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傅 昌 志)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寻根是人的天性。寻根为把握生命─寻找生命的来龙去脉。“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是谓“寻根”;“草木祖根,山祖昆仑,江海祖源”,是谓“问祖”。“寻根问祖”不在祈福于祖先,而在明白我们的自身:我们与祖先血脉相连,祖先曾经的苦难与辉煌,一定会通过这血脉,流传到我们现在。

中华姓氏谱牒源远流长,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这对于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归宗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华夏民族凝聚力,都有着重要意义与特殊价值。因此,华夏炎黄子孙尤其是近现代千千万万离乡背井流寓海外客籍他国的华裔,无一不把自己的姓氏(家族血缘的标志)与家谱(一家一族之史)视为命根,因为这是他们慎终追远、寻根渴祖以证明自己的中国血统区别于异国子民的最科学、最可靠、最永久的依凭。

一、寻根路标:组织机构

姓氏是个人、家庭、家族祖传的代表符号,家谱则是寻根问祖的神圣证物。特别是近些年来,由于海外华人归国寻根热的兴起,姓氏谱牒及其相关研究机构和民间社团应运而生,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现就部分组织机构及活动情况简介于后:

(一)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

该会是一个全球性的民间社团,也是一个包容较多姓氏的寻根组织。目前参加这个组织的有陈、姚、虞、胡、田、袁、孙、车、陆、王等十姓。首届世界舜裔国际大会于1982年在香港举行,盛况空前。以后分别由台湾、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及美洲各地轮流主办。1999年4月,本会第十三届国际大会在河南许昌、长葛、郑州隆重举行,这也是该组织首次回到祖国故土认祖归宗。来自台湾的80余位舜裔,以及来自香港、澳门与美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的舜裔共500 余人参加了这一盛会,并进行了一系列祭祖扫墓、寻根归宗、旅游观光等活动。台湾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世界陈氏宗亲总会、台湾省陈氏宗亲会、台中县陈氏宗亲会等4个陈氏社团联袂同来,他们身着黄色祭服,虔诚祭拜,格外引人注目。

(二)世界至德宗亲总会

1976年,世界各地至德宗亲为寻根归宗共谋团结发展,在香港注册成立了“世界至德宗亲总会”,以世界各地之“至德堂”(吴、周、蔡、翁、曹)、“济阳堂”(辛、柯、蔡)及“六桂堂”(洪、江、翁、方、龚、汪)共12姓氏之宗亲为基本成员,这是深具规模的归宗大联合。 此前,1974年和1977年第一、二届世界至德宗亲恳亲大会分别在香港和台北召开。以后每隔两年,分别在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地召开了第三至第八届恳亲大会。1992年10日,第九届恳亲大会在吴姓发祥地江苏吴锡,举行“祭祖大典”,并到鸿山拜谒泰伯墓,千人宗亲,盛况空前。九十年代,该会多次来大陆祭祖归宗,投资观光。

(三)世界赖罗傅宗亲联谊会

该会于1982年在新加坡成立。宗旨是:“团结宗谊、共图大业,弘扬德绩,策励来兹。”首届联谊代表大会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以后每隔两年召开一次,已先后分别在台湾、新加坡等地召开会议共九次。山西平陆县是海内外傅姓鼻祖诞生之地,傅相祠大殿重新建成后,于1995年农历四月在此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剪彩及傅氏始祖3330周年大祭典礼。平陆傅说故里各界人士傅氏宗亲等万余人以及全国各地和新加坡、印尼等国家或地区组成10多个宗亲代表团,共100 余位傅氏后裔代表前往参加。这是六十余年傅说故里最大的一次傅氏宗亲爱国爱宗的大聚会,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四)世界王氏宗亲会

世界王氏宗亲会几乎遍布海外王姓人生活的各个地方,仅《王氏立姓开族百世谱暨海内外王氏宗亲会联谊录》一书所载,在台湾、香港和南亚、东南亚地区著名的王氏宗亲会就有18个。如新加坡开闽王氏总会、菲律宾太原王氏宗亲总会、 泰国王氏宗亲总会、 台湾王氏宗亲会等。1986年10日,我国大陆在太原成立了“太原王氏研究会”。全世界的王姓华人都把太原作为寻根之地。1993年6月,在太原晋祠隆重举行了“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这是一次世界王姓华人寻根谒祖的盛大集会,在王姓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后来,先后在泰国、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山西太原都分别举办了“世界王氏恳亲联谊大会”。

(五)世界林氏宗亲总会

该会于1981年10月成立,会址设在台湾台北市重庆北路一段73号。总会有会歌《长林歌》和会刊《长林》。总会从1981年起已举办多届会员代表大会与恳亲大会,规模盛大。1989年6月,林姓祖根之地河南卫辉市成立了“中国卫辉市比干学术研讨会暨林姓宗亲大会”。目前,在海内外共有林姓社团组织130个,其中中国大陆仅闽、豫、琼、粤、桂等省区就有林姓宗亲社团36个,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六)世界谢氏宗亲总会

