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甘肃省泾川县新闻网站



泾川县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总面积1486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744300。代码:620821。区号:0933。拼音:JingchuanXian。

目录

· • 基本概况

· • 行政区划

· • 地理位置

· • 历史渊源

· • 名胜古迹

·• 基本概况

·• 行政区划

·• 地理位置

·• 历史渊源

·• 名胜古迹

·• 自然资源

·• 经济发展

·• 民俗风情

·• 景点景区

·• 地方特产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泾川县-基本概况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在东经107°15′—107°45′,北纬35°11′—35°31′,黄



泾川县

土高原中部秦陇交界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地貌地形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占总面积63.4%的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此外,破碎塬区和河谷川区分别占总面积的23.6%和9.4%。现有林地316平方公里,草地65.2平方公里,水域33.4平方公里,可耕地584平方公里。气候大陆性显著,四季分明,冷暖起伏不大,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年平均气温10℃,无霜期174天。年平均降雨555毫米,日照2274小时,相对湿度69%,常年多东北风,年蒸发量1339.6毫米。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冰雹、风雷、病虫害等,其中以干旱为主。

泾川县-行政区划



泾川县辖1个街道、6个镇、8个乡:城区街道;城关镇、玉都镇、高平镇、荔堡镇、王村镇、窑店镇、汭丰乡、罗汉洞乡、泾明乡、红河乡、飞云乡、太平乡、丰台乡、党原乡;张老寺农场。



泾川县

汉置安定县,唐改保定县,元代改为泾川县,因泾水得名。

2000年,泾川县辖4个镇、14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0626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城关镇45983玉都镇24785高平镇17706荔堡镇30091梁河乡6453黑河乡4550内丰乡8421王村乡24788罗汉洞乡16353泾明乡12494红河乡7943窑店乡15000飞云乡16783太平乡9658黄家铺乡8660丰台乡23863党原乡16155合道乡14386张老寺虚拟乡2195

2003年12月8日甘肃省民政厅《关于平凉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甘民区复字[2003]49号),以及平政发[2003]180号文件:泾川县撤销合道乡,将该乡并入党原乡;撤销梁河乡、黄家铺乡,将梁河乡和黄家铺乡并入高平镇;撤销黑河乡,将该乡并入太平乡。

泾川县-地理位置



平凉市位于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为陕甘宁三省交汇的“金三角”,历史上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素有“旱码头”之称。

平凉市地势西南高而东北低,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泾河流经全境,流长75公里,两岸为以川水地为主的河区,其南系以山地为主的中山丘陵区,北以塬地为主的黄土丘陵区。属季风型大陆型气候,在甘肃省气候区划中属泾渭冷温带亚湿润区,四季分明,年均气温9.5℃,日照时数1981小时,年降水量476.5毫米,无霜期163天,森林覆盖率23.6%。

泾川县-历史渊源



平凉市是一座历史古城,是古长安西进北上的要冲。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建制变革较大。境内先后发现的130余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即距今4000余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定居。秦永兴二年(公元前358年)秦符坚欲进攻前凉,于高平镇设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而得名。夏赫连定曾继皇帝位于平凉。北周武帝建德元年(公元572年)于今市境的西半部设平凉县,是平凉县建制的开始,距今1420余年。1949年7月28日平凉解放,设立平凉县。1950年划出城关和郊区另设平凉市。1958年12月撤销平凉、华亭2县并入平凉市。

泾川县-名胜古迹



平凉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第二站,名胜很多。主要有仰韶文化遗址白水寺山、苏家台、齐家安国式文化遗址东



泾川县

沟;汉至元代的别家沟古墓群;宋代的天圣铜钟、石经幢,还有安国泾阳和潘源县古城遗址、明代宝塔、赵时春墓等。在海内外享誉盛名的天下道教第一山——崆峒山,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坐落在城西14公里处,海拔2123米,山势雄伟,林海浩瀚,环境神幽,自古就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誉,“海内真崆峒”之尊。相传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地,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两次登崆峒求道于仙人广成子,秦皇汉武步黄帝后尘,也曾西登崆峒求仙。

泾川县-自然资源



泾川县地处温暖带,临界半湿润区,由于雨量减少和人为作用,已属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土地分沟壑山地、河谷川地、塬地三大类型。据1982至1983年泾川县土地资源现状调查组调查:全县土地面积211.3986万亩(不包含张老寺农场,比土地局调查统计少1.0445万亩),其中沟壑山地139.0649万亩,占65.8%;河川地20.5715万亩,



