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山县岳云中学办学历程回眸 湖南省衡山县人民法院
http://club.daxuecheng.com/yyzx
注册 | 登录
首页 新闻 论坛 活动 相册 成员 关于我们
首页> 新闻> 默认分类 > 正文
百 年 沧 桑 百 年 树 人
贺雁 发表于 2011-03-17 00:51:22 | 默认分类 阅读次数(762)
百 年 沧 桑百 年 树 人
——湖南省衡山县岳云中学办学历程回眸
湖南省岳云中学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2月,最初定名为“湖南南路公学堂”,校址设在长沙戥子桥,1912年更名为“湖南第二公学校”,校址设长沙荷花池,1914年2月改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定校庆为4月22日。1935年创办南岳分校;1936年,又在南岳增办高级农校。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8年长沙校本部迁南岳,再迁白果。1944年6月,白果、南岳先后沦陷,学校迁往安化兰田(今涟源市)六亩塘,高农停办。1946年2月,迁回南岳,定南岳为永久校址。1951年底,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湖南省立岳云中学”。1953年定名为“湖南省衡山第一中学”,1961年改为“湖南省南岳第一中学”。1966年复称“衡山第一中学”。1984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报经教育部同意,恢复原校名“岳云中学”。
岳云中学现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岳衡山南麓,校园占地164亩,前临南岳古镇,背倚紫云峰,群山拱卫,松柏掩映,环境幽雅。为宋、明时期文定、白沙、紫云三大书院故址,人文传统源远流长。
岳云中学从创办至今,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解放前的四十年和解放后的五十五年。
第一部分解放前的四十年(1909—1949)
一、艰苦创业时期(1909—1916)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10月,湖南酃县(今炎陵县)留日学生何炳麟请假回国探亲,满清政府诬他回国行刺,刚到长沙即被扣留,官费撤销,不能再去日本,旋在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湖南大学前身)任教。他目睹当时国弱民穷,不断受到列强侵略,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热潮的影响下,认为“欲兴邦国,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决心致力教育事业。于是邀集湘南人士刘光前、陈为炳、欧阳鼒、王焘、邓国勋、唐瞻云、李杜韩、廖钟泉、罗英、张建魁、陈堃、余冠三、余汉辉、何国琮等共十五人,筹资二千五百银元,创办一所中学,定名为南路公学。
学校在初办的三年中,校舍七迁,校长六易。这是因为学校没有自己的固定校舍,只是到处租赁房屋,房主一旦下了逐客令,学校就得迁走;校长则由创办人组成的校董会公推,谁要是在困难面前碰壁,或者在社会上谋到理想的职业,随时都可以“引咎辞职”,一走了之。当时学校经费困难,在校学生不过百人左右,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前途岌岌可危。幸喜自1912年何炳麟先生出任校长后,不图名利,不辞劳苦,不怕困难,毅然挑起办学重担,不仅使学校在教育界站稳了脚跟,而且发展成为闻名全省和全国的一所学校。
何炳麟先生出任校长后,首先就在长沙经武门荷花池确定校址,逐年兴建校舍。1916年10月,陈宜诚先生捐银18000两,添置图书、理化仪器、生物标本和工场机械,设备大为充实,为学校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经过八年的艰苦创业,到1917年就步入革新发展阶段。
二、革新发展时期(1917年—1937)
自1917年至1937年的二十年间,是岳云历史上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学校规模不断扩大,(除长沙校本部外,1935年又创办南岳分校。)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各项规章制度逐渐完备,不断进行改革创新。
办好学校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稳定的、优质的师资队伍,也要有优秀的学生。何炳麟先生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他接任校长之初,就提出“聘请好老师,招收好学生,办成好学校”的“三好”口号,注意延聘社会上学有所成、热心教育的知识分子来校任教。“五四”前后,在湖南教育界享有盛名的何叔衡和徐特立,著名学者符定一和赵景深都曾应聘到校授课。为了建立一支具有献身精神的师资队伍,早在1913年旧制中学第一班学生毕业时开始,就陆续从毕业生中挑选一批成绩优秀学生,送往湖南高等师范和北京师大等校深造,由学校给予一定津贴。1917年,以文亚文、杨国础、宋焕达等为代表的第一批从大学毕业的校友受聘回母校任教后,何校长就发出“校友治校”的号召,此后,即尽量聘请能够担任教师的校友回母校服务,既回母校,除非必要,即不轻易许可离校他去。因此,岳云的绝大部分教师和职员都由校友担任,其中如数学教师文亚文、谭创余、向大支,化学教师蒋昌瑛,体育教师杨一南、胡国春、李珍、美术教师丁竹如,总务主任赵子端等,都在母校服务长达二十余年;特别是文亚文长达三十余年,1935年被校董事会推举为副校长,协助何校长处理校务十六年,成为得力助手。
岳云办学成绩首先表现在学生学业方面。1924年6月,湖南省教育厅举办中等学校选优会考,各校选派优秀学生十人参加,岳云学生成绩名列全省之冠,除第一、二、三名均为岳云学生外,论学校总分亦列第一。从1932年7月开始,省教育厅规定全省高初中应届毕业生都要参加统一会考(初中从1933年1月开始),岳云学生会考成绩都名列前茅。如初中第三十四班学生黄聚韡参加第五届会考,成绩为全省第一名,得大陆银行奖金四百元,高中第十二班学生谢铮铭参加第七届会考,以数、理、化三科成绩列前五名,经中国科学化运动委员会湖南分会给予奖金。至于每届高中毕业生升入各大专院校者,都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其中较有名的校友有高八班李薰(曾任中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十二班孟少农(中科院学部委员)、高十三班曹建遒(中科院学部委员)、吕琳(中国航天事业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研究院副院长兼型号总设计师)。唐山交通大学特许岳云每年保送三名优等生免试入学,享有苏州中学、扬州中学的同等待遇。在学业方面,岳云素来以数学著称,拥有文亚文、谭创余、向大支、黄步瀛等名师,数学是以自编《混合数学》作教材,学生做练习题,力求整洁美观,用三角板划等号,至今传为美谈。