该会于1977年8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 总会会址固定在台湾台北市士林区仰德大道一段12巷39号谢氏大宗祠。总会设有谢氏源流研究会,并办有《世界谢氏通讯》会刊。世界谢氏宗亲总会下联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美国及香港、台湾各地等诸宗亲会,每三年召开一次恳亲大会。从1988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1990年10月,由台湾、美国、加拿大、泰国、香港等地谢氏宗亲会员50余人组成的“寻根谒祖访问团”第一次回祖国故土寻根。1992年10月,世界谢氏宗亲总会组团到谢安故里─河南太康县谒祖,以及数百位谢氏宗亲和专家在北京参加了学术研讨会。

(七)世界苏氏宗亲会

1994年3月18日,代表海外50 万苏氏族人的“世界苏氏宗亲会”在菲律宾马尼拉成立。大会通过的总会会歌,满含血浓于水的炎黄子孙血脉亲情。其歌词云:“颛顼赫赫我祖先,历史五千年,文化播海天。河南省、固原县,祖国寻根源。……”八九十年代,海外苏姓华人,不忘先祖,经常回祖国故土寻根归宗。苏氏族人十分珍视家族的光荣历史,尤其香港苏汝谦先生,多年来穿梭往返于东南亚诸国和台湾、香港等地,联络苏氏族人,策划、编撰、出版了《新编苏氏大族谱》,并于1994年8月在吉林长春成功举办了首发式。

(八)世界黄氏宗亲会

据有关资料,目前世界各地有黄氏宗亲社团共160多个。 其中著名的社团组织有加拿大黄氏宗亲总会、菲律宾江夏黄氏宗亲总会、泰国黄氏宗亲总会、新加坡客属黄氏总会、美国黄氏宗亲会及中国潢川中华黄姓研究会和黄氏研究会(广西南宁)。2000年11月12日来自世界各大洋洲共4000多位黄氏宗亲精英代表成员在雅加达举行第七届第三次恳亲大会,适逢该总会二十周年华诞,双喜庆典热闹非凡。

(九)世界郑氏联谊中心

“弘扬郑文化,振兴我中华。”这是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长春同志为《荥阳郑氏研究》(丛书)作序时提示的命题。“荥阳郑氏遍天下,天下郑氏出荥阳。”世界郑氏联谊中心于 1994年9月在河南荥阳挂牌成立,地址设在荥阳市郑源大楼。多年来,先后组建了“荥阳郑氏研究会”、世界郑氏贸易中心;建起了郑源大楼、郑源大酒店、郑源实业有限公司;出版和印制发行了《郑氏研究丛书》、《世界郑氏通讯录》、全国唯一的姓氏报纸─《荥阳与郑氏》报(每月两期,从1994年创办至今不断)、“三公纪念币”、“三公像”、 “功德卡”等;现正在功工兴建举世瞩目的“郑氏名人苑”工程。1992年9月7日至8日,国内19个省市区和海外9个国家或地区共1100多名郑氏宗亲在荥阳隆重举行了“纪念郑桓公受封立国2800周年大会”,此次会议引资4150万元。首次使荥阳人偿到了“以姓氏文化搭台,促地方经济发展”的甜头。后来,该地多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郑文化与海内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洽谈会、研讨会,已受到各界人士高度重视。

(十)世界客属社团

目前,全世界主要客属社团有300多个,分布在五大洲,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美洲等地区。其中新加坡南洋客属总会所辖28个团体会员,马来西亚客属公会联合会所辖49个团体会员,泰国客属总会所辖22个分会,英国崇正总会所辖108个团体会员。东南亚、欧洲、 澳洲等地区亦有很多客属社团。世界客属总会机构设在新加坡,从1978年以来,每两年召开一次大会,仅1971年至2000年先后召开会议16次。分别在中国台湾、美国、日本、泰国、毛里求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中国广东省梅州市及福建省龙岩市等地举办了“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于2000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客家祖地福建省龙岩市隆重举行,有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大陆18个省市区共2000多位代表参加。对“弘扬客家精神,增强海内外客家人团结,促进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十一)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

河南是华夏姓氏的主要发祥地,古今上万多个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就有1500个姓。在当今中国常见100个大姓中,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的有73姓。据有关资料,至今闽台大多数客家人的祖根在中原。为顺应海内外炎黄子孙到中原寻根谒祖。1995年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后,负责组织和指导了全省的姓氏研究工作,使20多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姓氏研究会或宗亲联谊会;举办了首届豫闽台姓氏源流国际研讨会;参加了全国及河南省各地姓氏文化研讨会和海内外姓氏宗亲等社团交流活动;创办了以研究姓氏为主的《历史文化研究》;编辑出版了一系列寻根问祖书刊和《豫闽台姓氏源流》论文集;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

(十二)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

该中心成立以来,本着“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外交流,服务四化建设,提供寻根服务”的宗旨,白手起家,致力于族谱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对外寻根咨询服务。据了解,该中心目前收藏各种家谱、族谱3600多部3万多册,著录姓氏330多个,先后编纂了《中国家谱目录》、《中国族谱集成》、《中国家谱金册》、《姓氏谱书》和《寻根认祖系列书》等;在香港举办了“中华族谱特展”,为无数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提供了方便。

