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优美博文】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只恐夜深花睡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bb05800100wrvd.html)

中午由湘至赣,南昌的天气还是三十五度的高温,而网络上已经收到家乡开始下雨降温直到二十一度的消息,刚刚看了一朋友的短信:听雨,果然是一阵秋雨一阵凉啊,独自坐在南昌的酒店里,一杯红酒在手,窗外的灯火中不由自主就开始想像着江城的连绵秋雨......


说喜欢雨其实没有丝毫来由。住在江南久了,看江南的雨也惯了。江南的雨在它性子好的时候能慢条斯理的下个半月二十天的,单单是睡前听那淅淅沥沥的雨声,都能听得两耳满是老茧。若是蜷在家里,隔着窗沿朦朦胧胧的望着丝丝斜飘的雨滴,竟生出些许暧昧之意;如果撑着一把花伞去乡间田埂驻足的话,心里总有大煞风景之惧:在我的印象中,雨中田间的赏客定是一挽长袖一斗笠、半身蓑衣半卷书的书生,或是两鬓飞白陈年事、满脸鱼纹只影单的老者,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烟花风尘都是犯忌的,她们只适合张爱玲般的坐在自己绘有精美壁画的闺房里,不,应该是坐在雕花镂空的古屋里,或以团扇半遮面,或以纤指夹烟圈,很幽雅的靠在藤椅上。不管是田间的赏客还是蜷居古屋的丽娘,他们都在:听雨。如果听得仔细,可以感知燕子在黄昏的雨中飞回来了,穿过那雨幕时一言不发,薄翼微展,身上披得很久的晚霞要等雨后才抖落下来:这时候的雨最值得幻想了。第二天晨亮时,雏燕探着脑袋窥视着弥漫的雨丝,楞是发现了回来时留下的淡淡的翅印。

倒是我想不起来自己在雨中的样子了,余光中的那场冷雨终让我觉得:雨下在了古代,雨飘在了江南。也罢,就这么信着他了,只是感觉雨跨过了风花雪月后的季节,横亘于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一如三界而外的境域,有意而无意,飘忽而婉约,只有我对着她——有话要说。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里给我造了这样一句令人遐思的词句,远古的少女在这如晦的风雨里思念着心上人。读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最想说的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想来是这风雨造就了爱。不知道他们见面时是不是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情歌,迷茫的雨幕里,是谁先牵对方的手,是谁把那个最神圣的字眼随着如晦的雨一起液化、一起沉积?且让我把自己浓缩成字,藏在线装书的祯页里,悄悄的品尝这少女爱的甜蜜。后来的屈平是知道雨的,他也知道雨中相思的美的,不然怎么会有“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的感叹呢?你看,他最后才说:才有思公子兮徒离忧。雨夜最适合相思了,这是古人就知道的。

到了多愁善感的易安这里,雨更是一种“离人心上秋”的催化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情秋景,秋雨秋愁,才发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千古感叹。直至晚年,易安卧病在床,纵有“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却怎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一股落寞孤寂的情怀扑面而来,难道是晚来相思更甚?雨后隐约更浓?明诚携易安离京师赴青州正是走在一条“点滴霖淫”的雨路上,走一站愁深一站,过一驿雨损一驿,不知道落担于哪家客栈,为什么“伤心枕上三更雨,北人不惯起来听”?这时篱外梧桐悄悄的瘦了,窗前菊花恹恹的残了。至于后来宋室南渡,身心疲惫的易安也只能蜗居一江南小镇,也许江南雨的冷也给了她孤独无倚时的唯一寄托,究竟是以泪化雨还是以雨洗泪就无法得知了。古远的青丝和愁绪总在雨中嬗变无端,忽模糊忽清晰,立于边缘的是多愁更多情的女词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正是这种雨中情结最好的注脚。

习惯于雨中散步,说是散步,却总把步子迈得够大,三步两步似乎就能跨到了戴望舒凭窗听雨的小巷里。在诗人的眼里,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有着丁香一样愁怨的姑娘正诠释着古人“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太息般的眼光”在雨中小巷里漂着,很慢很孤,这是怎样一种愁绪啊,光是那滴滴答答的韵节以及渐行渐远的背影让人有了一种来不及收手的感觉,任凭这雨飘落,没有丝毫惊讶。穿行于愁情的雨巷里,诗人把江南人的含蓄点化到了极致,也把雨的蕴涵抒发到了极致,他知道:纤末的雨丝隔断了尘世的喧嚣,于是在梦里,也幻觉着自己正踱步于如此难忘的雨巷里,“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躲雨躲愁。

听雨的人一般都会一直在听着,因为这雨一直在下着。简简单单的抬头,总是一帘雨氲一帘梦意。梦是简明的,雨是孤独的。雨,就这么下着、听着……

记忆中有人这样说过:这不起眼的雨,夹杂着太多的情愫。是啊,哀婉但不悲切的下湿了诗经楚辞、下湿了二十四史、下湿了尚未裱糊的山水画、下湿了古堡城垣的棋局。说不清雨飞桃红时的轻狂浪漫,说不清雨打芭蕉时的摇曳生姿,但没有人不知道:心是潮湿的,雨是缠绵的,情是悱恻的,雨中的人是细腻的,听雨的人是透明的,写雨的人是迷惘的。

突然想起雨中的归途人、雨中的豆油灯,这样的情景是不是令雨变得温柔和可爱?旅人是喜欢这样的雨的,尽管这雨里也写着满腔的愁绪,但瞬间已是另一端口另一时空的事了。

于是我想着,在一声一滴的雨中想着,想空眼前的世界,想短雨中的缠绵,最后想到的是剩下半点空间的自己。说是自己,其实在这清晰又模糊、晦涩又透明的雨中,我又如何能把握住自己?酣眠时,燃一柱心香,点一根红烛,品一窗冷雨、听一室世界、叹一声柔情,我翻过浅浅的山脊,在一段平平淡淡的故事里,拆开雨字,走进雨季,走进避雨的家。

月亮带着羞涩躲在了乌云的后面.我醒着,醒在南昌没有月光的黑夜里,可我不愿醒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14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既见君子 云胡不喜》为网友爱情徒有虚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