泾川县

占9.7%;塬地51.7622万亩,占24.5%。沟壑山地中有梁峁坡地74.963万亩,占54%;沟谷60.5181万亩,占43.5%;坪地3.5833万亩,占2.5%。主要地壤为黄绵土、黄墡土、红胶土、褐土。河谷川地中有川台地15.2737万亩,占74.3%;河流地5.2978万亩,占25.7%。主要土壤为淤育土、潮土。塬地主要土壤为覆盖黑垆土。用生态区域法估算,泾川土地资源对农作物的生产力:冬小麦为亩产304公斤,玉米700公斤,高梁516公斤,苜蓿干草1104公斤。但实际粮草产量低于估算数,且波动性很大。1983年,泾川县土地资源调查组根据科学评价原则,将全县土地划分为七等二十一级,其中一等土地14.959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1%;二等土地3.4834万亩,占1.7%;三等地地51.7622万亩,占24.5%;四等土地12.6204万亩,占6%;五等土地60.166万亩,占28.4%;六等土地42.324万亩,占20.0%;七等土地25.9827万亩,占12.3%。一般一至四等土地,在正常情况下,种植适宜作物可获得较好收成;五六等土地只宜于植树种草,发展林牧业;七等土地农、林、牧业都不适宜。但长期以来,由于经营管理不合理,耕作制度有缺陷,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土地资源比例失调,农、林、牧用地比例失调,土地用养不当,取多养少,取大于补,土壤肥力下降。1988年,全县农、林、牧用地比例为44.6%、11.3%、12.3%。

泾川县-经济发展



平凉市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良好,资源富庥,能源充足,潜力巨大。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铁、铜、石灰石、陶土等16种,其中,石灰石储量达7亿立方米,具有良好的开采价值。交通便捷,通讯畅达,国道312线和欧亚大陆桥



泾川县

复线宝中电气化铁路贯穿全境,程控电话、无线寻呼传递系统的开通,使通讯进入国际国内通讯网络。国家“八五”重点通讯建设工程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长途光缆贯穿全市。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交通、通讯网络已经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平凉市的经济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小型为主、中小结合、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结构,有煤炭、机械、建材、轻工、纺织、造纸等10个行业,产品130多种,畅销全国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等29个国家地区。全市农村经济坚持基础建设和综合开发并重,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日趋活跃,使全市初步形成了以城区大中型市场为骨干,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门类齐全,设施配套的市场网络。

平凉市教育事业形成以中小学基础教育、农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聋哑特种教育协调发展,相互配套的教育系统。

泾川县-民俗风情



放河灯



放河灯

河灯文化大约起源于春秋时期,是西王母文化的遗存,至今保持已达两千多年,进行这种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目的在于祈雨,求得上天保佑,使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相传公元前169年,西王母要去东南巡游,临行前令手下把风神和雷神两位尊神叫到行宫,吩咐风神去睡觉不要刮风,吩咐雷神要三天两头打雷下雨。因为风神和雷神两个都聋,一个也没有听准。风神是主管刮风的神,平日里谨慎小心,生怕误了西王母吩咐的事情,三天两头刮风,直刮得天昏地暗,土焦地干;雷神是专管打雷降雨的神,他误听为西王母让他去睡觉,加上平日里懒惰,一睡就是三年,直到西王母驾云归来,回到行宫,看到夜晚泾河灯光通明,人头攒动。一问才知,雷神睡了三年觉,没有降一点雨,风神刮了三年风,时而大风,时而小风,一天没停,天下大旱,边疆三年灾荒,黎明百姓苦不堪言,夜间张灯正从泾河里挑水抗旱。西王母一怒之下,撤了风神、雷神的职。并令新任风神、雷神一旦发现泾河灯光,便及时降雨,使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自那以后,每逢天旱,黎民百姓家家户户制作河灯,夜晚成群结队来到王母宫山脚下,在泾汭河上漂放。西王母看到河灯,便知民间发生了旱情,令雷神及时降雨,解除民间疾苦。

黎民百姓为了感谢西王母的慈悲情怀,每逢西王母的诞辰等重要节日,也欢天喜地制作河灯,到宫山脚下的泾汭河中漂放,以示庆贺。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看到的是泾河两岸的百姓们为了庆贺西王母的圣会自发组织的河灯漂放。

泾川社火

社火,原为中国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隋唐演变为节日送神会的杂戏、杂耍。宋范成大《石湖集》:“民间鼓乐谓之社火,不中悉记,大抵以滑稽取笑”。社火在中国流行很广,各地形式不同,风格各异。



