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周天子》展示了一个“人鸟纹玉璧”,我看了大吃一惊。原来,他所说的鸟形图纹,其实是一个古人企图创造的“人”字(带有蝌蚪文特征)(见图一)。这是我梦寐求索的文字之一。
为什么说它不是鸟而是一个“人”字呢?因为它也是我在介绍夏朝文字“射”字与“乍”字时指出的古代的文字定义现象。
古人把文字的创造看作是极其严肃,极其认真的事。所谓造字是夺天地之灵秀,会使“山河动,鬼神惊”。所以对新创造的字的形态,用玉雕加以凝固,使其具有法定意义。并用此玉器,祭告上苍,求得宽容和护佑。
玉璧上的“鸟”形符号,就是旁边人形的简化:两只手,两只脚,一个大脑袋。“人”字的大脑袋,就是蝌蚪文的那个起笔大圆点。
尽管夏朝文字里,常常能够见到蝌蚪文的痕迹,但看来,早期的蝌蚪文并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因为它很难释读。图二就是蝌蚪文玉玺。至今不能释读。
我已经收藏了数以十计的蝌蚪文古玉器,积累了八十多个蝌蚪文字。但能够释读的蝌蚪文字只有一个。现在,第二个能够释读的蝌蚪文字出现了,怎不令人欣喜若狂!
《辞海·鸟篆条》有:“索靖《草书状》:“苍颉既生,书契是为,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索靖,西晋书法家。这里的“科斗”,就是本文所指的蝌蚪文。《辞海》说明西晋时就知道有一种称为蝌蚪文的古代象形文字,并认为是黄帝时代的史官苍颉创造的。
实际上,东汉许慎在《说文》里就指出,“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
应该说,这段话并不是许慎的创造,还有更早的物证。我收藏了一个汉光武帝御制的直径达64厘米、厚达22厘米的白玉大玉盾,见图三。玉盾的正面浮雕“光武奉品”四个字(图四),背面就是许慎说的那段话(图五)。这个玉盾我估计是光武帝祭轩辕黄帝时的祭品。
现在常常有人把难认的字,甚至把夏朝文字称为蝌蚪文,是错误的。
我认为蝌蚪文是黄帝时代企图创造的文字系统。它就是人们所说的“仓颉文字”。这种文字的特点是其起笔点均有一个圆点,然后拉出一个尾巴,活像一个蝌蚪。这个文字体系看来并没有完成。
图一蝌蚪文“人”字(左)
图2蝌蚪文玉玺
图三玉盾正面
图四玉盾“光武奉品”铭文
图五关于仓颉造字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