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名家“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罗有明正骨法

“打针吃药,不如老太太一脚。”多年以来,北京民间口口相传着一位神奇的骨科老中医——“双桥老太太”。她曾为邓颖超诊治腰伤,被周总理称为“罗有名”,后自谦改名为“罗有明”。2008年10月11日上午10时45分,“双桥老太太”罗有明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老人本无长寿秘诀

罗有明老人原籍河南省夏邑县,丈夫王治忠为解放军将领,二人无子女。1949年,罗有明老人随丈夫进京,驻防京东通县。此后,长期在双桥卫生院(医院)的骨伤科行医。罗氏医术为家传,前四代传人均在河南当地行医。追随着罗有明老人,子侄辈的后人罗金殿、罗金官也先后来京。目前,全家人经营着“罗有明中医骨伤科医院”。

一位105岁的老中医,旁人很自然地想要知道她是否有着长寿的秘诀。当记者为此向罗有明的家人提问时,家人纷纷表示,“老人家好像也没有什么特殊的习惯”。棒子面粥、白薯、老倭瓜,这就是老人爱吃的食物。家住小院,早睡早起,早起散步锻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偶尔外出旅游,或者和孙子孙女们同享天伦之乐。除此之外,罗有明老人的侄子、侄孙、侄孙女并不能讲出老人生活中的独特之处。

“如果说有长寿秘诀,那也是因为老人家有一颗‘善心’。”罗有明老人的侄孙罗勇说。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其他家人的认同。家人们普遍表示,从外表上看去,罗有明老人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走在路上并不显眼,与普通老太太无异。

“心无杂念、无怨无悔、宽以待人、知足常乐。”家人说,罗有明老人生前喜欢用这四句话,归纳自己的一生。

■正骨医术传至八代

罗有明老人是“罗氏正骨法”的第五代传人,老人子侄辈的第六代传人罗金殿、罗金官等人,现已年近八旬。如今,在“罗有明诊所”内坐堂行医的,以第七代传人为主。罗金殿、罗金官等人均表示,家传的医术后继有人,老太太也会欣慰。

罗金官说,现在医院里面已经有30多位“罗氏正骨法”的传人,其中多为罗氏后人。罗金官说,“罗氏正骨法”作为家传的医术,对后人有独特的培训方法。想要学习“罗氏正骨法”的家族后人,都要先学“医德”。“先老人亲自讲,先不讲医术,也不讲药,就讲医生治病救人的道理。”罗有明老人的侄子、年近八旬的罗金官医生回忆说,当年他跟随老人学医的时候,老人的第一堂课就是“医德”。如今,他也是这样教授他的学生的。

目前,“罗氏正骨法”已经传至第八代,“第八代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对此,罗金官和罗金殿均表示“后继有人”。“其实我们并不保守,我们也想发扬光大。”罗金官说,罗家的后人喜欢学医的还是少数,他希望能够招收更多有志于此的年轻人。

周总理起名“罗有名”

“一掌击、一脚踢”,“借病人之力、用病人之实”,罗金官医生用这样两句话归纳了罗有明老人的医术。罗金官医生说,罗有明老人善于在不经意之间,用简单的手法治好病人的骨伤,徐悲鸿、齐白石都曾经是她的患者。

不过,令罗有明老人闻名于世,后被戏称为“双桥老太太罗有明”,还是起于她和周总理的一段渊源。

1956年的一天,邓颖超扭伤了腰,躺在床上不能动,多日治疗并不见效。周总理提议,把当时还被称为“罗王氏”或“老王家的”的罗老太请到中南海。

见面之后,罗老太一边和总理寒暄,一边帮助邓颖超翻身仰卧在床上。推拿按摩了一会儿后,罗老太停下手说,“已经好了,起来吧。”邓颖超起身后,居然可以下地走动,周总理和邓颖超都惊奇于罗老太的医术。

寒暄之间,周总理问:“你的名字是什么?总叫‘老王家的’不像话。”罗老太回答,“王门罗氏”。周总理对罗老太说,新社会人人都该有名字,“你这么有名气,我今天索性给你起个名字,就叫‘罗有名’吧。”

“罗有名”这个名字就这样渐渐叫开了,原本的“王门罗氏”再无人知晓。此后,罗老太在填表登记时,自谦把“罗有名”改成了“罗有明”。不过,为邓颖超诊治腰伤,让“双桥老太太”又慢慢代替了她的名字“罗有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6857.html

更多阅读

王利明: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界分

【正文】  一、界分侵权责任法与合同法的意义  德国学者瓦格纳教授指出,在近几十年的比较法研究中,侵权责任法无疑是最为热门的课题之一,这不但因为人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遭受各种损害的风险,还源于侵权责任法因为风险和损害类型的发

女士《五行称命书》亦称《孔明称命》 新格律诗派亦称

袁天罡称骨歌概述.......称骨算命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又称孔明)根据易经和万年历推算所著的一个简洁的算法,著有《五行称命书》又称《孔明称命秘旨》。后来到了唐代,袁天罡将其发展成为八字称 袁天罡称骨歌概述......称骨算命是三国时期诸

声明:《正骨名家“双桥老太太”罗有明 罗有明正骨法》为网友灵魂摆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