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大无朋的管风琴
——管风琴结构和性能简介(续)
构 造(续)
(四)弹奏部分(续)
对组成弹奏部分的键盘和音栓等的性质,分别简要说明如下:
1、键盘
一台管风琴上通常有用手弹的和用脚踏的两种键盘。琴键的形状与排列和钢琴相似。
手键盘(manual)。管风琴上至少有两层手键盘,四、五层的也较常见,还有多达六、七层手键盘的。各层键盘依次排列成台阶状。每层键盘的标准音域为61键(整五组),皆为C—c4。每层键盘各自控制一套各有其音响特性的发音系统。也就是说,一台有多层键盘的管风琴,实际上是由多种不同特性的单元管风琴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组成一台完整管风琴(fullorgan)的分部管风琴,通常有以下几种:
大键盘(great organ),或称大管风琴键盘(great organmanual,下同),这是最重要的基本部分,发音结实而有力。
强弱音键盘(swell organ),这部分管风琴的音管装在强弱音箱(swellbox或expressionchamber)内,箱体的一面有若干能翻转启闭的窗(shutter).窗的开度大小通过一个强弱音踏板(swellpedal),又称表情踏板(expressionpedal)予以控制,从而使发音增强或减弱。有两层手键盘的管风琴,第一层为大键盘,第二层(上一层)为强弱音键盘。
伴唱键盘(choir organ或positiveorgan,后一名称尚指一种中世纪的小型管风琴),这部分键盘有发音柔美的特点,主要用于合唱伴奏。有三层手键盘的管风琴,第一层为伴唱键盘,第二、第三层依次为大键盘和强弱音键盘。
独奏键盘(soloorgan),这种键盘近处有一些具有管弦乐效果的音栓,适合独奏用,不适于为其它部分管风琴伴奏或混合使用。有四层手键盘的管风琴,独奏键盘位于上述三层之上,即第四层。
回声键盘(echoorgan),发音有似从远处传来的效果。有五层手键盘的管风琴,回声键盘位于往上数第五层。
脚键盘(pedalorgan),通常为一层,不少管风琴也有两层脚键盘。标准的脚键盘音域为32键(两组半),名义上为C—g1,实际发音要低八度。键杆比手键盘长、粗且间距大。
如上所述,各层手键盘的音域均为五组,加上脚键盘共达六组,实际还有超出六组范围的管列,利用音栓可使这些超出原键盘音域的管列由原键盘控制发音。这样管风琴的实际音域常宽达整九组,从C2至c6。为所有乐器中音域最宽广的。
2、音栓(stop,也称拉栓或拉手drawstop,尚称变音器register)。
音栓包括音栓及其杠杆或电路控制系统。在新式的电控机构管风琴上,一般用象手风琴变音器那样往复翘动的键片(rockingtablet,tab或knob等)。传统音栓为一有球状头的小棒,和簧风琴上的拉栓相似。
管风琴上的音栓繁多,要把所有(最多达2千多个)音栓逐个说清是难以办到的事。因为不同地区和国家,不同制造者和演奏者,不同历史时期,对许多音栓的称法有所不同和变动。多数音栓是用于模仿其它种种乐器音色的,但这只是近似而已。某种音色究竟象何种乐器,只是依据人们的艺术听觉,而不是科学的按照音管的结构原理判别的。往往对某一种音栓,有人认为象这种乐器,又有人认为象另一种乐器,而取名不同。有一些音栓,是模仿种种早已被淘汰的古老乐器,更易混淆不清。各个管风琴上的音栓有多少、有哪些种,也不尽相同,并无统一标准。常是根据用户要求设计。但有一些主要音栓,是普遍都有的。
下面列举若干主要音栓,以作简要说明:
基础音栓(foundationstops),这是一些上下八度关系的音栓。即在用标准音高的8英尺音栓(8')时,使用这种音栓可同时复合发出若干上下八度同名音。如发C时,同时复合发c,C1,c1,C2等。这些音栓称为4英尺音栓和16英尺音栓,以及2英尺音栓和32英尺音栓等。
变声音栓(mutationstops),这是一些五度或十二度关系的音栓。即在用标准音高的音栓时,使用这种音栓可同时复合发出上行五度或十二度音。如发C时,同时用22 /3'音栓复合发g(十二度,为c的五度),亦即C的第三谐音,使音色较为丰富。还有十七度(13/5')和十九度(1 1 / 3')等。
