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美学
大卫.格里菲斯和《一个国家的诞生》
姓名:董婷婷
学号:1011020116
班级:1004班
专业:编辑出版学
学院:文学院
《一个国家的诞生》——好莱坞推出的第一部高成本(10万美元)、长达12本、由1200个镜头组成的经过静心剪辑的与影片。它是以后“大片”的滥觞。它在技巧上有很多创新,在商业上也很成功,据说这部影片的纯利润达到2000万美元之多,当时影片无出其左。而这部电影的导演便是电影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格里菲斯。他几乎单枪匹马地发明了电影概念。
大卫.格里菲斯这位伟大的电影艺术家生于1875年,家乡在美国肯达基州,父亲原来是南方军队的上校,这是一个典型的南北战争中破产的家庭,格里菲斯家境贫困,为了生存历尽艰辛。而南方军人家庭的出身这样的背景也不可避免地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他的电影中,乃至美国内战,都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这样的风格一直贯穿着他的整个艺术生涯。
格里菲斯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早年他当过文员、售货员、演员、临时工、虽然一心相当伟大的作家,但作品始终无人欣赏。他当演员时无论到哪个剧团,那个剧团不久就倒闭歇业。因此,在格里菲斯30出头时,他被迫投身到爱迪生的比沃格拉电影公司去当电影演员。而当电影演员当时还是一种“不光彩的职业”。洛杉矶房主们的招租广告上大多注明:“带狗者和电影演员谢绝上门。”其后格里菲斯兼任导演,他的艺术才能的体现是在1915年拍摄《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始的。
1901年---1911年,是格里菲斯电影创作逐渐成熟的时期,他开始尝试使用“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手法来加强影片的节奏。如《孤独的别墅》和《隆态尔报务员》。而这两部作品正是《一个国家的诞生》精彩桥段的雏形。1915年,在离开传记公司后,格里菲斯就拍摄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
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改编自托马斯.狄克逊的同名小说《同族人》。影片讲剧情大概为:回顾南北战争,对南方遭到破坏,3K党为恢复南方,荣誉、惩治黑人的努力作了讴歌,最后奠定南方的合法地位,从而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影片1915年2月8日在美国上映,这一天是令格里菲斯和世界影台终生难忘的日子。影片一经公映,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甚至引发了媒体与社会的大论战。不少种族主义着将此片奉若神明,而社会舆论则谴责导演格里菲斯是“政治白痴”和“种族主义偏见者”,双方唇枪舌战,直至引发骚动。但是所有这些不但没有掩盖,反而刺激了这部影片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
从故事情节上看,该片确实反映除了格里菲斯偏颇的种族观念,透露出他反对南北战争、反对解放黑奴的思想意识,具有强烈的强烈种族主义色彩。在这部影片中,格里菲斯把黑人描写成野蛮的、没有经过文明洗礼的奴隶和罪犯,他们强奸、抢劫、杀人;他把3K党描写成一支英勇军队,丝毫不提及他们的血腥行为和丑恶的实质,并把共和党也刻画成阴谋的策划者。在影片的前半部分,战争还没有开始,人们和平相处,相安无事,过着田园风光式的美好生活;而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则开始描写战争带来的恐惧、血腥,美好的生活一去不再。影片的观点完全站在南方奴隶主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整个美国历史发展的高度上。