(十三)中国国家图书馆地方志和家谱文献中心

该中心于1990年在北京成立。目前,本中心已收藏古旧方志6300余种12万余册,建国后新编方志3300余种6000多册;原版旧书家谱2700余种3万余册,1949年新修家谱数百种,美国犹家谱学会提供的家谱(缩微胶卷)1000余种。

(十四)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

据了解,截至2000年12月底止,上海图书馆收藏家谱334个姓氏13500多种近10万册,已成为我国家谱收藏最多的地方。近年来,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成立后,加大了对家谱资源的整理研究与开发力度,一系列成果相继问世。万余册破损家谱得到了修复;10万余册家谱的馆藏得到了全面整理;一批以《中国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为代表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科研成果编辑出版;2000年3 月与新加坡公司合作开发的寻根网站正式开通,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家利用家谱资源,系统地提供华人寻根咨询、建立电子家谱等全方位服务的网络平台;最近,浦东电子出版社还出版发行了该中心拍摄的《中国家谱第一藏─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纪实》电子出版物。

(十五)美国犹他家谱学会

该学会于1894年成立,总部设在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百余年来,学会图书馆除收藏了中国近6000种的地方志外,共收集中国家谱 17099种,东北地区户口册4375种,清代科举资料1293册。以上资料绝大部分为缩微复制件,家谱中只有300余册图书为原件, 如清代《伍氏家谱大全》等。学会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亦设有族谱中心。中心设置了查询学会中国家谱资料的目录软件。此目录内容包括一般图书分类,另及姓氏、所在地、祖籍、始迁祖,现居地等资料。

除上述主要组织机构外,涉及到寻根的组织机构还有:

1、姓氏源流、宗亲联谊方面(以中国大陆和台湾为主):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东方姓氏文化研究中心、世界郑氏宗亲会、世界张氏宗亲会、世界许氏宗亲会、世界叶氏联谊会、全球董杨宗亲联谊总会、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 下设若干单姓研究会)、河南姓氏文化研究会、 台湾各姓历史源流研究学会、中国史学会中华姓氏研究课题组、福建泉州版筑(傅氏)宗亲联谊会、上海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研究所、新郑炎黄文化研究会、湖南炎黄文化研究所、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河南鹿邑县李氏文化研究会、河南荥阳郑氏研究会、河南濮阳张氏文化研究会、河南中原天波杨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河南许氏文化研究会、河南商丘中国宋氏研究会、河南新密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中国潢川中华黄姓研究会、河南息县赖氏研究会、河南汝南县金(南)氏宗亲研究会、全国各地林氏宗亲会36个、福建漳州氏族源流研究会、贵州省毕节市姓氏研究会、广东韶关市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重庆市垫江郑史研究会等。据有关资料介绍:台湾有各姓宗亲会达222个,其中单姓198个、联宗24个。所谓联宗是结合相关异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宗亲社团。如董杨、何麦、 柯蔡、沈尤、水曾丘、朱庄严、何兰韩、张廖简、苏周莲、刘唐杜、赖罗傅、姚虞陈胡胡田、洪江翁方龚汪、余徐涂佘俞、欧区阳欧阳等19种。数姓联宗、并非生拉硬扯,而都有其历史渊源,有书为证,有谱可查。限于篇幅,不再叙述。

2、姓氏谱牒方面: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广西谱牒研究中心、福建晋江谱牒研究会、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谱牒学会、成都阎晋修宗源有限公司中国家谱研究所、华夏姓氏谱牒研究室、四川渠县姓氏谱牒文化研究会、台湾中华学术院谱学研究所、台湾区姓谱研究社、台湾宗亲谱系学会、台北摩门教家谱中心、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亚洲地区办事处、日本中华谱系学会、泰华家谱研究会等。

3、客家方面(中国大陆一部分):北京大学客家历史与文化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客家学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客家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客学研究中心,北京客家海外联谊会,广东客属海外联谊会,广东梅州、龙川、翁源、始兴、湛江、深圳等客家联谊会,福建客家学会,福建漳州客家文化联谊会,福建三明市客家联谊会,江西赣南中华客家文化研究会,海南渡琉(那太)客家联谊会,广西客家海外联谊会,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河南郑州中源客属总会,陕西客家联谊会,辽宁客家研究会,四川客家海外联谊会,四川客家研究中心等。

二、文献资料:寻根凭据

文献资料是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和依据。文献资料主要包括国史、方志和谱牒等各类。但本文仅列近年来问世的与寻根有关的姓氏,谱牒、移民等少部分文献资料予以简介。

(一)《中华姓氏大辞典》

袁义达、杜若甫编著。教育科学出版1996年10月出版。本辞典共收录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11969个。其中单字姓5327个, 双字姓4329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69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还收录了异译、异体字姓氏 3136个。

(二)《中华姓氏书法大辞典》

陈历甫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全书共收集中华民族汉字姓氏10129个,对中国各历史时期和当代56 个少数民族的姓氏均收集齐全,对各姓氏历史源流和发展变化进行了详实的考证注释;又对80%的姓氏收集有古今名人举例,为炎黄子孙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资料;对每个姓氏的读音均注有拼音和汉字直音;对每个姓氏和首次出现的姓氏字和各种文字书体也收录齐全,全书有古今中外数千书法家和书法典籍之真迹原貌,并在各书体右下方注明了书法家、书名和书体等。