岳云一贯重视体育教学。何校长常以“体育救国”的口号,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他说:“国家之强弱,赖乎国民之健全;国民之健全,恃乎体育之普及。”岳云体育教学的方针是以普及为主,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岳云中学学则中明文规定:“本校体育是以发展全体学生体能技能为依据,不以养成运动选手为目的。”1922年下学期制定的试行新学制简章中即明文规定:“学生凡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准毕业”。而国民党政府教育部直到1933年颁布高初中正式课程标准,才提出这项规定。体育包括晨操、体育课、课间操、课外活动四项,其中每项有一次不到者,即以旷课一小时论。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考察体育成绩,学校从1917年开始举行运动会,基本上每年一次,在运动会中,全校学生每人最少参加一项,最多不得超过四项。为了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学校于1934年上学期正式成立体育部,为学校行政机构之一。正因为岳云一贯重视体育,不仅使在校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体质得到增强,而且在省内外的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在第六、七、八、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届省运动会中,岳云运动员均获田径总分第一,十五届男子排球赛和十六届男女排球赛均夺冠军;棒球屡得冠军,成为我省盟主。在第一届至第六届华中运动会上,岳云运动员是湖南队的主力,如1923年在武昌举行的第一届华中运动会,岳云获五项冠军和个人总分第一;第二年在全国运动会上,岳云获一项冠军和一项亚军。1925年,岳云运动员黄延义被选出席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1948年,岳云运动员周绍诜、刘辉榜分别破撑竿跳高、百米赛跑纪录,代表湖南出席全运会。总之,岳云的体育成绩在湖南是首屈一指的,这种地位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何炳麟校长说:“岳云的办学宗旨以全面发展为主体,数学、体育是两个翅膀。”事实确乎如此。
岳云办学,注意面向社会,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早在1917年就试办学科制,将在校各班分为农、工、商、文各科,这种分科办法在湖南是以岳云为首创的。过去,旧制中学不分初高中,修业年限定为四年或五年;1921年前后,国内教育界人士纷纷讨论学制,不少人主张改中学为三三制或四二制,岳云也在1922年秋组织新学制讨论会,制定试行新学制简章,采用三三制,分中学为高初两级。湖南省新制高中首先从岳云开始。此外还在教学上进行能力分组和道尔顿制试验。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急需,岳云从1922年秋开始,又先后添办体育专修科两班、艺术专修科一班,教育专科一班,为社会输送不少专门人才。由于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传统影响,新式学校在湖南开办十多年后,仍实行男女分校。1921年夏,杨开慧、蒋玮(即丁玲)、王佩琼、周毓明、许文煊、杨没累等六名女生,因参加学生运动为其女校开除,经毛泽东同志和其他几个教师的推荐,要求转入岳云学习,何校长为此专门召开校董会进行讨论,决定接收这六个学生入学。这一决议,开全省中学男女同校的新风,是湖南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三、迁徙流亡时期(1938—1949)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由于长沙不断遭受日本飞机轰炸,各中学都奉令疏散,因而开始了岳云历史上的迁徙流亡时期。
(一)一迁南岳,再迁白果:岳云因已在南岳开办分校,建好了四栋校舍,所以在1938年3月间迁往南岳开学;不料因日本进攻武汉,国民党政府的军令部迁来南岳,要借用岳云的校舍作办公地点,学校被迫将农科停办;同年十月,中学部全部迁衡山县属的白果镇,租赁周、刘、赵各姓祠堂五所及部分民房为临时校舍,开学上课。学校在一年之内,一迁南岳,再迁白果,饱受流离颠沛之苦。
(二)在白果办学六年:学校迁到白果后,校舍、设备已远不如前,生活日渐艰苦,那时住的是旧房,吃的是糙米,洗的是冷水,点的是油灯。但全校教职员仍安心工作,埋头苦干。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制度、生活纪律、体育活动等方面,都和在长沙时期一样,始终一贯地坚持传统。白果地处偏僻(当时尚无公路,不通汽车),环境安静,不受敌机轰炸的干扰,适宜于战争时期办学。学生方面新增不少来自农村的子弟,他们生活俭朴,勤奋好学;就是原来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也受到战争烽火的洗礼,开始习惯于新的环境和生活。当时缺少体育活动场地,学校发出自己动手建校的号召,由学生义务劳动开辟运动场,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当时缺乏体育器材,体育部主任杨一南老师因陋就简,利用祠堂的大凳做游泳技术陆上训练器械;利用树杈做单杠,利用乡村大路做跑道,利用溪涧小河做游泳池,利用废石磨子练习举重,利用鹅卵石做铅球,就这样训练出一批一批的运动员。
岳云在白果办学六年(1938年10月至1944年6月),学生开始只有六百人左右,后来增加到一千二百多人,在这里毕业的有初中第49班到72班,高中第18班到31班,在学业和体育方面仍保持过去的优良成绩。学业方面,如高中第27班48人于1942年暑期参加湖南第十三届中学生毕业会考,其中因成绩优异经省教育厅保送免试升入高等院校的就有24人。正因为岳云在抗战时期仍保持了过去的教学质量,所以唐山工学院在1942年至1944年将我校的保送免试升学的名额,由过去的三人增加到七人。体育方面,岳云选手于1941年5月参加在耒阳举行的第十五届全省运动会,获得学生男子组田径赛和排球三项冠军及总锦标,1943年10月参加第十六届省运会,除保持上述成绩外,还获得游泳冠军。
