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14高考语文试卷相关评价 2014江苏语文高考试卷

语文阅卷点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

从以知识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江苏2014高考语文试卷相关评价 2014江苏语文高考试卷

评析语文卷作文:总体佳作多于去年,满分作文已出现

阅卷组负责人、南师大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介绍,今年总体佳作多于去年,已经出现了不少满分作文,比例应该比去年略高。“满分作文中既有写议论文的,也有写记叙文的,还有带有一定抒情性的散文。相对来说,青春不朽的话题,选择记叙文更好写,也让中学生更能结合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去写。”骆冬青说,“那些写得好的议论文也都是有感而发,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比如有一位考生写的是尼采和青春哲学的关系,有很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又是有感而发,提炼自己的感受再推到理性的高度”。

写议论文多但质量不高

但今年作文卷也反映出不少问题。“面对青春、不朽的话题,大部分学生选择写议论文,但质量不高,而且很多考生的议论文明显看出是按照一个套路机械训练出来的,格式化倾向明显。具体表现在观点单一,如有高尚的思想情趣才能青春不朽,只有努力才能青春不朽等,千篇一律,而写‘大路’观点完全也可套用在其他作文题上,如‘拒绝平庸’。论述过程中没有逻辑关系,没有推理。只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优秀的议论文要有独特的观点,抽丝剥茧,才能一步步达到终点目标。也因此和记叙文相比,议论文需要更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再加上情感等要素才能形成议论文。”骆冬青认为,这种现状与部分中学老师大量训练学生写议论文有关,“老师错误地认为议论文有套路,学生可以按图索骥,至少拿个保险分,其实这是走入了误区,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高,议论文相对来说更难驾驭,这么做反而禁锢了有才气学生的思维”。

写记叙文要防低幼化

在阅卷中,骆冬青还发现,不少学生的作文是背范文而来。“这种做法很蠢,只要一查就查出来了,而且一篇范文通常不止一个考生去写,大面积地出现时阅卷老师能不怀疑吗?”部分考生在写记叙文时也有错误观念。“认为要写真人实事,其实这还是小学作文的要求,高中学生已经不能再满足这种要求,完全可以大胆想象。”

写青春却几乎没有写“爱情”的

今年的作文题关乎青春,提到青春,与之紧密联系的就是爱情,然而在阅卷中,老师们发现鲜有考生涉及这个话题。“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写记叙文的考生不敢写爱情,写议论的又很难涉及到爱情话题。这也反映出中学生作文普遍的题材单调,文体单一。”骆冬青进一步解释说,现在中学作文训练中通常只有两种文体,一是议论,一是记叙。而高考作文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也就是小说、戏剧、抒情散文、杂文,只要你愿意,都可以选择,而现在只有两种。

对中学教学启示:作文易拿保险分是误区

“虽然作文在高考中有70分,但不少学校压根没有作文教学,这不是耸人听闻。”骆冬青说,好多老师认为,作文反正很容易拿个保险分也有40多分,因此费大力气去训练得不偿失。“这是一个误区,我们阅卷时特别注意消灭保险分,拉开好作文和差作文的距离。”骆冬青介绍说,“作文阅卷是由中学老师组成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向来处于全国很高的水平,至少是三评,不少作文还要经过四评五评,此外还有‘别动队’负责总复查。负责消灭‘保险分’,发现好作文,把差的分数打下去,这样才能把作文档次一层层区分开来。我们特别强调作文一定要拉开差距,让好的差的各归其位。”为了让阅卷老师始终绷紧一根弦,今年作文阅卷组还隔天发简报,及时把发现的优秀作文和差作文发给阅卷老师,让他们在阅卷时做到心中有数。

骆冬青建议中学作文教学也应当做出变革:“一、文体应当让学生放开,不能局限在记叙和议论。二、多写记叙文。三、要有个性,要有独特发现的观点。四、要有构思,高中生是才思最敏锐的时候,要有激情,有智慧。五、要放胆,越是重要的考试,越有超水平的发挥。”