泾川社火

泾川社火,北塬、南塬有别。北塬的夜社火又叫“地摊子”,是以歌舞为主。南塬的社火俗称“武社火”,以武打为主。社火的演出有些在正月初五之后。“上九”(古正月初九)多为社火的出台日。一般耍到元宵节以后,正月十八日收场,个别到二月初二才结束。有些村庄的社火有连办三年,连停三年的习俗。

北塬社火队伍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一副倒梯形的牌灯上写某某村社火队,配以“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之类的吉祥话和精致的剪纸为装饰,作为领队。每到一个演出点,两个牌灯立于接待处两旁,4至6对大彩灯排列四周照明。表演形式有龙灯、狮舞、旱船、民歌演唱、跑驴、快板、武术以及秦腔、眉户小戏和杂耍等。社火每到一个演出点,在锣鼓的伴奏下,先说一段“春官词”作为开场白。“春官”一般由有一定诗赋基础、应变能力强、出口成章的人扮演。春官说罢,狮子龙灯打园场,在紧锣密鼓中,龙灯飞舞,狮子滚爬,鞭炮轰鸣,一下子把社火节目推向高潮。随后,其它文艺节目次第登场。民歌演唱则由一半童男,一半童女边歌边舞,互相穿插变换队形。有的由一些青年踩上“小跷”,边扭边唱,别有一番情趣。在演唱节目中,以《张良卖布》、《绣荷包》、《珍珠倒卷帘》等一些群众喜爱的节目为主。一般多为戏剧中的人物故事,如《白蛇传》、《花亭相会》等。扮演者轻轻地快步奔跑,如水上轻舟在老艄公的指挥下飘荡。

南塬社火,包括罗汉洞、泾明一带,以“武社火”为主,兼有小曲演唱。武社火较多地保留了古代迎神赛会的传统。两只牌灯便是照明工具。在昏暗的灯光下,演员穿武将服饰,化装成特定的人物脸谱,手持兵器等,在锣鼓声中起舞打斗。有的人物在上下场时,均伴随一把焰火,以示腾云驾雾,渲染气氛。其表演内容多为“封神”、“三国”及隋唐故事等。



泾川社火

白天表演的社火有高跷、亭子、车社火、马社火等。这些都是或扭或舞不唱。高跷,装扮内容大都是历史人物故事。高跷在南北二塬、泾河川都很盛行。亭子又叫“芯子”。有“抬芯子”、“?芯子”。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把抬芯子变成了“车芯子”,即由人抬改为拖拉机汽车拉。亭子的装扮以巧妙、惊险、艳丽为上乘。其内容有历史人物,神话故事,也有现代题材的工农商学兵等等。“?芯子”是城关土窝子村的传统节目。它是专门打制的一个铁背心,一根铁杆从一只袖筒内伸出,高过头顶,上面站一两个小孩装扮而成。县城社火中还有“高抬芯子”和“单杆桥”。高抬芯子即为踩高跷的四人抬着的芯子。单杆桥是由四个踩高跷的人抬一根柔软的轿杆,上坐一丑角,随桥杆有节奏的上下闪烁,以惊险滑稽为乐。

车社火、马社火,即在车上或马上装扮的社火。多在农村集镇就地表演。社火中的秧歌、腰鼓、霸王鞭等节目都是近年从外地传入的一些娱乐形式。解放前县城还有一种由河南籍商人自办的“狮舞”,俗称“耍狮子”。这种“狮舞”在平地上耍时与其他社火中的狮舞相仿,不同的是把长条凳以井字形一个个垒起,边垒边耍,下边的人往上扔,上面的“狮子”用嘴接,一直垒到10余米高,十分惊险。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观众无不叫绝。在达到预定高度后,狮子又边耍边把板凳一个个扔下来,又在平地翻腾滚爬。

甘肃泾川“完颜部落”寻踪

完颜村沉寂了800多年,2004年才向世人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完颜部落”。这里的村民执著地守护着一座神秘莫测的古墓……

大金国在阿城建国,然后统治北方,入主中原,女真人也随之走向中原,遍布北方。

如今全国各地仍有很多女真后裔,他们有的已经改姓,有的仍以女真皇族完颜为姓,但他们都知道自己的根在金源。在2006年第四届金源文化节开幕之际,女真后裔从四面八方汇集阿城祭祖寻根。