(三)《中华姓氏谱》(丛书)

李学勤主编。本丛书以汉族常见的姓氏分别立卷,大姓为一姓一卷,小姓为数姓合为一卷。全书预定100卷,分期分批编写和出版。 本书为中国史学会《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重点项目。《中华姓氏谱》第一辑10卷(李、王、刘、杨、赵、周、吴、孙、胡、高十姓)已于2000年9 月由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各卷30万字左右,内容由源流篇、人物篇、人物篇和文献篇四个部分构成。全书主要揭示了中华姓氏的源流、变迁及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姓氏的地域分布、走向趋势及其特点;姓氏制度的深厚底蕴和家族流变等。

(四)《中华姓氏通史》(丛书)

东方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本书是一部插图本通史性著作,收录了大量的精美插图,涉及该姓祖先、人物、郡望、文物、文献、名胜、遗迹等相关内容。第一辑已出刘、黄、王、李、赵、张、周、朱、胡、姜、吴、郑、杨、高、罗等15姓。一姓一册。

(五)《中国移民史》

葛剑雄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系统的中国移民史,论述了先秦时代至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移民,对其主要的移民运动,一般都说明其起因、迁移对象、迁移时间、迁移路线及方向,定居过程和产生的影响。全书约260万字,共分6卷:第一卷为全书导论和大事年表; 第二卷至第六卷分别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元时期、明朝时期、清和民国时期的断代论述,均列有大量统计表和地图。本书对寻根问祖提供了历史背景与基本溯源线索。

(六)《清代前期的移民填四川》、《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两书编著者均为孙晓芬。四川大学出版社先后分别于1997年2 月和2000年5月出版。前者是第一部论述清代前期鄂、湘、陕、粤、闽、赣、桂、晋、苏、浙、云、黔等10多省籍人口大规模移民四川(含今重庆)的 力著。作者力求以系统详实史料,从清廷治蜀的方针政策,人口迁徙,土地的重新分配,经济的发展,移民姓氏、宗族、谱牒,四川汉语三大方言,移民馆、民居建筑、移民风俗、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多门类地反映在四川历史上空前的大移民,及这次移民对四川长久深远的影响。后来,作者又编撰出版了《四川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移民力著,为客家民系追寻根文化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线索而深受读者喜爱。

(七)《闽粤客家人在四川》

刘正刚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 客家是中原汉族人民向南中国迁徙的一支民系。清代前期,入川的闽粤客家人达百万,散布四川90%左右的府州县。本书主要从移民原因与移民环境、闽粤客家移民入川的规模与分布、闽粤客家移民的经济活动、闽粤客家移民的社会组织和闽粤客家移民后裔的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八)《洪洞大槐树移民志》

张青主编。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众所周知,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是闻名海内外的明代移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本书从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洪洞大槐树移民事略,大槐树移民家乘提要(110种家谱简介),大槐树移民人物、事件,大槐树祭先祖文、序文,洪洞大槐树移民文辑,咏大槐树移民诗歌辑,洪洞大槐树移民故事,洪洞大槐树大事记等九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古今闻名的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情况。

(九)《湖广移民与陕南开发》

陈良学著。三秦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本书共分上、中、 下三篇20章。上篇《客民移垦开发陕西》共8章, 其中第五至八章则分地区介绍陕西移民的源流,对有代表性的99个移民家族(湘川黔地区38个、湖北地区28个、闽粤地区12个、江南地区21个)分别进行了探讨;中篇《社会经济的大变革》共7章,主要从人口对经济作用进行了剖析;下篇《南北文化的历史沉淀》共9章,各章涉及到移民家族的郡望堂号、 谱牒家乘、宗祠族规、礼仪风尚、祭礼活动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

庄为玑等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本书以福建族谱资料为主,兼辑部分重要的碑铭墓志,收录的谱牒近百部,记载的迁台人数近7000人,且都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因此有较高史料价值。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移民资料,主要是各姓族迁台的生平资料,以族谱名称为题,以现行政区域分区,族谱前还有对该姓族入闽后之开基,族人迁台时间、地点及其他有关历史。下篇为其他资料,主要是闽台政治、经济、文化、宗族和婚姻关系等。书前有闽台关系、族谱资料分析一文,是对福建移民迁台情况及闽台关系的研究论文。

(十一)《中国谱牒研究》、《中华谱牒研究》

两书均由上海图书馆编。前者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后者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两书汇集了由上海图书馆、上海海峡两岸学术文化交流促进会先后联合主办召开的《全国谱牒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和《迈入新世纪中国族谱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共70余篇,其主要内容涉及谱牒学及家谱的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与利用等诸方面。
寻根问祖(傅 昌 志)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十二)谱牒专门书目