评析语文卷变化: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今年语文卷让很多人有大变脸的感觉。比如去除了延续年多的字音、成语或病句,比如阅读材料中文本的选择,赋分的变化等。对于这种变化,骆冬青教授形容为“温水煮青蛙”,是一种“温润”的变化。2017年,中国高考将迎来新一轮大的变革,而今年的考卷则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一种明显的导向作用,那就是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

这是一种“温润”的变化

“今年考卷的确有变化,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是‘温润’的,像‘温水煮青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告别。”骆冬青说,考生在考试中没有产生不适之感,新的题型也好,新的结构也好,都是“润物细无声”。“如延续多年的语知部分的字音字形,虽然只有6分,却占用了高考语文复习30%的时间,我们坚决去掉了这两道题,以后也绝对不会再出现。这就是一个导向,高考应着眼于考查能力,而不是单个的知识点,死记硬背的东西。”从评卷情况看,新题型得分情况不错。“如开头5道选择题不难,虽然出现了新鲜题型,如漫画,诗歌对仗,但得分不错。古诗词鉴赏今年也有调整,从一个作品变成两个作品的比较鉴赏,但内容比较清新、明快,没有典故,学生读起来没有障碍,能清楚的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没有对考生造成麻烦。”

去除命题套路,以文本为最重要考核点

多年来,高考命题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套路,比如文本的选择,甚至每道题的赋分,都有固定的套路。比如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多年来都是传记类文章,现代文阅读则是中国三四十年代的现代文学,甚至每道题的分值都是固定的。今年调整较大,文言文选用了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样一篇说理散文,现代文则选了《安娜·卡列尼娜》这样一篇外国经典,“这种变化就是打破套路,回归到文本上来,根据文本选择题型,而不是先做好题目的框架、模版,再填进去,看菜吃饭。这也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我们完全可以考任何一种文本,只要能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就可以。”部分题目的分值也出现了变化,比如诗歌鉴赏一向是10分,今年是11分,“其实没有特别的深意,只是根据选择的文本来决定的。而且不见得今年是11分明年就非11分不可。”骆冬青说。

关于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骆冬青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说,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是对的,但并非意味着解释无限,反过来也可以说,1000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只有一个公认的哈姆雷特。对文本的细读和感悟是我们要考查的最重要能力。高考中我们不要求考生太多关注作者背景、时代,只剩下文本,然后真正考学生的感悟鉴赏的文学能力。”骆冬青指出,今年试卷的变化正体现出要改变过去以知识为导向,成为以能力为导向,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的用意,让考生能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审美的感悟力直接面对文本,考查学生真正的能力,让语文考试真正回归到语文上来。

中学教学应回归到实在的文本中来

“今年的考卷凸显了经典的价值,凸显了文本的支撑作用,这也引导将来语文教学必须回到实在的文本上来。”骆冬青教授说,不少学校高考语文复习就是不停做练习,未来单纯地做练习其实是在做无用功。“例如附加卷的第一题,最后一问,其中的《列女传》出自哪里。很多人知道《列女传》作者是西汉刘向,但仔细看试卷中给出的文本,里面提到了范晔,就会自然想到《后汉书》。这种引导是很有价值的,那就是以文本为支撑。假如所有教学围绕这样的模式展开,相信一定会看到效果。其实很多中学老师也很矛盾,一方面已经习惯了固有的模式,但同时大家也很忧虑,这样教语文把人教死了,老师也变得麻木僵化。”

2017年将迎来更大变革

骆冬青教授认为,2017年高考改革将迎来新一轮更大的变化,未来几年是逐渐过渡的过程。“单纯的记忆性知识在试卷上呈现的会越来越少,体现能力的题目越来越多,而且将来的题目不大可能游离在文本之外,而是在文本框架范围内进行。属于知识记忆的内容更多会放到学业水平测试中,这样考生也可以省下力气好好研究阅读、表达,研究更有意义的文本。”