岳云在白果的办学情况,也可从教育厅督学的视察报告中得以体现。该报告中记载:“该校教学认真,成绩考查严密,平时练习检查极勤,故学生读书空气浓厚,学习紧张,成绩优良。”、“高中学生理科实验尚能个别实习,为战时学校所不易得。”、“学生生活严肃,内务整洁,校风甚好。”
由于岳云迁到白果办学,这一农村小镇因此日渐繁荣,饮食店、书店、印刷所等先后开业。岳云学生所主办的宣传抗日救亡的墙报、画刊,贴满白果楚南桥头的墙壁,吸引不少群众观看。
(三)流亡兰田一年半:1940年8月,军令部离开南岳,退还所借校舍,于是岳云在南岳恢复农科,兼办初中一、二年级,当时南岳校舍经过多年经营,已经初具规模,但是图书、仪器远在白果,两地分设,人力、物力难以集中,教学尤感不便,省教育厅督学多次视察,也认为有集中南岳办学的必要。
1944年6月,何校长在南岳正筹划将校本部从白果迁来,不料湘北战争吃紧,期末考试刚刚结束,6月20日、25日,南岳、白果先后被日军占领,留校师生百余人在黄土坝杨一南老师家及附近村落避难近两月,8月中旬得到衡阳沦陷消息,眼看胜利暂时无望,必须设法脱险,寻求出路。16日,何校长、文副校长率师生七十余人离黄土坝向娄底方向进发,于26日到达兰田(何校长于中途折返避居衡山新桥李淑涵老师家,到11月才抵达)。9月,岳云租得国师附中在兰田镇六亩塘村的校舍校具(该校已随国师西迁溆浦),得以在此招生开学。但全校新旧学生才150人,学校经济极为困难,幸得校友钟汉馨和学生家长黄云奎资助才得以勉强维持。当时教职员待遇虽远远低于兰田各中学(兰田是抗战时期湖南的文化区,原在长沙的长郡、周南、明宪和山东烟台中学等都迁来该地),但都能团结一心、茹苦含辛,与学校同呼吸、共命运,除照常授课外,所有各种课外活动皆一如往昔,如岳云剧团就曾在兰田演出话剧《双星恨》和《满城风雨》。1945年学生由上学期的366人增至下学期的660人,学校的经济情况才逐步好转。
(四)抗战胜利,复校南岳:
1945年8月,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这时,岳云从兰田迁回长沙还是迁回南岳,校内教职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何校长坚决主张迁回南岳。他认为南岳是名山胜境,风景秀丽,适于办学,而且教育应该面向农村,学校不宜过分集中于城市。于是何校长随即回到南岳视察校舍,结果看到的是一片瓦砾,几栋校舍变成平地,他虽然感到伤心,但并不丧气,随即筹款于10月份开始修葺校舍。半年以后,岳云又于1946年秋天在南岳开学了。
岳云在南岳定址后,全校教职工在何校长坚毅精神的感召下,团结一致,奋发图强,苦心经营,医治创伤,大有中兴气象。当时,副校长文亚文、教导主任谭创余、体育主任杨一南、总务主任赵子端,是支撑学校的四根台柱。这一时期学校培养的较有名的校友有高三十九班学生钟训正(东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解放以前的四十年,岳云不但以办学成绩优良蜚声湖南教育界,而且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每个革命历史阶段,都有一批思想进步的师生,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第一个闯进赵家楼点火焚烧曹汝霖住宅的匡日休(互生),他是岳云旧制中学第二班毕业的学生。同年5月27日,湖南学联成立,岳云旧制第八班学生李启汉作为该校学生会的代表出席了筹备会议。6月3日,岳云和省立一师、明德、长郡等二十多所学校的学生举行总罢课,以响应“五四”运动,岳云学生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6月15日,由教育界前辈徐特立、朱剑凡等发起组织的进步学术团体“健学会”在长沙正式成立,该会以输出世界新思潮、传播新文化为宗旨,何校长参加了成立会和各项活动。同年11月,毛泽东等领导湖南人民开展驱除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岳云师生积极投入长沙各校的总罢教、总罢课斗争,李启汉并被选派为驱张代表团的学生代表,前往北京请愿。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批岳云毕业校友和在校学生先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其中较著名的有何孟雄、李启汉、李渭璜、杨开慧、谢伯瑜、潘心元、向钧等。1923年,中共在岳云校内成立党支部,由向钧任书记,他们都在第一、二次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牺牲。根据现有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在这一时期英勇牺牲成为革命烈士的岳云校友有三十余人,实际当不止此数。至于这一时期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杰出人才,则有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上将、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吴志坚(原名吴黑撑)同志、著名作家丁玲、著名教育家贺绿汀(原名贺楷)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政府为了防止青年学生走向革命,对学生加紧政治监视和加强思想控制,同时在教学上加重课程份量,举行频繁考试,迫使学生整天埋头书本,不问国事,学校一时变得沉寂起来。但就在这种乌云蔽天的日子里,岳云仍有少数学生在暗中摸索革命真理,追求进步,如原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李锐同志(原名李厚生)和原“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征烈士,就是这一时期在岳云学习(1928年9月至1934年7月),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特别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席卷全国,许多爱国青年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高压,投身抗日救亡,这种形势在岳云也不例外。1935年12月,高十五班学生邓德滋(后改名方用,曾任省教育厅长),组织高中部同学上街游行,响应北平“一二·九”运动。期末教导处要勒令其退学,何校长却予谅解,准其继续在岳云就读。
