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译文】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出典】 白居易 《赋得古原草送别》

注:

1、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2、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南朝梁元帝《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是现存较早的“赋得体”诗。而"赋得体"之大兴是在唐代,以后历代沿用。试帖诗比一般的赋得体要求严格,一般限为五言排律,六韵或八韵。白居易此诗以“古原草送别”为题,故诗须扣住“古原”、“草”、“送别”等题意。

离离:青草繁茂的样子。

远芳:广远的草原。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公子王孙。此指所送之人。萋萋:青草繁盛纷乱的样子。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孙: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3、译文1:

野草啊,铺满了高原,

一年一度,你的生命在荣枯中绵延。

野火不能把你烧死,

春风里,又是生机盎然。

你花的芳香弥漫在遥远的古道,

你叶的碧绿衬托着荒城的蓝天。

啊,就沿着这古道游子去了,

葱郁的草色突然变得黯然。

译文2: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译文3:

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译文4:

碧绿茂盛的春草,欣欣向荣,绿遍了原野,绿遍了大地。尽管在秋冬季节枯萎匍伏,一到春风吹来时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漫天的野火也无法将她烧光烧尽,春风吹拂,她又苏醒过来,给大地披上绿衣,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春风习习,她的芳香弥漫在通向远方的古道上,晴日普照,她的翠色连接着荒芜的古老城墟。又有人正送自己的朋友远去,春草萋萋,仿佛也充满了离情别意。

译文5:

原野上的小草多么茂盛,每年秋天枯萎到春天繁荣,野火燎原也烧不死它,春风一吹又遍地复生。遥远的古道上铺满芳草,目光下的翠绿一直到荒城。再一次送朋友去远游,茂密的春草都饱含别情。



4、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在日本的影响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欢的唐代诗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说中常常可以见到引用他的诗文,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和劳动进行结合的。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



5、《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著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54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33名,文学史录入次数排名第51名,历代评点次数排名第49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62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53名。



6、传说自居易十六岁时由江南到长安(即今天的西安)考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看看他的姓名,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及至批阅白居易的诗,读到这首《古原草》,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从此名声大振(见张固《幽闲鼓吹》)。

唐人的咏物诗,往往仅在最后一句才能见到作者的本意。白居易一向提倡作诗要通俗易懂,但也不反对用隐喻的办法。《古原草》这首诗题目标有“送别”二字,很显然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篇。而通篇几乎都在写草,实是借草取喻,以草木之茂盛显示友人之间依依惜别时的绵绵情谊。情深意切,所喻尤为巧妙,不愧为、白居易的成名作。

艺术起句实赋草字,在一望无际的古老郊原上,草木繁盛,一岁岁,一年年,枯荣交替,不知经历了多少春夏秋冬。这两句平平淡淡地如实写来,看似无奇,实则揭示了那片古老草原上草木繁荣与枯败的自然规律。而作者以“离离”二字冠于句首,则给我们造成一种春草繁茂的印象。《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张衡《西京赋》:“神木灵草,朱实离离。”“离离”是用来描写一种果实累累,枝繁叶茂的状态。所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二句的重点在“荣”,而不在“枯”。这就为下面的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了铺垫。据说此二句尤为顾况所赏识,原因在于它不仅展示了草木的顽强生命力,而且揭示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象征人在逆境中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极言春草的茂盛、原野的阔远及春日的和煦。“古道”、“荒城”紧扣题中“古原”,用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界的光景常新作对照,以“侵”、“接”二字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传神写照,可谓善于体物。末句卤草关合人事,远送王孙。王孙借指作者韵朋友。用春草之繁茂借喻别离之情的传统,由来已久。《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白居易则极尽描绘春草繁盛之能事,而结句用,“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将抽象的友人之间依依惜别之情化为触手可及的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语如在目前,魂销黩黯,不胜其苦。当初受到顾况的如此赞赏,也就不奇怪了。



7、去八仙山活动、散步,这个爱好习惯,我已坚持多年。当下,秋高气爽,正是郊斿的好时节,我再次领略了“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的诗情画意。眼见那一丛丛、一片片、各色各样、蓬蓬勃勃叫不出名字的野花野草,完全掩没了乡间小道,使你根本无法深入前行,我便想起鲁迅、夏衍、白居易关于野草的诗文名句来了。

鲁迅先生一生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即以《野草》命名,可見他老人家对野草的无比推崇。夏衍把野草作为人民大众、革命力量、未来希望的象征,热情讴歌,从而留下了他的名篇佳作,散文《野草》。至于白居易对野草的赞颂,更是家喻户晓的千古绝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提起这首诗,不能不说起白居易与宿州符离的一段历史渊源。白居易11岁时,随同在徐州做“彭城县令”、 “徐州别驾”的父亲为躲避安史战乱,曾寓居宿州符离几年。正是在此期间,少年白居易写出了这首不朽的成名之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从而跻身诗坛,名满朝野。