试卷整体结构明显变化关注语文修养功底

特邀名师:姚红萍(江苏省海门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海门市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2014年的江苏语文高考考纲较之前几年的考纲有较大的变化。而昨天上午当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开神秘面纱,从学生到老师也比较一致的感觉是——变化之大真是应接不暇,考点内容却是返朴归真。

一、试卷结构明显变化

变化最大的当属第一部分的“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分值依然15分,但题型变化出人意料。近几年的试卷结构均为4道题,其中前两题为字音、成语或病句,题型为选择题,后两题为主观表述的语言运用题;而今年一下子变成5道选择题,没有主观表述题。文言文部分的变化也较大。近几年一向是3道选择题加3句翻译题,今年变成2道选择题、2句翻译题和1道文意的概括题,其中的文意概括题4分,有新意更有挑战。文言文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分值的细微变化,由原来的19分变为18分,翻译由10分变为8分。诗歌鉴赏由原来的10分变为11分,由单首诗歌的鉴赏变成两首诗的比较,题目依然3道。

二、考试内容返朴归真

1、“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抛开了考了多年的拼音,除了近义词语(不只是成语)辨别的填空选择题还算正常之外,另外3题分别是关于诗句的对仗、语言的得体和连贯(排序)、漫画理解的选择题,从内容上来讲,这些都是久未谋面的“稀客”,但又是关乎到语文修养功底的基础,值得关注。

2、文言文的选材不同于往年的传记类文章,选用了柳宗元的《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这样一篇说理散文。在“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和时人“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下,作为被贬之人,柳子表达了“去其名全其实”的教育思想和策略,充分地肯定了教师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样的选材和主题于学生而言略显陌生,理解上可能会有些困难。

3、文学作品的选材,由中国现代作品变为外国名著的长篇节选。今年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选段《安娜之死》,阅读时略有生涩,但篇幅不长,题型上也较为平稳。这个变化提醒我们,引导学生阅读国内外经典名著应该成为语文学习的常态。

4、今年的作文题谈青春的永恒和短暂的关系,兼顾到人文与思想的两个维度,强调自我感悟的过程,需要在比照中让思维走向深度。这个材料审题上几乎没有难度,内容上颇具现实和引导意义,有一定的思辨性。

三、弥漫浓郁古典气息

综观整份试卷,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弥漫着浓郁的古典气息,文言文、诗歌自不必说,语言表达题中第二题选择“墙头雨细垂纤草”的对仗句、第三题的交际用语不得体的一题选项均为文言的谦敬词,论述类文本朱良志《乾坤草亭》等等,无不与古代、古典、古朴息息有关,命题人似乎在刻意的传统文化弘扬中传达出这样一种导向:返朴归真,重视底蕴,这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

今年作文属“彼此对立型”言论类材料作文

特邀名师:王学东(江苏省如皋中学;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细细品味江苏今年的作文题,我以为这是一道值得肯定的好题。其理由有三:

一、形式互补

从去年开始,江苏高考作文进入了材料作文阶段。同样是材料作文,类型却是有别的。我将材料作文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故事类(2013江苏高考题即是),二是言论类(有人称之为“名言类”,因其涵盖面较窄,我统称为“言论类”,今年江苏高考即是),三是诗歌类,四是图画类。其中一二两类是材料作文的主力军。考前有人问我江苏今年的材料题型会是怎样的,我猜测说,去年考的是故事类,今年有可能考言论类,没想到竟被言中。其实,这倒不是我有多聪明,而是命题者考虑周到。作为同一地区的作文题,既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有一定的互补性。故事类与言论类是材料作文的两个大类,让它们分别登场,体现了命题形式的互补,也有利于促进考生全面备考。