1936年秋到1938年春,中共地下党员胡敬夫(当时已失组织关系),进步知识分子梁君大、朱抱坚先后被何校长聘请到岳云南岳分校任教,他们在学生中宣传进步思想,倡导抗日救亡。1937年11月,胡敬夫带领刘赞平、穰澄甫、王建功、向绍基、谭飞龙、彭庭桂六名学生从南岳奔赴延安,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员。不久,朱抱坚、梁君大先后被吸收入党,中共湖南省工委在岳云建立了南岳党支部,共有十二名党员,成为领导南岳地区革命斗争的核心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员何之光、邓轩宇、熊仲元先后被聘到岳云任职任教,他们在校内进行宣传活动,团结进步师生,开展学运,并于1949年四月建立了岳云党支部,发展了一批地下党、团员,为保护学校,迎接解放,做了不少工作。
第二部分解放后的五十五年(1949—2004)
一、建国后十七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49—1966)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6日,南岳解放,岳云面临新的转折。
1949年下学期,由于南岳、衡山等地解放不久,社会秩序尚待稳定,生源困难,因此在校学生人数锐减。(由1948年的1064人减至313人),学校入不敷出。1950年,政府尚未接管私立学校,岳云不仅在经济上感到困难,而且在人事上也发生波折。副校长文亚文、教导主任李昌董辞职他就,何校长敦聘生物教师康涤瑕担任教导主任,主持校务。当时不仅学校经济拮据,部分学生也无力交足伙食费,于是师生员工代表组成劳动生产委员会,请杨一南老师负责组织师生劳动,每天轮班砍柴、种菜、养猪,做到蔬菜、柴禾自给有余,坚持办学。
1951年五月,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岳云发生所谓“杨朴庵”案件,南岳特区政府某负责人根据一些迹象,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主观认定岳云存在以副校长杨朴庵为首的反革命集团,采取刑讯逼供手段,将案情扩大,先后逮捕教职员八人,工友二人,学生四人,并波及五四中学、南华中学,成为大案,震惊省内;造成校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教职员纷纷求去,学生要求转学他校(学生数一度减至211人),学校濒于崩溃边缘。六月,省教育厅派邓轩宇来校任副校长,协助何校长整顿校务,稳定师生。十月,经省公安厅、教育厅联合侦破结果,证明所谓“杨朴庵”案件纯属假案,因此案被株连的人员,除杨朴庵因有政治历史问题需另作处理外,其余均获释放,得到妥善安置,一场风波,始告平息。十一月,岳云由省人民政府接管,改校名为“湖南省立岳云中学”。从此岳云历史揭开新的一页。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濒临崩溃的岳云逐步获得恢复和发展。1955年,学校正式建立党支部,由邓轩宇担任支部书记。当时,已拥有一支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生上千人。学校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教师教学认真负责,学生学习勤奋刻苦。初中毕业生参加衡阳地区统考、高中毕业生参加全国统考多次名列前茅;特别是1960年高考成绩突出,全校149人报考,录取136人,其中高八十三班学生冯愈强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体育方面也不落后于人,1953年8月,学生欧阳载黄、邓征标、谭受青、胡树生、郑浩元、廖元英被选拔参加省运会,省运会选拔欧阳载黄、胡树生参加中南运动会,欧阳载黄获撑杆跳高第二,胡树生获五千米赛跑第三,欧阳载黄被选拔参加全国田径运动会,荣获国家体育健将称号。1959年五月,学生邓征标、胡惠香(女)、谭铁铮、王和生参加解放后第一届省运会;十月,学生邓征标、谭铁铮、李伯阳、胡惠香出席第一届全运会,李伯阳获三人团体定点跳伞第三名。1955年五月,何炳麟被评为优秀校长,杨一南被评为优秀教师,都出席湖南省第一次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1956年7月,省教育工会为何校长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在长沙集会庆贺,副省长谭余保代表省委授予“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成绩卓著”奖状。1959年4月何校长参加第三届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63年,省教育厅宣布岳云为全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高中可在衡阳、郴州、邵阳三个地区招生,初中则在衡阳地区择优录取。
1957年夏,全国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岳云也不例外。十二月下旬,开始大张旗鼓地进行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二月结束,教职工有十二人被划为右派,其中包括工会主席和语文、外语、数学、理化、史地教研组长,教师队伍开始受到严重冲击。1958年冬,在所谓“大跃进”浪潮的影响下,根据省委指示,停课大搞生产劳动,修京广复线,大炼钢铁,大办工厂,持续两个多月,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1960年夏,又掀起教学改革的群众运动,大搞高质量、高速度的双高课,在教改上违背规律,脱离实际。1965年11月,为贯彻毛泽东主席的“七三”指示,宣布废除“中学生守则”和学校过去所制订的一些规则。凡此种种,都体现了“左”的政治路线对教育的干扰,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教学质量。
建国后的十七年,尽管“左”的政治路线一度干扰了办学,岳云还是在曲折前进的,它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初中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他们经过斗争实践和进一步深造,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为领导骨干和中坚力量,其中不少人成为专家、教授和高级工程师。
二、“十年文革”的动乱倒退时期(1966—1976)