《福建省图书馆馆藏族谱目录》(福建省图书馆编1957年3月)共收谱牒84种;《族谱目录》(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辑1978年)收录家谱374种,缩微资料92卷;《中国家谱的研究》(上下卷,多贺秋五郎著,日本学术振兴会刊1981─1982年)共收录日本、美国、中国<包括台湾> 的中国家谱12697部;《国学文献馆现藏中国家谱资料目录》(盛清沂主编,台湾联合报文化基金会国学文献馆1982年9月)收录族谱1900多种,多为馆藏摄自国外的缩微胶卷;《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83年4月)收录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族谱缩微件3140部。1974年后,犹他家谱学会到台湾各地共拍摄台湾地区家谱1万种,到中国大陆拍摄家谱数千种。截止1998年统计,犹他家谱学会图书馆共拍摄保存中国家谱缩微件17099种;《河北大学图书馆家谱目录》(河北大学图书馆编1985年5月)共收谱牒835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家谱目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组编1985年12月)收录家谱近400部,其中善本40部;《台湾区族谱目录》(赵振绩、陈美桂编著,台湾各姓历史渊源发展研究学会1987年1月)共收录族谱10600种;《北京图书馆家谱提要》(北京图书馆第二阅览部家谱整理小组编1987年)共收录线装谱牒2228种。实际馆藏达3006种,其中善本458种;《台湾文献书目题解》(族谱类,黄文新主编,台湾省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编1992年4月)收录黄氏族谱43种;《天津图书馆藏族谱目录》共收录族谱66 种;《中国家谱目录》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4月)收录家谱2565种;《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国家档案局二处、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97年9月)收录全国29个省市区含港澳台550个姓氏共14719种家谱;《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 收录全国近20个省市区328个姓氏的家谱约11700种近10万册。

(十三)《孔子家族全书》

由著名学者张岱年、任继愈任名誉顾问,由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主编的《孔子家族全书》,于2000年1月由辽海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一部以中华第一家─孔子家族为研究对象的丛书。分为《家族春秋》、《家族世系》、《家规礼仪》、《家族精英》、《文物古迹》、《诗词诠释》、《家事本末》、《典籍备览》8卷, 内容涉及孔子家族的方方面面。此外,以孔子第一世祖的孔氏家谱迄今已有2500年历史,这么渊远流长的家谱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续修孔氏家谱这项工作非孔子后代莫属。1930至1937年间,在袭封衍圣公后被**政府改赠大成至圣先师奉祀的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孔德成先生主持下曾续修家谱,迄今已有60余年,亟需再次续修。目前,已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协会”,下设“孔子世家谱续修工作委员会”。现在已由香港事业有成的孔德墉代为孔德成先生主持,成都理工学院孔德坊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续修家谱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已在山东、福建、广东、西北、西南等地展开了大量调查工作,并已设计开发出计算机软件,把旧家谱的内容全部输入了计算机,等陆续输入此次续修的内容后,就可用印刷或光盘形式保存。

此外,近年来,各地还先后出版问世了不少有寻根特色的其他姓氏、谱牒、移民、姓氏志书及单姓人物类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1、姓氏类,《中国古今姓氏大辞典》(窦学田编著,警官出版社1997年11月)、《中华五百姓氏源流》(朱洪斌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中国100个大姓》(高剑峰编著,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中国姓氏的文化解释》(王泉根著,团结出版社2000年1月) 、《中国大姓寻根与取名》(已出6册,每册4个姓。王大良等编著,气象出版社1999年至2000年)、《寻根认祖》(已出5册,李吉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年)、《中华名门望族丛书》(已出李、刘、王、赵、张、杨6 卷,王济育等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明清时期上海地区著姓望族》(吴仁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中国孙氏世系源流》(陆允昌主编,白山出版社1999年8月)、《此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两集,林乐志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2000年1月)、《中国廖氏通书》(廖国柱主编,广东民族出版社1997年12月)、《黄氏通谱》(黄燕熙主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7年12月)、《黄姓通史》(黄峒景著,1996年)、《中华卢氏源流》(卢美松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中国覃氏通书》(覃承勤主笔,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2月)、《中国韦氏通书》(韦汉超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5年12月)、中华《佘氏光宗怀远录》(佘炳南主编,1992年10月)、中华《徐氏古今文化大观》(徐伟坚主编,2000年5月)、浙江《苍南郑氏文化志》(郑维国主编,1997年6月)、《毛泽东家世》(李湘文编著,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周恩来家世》(李海文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等1998年2月)、《台湾人的祖籍与姓分布》(台湾亚联书局出版)、《中国人姓谱》(台湾喜年出版社)、《中国姓氏源流堂号考》(台湾“中国名人传记”编印)、《台湾百家姓与大陆源流》(张效禹等编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百家姓辈分行》(何兆吉等编著,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认祖归根─中国百家姓寻根》(田海英编著,花城出版社1993年)、《寻根在洪洞》等。此外,《中华罗氏通谱》(上、中、下三册计450万字,广东罗河胜主编)、《中国吴氏通书》、《中国蓝氏通书》、《中国梁氏通书》、《中国黎氏通书》、《中国隆氏通书》、《中国佘氏大全》、《中华傅姓文化通书》等单姓专著将陆续出版问世。

