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岭南大学的博雅教育 香港岭南大学研究生
一、岭南大学的前世与今生
二、岭南大学博雅教育的基本内容、特色
三、两岸三地通识教育之比较:
课程
一、岭南大学的前世与今生
1. 始创于广州的岭南大学
清光绪14年(公元1888),美国长老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Church)在广州创建一所名为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的高等学府。校祖是美国人夏巴(Happer)博士。是年3月28日,格致书院招生,首批学生仅30人。
1893年,格致书院脱离美国长老会,成为一所不属于任何教会的基督教大学。
1903年,格致书院改名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中文名称亦改为岭南学堂。是岭南作校名的开始。
1904年,岭南学堂迁回广州,并广州河南康乐村购得30英亩土地,由此成为日后岭南大学的永久校园。
1912年,学堂的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不变。
1918年,岭南学校发展大学课程,并颁发学位证书。此时美国的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史坦福,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等15所名校正式接受岭南毕业生入读研究院课程
1926年,国民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外国人在中国办大学,岭南学校亦在被禁之列。随之,岭南学校成立以华人为主的校董会,取代纽约董事局,并由华人主理校务。1927年1月,岭南正式易名为岭南大学,确定为国际性的私募基督教大学。从1927年一直到抗战前夕,岭南大学获得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南方一所重要的教育机构。抗战期间,岭南大学曾迁至香港继续办学。抗战胜利后,岭南大学重回广州康乐的校园,完成重建任务。
n 1948年8月,著名教育家陈序经接任校长一职。特别是随着陈寅恪、王力、梁方仲、容庚等数位大牌教授加盟,奠定了岭南大学在中国文史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时间,学校人文荟萃,精英云集,岭南进入一个黄金发展期。
n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岭南大学的康乐校园成了中山大学的校园,原有的课程或系科并入广州其他院校。存在60年的岭南大学正式解体。
2. 岭南大学复校于香港
n 自1952年院校调整,岭南大学停办以来,岭南大学的校友一直以复校为奋斗目标。
n 1966年,岭南中学校董会邀请岭南大学香港校友会及岭南会所联合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
n 1967年,岭南校友在香港成立岭南书院有限公司筹办岭南书院,开始复校的第一步。
n 1969年,岭南书院有限公司与岭南中学有限公司合并,组成岭南教育机构有限公司。
n 1974年,北美70多所大学承认岭南书院的高等学校地位。
n 1978年,岭南书院向教育署注册专上学院,并易名为岭南学院,推行由政府资助的专上学制。
n 1983年,陈佐舜任校长,延聘人才,重组学术部门,改革课程结构,推行通识教育,提升学术水准。
n 1987年,接受英国国家学历颁授委员会的评审,获高度评价,认为已达到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辖下的院校之水平。开始停办两年制课程,开办荣誉文凭课程。
n 1988年,政府计划岭南加入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升格为开办学位课程的高校。并于1991年正式纳入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体系,成为港岛颁授学位的大专院校之一。
n 1995年,岭南学院迁入屯门新址。
n 1999年,正式学易名岭南大学。岭南校友历经30多年的复校使命得以完成。
3. 岭南大学与岭南精神
n 校徽:
上半部―― 白云山;横亘其间的是珠江,其南岸有茂盛的荔枝树;
下半部――康乐校园的曲水细流。
n 校训:作育英才,服务社会
n 使命:本基督精神,提供优良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透过丰富的学校生活,发挥红灰精神,以达致全人教育的目的,贯彻为神、为国、为岭南的使命。
n 岭南精神:红灰精神是岭南精神的代名词,岭南校友亦称红灰儿女,岭南教育事业也称为红灰事业;
n 建立在基督教诲之上的热诚、勇敢、牺牲、善意,则为其精神的基石。
4. 思考: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二、岭南大学博雅教育的基本内容、特色
(一)从通识教育到博雅教育之路
n 香港推行通识教育的学校, 首推香港崇基学院。1951年开办之初,即模仿美国的博雅教育开设人生哲学课程。
n 1963年,崇基学院并入香港中文大学,人生课程改为通识教育课程。到1990年代,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模式倍受各大学认同,被誉为中大模式。
n 香港岭南学院早期提供的四年制大学本科课程及大学先修课程,其课程编制和教学方法源于广州岭南大学。岭南最初设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及理学院。在文学院兼办社会科系课程。1976年成立音乐学院。理学院则因经费问题于1978年停办。