十年“文革”时期,学校动乱、倒退,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损失。1966年6月1日文化革命工作组进驻学校,抛出长篇材料《阶级斗争在南岳一中教师队伍中的反映》,为批斗教师制造舆论。九月初,在少数学生的鼓励下,图书馆的藏书四万余册被视为“封、资、修”的“黑货”加以烧毁,其中有极为珍贵的《万有文库》、《四库全书》(袖珍本)、《古今图书集成》、《大英百科全书》(进口版)等,也有个别教师和少数学生以破“四旧”为名进入南岳大庙打菩萨。九月,红卫兵运动兴起,学生和部分青年教职工纷纷成立造反组织,开展“四大”(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矛头直指领导和教师,党支部、行政组织和教学工作陷于瘫痪状态。1967年3月,校内各造反组织联合夺了党支部的权;4月,造反组织“麈战急”带头砸烂学校档案室,五十余年来所保存的文书档案全部被毁,仅余零星之断简残篇,使校史稽考困难,这是继图书被烧之后的又一浩劫。
受“文革”影响,1966年8月,高中招生两个班,入学一个月后即解散;1967年完全停止招生。1968年3月,军宣队进校支左,组织大联合,成立革委会,一面复课,一面搞军训,并于8月恢复招生,但宣布废除旧的招生制度,采取分配名额、社队推荐、县里批准的办法,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新生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加上1969年又宣布中学学制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初中二年、高中二年),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之差可以想见了。
在“文革”期间,全校92名教职工遭批斗、抄家和大字报围攻的有73人,占总数的90%,其中被开除、清洗、下放和以不宜在军事区工作为理由赶走的共68人,占总数的84%。师资力量严重削弱。
总之,受“文革”影响,岳云的优良传统被破坏,教学体制百孔千疮,教学质量一落千丈,难怪1977年冬恢复高考制度时,该届毕业生三百余人参加考试,结果全部落选;1978年夏,六个毕业班参加高考,应届生也无一人上线,只录取七名复习生,这是岳云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这就是“文革”给岳云带来的恶果。
三、“文革”结束后的整顿恢复时期(1977—1984)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拨乱反正,全面深刻地清除“左”的流毒,重新建立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正常秩序。1978年6月,岳云被省教育厅重新确定为省、地、县重点完全中学,为此,衡山县委为学校配备了精干的领导班子和质量较高的师资队伍。8月,余为骐出任副校长,专抓教学工作,1979年2月,又增加李正南、邓轩宇任副校长(邓轩宇在“文革”中被调出),1980年3月,由李正南任校长(1982年9月,李调出由余为骐接任校长)。学校领导和教师深刻认识到教育工作是百年树人的根本大计,不能只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只抓高中,忽视初中,特别是在当时基础教育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作为一所重点中学,必须建立自己的基地,办好本校初中。因此从1978年秋季开始,初中恢复招收三年制四个班新生,并按照初中特点,改善管理制度,领导分工把关,明确培养目标,加强教研活动,探索“双基”教学规律,加强基础训练,培养优良的学风,锐意办好初中。1980年高中过渡到三年制,抓紧提高高中教学质量,废除“快、慢”班,优、中、差生一齐抓,特别是强调贯彻两个全面,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面向全体学生,又提出“从基础学科抓起,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课堂四十五分钟抓起”的“三抓”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从1980年以后,教学质量得到稳步上升,良好的教风、学风得到迅速恢复。从1981年到1984年,四届初中毕业生712人,只有五人没有领到毕业证书,四人没有考上高中,绝大部分升入本校高中,及格率和升学率都达到达99%。1984年高中毕业生254人参加全省毕业会考,全部及格;预考上线230人,统考上线180人,升学率为72.6%,是恢复高考以来录取率最高的一届,被评为省招生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时期,学校积极争取上级拨款,开始注意改善办学条件。1981年8月,一栋四层教学大楼竣工,1984年8月,一栋四层女生宿舍楼和一栋十六套两室一厅的教工住房同时竣工,十六户中教五级以上教师开始告别平房,喜迁新居。
四、恢复校名后的改革发展时期(1984—1992)
1984年3月28日,省教育厅在湘教普字(1984)四号文件《关于长沙市二中等四所中学校恢复原校名的通知》中指出:“我省长沙市二中、三中、四中和衡山一中,原名长郡中学、明德中学、周南中学和岳云中学。这四所学校,均创办于辛亥革命之前,历史悠久,办学各具特色,教育成绩卓著,半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为了更好地为四化建设培育人才,经研究决定并征得教育部同意,自即日起恢复这四所中学的原校名。”在这一通知精神的鼓舞下,岳云在校师生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离校校友以各种方式关心和支持母校建设,岳云从此步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
1984年8月,衡山县委在衡阳市教育局的直接指导下,在全县中学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提出“校长组阁、教师选聘、三权下放、经费包干,奖金浮动”二十字的改革方针,由校长兼任党支部书记。根据改革方案,岳云由余为骐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赵聚煌任副校长兼副书记,赖礼煌任副校长。1985年10月,党政仍然分开,由赵聚煌任党支部书记。1986年11月,县委同意余为骐辞去校长职务,县委书记周克皓来校主持教工大会,由全体教工对校级领导班子进行民主选举,选举结果按所得票数排列为校长赖礼煌,副校长赵聚煌、文亚杰。一年后,县委增补廖兵为副校长。