既然有那么多名流大家为野草讴歌,那肯定有它独到的可贵之处。我想,起码有這样几点可以引伸为人文精神加以发扬光大:一是不择条件,随遇而安。不论是家前园后、田头路边、山间河畔,哪怕是墙头、屋顶、砖隙、石缝里,只要有一丁点泥土,它都可以落地生根,从而参加绿色生命的合唱。二是不惧摧残,顽强生长。它们所经受的,几乎全是漠视、践踏、割刈以至焚烧等等无妄之灾,从来也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爰、护理,仅靠着自然的阳光雨露和根下面那一点点贫瘠的土地,居然生机盎然的活了下来,甚至使邻近大田里经过精心护理的庄稼都相形见拙!野草的顽强生命力,简直无可比拟!三是有始有终,无悔一生。齐鲁才子逸云先生讲过“立秋十八日,寸草结籽粒” 的话 , 我是不止一次地亲眼目睹过了。因此我相信,它们不但有绿色的过去,也有绿色的未来。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8、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很喜欢其中的那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前面走过的路渐渐荒芜,茂盛的丛草淹没了归去的路,也掩埋了曾经的珍重。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中,被我们遗忘了,那些曾经说着永不分离的人,如今早已散落天涯。



9、凭栏探望,这一池春水,波澜慢起,微漾在暖袖春风,层层涟漪划过碧绿色的水面,,招摇着倒影在水中树木的春心,那份翠绿,因了这水的润泽,这一片芳草地,在暖意的春风里分外葱绿,花草和树木更添娇媚,更添新绿。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一池水,在四面环山间,是雨水和雪水汇聚而成,多年生的树木环抱四周,北面一座长桥,拦截水的流失,也方便怡情山水的人们行走,几棵迎春花,芬芳一片。

桥上有两排可以休息的长椅,选一处傍水而坐,迎春风拂面,品这一方山水,更胜别处,亦或,远在荒凉冬季,冬雪便种了一地相思,只待春风拂过,蔓延成痴,一发不可收,盈满了四月天的长林丰草。静看萍汀花草,饮春风的潮润,把绻缱的风流铺放在草尖花蕊,芬芳随风飘散,鲜明生命盎然回转。

两只蝶儿,翩翩而来,落在视野,忽上忽下,与花草间,于池水上,剪落阳光,缠绕着春风,你来我往的舞姿,为这的景致平添了浪漫的韵致,春风化雨时,蝶儿化茧成蝶,嫋嫋娜娜,悠然自得于水云间,只解风情,只嗅春风,拂尘忘我。登临会意,人生若是,更胜香车宝马。

年华暗换,万物解语,最是柳绿花红,最是雁子回时,百般景致,千般沉香,只观这一隅,已知春满人间。而人生,又何止这一隅!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春,总能想到这样的句子,也总是能想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思念家乡,想来,春,也已经丰满了家乡的草原树木,绨去换新颜,抽芽了一年的初始,叹,淡墨花香又一年,此情此景,天涯海角,谁共我一池春色。望天边,那一弯蛾眉新月,在阳光下,无光泽的默守天边,在云淡风轻中,宛若嫣然一笑。

思绪被喜鹊的几声欢鸣侵扰,春的欢愉,依稀被传递,响在耳边,这山这水,在春的鸟语花香里,伸长生命。

春多似南方佳人,婀娜着从江南岸随风而来,挥舞着衣袂,用芬芳和翠色吻过北方的大地。于是,山川慢慢的,睁开眼睛,复苏了生命,唤醒沉睡的子民,传唤着春的雅意优美,感念生命伊始。静静的,去聆听这一切,轻轻的,放飞思绪,那些绵绵情愫,在春风里,吹去远方。凝思,稼轩居士的蓦然回首,这样的春风里,谁人欢情赴约!

阳光是不知疲倦的,相伴在一年四季,而阳光却是偏爱的,春天的阳光是怎样的暖和,又是怎样的柔情,暖了风,暖了春的心事,此时的春,又何曾知道疲倦,不停息的覆盖绿色,合着风吟唱生命的赞歌,闭目,感怀,那甜甜的生命气息,就在一呼一吸间,拂去了内心的落寞和红尘里莫名的孤单。

起身,漫步桥边,看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好久,也没看到鱼儿上钩,或许,这些垂钓者,垂钓的是时光的静谧,也是这一席暖暖的春风吧!