n 1978年,岭南开办221制专上课程(即:2年预科、2年高等文凭及1年荣誉文凭课程),办学规模随之扩大。
n 1983年,岭南进行课程改革,停办音乐学院、成立社会科学院、推行通识教育课程。通识课程成为岭南的必修课程。1986年,岭南增设翻译课程。至此,预科课程停办,学院将资源集中投放于荣誉文凭课程的发展上。
n 特别是1991年岭南加入大学及理工资助委员会体系之后,学校事业获得快速发展。经几任校长的苦心经营与探索,高扬博雅教育的理想和旗帜,以作育英才,服务社会为己任,岭南先后重整学术及行政架构,推行素质保证机制,全面检讨教职员聘用程序,增强研究能力和水平,终于成为一所在港岛独树一帜的博雅大学。
(二)博雅教育的主要内容
1. 博雅教育的宗旨: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洞察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追求自己的目标。即岭大的毕业生将具备广阔及深远的视野、服务社会的热忱和能力、理解复杂问题的智慧、面对窘局的忍耐力及成熟的判断力。
2. 博雅教育的目标:学问渊博,为人儒雅
①具有良好的英文及中文(包括普通话及广东话)语言能力,研究能以流利的中、英文写作及沟通;
②热衷贡献及服务社会;
③具有国际视野及能从不同的文化角度了解问题;
④具备普遍性的研究技巧,包括资讯科技知识;
⑤拥有良好的分析力和独立批判思考能力;
⑥兼具创意及策划能力;
⑦善于与人共融合作,待人以宽容、诚信、谦逊及有责任感;
⑧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意志。
3. 博雅教育的四个核心元素:
①规模细小(每年招400-450人,现规模2300人;成本高);
②校园住宿(75%学生住校;小学即住宿);
③师生关系紧密(小班授课,≤30人;教与学,师生互动;校长早餐会;岭南一家亲、一天岭南人,终生岭南人
④重视交流和课堂以外的学习体验(国际化,50%学生;服务研习;丰富多彩的社团)
4. 博雅教育的三个特质:应变力、思考力、创造力
5. 博雅教育的五项内容:
①课程
灵活的学分制选课制度;非常注重学生的语文能力;所有学生必须修读通识教育、中文和英文课程,使之在毕业时能精通两文(中、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
2012年后,岭南大学将实行120学分的课程架构:
A. 核心课程学科(33学分;面向所有的学生);
a. 必修课程(4门):
n 《逻辑与批判思考》
n 《道德伦理学》;
n 《东西方文明》;
n 《香港社会》;
b. 选修核心课程组(5组;每个学生须在5个选修核心课程组别中,选读7个科目,在每个选修核心课程组别中需至少修读一科。)
n 《价值、文化与社会》;
n 《创意与创新》;
n 《管理与社会》;
n《科学、科技与社会》;
n 《人文与艺术》;
B. 中文、英文科(15学分);
C. 主修课程学科(≤48学分);
D. 选修课程(24学分)
E. 非学分课程:2001年提出综合学习课程计划,提供公民教育、智育发展、体育发展、群育及情绪发展、美育发展五大范畴的非学分课程。鼓励学生在课堂以外扩展多元学习的经验。
②教与学
岭大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注重师生关系,强调双向的互动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具有高水准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独立研究的能力。 1998年成立岭大教与学中心。主要负责学科教学、学习评估和教学研究。还负责实施博雅教育、终身学习、怀抱天下计划。 开设全新的、跨学科的《视觉艺术课程》,落实《住校艺术家计划》,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 主要教与学方法:实习、海外游学、沉浸式语文教学、指导研究、写作学习、行动学习等。
③校园生活
n丰富的舍堂生活。
目前,75%学生在校园内住宿,为全港之冠,2012年后学生全部住校。宿舍生活包括:学术、文化、运动、社交及康乐等;舍际运动比赛、高桌晚宴、水运动会、歌唱比赛等;行政人员入住宿舍,高级导师;课堂之外的重要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的沟通、社交技巧与社会批判能力。
n推行综合学习课程。
除课堂之外,多方面培育学生的潜能与批判思考,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机会,培养他们成为全人。
学生服务中心的大学迎新营。
n实施新生学友计划
让刚入校的学生尽快熟悉和融入岭南的校园生活。
推行大学生学长计划全面化就业指导计划。
④国际化
n 如何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经验,是岭南博雅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缔造一个多元文化的独特学习环境,重视双向文化交流,一方面鼓励学生赴外交流,体验异地文化,同时亦吸纳来自不同地区的非本地生前来作交流获修读课程,使之感受岭南独特的博雅校园文化;教师基本具有欧美留学背景或外籍人士。
n 实施¡°1对1¡±的对等学生交换交换;与60多所大学交流。
n 继续扩展与大陆及全球的网络,尤其与美国著名的博雅学府建立联系。
n 目前岭大学生的交流比例为25%,2012年增加到50%。
n 招收非本地生的比例由现在的7%,增加至10%。
⑤社区服务
n 强调多元化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服务社会的机会。
n 引入服务研习概念,开设正规附带学分课程的《服务研习课程》,是全港第一所大学。服务研习课程的学术部分由教学人员设计,而与伙伴机构合办的社区服务则由大学的服务研习处统筹。2006年,成立服务研习处。出版《岭南大学服务研习计划模式理论及实践手册》。