这一阶段,学校继续改善办学条件,1986年6月,一栋三层科技大楼和一栋十五套两室一厅五层教工宿舍竣工。1988年2月,大礼堂兼餐厅(含厨房、浴室)竣工;1990年5月,初中部教学楼(原“迥程堂”)重建工程竣工;1991年10月,一栋五层男生宿舍楼竣工。1988年4月22日上午,岳云在新落成的大礼堂举行建校80周年暨何炳麟校长诞辰110周年纪念大会,到会的校友和来宾共千余人,老校友李锐(原中顾委委员)、杨第甫(省政协副主席)等都赶来参加,原教育厅长周忠尚等党政领导到会祝贺。下午,回校校友观看了团体操表演、校史展览、师生书法美术作品展览、作业、教案展览,并分年代召开了校友座谈会,晚上举行了文艺会演,新老校友登台表演,盛况空前。这是继四十周年校庆之后举行的一次校庆。校庆筹委会为迎接校庆,编印了纪念册和校友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
这一阶段,学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教学质量继续提高。1985年,岳云试行提前单独招生,以确保新生质量;同时部分高等院校开始接受保送生,此后,每届高中毕业生都有被保送高校的,名额一般在十人左右。1987年9月下旬至10月,在54428部队和54412部队的支持下,对全校各年级学生分三批进行军训,每批一星期,并在结束时开展检阅评比。通过军训,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此后,每届新生入学时,都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
1990年5月19日至20日,各地校友代表四十余人回校,成立校友总会,大会通过了校友总会章程,选举了负责人。岳云早在1915年就成立了校友会,此后,北京、日本、上海、南京、武汉等地先后建立了分会,总会在长沙、南岳先后建筑了会所。每年4月22日校庆时,照例举行校友大会,选举职员,报告会务,外地回校参加校庆的校友举行聚餐,最后表演文娱节目,尽一时之欢而散。新中国成立后,校友会组织无形瓦解,活动也跟着停止。四十年后恢复的校友会组织,继承和发扬“校友治校”的光荣传统,对促进母校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1992年7月,赖礼煌校长辞职,8月,文亚杰同志出任校长。10月,岳云中学被省教委评估重新确定为全省首批挂牌的8所重点中学之一。15日,省教委副主任陈白玉将“湖南省重点中学”的匾牌交给文校长。18日,举行挂牌揭幕仪式,由县长王俊杰和岳云前任校长赖礼煌揭幕。
五、“省重点中学”挂牌后的再创辉煌时期(1992—2005)
1992年8月,乘邓小平南巡讲话和省重点中学挂牌的东风,时年39岁的新任校长文亚杰与新一届校委会(这一时期先后出任副校级领导的有谭万鹏、王冬国、程立新、康旭东、许新民、文安国、李海云、赵秋云)和党支部(这一时期先后出任支部书记的有李庆玉、文亚杰、张建光、邓水清,出任副书记的有谭万鹏、王冬国、杨妙仁)一班人励精图治,提出“教学为中心,德育摆首位,质量是根本,管理作杠杆”的办学治校原则,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德育工作,培养“四有”新人
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用先进典型教育人,用严明的纪律约束人,是岳云德育工作基本做法。
岳云以其历史悠久,具有革命传统而驰名海内外,历届校友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学校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每届新生入学,第一堂课就是听老校长、老教师讲校史,随后参观校史展览室,使学生一入学就了解岳云,热爱岳云。
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由学校领导、教工或学生代表讲话,所有讲话全部编印成集——《润物无声》出版,并发给每个人。每天二十分钟的时事学习,持之以恒,让学生了解世界,关心国事,拓展视野。
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德育活动,是岳云思想教育的一大特色。主题班会、周末晚会、风采展示大赛、春(秋)游、知识大赛、夏(冬)令营、体育艺术节等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教育。有些活动还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自我教育。学校除开展向社会上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之外,还注意培养自身的先进典型,“日常行为规范示范生”、各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的评选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风气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严明的纪律是岳云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的岳云仍以纪律严明著称。学校根据实际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如课堂纪律、食堂纪律、就寝制度、卫生制度等,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由于德育工作卓有成效。1995年获“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6年获市“红旗党支部”称号,1998年获市“二星级文明单位”称号,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称号。
(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岳云的常规教学,实现了规范化和科学化,注重“从基础年级抓起,从基础学科抓起,从基础知识抓起”的常规教学管理,坚持“面向全体,整体推进”的策略。
90年代中期,素质教育浪潮席卷全国,学校勇立时代潮头,在全市提出课程设置改革方案,1995年下期学校制定了《素质教育实验方案》,在初一、二年级开设了素质教育活动课,开设了书法、文学、发明入门、无线电测向等二十余门课程,每星期活动一下午,长年坚持。
从2001年下期开始,学校在高一年级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每位老师有指导项目,每个学生有研究课题,学校先后有百余个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其中“南岳僧尼生活”课题获省一等奖。