2、谱牒类:《中国家谱通论》(杨殿峋著,1945年)、《宗谱的研究》(日本多贺秋五郎著,东洋文库1960年)、《中国家谱纵横谈》(邢永川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中国家谱》(欧阳宗书著,新华出版社1992年12月)、《中国的年谱与家谱》(任继愈主编, 商务印书馆1997年12月)、《中国的族谱》(台湾陈捷先编,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会刊印1984年)、《福建族谱》等。此外, 《洪洞大槐树─百姓家谱》(一姓一书)即将出版。

3、移民类:《山西移民史》(安介生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黑龙江移民概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清代汉人在台湾迁徙之研究》(陈亦荣著)、《海外华人及其居住概况》(李原等编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海外侨团寻踪》(方雄著等编著,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5年)等。

4、姓氏志书类:浙江《萧山姓氏志》(洪雅英编撰, 萧山市志办1996年11月)、浙江《缙云县姓氏志》(金兆法主编,方志出版社1999年1月)、浙江《兰溪姓氏纪略》(胡汝明编著,兰溪市志办1993年4月) 、河南西平县《柏国姓氏寻根》(张连合主编,西平县史志丛书1998年 12月)、四川《忠县姓氏志》(刘正朴主编,忠县<今属重庆>志办1983年11月)、《江津的姓氏与战争》(钟永毅等编著,江津市〈今属重庆〉志办1996年12月)、《山西人口姓氏大全》(秦耀普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1991年)、《漳州氏族源流汇编》(苏炳坤主编)、《宁都姓氏考略》(邱常松著,江西宁都志办)等。

5、单姓人物类:《中国历代曾氏人物录》(曾纪光等主编,1997年12月)、《中国当代郑氏人物志》(郑维国主编,2000年2月)、《郑氏人物志》(王汝亮等主编,1998年10月)、《郑氏通讯手册》(河南<荥阳与郑氏>报编辑部2000年)、《吴氏名人录》(吴仲贤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3月)、四川《邻水李氏联谊录》(李万胜编)等。

三、寻根点名:认祖归宗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美国小说《根》和台湾电影《源》问世后,世界上很快出现了一场寻根热。居住世界各地的新老移民及其后裔纷纷加入了这场血浓于水的寻根热潮。相比而言,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夏炎黄子孙对祖先和故土的眷念更甚于他族,他们曲折辗转的经历谱写了一部生生不已的寻根史。这说明,寻根问祖,对每个民族来说,不但是天经地义,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民族历史得以延续、民族之魂得以凝聚的桥梁和纽带。千百年来,无论是真龙天子,还是庶民百姓;无论你来自故国本土,还是来自海外,只要你的血管里流着中国人的血,在始祖面前,就不能不虔诚的低头致敬。在国内外掀起的寻根热中,日本人常到中国来寻根,特别是到云南寻根,据说云南某地人的某块骨骼与日本人相同。海外华人到祖国寻根的就更多了。原新加坡总统李光耀,根据族谱知道祖籍是广东人;菲律宾总统阿基诸夫人根据族谱,得知自己是福建鸿渐村的女儿;前些年,在安徽从包拯家谱查到香港船王包玉刚是包公后代,包玉刚夫妇专程来到安徽合肥瞻仰包公祠;“亚洲糖王”郭鹤年在族谱中得知自己是山西汾阳郭子仪的嫡传后裔后,欣喜万分,于1994年5月专程到山西寻根;香港工商巨子霍英东先生要求续谱认祖,认定霍姓起源于山西霍县,汉代名将霍去病为其先祖;1998年4月,毛泽东之女李讷专程到云南寻“根”,得知毛家远祖是江西吉水,毛氏始祖毛太华随朱元璋大将蓝玉、沐英出征云南有功,遂落户云南。后又有一支迁移湖南,毛泽东是毛太华第20代孙;根据族谱,证明鲁迅(周树人)和周恩来是绍兴同宗,鲁迅是绍兴周氏20世孙,周恩来是绍兴周氏21世孙;根据族谱证明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正英、钱其琛、钱致榕、钱复……他们都发脉于浙江临安的钱氏祖先钱武肃;根据族谱资料,证明**的祖辈是公元868年从济南迁入江西婺源,后又再迁移到江苏江都和杨州。有关资料介绍,**的妹妹及妹夫还曾到婺源寻根问祖;2000年11月,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匠郭沫若先生的二女儿郭庶英到福建宁化石壁祭祖。据称,郭氏始祖从中原南迁到石壁七都定居,一直到1718年郭沫若的曾祖父的那一代,七都全村郭氏才迁入四川。

(一)名地祭祖

1、炎帝陵。中华民族始祖神农氏的陵寝─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镇鹿原坡。这里山峦重叠,涞水环流,景色秀丽,境界悠远。炎帝陵这座中华民族的先祖丰碑,巍峨五千年,是为黄子孙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脊梁。