n 岭大的服务研习计划,包括三个不同主题的核心课程:岭南健康关怀计划、岭南社区关怀计划、岭南研究计划。
n 服务研习计划的提出,旨在创建一个学生为本的博雅教育文化,以鼓励学生、学系及教师透过服务社会而获得知识、品德、专业及个人的发展。该模式不仅紧扣社会的各个阶层,而且更促进使岭大学生实践对社会怀抱服务、研究及领导才能等终身学习的承诺。
(三)岭南博雅教育的成效
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公布8大院校¡°2006年研究评审¡±结果,突显岭大三项重要成就。其中,以整体研究表现指数而言,岭大成为表现最佳的院校之一,排名第四,仅次于三所研究型大学。
(四)岭南之路的思考
n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
n 全港高校的竞争态势;
n 以特色求发展;
n 以能力为本位;
n 岭南精神。
BACK
三、两岸三地通识教育之比较 :课程视角
(一)两岸三地通识教育课程比较
1. 通识课程设置目标
北京大学:确立终身教育的理念,重视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拓宽基础,强化素质。
n 浙江大学:以人文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
充分体现"宽、专、交"办学特色。
香港中文大学:推行全人教育、均衡教育;扩展视野、培养抽象及综合能力;贯穿学科、解决问题、平衡心智、涵养人生,发扬道义。
香港岭南大学:全人教育;培育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洞察力。
台湾清华大学:提供学生多元化的认知视野及人文体验;独立思考的辨析能力及理性价值判断智能;提供人文与科技的对话;理工科技知识间的交流。
台湾东海大学:开拓人生,关怀社会,重视人文,培育宏通且专精之东海人。
2. 两岸三地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要求比较:
(二)对我国内地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1. 我国内地通识教育的定位
我国当下的通识教育,应更强调全人教育,强调在当下大学生人文素质低下和道德滑坡的条件下,赋予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水平、科学的价值观及世界观。
n 通识教育的关键是体现通识教育理念的相关课程与教学方式。
2.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的困境分析
①通识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没有表现出自身的特色,盲目模仿痕迹突出。
目前对通识教育的普遍误解在于,不是把通识教育课程看成是本科的主要课程和基础学术训练,而是把它看成仅仅是在主课以外扩大一点学生的兴趣和知识面。 不是有效利用目前学分有限的通选课来着重建设通识教育的共同核心课程,而是片面追求不断扩大通选课的范围和数量。
②与通识课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力。
我国内地通识课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体系并不十分完善。
仅有1998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
见》。
对比、考察影响台湾通识教育发展的三个因素:
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戒严令¡±,教授治校以及政治松绑带来新的学术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1995年台湾"司法院"大法官正式宣布"部定共同必修科目"不合法,由此促使台湾通识教育转向校本化,各校开始着手制定校本课程体系,使台湾通识课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 1999年开始,大规模全方位的通识教育评估,促进了台湾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的健康快速发展。 比较起来,我国内地通识课程的既定规定太多,国家课程的分量太大,通识课程建设的可回旋余地实在太小。
③通识课程的目标有待完善
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人¡±,然后才是这个人所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缺乏明确而完整的通识课程目标。
n 目前,应处理好三个关系:优化传统政治意识形态的教育;加强普遍的公民道德教育;加强情意领域的个性教育。
④对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重视程度与开发不够
我国当下的通识课程与美国的通识课程内涵并不相同,两者目前完全不对称。 美国大学的通识课程相当于我国大学生前两年的主课,而不是仅仅相当于我们目前可有可无的所谓通选课。事实上,我国通选课目前只占本科全部学分的不到十分之一,而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其全部本科课程中占的比例,芝加哥占一半,哈佛、斯坦福等占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通常最少不低于五分之一。以我们现在如此有限学分的通选课来模仿美国的全部通识教育课程分类,是根本行不通的。 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和开发核心课程,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之道。