与此同时,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设立了年级组,成立了中心教研室,积极开展多项实验教学,其中“辐射式教学法”、“碰壁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四能一体作文教学法”、“四环网络教学法”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利用音像教材培养初中生健康情感》和《高中理化生三科实验教学》等两个教改课题均获省二等奖。
由于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屡创新高,并始终位居全省市前列。1993年高考异军突起,上线人数首次突破百人大关,上线率居全市第一,这是1984年以后成绩最好的一年,也为后面连续12年的辉煌提供了参照系数,1994、1996、1997年高考公费上线率,录取率均居全市榜首,1998年本科上线率为58.9%,1999年为65.3%,2000年为78.27%,2001年为84.7%,2002年为59.17%,2003年为94.5%,2004年本科一、二批上线率为69.03%。2003年370人参考,本科一批上线150人,本科二批上线96人。2004年381人参考,本科一批上线171人,本科二批上线92人。2005年学校高三368人参加高考,362人上本科,本科上线率98.4%,本科一、二批上线290人(其中本科一批148人,本科二批142人),本科一、二批上线率78.8%,本科三批上线72人。王伟同学以682分的高分位居全省理科第8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丁宇文同学以664分的高分位居全省文科第24名,被北京大学录取;陈静同学以658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阳玉龙同学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今年我校600分以上的考生,文科有25人(全省文科600分以上的考生有1768人),理科有20人(全省理科600分以上的考生有2772人)。11年间,学校共为高等院校输送了2283名优秀高中毕业生。
学生参加数、理、化、英、信息等竞赛,有129人获市奖,有30多人次获省奖,1997年数学获省团体一等奖。
学校连续9年获市高中教学质量优秀奖,2000年被评为省艺术教育优秀学校称号。
(三)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凝聚力量
这一阶段,学校管理上的改革主要抓住两点:一是完善管理体制,理顺了校长与党支部(党总支)、校长与教代会的关系,确立校长在学校的中心地位,保证校长对学校行政决策权和指挥权,校长自觉接受监督。学校工作规划、财政预决算等重大问题,都经过教代会审议通过才予施行。二是加强队伍建设。1992年下期,学校进行了一次定编、定岗、定量、定质、定责的“五定”整顿,制订了岗位职责,完善规章制度,经十多年的修订和完善,2003年正式编印了《岳云中学岗位职责》和《岳云中学规章制度汇编》,保证了学校管理过程中的科学化、规范化。学校于1992年下期推出了内部结构工资方案,按工作性质、任务、职责和效果等,拉开量工资和质工资的档次。学校还在教职工中提倡“赶超先进,拼命工作,无私奉献”的“三种精神”和“热爱教育、热爱岳云、热爱学生”的“三热爱”,激励教师敬岗乐业。
由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1993年以来,岳云多次被评为“衡阳市学校管理先进单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1998年4月,文亚杰校长审时度势,大胆提出了新时期新的办学理念,即“四大追求”:“追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追求学有特长与全面发展的和谐,追求现代革新与传统继承的和谐,追求物质待遇与精神激励的和谐”,并付诸实行。
首先是致力追求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为了尽快使学校步入现代化学校行列,学校以多种形式筹集建设资金,加大了学校投入,学校面貌迅速改观。
1993年以来,新增建筑面积42233平方米,占学校总建筑面积的77.5%,先后建成岳云教育实习基地,8栋百余套教工住宅,图书馆等。2003年4月建成具有全省一流水平的体育馆。同时,学校又有步骤地充实和更新各种教学设施,开通了校园教学网络,配齐了多媒体教学的基本设备。2001年,学校制订了《2001—2005年学校建设发展规划》,为岳云未来的发展描绘了蓝图。
岳云有千年办学渊源,依托地理优势,挖掘人文资源,先后兴建了“四园”(文定园、白沙园、甘泉园、集贤园),“四亭”(春秋亭、迥程亭、甘泉亭、集贤亭),“四碑”(书院故址碑、名人题词碑、何炳麟教育奖励基金捐赠纪念碑和毛泽东接见何炳麟纪念碑),“四石”(勤、恪、忠、毅),“一画廊”(春秋画廊),美化绿化校园。
1993年,岳云被评为“省园林式单位”,2000年被授予省“绿色学校”称号,2002年11月,被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评为“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单位”。2004年5月,在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中,成为全省106所重点中学中获得表彰的10所学校之一,被评估团誉为“名副其实的三湘名校”。2004年我校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2005年5月,我校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光荣称号。
其次是致力追求学有特长与全面发展的和谐。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提出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具体从三个方面着手抓起:
一是按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必修课,同时,加强了劳技课、信息课的教育。二是增开选修课。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人口资源与环境”、“心理健康”等课程。三是丰富活动课。开设了五个活动课系列:思想教育课,科技活动课,体艺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和社团活动课。
第三是致力追求现代革新与传统继承的和谐。