炎帝神农氏是华夏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距今五千多年,为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人。为祭祀这位始祖,西汉时始建炎帝陵。建国后,已升格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海内外炎黄子孙对复修炎帝陵表示了强烈愿望。1988年修复后的炎帝陵整个大殿占地3836平方米。主殿正中矗立着国家主席**亲笔题写的”炎帝陵“陵款玉碑,殿内正中尊置炎帝陵金身座像。殿门上方高悬原中顾委主任陈云亲笔题写的“炎黄子孙,不忘始祖”匾额。墓碑亭立有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1985年手书的“炎帝陵神农氏之墓”玉碑。整个炎陵建筑多采用和玺、彩画,以青、绿、红为底色,衬以金色图案,显得堂皇巍峨,一派庄严。炎帝陵犹如一部书,记录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炎帝陵又犹如一面镜子,叠映着炎黄子孙对始祖的不尽感念和崇敬。

2、黄帝陵。黄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一公里外的桥山上。山上古柏成林、郁郁参天,沮水回绕于左,形势不凡。黄帝轩辕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陵即黄帝的陵墓,陵高3.6米,周围48米,墓前有碑亭, 内有石碑一座,锥刻有“桥陵龙驭”四字。再向前有“古轩辕黄帝桥陵”石碑,系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所立。陵墓的南侧有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个大字,碑侧有座高大的土台,传说汉武帝征朔方回来,在此祭黄帝,筑台祈仙。桥山脚下有黄帝庙,庙内古柏参天,内有一株十九米,下围十米,中围六米,上围二米,为群柏之首,相传为黄帝 轩辕氏亲手所植。

轩辕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为满足日益增多的海内外炎黄子孙谒陵祭祖的需要,为了给整修建设和保护黄帝陵募集资金,1992年成立了黄帝陵基金会。基金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捐资活动,并得到海内外众多团体和个人的响应,为黄帝陵捐款的海外华人越来越多。目前,黄帝陵基金会已征集到海内外各界为整修黄帝陵工程捐资累计达5120万元人民币。整修黄帝陵工程于1992年开始动工。工程分两期进行,总投资达两亿元人民币。据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黄帝陵整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二期工程正在进行。整修后的陵区初步展现了宏伟和庄严的气势,祭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3、西川祭祖堂。目前,国内最大的祭祖堂─西川祭祖堂,座落在四川成都(新都斑竹园镇)宝光塔陵内。由新都宝光塔陵出资1200多万元修建的西川祭祖堂,于1999年5月动工,2000年4月初落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的西川祭祖堂,古色古香,金碧辉煌。堂内供奉着中华民族祖先炎、黄二帝,川主望、丛二帝和我国古代先贤孔子、老子的鎏金塑像。慎终追远,饮水思源,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情依依,意绵绵,祭祀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炎黄子孙崇高孝道,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2000年4月1日,四川省各界人士和在川投资的台商,来川探亲族游的台胞3000多人聚首西川祭祖堂,隆重举行四川省海峡两岸同胞清明祭祖大会。祭祖时,庄严肃穆的祭祖堂内红烛高烧,香烟缭绕;祭众肃立。祭祖堂外钟鼓、礼炮齐鸣,编钟编罄、古筝奏起祭乐,两条长龙交叉翻腾,千只信鸽展翅翻飞,呈现出一派苍莽古意与祥和气氛。在司仪官的主导下,按照古代祭祀仪轨,拈香祭拜,行礼献辞,唱诵祝文,表演三星堆祭祀舞蹈等,藉以怀我祖德,尊我租仪,报我祖恩,并示其为继承先志,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努力奋斗。在蓉经商已六载的台商高锦乐先生若有所思:“在海峡那边,家里人也在祭祖。清明在即,全球华人都会以各种方式对先人的追思,其形式大同小异,足见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啊!”

4、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山西洪洞的大槐树处是闻名海内外的移民遗址,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数百年来“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民谣在我国广大地区祖辈相传,妇儒皆知。洪洞大槐树,被封为“图腾”,被当作“家”,被称为“根”。据有关资料: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554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498个县市,故现已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神圣的故乡。

建国后,大槐树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成的“洪洞大槐树祭祖园”,别具风格,极为壮观,海内外寻根祭祖者绵绵不断络绎不绝,寻根祭祖堂宽敞明亮,内设十多供橱,分别554 个姓氏祖先神位,以供海内外的槐乡游子祭拜祖先,表述爱家思乡之情。

洪洞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大槐树移民后裔的意愿决定举办“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首届寻根祭祖节是在1991年4月1日也就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前举行的。至2000年已举办第10届祭祖节,祭祖节会期为每年4月1日至10日,主祭日为清明节,议程为:①全体肃立;②奏大槐树寻根祭祖乐;③为大槐树先祖敬献花篮;④各单位及个人敬献花篮;⑤向大槐树祖先行三鞠躬礼;⑥洪洞县人民政府县长恭读祭文;⑦绕古槐碑亭和二、三代古槐一周,奏乐、鸣放鞭炮,种植纪念树。每届祭祖节都有来自海内外游子数万人,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

(二)堂号追根

实践证明,姓氏郡望堂号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追寻家世源流,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笔者依据当今中国100个人口最多的姓氏排列顺序,列出各姓堂号(祠堂的名号)均以郡望堂号为准,一姓一个。若该姓有多个郡望堂号者,只取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以供寻根者参考。

