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热血,别样心境
——比较赏析陆游《诉衷情》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陆游和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俩人经历相似,都曾力主抗金复国而不为朝廷所用,退居乡间20余年,忧愤而终。这两位具有同样热血的爱国诗人却在现实面前流露出别样的心境,下面以陆游《诉衷情》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为例来赏析之。
陆游《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相同点
1、都着力表现抗金复国的夙愿与请缨无路现实的矛盾。
《诉衷情》是陆游退居山阴时抒写的,但爱国精神仍一以贯之:“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依旧洋溢着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战斗精神与对祖国炽热的感情!《破阵子》是辛弃疾闲居信州时写给志同道合的老朋友陈亮的。词中反映了作者念念不忘青年时期抗击金兵的战斗生活,观麾下分炙、军营鼓瑟、战马急驰、强弓力开,何等的雄健威武,气壮山河!一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正是他不望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建立功名的壮志的流露。
然而,他们在政治上的孤危地位决定了他们的壮志是难以实现的。请缨无路现实的矛盾在这两首词中得到充分的流露:“关河梦断何处”,一个“断”字写出了陆游心中理想破灭壮志难酬的痛苦。“胡未灭,鬓先秋”,国未统,人先老,一腔报国热情化作满脸老泪“空流”!无可奈何之际,只有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感慨,交织着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痛苦和无奈的心里折磨!辛弃疾又是多少次“梦回吹角连营”?壮观的“沙场秋点兵”场面使他壮怀激烈,达达的马蹄声中伴随着的霹雳般的弓弦响声使他慷慨激昂,豪情满怀,醉眼朦胧中情不自禁地抚摸起剑来,似乎就要上战场了,去“了却君王天下事”!可一切毕竟都是当年的幻觉!“可怜白发生”!陡然一转的语气,既是他失望痛惜的无奈之叹,也是壮志未酬的矛盾之慨!
2、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诉衷情》里,诗人暗用当年班超不远万里出使西域建功立业的典故与自己现在“关河梦断”对比:“万里出使”与“匹马戍梁”从空间形象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当年的英雄气概,抒发理想破灭的愤慨;“此生谁料”句,则以自己往日的气概和今日的无奈对照,表达人生易老,功业未建,壮志难酬的忧愤。辛弃疾的《破阵子》前九句也是以当年的豪迈精神与今天的失望痛惜之情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倾诉被革职投闲的愤懑与不能临阵杀敌、报效祖国的痛苦之情。
二、不同点
1、辛词以“壮语”出,陆词以“愤语”出。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是辛弃疾第一次把金戈铁马的铿锵之声引入词的歌唱中来。醉里看剑、沙场点兵、战马驰骋、霹雳弓箭,写得慷慨激昂,波澜壮阔!有着“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气概!确是前所未有的“壮词”,足见辛弃疾尽管被被革职投闲而报国雄心不减;陆词以愤语出,那是因为南宋小朝廷不能容忍爱国将士积极的抗金活动,“匹马戍梁州”是陆游一生得以身临前线的唯一机会。急欲杀敌报国的陆游,十分振奋,出谋献策,积极准备,可不到一年,他就改任了。理想落空,报国无路,只剩下满腔的忧愤:“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可谓既忧且愤又无奈。
2、辛词犹存少年意气,陆词可见迟暮心情。
辛弃疾年少之时即率部投入抗金活动,有着征战的实践经历。“醉里挑灯看剑”既是杀敌立功的豪气,也是少年英雄的意气!“梦回吹角连营”,日思夜盼,全不似被投闲之人,足见其少年意气长存于心头。你看,当年“沙场秋点兵”的军容、声威依旧历历在目,萦绕耳际!相对而言,陆词可见迟暮之情:“尘暗旧貂裘”句,一个“暗”字写尽岁月蹉跎、人事变迁的无限感慨,流露出诗人惆怅凄凉暗淡的心境。“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诗人借“沧州”表达自己被闲置的现实,而一个“老”字不仅表明闲居的时间长,而且道出了迟暮垂老,壮志未酬,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3、辛词流露怨望之情,陆词呈现绝望之心。
辛弃疾被闲置,内心愤愤不平,充满怨恨之情,这是必然的事。但由于他一直期望把一生贡献给祖国的统一事业,“了却君王天下事”,就始终成为他梦魂牵萦的心愿。因此,闲居期间,仍然盼望着有朝一日朝廷会再起用他,让他重返战场杀敌。“挑灯看剑”、“梦回连营”,雄心犹在,怎无希望?而陆游的极大悲愤主要是由于他看到了统治者绝无恢复中原之意,报国理想最终遭到冷酷现实的扼杀!“此生谁料”,诗人似乎到此才发觉往昔的天真与今日的无奈,“泪空流”,是理想落空的痛苦流露,也是对朝廷绝望之情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