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岳云形成了自己的办学传统:民主办学、科学管理;校友治校,群策群力;勤恪忠毅,从高从严;全面发展,突出数体;面向社会,不断革新;追求真理,跟上形势。这一时期,全校师生继承发扬自己的传统,并赋予革新和创造,在管理方面,逐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掌握了教学视听化,信息网络化,办公现代化等先进管理手段。在教改方面,制定了“以课堂教改为重点,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要质量”的基本方针。岳云教工所撰写的论文获市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有300多篇,编辑了教师论文集《岳云论丛》,编辑出版了《古诗文诵读》、《南岳诗文联选粹》和《环保读本》等三本校本教材。学校注重学生的文学熏陶,先后出版了5本学生习作集《甘泉园》,3本学生自选美文集《紫云亭》。
第四是追求物质待遇和精神激励的和谐。
教师的精神需要高于物质需要,安贫乐道,甘于淡泊,但精神激励长期与物质待遇相脱离,便会变得苍白无力;相反,只注重物质激励,而削弱对精神激励应有的注重,则不仅物质激励的作用会降低,而且会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偏航向。因此,学校注重荣誉称号的授予、职称的评定、社会兼职的分配、婚嫁寿辰的祝贺、生老病死的慰问。同时,学校尽可能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帮助解决子女就业和配偶安置等问题,并尽可能地逐年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
长期的文化熏陶和精神激励使得岳云名师辈出,学校有6人被评为“特级教师”,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湖南省优秀教师”,有2人被确认为“国家级青年骨干教师”,校长文亚杰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副校长程立新当选为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由于办学成效显著,在2003年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的省重点中学督导评估中,学校居全省106所重点中学的第六名,成为受表彰的10所学校之一,并获奖金5万元,国家督学、省教育督导室副主任督学、评估团团长彭酉斌同志对学校给予了高度评价:“岳云中学办学整体水平高;较好地做到了重点中学'改革、实验、示范、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要求;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能在全省起示范作用的省级重点中学;是名副其实的三湘名校。”
纵观岳云近百年的办学历史,由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加之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岳云建校以来最为辉煌的时期,教育教学质量连攀新高、校园建设日新月异、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5年下期,在校学生达3300余人,在职教工达207人)、社会影响日益增强。
1998年9月,根据省教育厅有关省重点中学不得举办初中的文件规定,学校在原初中部的基础上创办了民办迥程中学,该校创办6年以来,每届毕业生参加全市初中毕业会考的成绩均处衡山、南岳两地领先地位,从而成为岳云高中的主要生源基地,招生规模由最初的4个班增到6个班,办学模式由“名校办民校”逐渐向“三独立”(独立法人、独立校园、独立核算)民校过渡。
这一时期,学校除了抓好自身建设之外,还注重加强与广大校友的联系,分别于1998年4月22日和2003年4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建校90周年和95周年的庆典活动。
岳云中学走过了近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的风雨沧桑,百年的灿烂辉煌。近百年来,她培养了四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解放、为祖国富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谓桃李遍天下,声名播九州。然而,历史的辉煌只属于过去,未来的辉煌正等待着岳云人去开拓创造。如今,岳云中学全校师生正团结致,上下一心,秉承“勤、恪、忠、毅”的校训,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审稿: 文亚杰张建光
执笔: 曹先志杨光辉成俊峰谭文汉
2005年10月
更多阅读
拥抱“A股活” 岳云鹏柳岩牵手拥抱
内容提要:l绝大多数VIE架构的互联网公司都应该考虑“拆V回A”或者“拆V上三”。 特别是以下这几类互联网公司更应该坚决回来:(1)具有行业敏感性的公司(如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公司等);(2)由于国情迥异海外投资人难以理解的公司(如互联网医疗、
新浪财经面对面---2012末谢国忠专访 岳云鹏专访面对面
中国没有土地短缺 未来五年房价跌一半 主持人权静:如果用资金的角度来衡量,房地产市场是不是跟股市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在货币层面上来说,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去推动房价的继续上涨。 谢国忠:而且中国的房地产每年投资大幅上升就是
八一八德云社之烧饼曹鹤阳闫云达岳云鹏 德云社岳云鹏相声专场
八一八德云社之15篇&闫云达BY灵犀老郭出名之后在北京收了很多徒弟,但最早收的徒弟,当属未成名之前在天津收的闫宗海,小名亮亮。2007年,闫宗海找到德云社,和郭德纲再续师徒情谊,郭德纲因为他是大徒弟,所以给他起名为“闫云达”。闫云达
孔雀胆之陷狱 孔雀胆 陷狱 岳云
深秋的夜风不比寒冬的凛冽,却也冷却肌骨。两辆囚车在京师锦衣卫的看押下行进在青州通往济南城的官道上。与常例不同的是,这两辆囚车被厚布严密围了起来,只有夹住人犯的脑袋和双手的特制木枷露在车顶,其实也只有东厂的人才明白,这是
妹妹要是来看我(童声 歌词 妹妹要是来看我岳云鹏
妹妹要是来看我(童声)歌词妹妹要是来看我,千万不要走小路,小路上的石头多,我怕妹妹扭了脚。妹妹要是来看我,千万不要走大路,大路上的汽车多,我怕妹妹出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