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目标体系
一、单元概述
通过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已初步领悟到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是会发生变化的。但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植物的各种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这样一些问题是值得学生关注的。
其实,植物会长高长大,许多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开花结果,这样一些事实,三年级的小学生是知道的,但他们还不曾去探究事情的原委。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曾引领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植物生长变化现象,如叶的生长变化、树的落叶现象,等等。本单元将立足于引领学生认识植物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变化,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现象。组织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在学生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引领学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思考,研究根、茎、叶在植物生长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初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各个器官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是为了满足植物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希望学生在种植、管理植物的过程中,在经历了单元设计的一系列活动之后,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科书选择的种植、研究对象是绿色开花植物一风仙花。植物的种类很多,为什么选择风仙花呢?一是因为风仙花的花是美丽的。学生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接触了很多花,并且因为美丽的花,他们会有更多的关注和兴趣,会对“花是怎样来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等问题产生好奇心。从学生关心的事物和问题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无疑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欲望;二是因为风仙花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容易栽培管理。小学生种植这样的花,易获得成功。在成就感的驱动下,容易引领他们关注所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保证长期的观察记录活动能有效的进行;三是因为风仙花植株较小,便于携带,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搬动花盆进行观察;四是因为风仙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3-4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生长周期刚好在一个学期内,有利于组织学生观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出生一成长一繁殖一衰老一死亡的全过程。教师在把握选择植物原则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据当地的植物资源状况,选择适宜的植物组织学生种植。
本单元共7课,是以风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从孕育生命的种子开始,到播种、种子长出根、子叶出土变成幼苗、植物长高长大,最后植物开花结果、长出新的种子。伴随着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各个器官的出现,引领学生思考、研究植物器官的作用。教学的任务旨在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学习栽培植物的技能,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研究植物根、茎、叶的功能,初步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在观察、记录、预测、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体会观察和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初步建立起认识植物的“模型”,为学生认识和研究其他植物,乃至研究动物等其他生物奠定基础。
二、单元内容
第一课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第二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
第三课 我们先看到了根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第五课 茎越长越高
第六课 开花了,结果了
第七课 我们的大丰收
三、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棵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衍的。
●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体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来的。
●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种植和培育植物。
●使用放大镜。
●比较准确地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依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
●以已有经验或观察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
●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
●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 《茎越长越高》教学设计
背景和目标
从风仙花的生长看,植株在不断长高,并且越来越“枝繁叶茂”了。因此,这时植物茎的生长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从学生的发展需要来看,他们知道了植物所需水分和“食物”的来源,但是根吸收的水分、叶制造的养料是怎样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分,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和生存需要的呢?为了顺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教学同样是从交流活动开始的。与前面几节课的交流活动不同,前面的交流是在展示实际观察到的植物生长变化的事实层面上进行的。这次的交流活动“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是以整理观察记录结果为主要日的的,试图通过制作植物茎高度变化统计图表的方式,引领学生关注茎的高度生长变化规律。
关注了植物茎的生长变化现象,从中引发的思考会是茎有什么作用?“植物茎的作用”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出发,在学生对于茎的作用的原有经验基础上,组织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加以证明。教科书只安排了认识茎运输水分作用的实验,这是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考虑的。
科学概念: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芹菜、红水、烧杯、小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交流:说说你对种下的凤仙花的观察结果。
2、谈话:凤仙花从小苗长大了,叶子变多了,茎也变粗变长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茎。
二、学习新课
观察发现问题
1、课件出示四种形态茎的图片、变态茎的图片.学生回答简要复习。
2、课件镜头从上面缓慢地下移,出现的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且有矮小的灌木、缠绕生长的藤蔓、微小的地钱,阳光从缝隙中轻柔地洒下来,各种植物在适宜生长,各得其所。
3、师提示: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如:茎为什么会长得千奇百怪?为什么会长有茎?没有茎,植物会有什么后果等)
猜想与验证
1、针对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猜测可能是什么原因、有什么重要作用?
2、小组短暂讨论后汇报。(交流的重要性)
(如:输送水分和养料、贮藏营养成分、繁殖作用、吸收水分和养料、捕捉食物等。)
3、请学生判断哪些猜想可能是正确的。
4、对自己的设想用什么办法证实?
5、师生共同讨论验证的方法:
实验验证:需要的工具材料、实验的操作过程、小组分工
逻辑推理:由植物相关器官的作用推导出茎的作用等。
经验论证:茎大部分有什么特征?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查找资料: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课后)
6、你们愿意选取哪一个选题作为自己研究的项目?
你需要进行什么准备、多少时间?讨论后上来领取。
7、小组分工开始验证,做好相关记录。师巡回指导。
研讨:
小组汇报:现象及理由。要求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师于其中穿插补充;
茎的一般功能:输送水分和养料
请学生切开已经在阳光下放置两小时的芹菜,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现象。
请学生说说其他可行的实验材料和验证方法。(课后可试)
茎的贮藏功能
验证结果如何?
师补充进行课件演示。出示甘蔗的纵切剖面图和水仙花的纵切剖面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他们的特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归纳:甘蔗的茎相对很粗,水仙花的茎是圆球状的,它们能贮藏水分和养料。
茎的繁殖功能:
我国古代哪一句很有名的诗句就说出了这种现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课件出示“葡萄扦插成活的分解图”,让实验组的学生讲解:葡萄茎扦插后在节上会出现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因为节上长出芽,所以以后才能长出新植株。再深入了解哪些植物可以像葡萄一样用茎扦插成活,启发学生关心周围的植物,如月季、天竺葵、桑树等。
演示农民种甘蔗的掩埋成活。
l植物的茎能吸收养料吗?以沙漠里的仙人掌为例子进行说明。课件演示阳光下茎表面叶绿素的作用。
2、小组总结、归纳
3、评价鼓励。能够发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作用,真了不起。鼓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
(评价要注意的问题:实施评价时不能只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要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记录性的分析,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随时进行反馈和矫正。)
拓展:
1、出示非洲原始森林的食人树图。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植物?长在什么地方?它的茎有什么作用?
2、要求课后查资料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