二、追随生命

不少专家呼吁高考作文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可实际总不能如愿。而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却让我们眼前一亮,这是一道与学生生命成长同步的好题,也是与时代热点同步的好题。高三学生正值青春期,而这道作文题所议论的话题正是“青春”,关于青春,同学们该有多少事可叙,该有多少情可抒,该有多少理可议。另外,看到此题,考生们一定会联想到前不久热映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相信,我们的考生一看到这道题,其思绪一定如滔滔江水汩汩不绝。一道作文题能够追随学生生命的成长,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三、思考青春

如果一道高考题仅仅满足于追随生命,那还是不够的。作为高考作文,我们不仅要考查学生再现生活的能力,我们还应该考查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材料提供了两则观点完全不同的材料,第一句话的中心意思是青春是不朽的,第二句话的中心意思是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包括青春。这是两则互相对立的材料。

言论类材料作文一般有三种类型:互相补充型(如2013年浙江卷关于“童心”的三则名言)、彼此对立型(如今年江苏卷)、见仁见智型(如2013年的安徽卷)。这三种类型中,考生最难以捉摸的可能就是彼此对立型。其实,对于此类材料我们不必面面俱到,我们完全可以择其一点。譬如我们可以抓住第一句大赞青春的不朽,至于青春为什么会不朽、怎样让青春不朽应该是重中之重;我们可以针对第二句去议论如何珍惜青春,包括珍惜时间;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地思考议论青春:要青春不朽,就要好好经营青春,珍惜青春。在高考考场上,思考青春,规划青春,对于正值青春年少的高三学子来说,该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2014江苏高考作文试评

江苏省盐城中学顾向阳

2014江苏高考作文题(根据考生回忆整理)

材料大致如下: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认为会有像自然一样不朽的信念。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继续以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出现,不过与去年的略有不同,去年是从一则叙事性材料入手去挖掘含义,然后构思成文,今年则模仿了2011年上海高考的作文形式,提供一段含义丰富的话给学生,材料比较简洁,内容更为具体,主题也比较清晰。

印象:命题开放思辨

今年的江苏作文为青春“点赞”,以“青春”“朽”“不朽”等关键词的形式辩证呈现,必将引起充满青春气息的高三学子的强烈共鸣。命题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同时又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不能拘泥于材料的讲解和评析,更不能写简单的材料评论,而是要由材料的具体含义出发,写出感人经历,写出鲜明形象,写出精彩细节,写出深刻感悟,写出个性思考。写作时可以明扣,也可以暗合。文体选择上,可以是记叙文,但是事件主题、人物风骨要和材料所表达的含义吻合;也可以是议论文,但是论证的观点也要和材料的含义一致。总的来看,今年江苏的作文命题,在去年关注人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多了一点思维的引领。

值得注意的是,“青春不朽”的话题也容易与青春梦想相关联,想必会有学生能够套上考前一些作文“预测家”所设想的“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角度。讴歌青春,讴歌梦想,讴歌时代都是可以的,但是考场作文还是不要写成政治决心书式的表态发言,也不宜写成一味排比抒情的赞歌。

审题:注意纵深挖掘

有人把今年的江苏作文趣评作赵薇的“致青春”,的确,两者是有关联性的,预计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阅卷现场也会高频出境。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对青春的理解未必深刻,有的或许还是懵懂的,但是,深刻的感悟是青春,懵懂的感悟也是青春,因为对青春的理解本来就是多元的,更是渐进的;同样的道理,你充满激情,认为青春不朽,而我充满理性,认为青春速朽,都是可以的。作文所给材料最少包含这两层意思,一是青春不朽,二是青春速朽。

从第一个立意入手,可写的角度是很多的。考生可以探寻青春不朽的原因,不朽是因为青春有了奋斗的经历,熔铸着奋斗的激情,流淌着奋斗的汗水,收获了奋斗的成功;也可以叙写青春不朽的事件与细节,有了青春的激情,沙砾可以成为珍珠;有了青春的奋斗,石头也可以成为金块;有了青春的坚持,平凡也可以成就伟大。考前如果写过类似的“人人可以成为尧舜”的作文的同学,会觉得本次作文很熟悉。