细细思量,人生的步履,也该寻一处如此意境的丰瑞佳地,给心灵汲取最佳的养分,看过杰斐逊致约翰·亚当斯的《论天然贵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同意你的说法,即人类之中有一种天然贵族。他产生自美德与才干。天然贵族,在我看来,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用来指导、治理和取信于社会的最宝贵的礼物。”

给心安一个水草丰美的家园,即使,我们平凡的如一颗小草,也用博爱来培植,播撒阳光下的和平,为路过的人们诠释生命的热歌。

这一季春风,这一席萍汀花草,这一池春水,这一方清幽佳地,漫步其中,领悟自然给的灵魂轻舞,打开自己的思绪,融入另一种风清霓裳,其实,只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才会晓得,我们尘埃一样的生命,也才能放下一些什么。俯身捡拾流水一样的时光,涟漪过后,带走的是曾经。

转身,与萍汀花草告别,沿来时路返回,再次置身丛林深处的小路,摇曳在风里的还有一股幽远的香。

我自微笑向暖,哪管雨疏风斜,春就是这样的明媚着。

春风,也是那么暖暖的吹着,无论你欢喜或悲伤!



10、那一袭素衣,似被瑶池圣水洗净,纤尘不染,宛如那悠悠盛放舞着冷香的清莲,袅袅婀娜,静静地融成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萦绕在多少痴情追梦人的心怀里。

如你这般清雅秀丽的女子,乃是这一世刻骨铭心的邂逅,仿佛千年前就已相识。是在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秦淮河畔?是在月落乌啼霜满天的姑苏城外?是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茫茫塞上?还是,在那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原上旷野?

我不知道这世间是否真的有轮回,轮回间是否真的有所谓的因果循环,倘若有,那么前生,我们定是那佛前虔诚的信徒,用千百年不知倦怠的叩首,换得这漫漫轮回的一次宿命。

云淡了,散开便是千百年的流光碎影。

风清了,停下便窥见凝滞的沧海桑田。

我轻轻地捧起你清丽的容颜,恐这世俗的污浊沾染了你的素净,我久久地凝视,要将你的卓越风姿埋进我无底的深潭。

盛满华泽的月色,漫过天际浮动的云朵,盈盈地流淌在你的衣袂间,那轻巧如风的往事婉转在梦里,枕着浅浅的相思静静聆听遥远的呼唤。



11、那时候,日子缓慢的像平静的湖水,干净、透明、静止。根本就没有流动,我们都像慵懒的猫一样,躲在教室里,无数个晴朗的暖阳里,阳光干净的洒在大地上;灿烂、金黄、耀眼,让人感觉舒适。

那时候,我们一起走在早晨,在薄雾里漫步,在曙光下晨读;有时候,我们就是围在一起,看朝露晶莹地立在草尖上,晶莹剔透、纯净无瑕。现在想,那就是我们的少年呀!

那时候,我们一起走在中午,我们偷偷的没有午睡,我们走在耒水河边细软的沙滩上;捡贝壳,捡各种各样的鹅卵石,我们甚至一起站在河边,捡起瓦片,向着河水漂,让他们蜻蜓点水似的漂向远方,漂到我们心灵里梦想的地方....现在想,那也是我们的少年呀!

那时候,我们一起走在傍晚,天边的夕阳下,霞光如画,大写意下的青山,沉郁、静默;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呵呵,近黄昏,明天我们还看吧......我们还一起看过白帆、看过渔火、看过月亮、看过流星;听过夜莺的呢喃、听过滴答滴答洒落的春雨、躺在校园的草丛里,在夜凉如水的秋夜里,望着月光,月光皎洁、温柔、娴静得如我们心中百合花一样绽放。

现在想,那还是我们的少年呀!

那时候,我们正年轻,我们放声歌唱,我们振臂高呼,我们激情奔跑,我们中流击水,我们也写诗,写长长短短的句子,写我们的理想,写我们的轻愁,我们也写到离别,写离别后轻轻的惆怅,我们也想到了我们终究要离别;但是,我们的离别也是充满着诗意的哦!

不光有诗情、还充满了画意;那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想象,想象着我们分别后的重逢,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多美的意境,多美的诗歌啊!我们还是爽朗地笑着、拥抱着,就像每一个晴朗的周末,我或者你,站在站台上,听着远去的汽笛声,做个梦;又看见归来的车轮,一切都是那么的轮回,轮回的那么自然。

多少年了,我们在收拾我们的心事时,我们依然是青春年少时,坐在教室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窗外,依然是凤凰花花开,花开的正好!你好、我好、我们都好吧!