3.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的思考:
第一,研究、领会通识教育的内涵,思考通识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特殊性,树立起我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新理念。 第二,合理增大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整合起来; 第三,调整课程的内容、形式,在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的条件下,构建合理、有效、针对性强的通识课程体系。以美国大学设置通识课程为例。第一种是通识教育对所有本科生统一要求的大学,例如哈佛、芝加哥、斯坦福等。其中,以哈佛大学为主要代表。第二种是通识教育课程对文科生和理工科学生区别要求的大学,可以普林斯顿为代表。第三种是以理工科为主的大学,特别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其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并不在于自然科学的课程比哈佛、芝加哥等在数量上多,而是在于其课程性质完全不同,哈佛、芝加哥的自然科学课程多为所谓¡°非专业的科学课¡±(以观念介绍为主的导论课),而MIT的自然科学通识课程则是专业性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在这点上无疑是最类似我国理工科大学的本科专业课。因此,我国大学的通识课程设置应主要采取第二种和第三种,因为,我国从高中开始的文理分科情况十分明显,理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学校类别设置通识课程。
第四, 改革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根据通识课程的意义和目的,宜采取讲座、学术报告、活动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此种课程的教学不应以知识教学为目的,而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良好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为目的。
第五,通识教育的实施,必须有行政组织的策划和执行。在大学通识教育实施中,需要有各部门的配合。
此外,还需要有各种资源及经费的保障。同时,制定一套有利于通识教育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教师与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并建立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
更多阅读
钱文忠: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
钱文忠: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钱文忠在“第三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转载)[钱文忠简介
实用的小学生教育方法 小学生管理方法与技巧
实用的小学生教育方法——简介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但是大方向应该是一致的,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下面就小学生教育提出的比较实用的小学生教育方法。实用的小学生教育方法——方法/步骤实用的小学生教
2014安徽省大学研究生教育排行榜揭晓,中国科技大学雄居冠军 小鲜肉帅哥排行榜揭晓
日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教育评价报告》,报告公布了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院排行榜500强、2014中国大学研究生一级学科排行榜和2014中国大学最牛研究生导师排行榜等榜单。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雄居2014中国大学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叙事与案例撰写
教学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包括三个要点:1、是故事,有完整的过程;2、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包含问题或者也包括解决方法;3、是典型事件,具有启发、诠释作用,是真实的,已发生的,而非
延婧:超媒体时代的摄影教育思考
超媒体时代的摄影教育思考(2014-07-24 23:24)来自四月风网站:时事评论作者 延婧个人资料现居地:河南/郑州200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取得新闻摄影硕士学位现任教郑州大学摘要:摘要: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发展形态经历着快速变革,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