如果写第二种立意,同样有很多值得思辨的角度,但是要注意小角度切入,不可大而化之。什么样的青春的会“朽”?什么样的青春会速“朽”?青春为什么会“朽”?“朽”的表现有哪些?青春会“朽”,身处青春的我们如何应对?青春易“朽”,不再青春的人民如何弥补?这些角度考生都会有很多话说的。此不赘述。

实际上,把这两个角度整合到一起角度,对“朽”与“不朽”作综合的关联思考,应该是比较有深度的。“朽”和“不朽”的比照,“朽”对“不朽”的追寻,“朽”变“不朽”的飞跃,“不朽”变“朽”的退化,都是比较好的立意角度,当然,不能脱离青春来写。这样的文章,才能进入对青春风采、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深层思索。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考生都会有话说,从这一点来看,今年江苏作文是成功的。

高分:注意三求三不

考后谈作文是个累人的差事,尤其是作文评分标准没有出来之前,家长和同学首先关注有没有偏题,一看某老师说的角度我自己没有偏,立马就觉得自己肯定肯定得高分了,当然,也有很多家长一开始就就在想如何得高分,其实,我觉得高分是“修”来的,审题没有错与作文得高分之间还有一定距离。一篇高分作文,需要考生有准确(最好新颖)的立意,良好(最好成熟)的文风,端正(最好优美)的书写,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里我想强调的还有一点,虽然有点唯心,但绝不违心,还需要有点“运气”,最少要有两位赏识你文章的阅卷老师,而这些,都不是能一下子解决的。进一步说,考生需要打造“亮点”,写出让自己满意的作文,才有可能把阅卷老师眼睛“点亮”,让自己的作文拿到高分。

立意求新颖,但不要奇异化。如只抓住“天真”“欺骗”“诈骗”等等细枝末节来立意谋篇,得高分就较有难度,只有抓住核心信息,立意才有可能准确,而新颖的立意正是建立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对人生、对社会、对青春有了自己的独特感悟与深刻思考,才会有新意,才能得高分。

素材求典型,但不要套路化。根据平时的阅卷经验和作文教学经验,现在的考场作文,素材积累很重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素材,审题立意没有偏差,结构思路再比较清晰,作文分数往往一下子就上去了,这一点,对于高考“后来人”意义更加重大,只有做好素材积累,让自己肚里有货,高分才有可能。

谋篇求清晰,但不要平面化。有很多考生,一味训练板块式的文章结构,习惯于“三个糖球”式的论证思路,此类作文在近年高考作文阅卷现场被称为“平面化”作文。好的谋篇布局来自于准确的审题立意,来自于自己的深入思考,本次作文,如果考生写议论文,立意准确之外还要再作一些深入分析,不仅想“怎么样”,还想“为什么”,不仅想“为什么”,还想“怎么做”,这样就可以写出议论的第二层次,把议论文也写得摇曳多姿,这样的作文才有得高分的可能。

7日上午,江苏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选择题增多、“青春”作文都引起广泛热议。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南京金陵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喻旭初,对今年的语文试题进行点评。

选择题增多有利于提高分值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题型让不少考生感觉新颖,选择题数量比平时多了不少。喻旭初认为,选择题多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难度。“问答题答不到点可能一分也没有,但选择题多少可能有选对的。”

在此前四年的江苏高考中,江苏的语文省均分有三年未达到96分及格线。今年卷面上的新变化能否带来均分上的新变化?喻旭初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今年选择题增多实际上部分降低了难度,有利于提高考生分值。

今年的阅读理解考察中,也出现了国外文学作品,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选段成了阅读材料。有观点认为,今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回归了文学的本位。喻旭初表示,这样的导向是很好的,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阅读,要多读书、读好书。