1李:陇西堂;2王:太原堂:3张:太原堂:4刘:彭城堂;5 陈:颍川堂;6杨:关西堂;7赵:天水堂;8黄:江夏堂;9周:汝南堂;10吴:吴郡堂;11徐:东海堂;12孙:太原堂;13胡:淮阳堂;14朱:吴郡堂;15高:渤海堂;16林:西河堂;17何:东海堂;18郭:汾阳堂;19马:扶风堂;20罗:豫章堂;21梁:安定堂;22宋:京兆堂;23郑:荥阳堂;24谢:洛邑堂;25韩:颍川堂;26唐:晋阳堂;27冯:颍川堂;28于:邗城堂;29董:陇西堂;30萧:兰陵堂;31程:安定堂;32曹:济阳堂;33袁:陈郡堂;34邓:南阳堂;35许:许昌堂;36傅:清河堂;37沈:汝南堂;38曾:鲁国党;39彭:大彭堂;40吕:南阳堂;41苏:河内堂;42卢:范阳堂;43蒋:蒋乡堂;44蔡:济阳堂;45贾:武威堂;46丁:济阳堂;47魏:钜鹿堂;48薛:河东堂;49叶:南阳堂;50阎:天水堂;51余:新安堂;42潘:河南堂;53杜:京兆堂;54戴:谯国堂;55夏:会稽堂;56钟:颍川堂;57汪:平阳堂;58田:北平堂;59任:任城堂;60姜:东齐堂;61范:高平堂;62方:河南堂;63石:渤海堂;64姚:吴兴堂;65谭:弘农堂;66廖:汝南堂;67邹:范阳堂;68熊:钟陵堂;69金:彭城党;70陆:河南堂;71郝:太原堂;72孔:东鲁堂;73白:南阳堂;74崔:清河堂;75康:京兆堂;76毛:西河堂;77邱:河南堂;78秦:天水堂;79江:江陵堂;80史:京兆堂;81顾:会稽堂;82侯:上谷堂;83邵:博陵堂;84孟:平陵堂;85龙:武陵堂;86万:扶风堂;87段:武威堂;88雷:冯翊堂;89钱:彭城堂;90汤:中山堂;91尹:天水堂;92黎:京兆堂;93易:济阳堂;94常:太原堂;95武:太原堂;96乔:梁国堂;97贺:河南堂;98赖:颍川堂;99龚:武陵堂;100文:雁门堂。

(三)藏馆查谱

寻根认祖归宗,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精神凝聚力的生动表现,家谱在这方面发挥着特殊作用。这里,罗列一部分比较有名的馆藏家谱信息情况,以供读者查询。

1、官家馆藏家谱信息

(1)中国(含港台)官家馆藏家谱:①上海图书馆收藏家谱334个姓氏13500多种近10万册(截止2000年底);②中国国家图书馆地方志与家谱文献中心收藏原版古旧家谱2700多种3万余册,新修家谱数百种,美国犹他州提供的家谱(缩微胶卷)1000多种;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330 个姓氏3600余册(截止2000年底);④湖南图书馆1176部;⑤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图书馆980种;⑥吉林大学图书馆861 种; ⑦宁波“天一阁藏书楼”403种;⑧安徽图书馆200多种;⑨福建连城县客家族谱珍藏馆70多个姓氏1000余册;⑩福建上杭县客家姓氏谱牒馆100多个姓氏600余种;(11)四川宣汉县档案馆90多个姓氏250余部;(12)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馆9200多种(台湾本地3200余种,台湾以外的中国家谱6000多种);(13)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图书馆数千种(缩微件为主);(14)台北市文献会650多部;(15)台湾各姓渊源研究学会300多部;(16)台湾中央图书馆187种;(17)香港大学图书馆原件374种(其中近300种在马平山图书馆)。

(2)外国官家馆藏中国家谱:①美国犹他家谱图书馆17099种;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估计1000多种(但不含近20 年来所收藏的数字);③美国国会图书馆500余种;④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200余种;⑤日本东洋文库原件800多件,缩微件500万拍,是日本收藏中国家谱原件缩微件最多的单位;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403种;⑦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344种;⑧日本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50 多种原件和部分缩微复制件。

2、民间家庭馆藏家谱(中国一部分)

湖南何光岳收藏200多个姓氏1500多部16000多册(以明、清时为主);广东罗河胜2000多册(以罗姓为主);广西梁其彦1000多册(以梁姓为主);台湾各姓渊源研究学会前会长林添福400部左右;广西覃承勤400册左右;广西廖国柱、吴健琴各200多册;四川傅昌志150余册;广西韦方红、湖南刘佑平、四川王洪林各120多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252.html

更多阅读

中原第一侨乡--固始县 第一侨乡

固始县素有“中原第一侨乡”之称,历史上有4次大规模移民南迁,其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次移民是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府兵乡勇8000人南下漳州和唐末王审知兄弟三人率义军万人入闽,统一八闽大地。其后裔渐次播迁至台港

全国杨氏寻根联系方式大全1 云南杨氏族谱字辈大全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最近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杨氏寻根者的联系方式,但愿此平台能对大家问祖寻根有所帮助。下转《全国杨氏寻根联系方式大全(2)》,请您提供并修正,更新中……本

声明:《寻根问祖(傅 昌 志)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为网友兩夢三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