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关内花石楼
对于喜欢各式建筑的人,来青岛而不去逛八大关,如同去上海而不到外滩,至天津而不看五大道。在这片幽静的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包括了俄、英、法、德、美、日以及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是又一处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建筑群落。
身处独具匠心的欧式建筑群中,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历史的气息。诸多的历史文化名流已经消逝,而这凝聚着无数建筑师心血的欧式建筑群依然屹立于这座滨海城市,让世人去领略其恒久不变的风情。
景区面积70余公顷,幽静清凉的大路纵横其间。八大关把公园与庭院融合在一起,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马路的行道树品种各异。建筑与环境融合无间、人文与自然和谐共生、东方与西方贯通一体、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可谓是八大关建筑的总体特征。
众所周知,八大关的得名均是来自于中国古代军事关隘,包括纵向连接的紫荆关路、宁武关路和韶关路,以及横向交织的武胜关路、嘉峪关路、函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居庸关路和山海关路,实际上共有十条之多,八大关只是泛称。
八大关本身具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在西洋风格别墅中可以发现不少借鉴中国传统营造法式之处,而这里的园林艺术则是以中国古典园林为基调的多元文化合奏。中外建筑师共同创造了这部文化经典,展示了一幅跨文化对话图景。
许多人对八大关有一个误解,认为它是一种殖民地时期的文化遗存,其实,八大关的大规模开发是在20世纪30年代,是在当时的民国政府主导下进行的,多数建筑也是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
1931年,第二海水浴场伸入海中的海岬处,一座别墅拔地而起,它有旋转式露台、哥特式尖塔,当然也有个美丽的名字——花石楼。这是黄海路上的第一座别墅,也是八大关风景区辟建之初最早的一座私家花园别墅。
从外观看,它有旋转式露台、哥特式尖塔、拜占庭式的门廊,组合主体是巴洛克式的建筑,整个花石楼是个格调与文化拼在一起的集中式建筑。
进入别墅里面,墙面摸上去光滑且渗出丝丝凉意。花石楼的得名据说就与这些“滑石”墙壁有关。原来,滑石是当时来自莱州的一种石材,在中国建筑中少有采用,这座别墅里面的墙壁却镶嵌有大量滑石,人们便将其称之为“滑石楼”,后来觉得“滑石”二字不好听,便取了与它谐音的“花石”。
人们赋予了这座美丽的别墅很多的故事,有人说这里是德占时期德胶澳总督郊外狩猎时下榻的行宫,俗称“歇脚楼”;还有人说这个美丽的地方原来是海滨提督别墅;也有人说这里原本是小提督楼……花石楼究竟是谁建的?在真正走进花石楼以前,先得找出它真正的主人——白俄贵族涞比池。
1919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很多沙皇时期的富人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为了保命,他们中有些人逃到了中国,涞比池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上海俄侨中一位著名的报业大亨,俄文报纸“柴拉”报系的开创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上海、哈尔滨、天津三个城市非常有名,是报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被誉为“远东俄侨报业的巨头”、“远东俄侨报界的北岩”。
在俄国富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比如说冬天打猎、夏天度假。当涞比池来到青岛后,看到了这里的景色,瞬间心动,这不就是夏天度假的一个好场所吗?
于是在1929年8月31日,他向“青岛特别市土地局”呈报修建别墅的申请书:“太平山黄海路西南角,有12号地皮一段,约千余方步,尚属空地。窃以为,该处地势临近海滨,风致优雅,极宜于建筑,故拟在该段地内建筑楼房,以作消夏处所。”这个申请书至今还保存着,它也打破了花石楼曾经的那些版本,不是“歇脚楼”、也不是“提督别墅”。
花石楼从1930年11月开工,至1931年10月3日建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时间,建筑投资八千银圆。由岛城著名设计师刘耀宸设计,王云飞组织施工。其院落中的八角亭、马厩、传达室和网球场等附属建筑,均为建筑师王义朋设计,整个配套建筑直到1932年2月21日才全部完工。
坚硬的花岗岩把整个别墅包围,让它显得保守又厚重,这个特点似乎与海边的清爽不太搭调。但在俄罗斯的乡间,古堡大部分就是这种类型,因为那里常年冰雪,厚重才能御寒。花石楼虽然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但设计师和建筑商却都是中国人,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师的设计水平。
花石楼从造型上共有五层,地下一层、地上三层、塔楼到五层,每一层都有一个主题:一层是会客室、餐厅,二层是卧室,三层则是咖啡室和书房。
特殊的建筑、美丽的外表,都成为花石楼招徕游客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有一层神秘吸引大家前来探索,那就是据说蒋介石曾经在这里住过。
蒋介石究竟何时在这住过?在一楼只有几张陈毅元帅在花石楼居住时的照片,却没有蒋介石居住的痕迹。
唯一的“证据”是墙上挂着的一块更详细的花石楼简介板,上面明确标注:据传1946年,东北战事紧张,蒋介石先生秘密飞到青岛研究对策,即住在花石楼一楼。
据说,1998年5月29日原国民党蒋介石警卫队警官重游花石楼时证实了这一说法: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一举攻克南京,蒋介石最后一次下榻花石楼……正是因为这些,青岛市民异口同声称花石楼为“蒋介石楼”或“蒋介石公馆”。
且不说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蒋介石曾经在花石楼住过的相关文史资料,仅从安全保卫的角度来讲,此处也不适宜作为最高领袖的下榻地。
首先,蒋介石的住所都有两个通道,一个正常使用,一个作为备用。花石楼前后只有一个门、一条通道。
其次,蒋介石的卫队应该住在副楼,而花石楼并没有副楼。
最后,蒋介石必须住在交通方便之处,而花石楼位于一个海岬处,相当于是个死角。所以,基于这三点考虑,花石楼根本不适合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快速疏散,对于特勤保卫来说是犯大忌的。
不管怎样,现在花石楼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在黄海路18号,它成为新人拍婚纱照的浪漫殿堂、成为电影电视剧里的拍摄场景、也成为文人墨客笔下的美景。
在“公主楼”尽管没能遇见金枝玉叶的公主,在附近却遭遇到“荷枪实弹”的“卫兵”,总算与军事关隘有了些许牵强的联系。此刻雨势骤起,在付出若干散碎银两的买路钱后,结束了此番万国建筑的匆匆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