“青春”作文仅吐槽不够 可辩证分析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以青春为主题,提供了两段材料,论述青春不朽与青春易逝。喻旭初评价,材料作文是意料之中的,并且今年的作文题还结合了以往江苏高考作文题“影子”。在2006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中,也采用了“有人说……有人说……”的表述:“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喻旭初分析,今年延续了此前的考题特点,且题目中心很明确,围绕青春的话题展开,让学生有话好说。

喻旭初还认为,此作文命题指向积极,有利于中学教学,学校平时要注意进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材料第二句话有点“弯弯绕”,可能会增加考生的审题时间。“总体而言,这是一个好题目,有利于学生理解青春,追求高层次生活。”

上午考试结束后,有考生吐槽:“每天就是考试,青春有什么好说的!”对此,喻旭初指出,如果仅发牢骚还不够,可以对不朽与永恒的辩证关系展开论证,比如谈一谈如何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这样青春就是永恒的。“这个题目难度不算大,特别是前面一句话有人说青春不朽比较好懂,两句话都可以作为写作角度。或者将两句话联系起来,辩证角度分析更好,但是做到这样要求的学生可能很少。”

延参法师写江苏高考作文:《不朽的青春》

漫漫人生路,几多青春可堪留。行走在这旅途,相遇青春,握个手,打个招呼,就这样相去渐远。渐渐流去的青春韶华,不曾发觉,只能感觉到,已经失去。既然遇到了,何不留下它,或者借故再次相遇,就这般丢掉,不甚可惜。青春不是年岁,而是状态,无关岁月。

从最初始来,青春是年轻生命的闪耀点,激情澎湃。在这青葱的年纪,活泼行路时,初次遇到同样青葱的青春,两方意气相投,结伴而行。前方无限未来,青春绽放无数花朵,铺就一条缤纷路,花花世界,红尘纷纷。在这热血的年纪,坚守初遇时的纯真,向着与青春的同一目的地,不挠前行。这是青春的考验,它不愿虚度,若是你误入歧途,被这花海陷了脚步,被这红尘侵了心志,它会悄然而逝。误的越深,青春离的越远。

青春专属于年轻人,这也是多数人所认同的吧?这世间多为无常,一概而论,总是难圆其说。年老苍苍,岁月将要尽头,青春不是不搭理他们,是他们自己无视它的注目;年纪轻轻,却有暮年意,心地失去青春昂扬,也不在少数。青春不是看这岁月,而在内心。理想,自信,坚定,无畏,无一不是青春的寄居地。在心地引一朵昂扬之火,不灭不熄,要跟青春相遇,有何难,要与青春相伴,怎不能成。

命运滚滚向前,让我们与青春相遇,是为了体悟这人生,明了人生的路标,积极而行。不是挥霍这擦肩而过的相逢,不过路人,不会任由你攫取。倒不如认真的对待青春,讨得一颗种子,种在心地,用这所有的积极,浇灌它,发芽,生长。心里青春,无论二八花甲,这透身而出的意志,扫去加身的颓废衰败,岁月凿刻肌肤,生活打磨皮囊,也不过表面。坚定勇敢的心境,气贯长虹,压倒这岁月枷锁,即使垂垂老矣,也有不灭的积极青春,撑起身躯,欢乐笑颜。

青春不是流逝的岁月,也不是年轻的表象,它是生命最深处不腐的意志,是无尽的理想,积极不屈的心态。流去岁月老身躯,有不老心,乐观意,花甲皮囊少年心。花面留身心志空,有堕落心,消极意,不是垂老似暮年。与青春相遇,泡杯清茶,邀其入座,用最积极乐观的芬芳,让青春流连,岁月老去,青春不逝。

专家点评江苏高考作文:不易走题 写议论文省力

2014年06月07日15:46

人民网南京6月7日电 (朱殿平)每年的高考中,作文题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据考生回忆,今年江苏的高考作文主题为“青春”,给出的材料中谈及“青春易逝”与“青春不朽”两种观点。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考阅卷组组长、高考作文研究专家高朝俊教授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江苏的高考作文题平易好写,主题明确,在审题上难度不高。在体裁选择上,从议论文切入可能比较省力,如能辩证论述“易逝”与“不朽”的转化,则会更加深刻。

