官服之专用纹饰。江牙,又称江芽、姜芽,即山头重叠,似姜之芽,除表示吉祥绵续之外,还寓有国土永固之意。

皇帝的吉服就是俗称的龙袍。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清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合。

王公大臣的吉服就是俗称的蟒袍。皇子:蟒袍金黄色,片金缘,绣文九蟒,裾左、右开。(初制,皇子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三爪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束金镶玉嵌东珠带)。亲王、郡王,通绣九蟒。



怡亲王允祥

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曾获赐五爪蟒缎者亦得用之。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

三、常服

常服袍,是日常处理政务时穿的服装,前后左右开衩,颜色花纹随意。皇帝、宗室成员都可以穿四开衩袍。



其他官员的常服是前后开衩。

李卫常服像


行服行袍,为出巡、骑马时的服装,形制大体如常服袍,只是袍长略短。

注:①八宝,传统织绣纹样。以民间传说中的八种宝物构成图案。宝物的搭配时有差异,主要有金珠银锭、方胜、如意、犀牛、古钱、珊瑚、石磐、宝书、毛笔、艾叶(也称蕉叶)、菱镜等吉祥物。通常在其中选择八、六或四种图案,习惯上都称为八宝。多用于男女便服和首饰。若和水浪构成图纹则称水八宝;无水浪称旱八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5941.html

更多阅读

蜀新苑小学图书借阅和阅览室管理制度 图书阅览室制度

蜀新苑小学图书借阅和阅览室管理制度为了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图书资源,使馆藏图书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发挥图书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外知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一

报价管理制度 股票报价制度

报价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使产品定价科学化,制定流程规范化,使公司产品价格满足市场供求、产品成本的内在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包括产品报价,模具报价,代加工报价等所有对外报价活动。3 原则确保公

清朝女子发髻 清朝嫔妃等级头饰图

清朝女子的发式清朝女子的发式、头饰发箍怎么戴古代女子头饰名称 与珍珠相提并论的还有金、玉等为上乘资料,别的镀金、银或铜制,也有宝石翡翠、珊瑚象牙等等,做成各类簪环首饰,装饰在发髻之上,这若是同进关以后相比,就显得简单得多了。进

声明:《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等级》为网友落日夕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