泾川县-景点景区



丝绸古道璀璨明珠--西王母浴苑



西王母浴苑

古朴典雅,独具风格的奇特建筑群体构成了西王母浴苑这颗丝绸古道璀璨明珠的崭新形象。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络驿不绝,川流不息,给泾川这块古老而富饶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西王母浴苑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水资源优势而建成,地处县城以东7.5公里处,旁依312国道,依山旁水,环境优雅。相传这里很早以前是回山西王母的常去之地,站在回山之顶远远腑视此地,遥见有一泉清澈透明的池水,五彩碎石为底,池中有一水柱喷出高余丈,四季热气腾腾,云雾缭绕,清香之气,数里不散,其自然景观胜似昆仑仙境,欣喜之余,王母常与众仙沐浴于此。“东有崂山水,西有王母泉”的美誉由此而得,后被世人赞为“东有临潼贵妃池,西有泾川王母泉”之美称。

据测定,温泉水温常年恒温38.2℃,日出水量1920m3,水中含有13种有益于人体的活性微量元素,属氟离子重碳酸钠型医用矿泉水,泉水流而不腐,滑而不腻,温而不烫。经过多年发展,西王母浴苑已成为集“吃、住、洗、游、购、娱”于一体的国营旅游涉外二星级饭店。宾馆现有员工151人,占地42亩,资产总额2930万元,2004年投资420万元建成温泉理疗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

回山王母宫



回山王母宫

西王母宫位于中国丝绸古道甘肃泾川县城以西1华里处,泾汭二河交汇的回山之上。回山又称王母宫山,是西王母发祥地和祖庙所在。古籍载,“回”者,西王母俗名,如是,回山者乃西王母之山。周穆王来回山拜谒西王母时,手植古槐一棵,名“降真树”,并题“西王母之山”。回山,犹如一座美丽的金字塔,侧看则显西方白虎之相,神奇之中,象征着古西部先民对虎的图腾崇拜,与华夏民族崇拜龙的图腾一样,遥相对应。回山背依天池,面临高峰、夸父峰,左带泾水,右绕汭河,环抱瑶池,两河交汇于其下,山环水绕,古苍翠青,交相辉映,又如苍龙饮水,地理文脉堪绝。回山王母宫始建于汉武帝元封二年,宋初、明嘉靖年间曾两次重修,清同治三年毁于兵燹,现留有宋初重修碑石一通。政府基于保护西王母遗迹,宏扬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出发,1992年4月成立重修泾川回山王母宫经理会,并公告海内外,筹资募捐,在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台湾西王母信众的鼎力资助下,经过十年努力,一期工程西王母大殿、配殿、三座天门、天梯、回屋等于1994年10月竣工,开放游览。二期工程,东王公大殿、三清殿、瑶池、天池等整体修复回山王母宫原貌。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经理会的努力下,目前已修复东王公大殿和瑶池景区,其余项目计划2006年全面完成。

西王母大殿为王母宫的主殿。于1992年农历7月18月奠基重修,1994年农历9月12日竣工开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明清古建筑风格,斗拱樑枋,明柱回廊,月台围栏,外形喷砂,整座殿似汉白玉雕塑而成,建筑面积约360平方米,殿内藻井、樑枋、天花等采用金龙和玺彩绘。主神塑像西王母,高4.6米,左旁站立武像为白虎使者,右旁站立文像为青鸟使者。神龛背墙图案为西华天地,表现古西部山水,花草、树木、牛羊等风光画面。南北山墙两幅壁画采用工笔重彩绘制,分别表述有关西王母的六段传说故事。北墙壁画由西向东依次为:射日奔月、降临汉宫、瑶池宴会;南墙壁画由西向东依为:送疆域图、蚩尤之战、派使献玉。
6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甘肃省泾川县新闻网站

东王公大殿为王母宫主殿,1995年农历7月18日奠基重修,1999年7月18日竣工开光,仿明清风格,建筑面积360平方米,与西王母大殿相迎而立,主神塑像东王公、又号玉皇,高4.6米,金童玉女两旁侍立,神龛背墙图案为东华天地,表现东方日出的地方,南北墙壁画分别为木公初形,石室相会,金母诞生,金童传书,王公其人,玉女投壶。

配殿左殿为三皇殿、周穆王庙;右殿为五帝殿、汉武帝庙。

回屋相传是西母居住的地方,也是西王母和东王公相会之处。《神异经》中说:世有“回屋”,上有大鸟名“希有”,一遮翼“东华”一翼遮“西华”,西王母与东王公每年在鸟背相会一次。1993年9月12日,台湾三重市凤德玉宝殿一行30余人朝拜西王母于回屋,拍得显灵圣像,翌年同日,殿主黄雪香女士偕师兄妹四十人专程恭送显灵圣像至回屋。回屋内“回中降西王母处”大型石崖壁画表述《山海经》中记忆载的西王母原始形象,“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兽啸,蓬发戴胜”,有青鸟侍卫,左有周穆王乘八骏拜谒王母,右有王母驾临汉宫赐武帝蟠桃等传说画面。