材料主题明确 不易走题

从题型方面来看,这是考生都熟悉的“新材料作文”题,考生不会感到陌生和紧张。不同的是,去年的材料是叙事性的感性材料,今年则是概括性的理性材料。在审题方面,材料用“有人说”和“也有人说”的形式,明示了“青春不朽”和“青春易逝”两种不同的看法,写作的指向比较明确,体现了“不在审题上难为考生”的命题思想。考生写起来一般不会走题。

高朝俊分析,这道试题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考生自己的生活故事,考生平时积累的有关青春的格言、名人的励志故事等,都可以成为本文的材料。语文课本、语文读本中这方面的材料也很多。在选材方面简直可以说是俯拾皆是。立意方面,写“青春不朽”或“青春易逝”都符合题意,只要自圆其说,说出道理来就行。“这是一道平易的题目,平就是平常、平朴,易就是容易,好写。”

写成议论文比较省力

高朝俊认为,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从议论文切入,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比较省力,可顺着材料的指向,从“青春不朽”或“青春易逝”一个方面入手,结构上可采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形式,即阐述“什么是青春”,“为什么青春不朽(易逝)”,“怎样才能使青春不朽,既然青春易逝,我们应该怎样珍视青春”。在800字的文章中,“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在“为什么”或“怎么办”方面有所侧重。如果考生能写出“易逝”与“不朽”的转化,文章就显得更加深刻透彻。

如果写成记叙文,高朝俊建议,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选材,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去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曾经说过,高考记叙文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考生最好联系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给人以亲近之感。“写好记叙文的关键是选材,要注意选择有情感内涵、主题潜能和有一定的形式意味的材料,写出生活的质感和情趣。当然,试题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写自己的青春故事,如果从他人入手,选材的天地就会更加广阔,父辈、祖辈的青春故事,也可以写出非常动人的记叙文来。”

写成抒情文关键在“融”

此外,今年江苏的《考试说明》在文体方面增加了“抒情文”一体。“青年是抒情的年龄,青春是适合抒情的话题,本文也很适合写抒情文。”不过高朝俊认为,情感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难以定性、定位、定量,在心理学上仍然被称为“黑暗的感觉”,所以,严格说来,并不存在纯粹的“抒发感情”的文章。

他指出,抒情讲究寓情于人,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寓情于理,必须跟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否则,抒情就可能沦为歇斯底里的叫喊或矫揉造作的呻吟。用抒情文的形式来写高考作文,因为试题已经规定好,就必须“为情造景”,作者必须把自己在生活感触到的情愫凝结起来,融注到一个(或一串)新造的景象中去。“写好这一类抒情文,其关键就是一个'融’字。如,融情于景、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等等。”

高朝俊总结,不管用哪种文体来写,都必须注意,青春,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就“青春”写“青春”往往不容易写得新颖、深刻。考生最好要能把“青春”放在整个人生中来审视,在人的历史性展开的过程中来审视青春,文章的境界就高远了。“写议论文,要能写出自己对青春的独到的认知;写记叙文,要能写出自己对青春况味的独特的品尝;写抒情文,要能写出自己对青春的多层情感的体察。读一读宋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或许能给我们写好本题一些启发。”

比照中,撑开思维的高度

南京 钮勤章

去年江苏高考作文除了题料出现问题外,还是一条很好的题目,依旧沿着人文的路子阔步前进。但是,细致推敲,几年来江苏高考作文似乎都是人文有余,而思维矮化,今年的作文在承继去年新材料作文形式与人文关注之外,添加了思维的骨架;青春是生命绚丽的花朵,可对于青春的理解并非简单能为,尤其是处于青春时期的学生;认识与理解青春是一个自我感悟过程,需要在比照中,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度。可喜的是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做到了人文与智慧比翼齐飞。我想,本年度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人借助于比照手法,拓宽作文写作的空间,撑开学生思维的高度。