在《一个国家的诞生中》,格里菲斯做了最大限度的尝试,他几乎用尽了当时能够想到的任何手法。《梦幻视野》里说道:这部影片使用的很多技巧是前所未闻的,如用极远景来拍摄南北两军大战场面,用相当近的特写来描绘某些动作。3K党人策马飞驰的场面,格里菲斯是把摄影机装在一辆行驶中的卡车进行跟拍的。格里菲斯为了打破银幕的单调感,广泛采用了圈入的手法。当圆圈转向一个时,观众就看到步伐整齐的军队正在走向战场。格里菲斯按照平行叙述的法则,从三个不同的地点——大火焚烧中的大西洋城、卡梅隆一家焦急不安地倾听外面战斗的房间、激烈战斗的战场——来讲述故事。
《一个国家的诞生》具有这样的电影语言特征:
1、特写和远景的交替作用
格里菲斯第一次在好莱坞一家电影院里放映一个被割下来的人头的大特写时,引起了观众极大的恐慌,也标志着特写镜头的面世。虽然这种拍摄手法在今天的观众看来已经非常习惯了,但是在当时却是一项惊天动地的创作。我们发现,我们发现,格里菲斯尝试并实践了另一种镜头:远景。更进一步地,他将两种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了美妙的画面组合。如军队在进行的远景加上大特写表现一只手吝啬地分配南方军最后的粮食;远景中的战斗人员,加上四区的一个个士兵,等等。
2、“闪回”的出现
“我采用了闪回来加强悬念,这一手法在那时的电影中所没有的成分。我不去表现一个姑娘坐在木盆里漂在河上顺流而下的画面,而是用闪回在影片中切入一个解释这一场戏的情景。现在的电影,如果没有用这一人所共知的手段来分散一下关注的注意力,那就会被认为是干巴巴的了。”格里菲斯说道。“闪回”的概念可以将时间“停住”,因为闪回的起点和终点是时间的绝对长度,使它变成一种具有相对长度计量的内容,时间因此也就成为电影表达的一个手段。希望时间能够成为使相对的人可以控制的具象,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核心动机,巧合的是,这也是电影艺术真正诗人迷恋之处。
3、圈入、圈出的技巧
一个经典的圈入、圈出镜头是所有讨论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提及的:一个母亲坐在山顶哭泣,圈出之后出现的是山下一座在熊熊烈火中燃烧的村庄,那么母亲痛哭的原因就非常显而易见的表现出来,不用附加任何的画面或者文字来说明解释了。当圆圈转向一个山谷时,观众就看到步伐整齐的军队正在走向战场。
4、平行蒙太奇的运用
格里菲斯进而利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故事,镜头频繁转换,每本平均100个,比常规几乎多一倍,造成了非常紧张的气氛和紧凑的节奏,去的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在影片的结尾部分,平行蒙太奇交替表现疾驶的3K当的白色马队和卡隆梅全家被黑热军队围困而危在旦夕的情景,给观众带来了极为强烈的震撼。影片的“一分钟抢救”,是把刑场行刑前的准备活动与工人妻子等人驱车追赶火车要总督特赦令的行为平行、交叉叙述、在视觉的镜头运动中造成只有电影才能产生的叙述节奏及观众紧迫的心理期待。
另外,林肯被刺的那个段落。是由镜头分别平行表述:林肯和他的随员、保镖、暗杀者,观众席里主人公,舞台上的演出,在交叉中逐渐迫近的景别,将暗杀林肯推至高潮。由此不同景别、角度连接起来的镜头叙事,省略了事件过程中不必要的部分,使叙事简明,突出人物的关系与任务在实践中的心态和个性,富于喜剧的张力,更具有电影叙事特有的视觉节奏,调动了观众的心理期待和审美需要。
5、有特写
暗杀林肯前刺客的脸和抖动的手枪是以追光、圈光的办法形成的特写景别,
有效地突出细节,展示人物的心态、情感。如“母与法”里法庭上,工人妻子的脸和手的特写。
《一个国家的诞生》和《党同伐异》都是格里菲斯的巨作,是美国电影早期的两个无法逾越的高峰,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其他电影。同时它们也预示着格里菲斯达到了个人生涯的顶峰,也展示了电影技术上的最佳手法,为电影开始争取作为艺术的地位,并断然指出:电影是美国社会最强大的社会力量之一。
正如《梦幻视野》里说道:《一个国家的诞生》直到默片时代的末期还长盛不衰,很快在美国和欧洲出现了一批大批模仿其风格的作品。所以,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诞生》首映咋美国上一个的日子,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
参考文献:《梦幻视野——高科技与影视》陈志良明德
《美国电影艺术史》蔡卫游飞
《电影导演艺术教程》韩小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