瑶池 位于回山南麓,是传说中西王母举办蟠桃会、宴群仙的地方。西王母也曾在此设宴款待过周穆王这位人间君主。这里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水从石隙浸出,流向汭河,形成瑶池沟流域自然风景区,拾级而上,曲径入幽,奇花异草,美不胜数。特别是“夜月亭”更具特色,古时就已成为泾州八景之一,从古至今,这里一直是文人墨客、游人志士吟诗挥毫、观景赏月之地。过去,这里殿宇林立,亭台楼阁座落有致,随着岁月的流失,现仅存子孙宫一座。2004年初,当地政府基于弘扬文化,发展旅游产业,拨款400多万元,以充分体现瑶池西王母文化和水文化为主题,建成明清园林式风格人间仙境的朝圣地为目的,进行了大力开发,目前已初步实施了景区绿化,路网等工程,计划建成圣水池、过水殿、十二重玉楼等主体工程。

王母宫石窟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回山下,属北魏时期开凿的佛教石窟。窟内为方形中心塔柱,四面和窟内三壁分三层雕有大小造像1000余尊,具有北魏太和年间风格,距今约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造像慈容善面、内涵丰富,表现了佛、菩萨大彻大悟的最高境界,给人以“眼前佛面即如来的感觉。”窟外建筑为四层凌云飞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十分庄严。

碑坊在王母宫石窟旁,收藏古泾州26块石碑。其中有一块刻有泾州八景诗之碑,工笔刚劲秀丽,堪称一绝。最为珍贵者,当属碑室内收藏的三通碑石,其一为宋天圣三年重修回山王母宫颂碑,记载有关西王母的事迹,为宋代翰林大学士陶谷奉旨撰文,上官伈书丹;其二为南石窟寺之碑,记载北魏永平三年奚康生开凿南石窟的经过,雕有二龙戏珠的碑首现存北京大学;其三为镇海寺蒙文碑,用巴思八问记载元世祖忽必烈下谕保护泾州华严海寺和水泉禅寺的圣旨以及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律令。这三通碑石分别为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完颜村



完颜氏家谱

全国关内最大完颜宗弼(兀术)后裔取聚居区欢迎您!

完颜村位于泾川县王村镇,是全国关内最大的完颜宗弼(兀术)后裔聚居区,共有完颜氏1万多人。村内有金代最后一位皇帝完颜承麟墓和金兀术芮王完颜亨墓,金代十位皇帝及金兀术祠堂和始制于金代的“影”,有完颜氏供奉的汉族女神皇甫圣母祠和墓,有保存完整的金代女真人萨满教礼仪和祭祖仪式。还有明代朱元璋之子韩王夫妇墓。二OO四年五月,完颜村被批准为平凉市特色旅游景区,泾川县重点旅游景区。

村门

完颜村门,依据完颜部落满族村庄民族特色设计修建,它是泾川完颜村典型的文化符号和金兀术后裔完颜村的标志,是各界人士赴完颜村的第一直观形象。

老井

村口老井是完颜村多代族人吃水的老水井,水质纯净甘甜,几百年来,养育了该村多代完颜部落后裔。至今,还有一部分人仍在吃用这井中之水。特别是在这口老井井壁1米深处的箍井板中,隐藏着两块古代石碑。那是在“文革”中,族人为保护两块记载完颜氏落守灵800年的历史文物,就巧妙地深藏于这口古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165.html

更多阅读

6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原:波阳县)

鄱阳县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总面积4215公里。全人口约近150万(其中农业人口110万), 鄱阳县是江西省面积第二大县,人口最多县,县政府所在地为鄱阳镇。著名的鄱阳湖即在此。鄱阳县1986年更名为波阳县,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甘肃省平凉市多少个县

崆峒山:“山川雄秀,甲于关塞”,这是古人对崆峒山的赞誉。史载崆峒山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处,黄帝亦曾问道于此山,所以道家尊称崆峒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秦皇、汉武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后历代墨客也多有题咏。崆

6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

右玉县 右玉县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苍头河纵贯南北,东西宽45.7公里,南北长67.7公里,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全县平均海拔1400米,属黄土丘陵缓坡区。北与西北以古长城为界,与内蒙古的凉城、和林格

声明:《6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 甘肃省泾川县新闻网站》为网友后的老男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