第一层次的比照,青春与非青春。

《致青春》出炉引发了热议,点赞与批判飞舞在网络的世界。但是,对于青春的思考却一直没有止步,当然,今年江苏作文命题与这部电影并非有多大关联,只是作为教育本身,无法绕过青春的话题,一个人的青春路径,基本决定了他的未来。何况,苏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专题就是“向青春举杯”,孩子在进入高中之后,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诗文,基于这样的现实,这个材料会启发学生第一感觉从生命的长度视角去写青春与非青春的思考,由儿童时代转向青春时代,带来了思想的准备与身体的变化。需要补充的是电影《致青春》之“青春”内涵与学生视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电影似乎挂着“致青春”之名义,却只是讲了青春的爱情、青春的迷茫与没有自我坚持的堕落;而本次高考作文的题料是从价值观的角度来审视青春。是否可以这么认为,作文的材料“说青春”,似乎要生发出一个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恒的?

写青春就是思考与追问青春的本质,在青春与非青春之间徘徊!感觉,这样的比照是仅仅是写出了材料的表层,要写出深度,需要向更深处进发。

第二层次的比照,虚假与真诚。

本年度高考作文构思,肯定也有同学关注“说青春”之“说”,自然会产生虚假与真诚或者虚拟与真实之类的比照。应该说,这种思考是有深度的,不仅仅体现出学生思维品质,也能反映出学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虚假与真实,在现实中并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学校比之于社会,真实与虚假有着别样的内涵。不过,行文要是完全脱离青春来谈“虚假与真诚”,那也是冒风险的事情。在青春的领域思考虚假与真诚,或者说,从虚假与真诚的维度探索青春的本质,倒是不错的选择。这比单纯地为写青春而论述或描述青春,显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层次的比照,朽与不朽。

我觉得,这个文题最好的比照层次应该是“朽与不朽”!这组关系讲清楚了,不仅仅青春的本质浮现出来了,实际也对于生命价值的终极追问。感觉要弄清楚这组关系,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么?哪些是可以不朽的?反之亦然。再来追问:青春(人生)会不会“朽”或“不朽”?什么是“朽”的青春?什么是“不朽”的青春?有了这样的思考深度,再来定位青春的态度抑或生命的价值追求,自然是扣准了题料的内核,体现出了题料的核心价值观。只是,这样的话题的思考并非新鲜,要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写出深度的文字着实不易,很多学生会流于形式化或者口号化!有血有肉地叙述对于生命或青春的永恒思考与感悟是难能可贵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112.html

更多阅读

俞兆林热能裤怎么样? 俞兆林保暖内衣怎么样

俞兆林热能裤怎么样?欲知详情请看下面视频,且购买之前请务必先看以下视频,不然可能会买到假货的哦!下面是关于“俞兆林热能裤怎么样”相关评价,仅供大家参考:很好,而且价格便宜,款式很适合年轻人,老公喜欢衣服收到了,质量不错。没有色差,很满

雾道怎么样? 雾道女装正品旗舰店

雾道怎么样?欲知详情请看下面视频,且购买之前请务必先看以下视频,不然可能会买到假货的哦!下面是关于“雾道怎么样”相关评价,仅供大家参考:衣服质量很好,和商家描述完全一致,包装也很漂亮,很精致,性价比很高,物超所值,值得推荐!物流真的很快!而

陈佩斯 陈佩斯话剧托儿完整版

7分分类: 人物 > 文化人物收藏分享到顶[4] 编辑词条 开心001 人人网 新浪微博 目录 1 简介 2 星路历程 3 作品 4 火炬手 5 评价 6 相关新闻 展开全部1 简介 2 星路历程 3 作品 4 火炬手 5 评价 6 相关新闻 6.1 出任上戏客座教授欲招

声明:《江苏2014高考语文试卷相关评价 2014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为网友旧伤疤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