12、江苴古镇,曾经是“西南丝绸之路”翻越高黎贡山必经的第一个驿站,自明清以降,南来北往的马帮商队络绎不绝,赋予了这古老小镇浓浓的烟火和繁盛景象。从一些古旧的楼肆上也能读出古镇的一丝文化脉息。据说近几年发现了明清时代的印刷作坊,当地称作“大渔塘书房”。大渔塘原叫明善堂,是一个由教徒主持,举行礼神拜佛的宗教活动的固定场所。书房的第28代主人,年近百岁的番复明老人对“书房”的历史记得很清楚。由这个印刷作坊印刷的书籍很多,成为古道上文化兴盛的佐证。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岁月毕竟如流水,多少年过去了,昔时担茶赶马、四方行脚的客商和秉烛苦读的书生所构织成的景观渐渐地从这历史的古道上绝迹,而今留下的,是不足百米、已磨得圆滑闪亮的青石板残路,路面上随风起落着萎黄的树叶、杂草、脏破的方便袋和细碎的纸片。在青石路的尽头与之相衔的,是细如盲肠的起伏土路,像一根续接得不够完美的布带,系连着昨天和今天,无声地翻阅岁月留在上面的匆匆履痕。

青石板古道很短,短得让人忧伤它可怜的遗存。

我望着古镇出神。轮回的时空,让活着与死去的生命都有了某种可能被言说的话题;迷茫与伤感,总是在希望中看见一些令人深思的东西。古镇很静,静得让人怀疑它是临时搭起的老电影的布景;古镇很旧,旧得沧桑在目;古镇很破,破得让整个岁月摇摇欲坠。而古道的两边几座旧式高脚木楼又总会让人牵念过去的影像。

江苴,是一座停滞在历史深处的边城小镇。



13、来了……春回来了,就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莽原古陵。眺望阳关,那个远别的潇洒的身影是否在这个春雨濛濛中又回到了古原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灵哦?有情有气而又有义的人类却要在命运遭遇波澜的时候,从没有思维的外物那里寻找心灵的观照。白乐天白居易先生当年一定是怀着“长安米贵,居不易也”的沮丧走近莽原草色的。就是那不无抑郁的一瞥,就是那劫后重生的复苏,张开了他生命的风帆。是亘古雄立的莽原应该感谢他将这古陵的草色注进了煌煌诗卷,还是他应该感谢着小草的吟唱缔造了一代绝代诗星呢?而今,古道渺渺,远芳依旧;雨翠风轻,他也该驻足新吟“雨翠接新城”了吧!

有时候,真是人不如物。人生的春天何其短暂,而小草的春色是永恒的。



14、 在空旷的操场上,最多的,就是这些小草儿了。不过这时,她们已褪去了那层碧绿的衣衫,换上了淡黄色的棉袄,抵御这天气的寒冷。白居易有首诗,是说得极贴切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谁说小草无情?你若是去爱惜它,你才可以体会到,这小草之情。人人都认为,这小草是那么微不足道,可她,却毫不计较,只管自己的兴衰,如何才可以长得更茂盛,为我们带来燥热中的一丝凉阴。现在的小草,虽然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但,却是在积蓄力量,在明年的春天里勃发。

在看那紫荆树,早早地落光了叶子,请等着寒风的到来。那可人的,一点,一点的紫色小花瓣儿,也早就躲到她那松软的小床上了,盖上被窝,饱饱地睡上一觉,到来年的春天在醒来,为校园增添点光彩。要知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啊!

校园的秋天,急匆匆地来了,又急匆匆地去了。



15、万紫千红,春回大地,当你陶醉在鲜花盛开,桃李争艳,生机昂然的明媚春光里,你是否想到过报春的使者,那被践踏、被人遗忘的小草。曾经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凌寒怒放的梅花,耸立石崖的松树;又有多少伟人大家歌颂过婀娜多姿的玫瑰,雍容华贵的牡丹。可是我,更喜欢做一株平凡质朴小草。她总是一丛丛、一片片,“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春风徐来,拂得那一片片小草,远远近近汇成了绿色的海浪。河岸、道旁、石缝、沙荒……到处有小草的芬芳。天空加更蔚蓝,空气也更加清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68279.html

更多阅读

小学古诗词归类整理 古诗词分类整理

一、送别诗:01、李白登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02、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唐•王维0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诗词歌曲赏析 野火烧不尽唐 作者:张崇文

请在此点看视频音乐→→025【野火烧不尽】唐代-白居易诗野火烧不尽〖原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声明:《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为网友是最短的咒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