混合音栓(mixture stops,简称mixtures,也称compoundstops),这是一些每个音栓控制多排管列的音栓(上述变声音栓和其它多数音栓是一个音栓控制一排管列)。每个混合音栓控制2—5排管列不等,这些管列是选自上述标准音栓(同度音栓)和变声音栓两者的管列混合组成,发音色彩辉煌。
联键音栓(couplers),实际上这不是一些直接控制音管发音的音栓,而是某两种键盘之间的一种联结器。利用它可使某两种手键盘,或使某一手键盘与脚键盘联结起来,只需在一副键盘上弹奏就能使两部分键盘控制的某些音管同时发音。这种音栓常用于在一副键盘上弹奏时联结高八度或低八度同时发音。如低八度联键音栓和高八度联键音栓等即属此种。
音栓配合器(registration)。弹奏中常需同时用多个音栓,逐个用手去拉,往往手忙脚乱,这种装置就是为弹奏者提供方便。在老式管风琴上是一些踏板,在新式管风琴上是一些用拇指按的活塞
(pistons),踏某一个踏板或按某一个活塞即可使若干音栓同时起作用。这种装置的踏板或活塞称配合踏板或活塞(combinationor
composition pedals orpistons)。
主音栓或基本音栓(diapasonstops),是一类重要的音栓,其音色具有管风琴本身特色。每架管风琴上至少有一个主音栓;大型管风琴有多个主音栓。多个主音栓的差别在于其音管的尺度不同和材料不同(木管或金属管)等,从而发出各种不同的主音栓音色。主音栓均为哨管音栓(fluestops),分为开管主音栓(open diapason)和闭管主音栓(stoppeddiapason)两种。前者一般为金属管;后者一般为木质管。后者音色较前者柔美。开管主音栓通常为8英尺管长和音高,故又称开管同度音栓(openunisonstop);但在有些键盘上也有4英尺或16英尺开管主音栓。闭管主音栓通常为4英尺管,但是音高与8英尺开管相同,故也称8'音栓,又称闭管同度音栓(stopped unison stop)。
开管主音栓也常称为principal,但英美和德国用此名称有不同含义:英美仅用于手键盘的4'开管主音栓或脚键盘的8 '开管主音栓;而德国则广泛对8 ',16 ',32'和4 '各开管音栓均称principal。此音栓有时也称八度音栓。
属于主音栓类的其它重要音栓如:
低音开管主音栓(double opendiapason),管长与音高均为16英尺,常用于脚键盘。
十五度音栓(fifteeth),音高比标准(同度)音高的主音栓高两个八度,在手键盘上为2英尺管长和音高,在脚键盘上为4英尺管长和音高。
低音音栓(bourdon或sub-bass),为管长8英尺、音高16英尺的闭管音栓,主要用于脚键盘,音色沉闷。
最低音音栓(sub-bourdon),脚键盘的16英尺管长和32英尺音高音栓。
五度音栓(quintat?n),与8'标准音高同时发五度音(实为十二度,第三谐音)的音栓。
低音主音栓(doublediapason),与上述脚键盘低音音栓(bourdon)相同的手键盘16英尺音栓。
柔声音栓(dulciana),一种管径细、发音柔和、用处大的金属开管主音栓,通常为8',也有4 '或16 '管长和音高。
闭管柔声音栓(Gedact或Gedeckt),一种管径细、发音柔和的金属闭管音栓,音色近似长笛,因此有时被列入下面的笛声音栓类中。
天籁音栓(voix celeste或VoxCoelestis),这种音栓与同一键盘上柔声的标准音栓同时使用,前者的音高比后者调得高低略偏一点,从而产生“拍”而使音有点“波动”的效果,用以发出所谓的“天使歌声”和“海浪声”等音响。
笛声音栓(flute-tonedstops),这是另一类哨管音栓。这一类中有许多音栓,模仿各种笛声以及竖笛和簧管乐器等的音色。主要如:
空笛声音栓(Hohlfl鰐e),金属或木质管,8英尺管长和音高,发音有笛类的空腔声。
甜笛声音栓(suabeflute),很象上一种,但通常为4英尺管长和音高。
谐音笛音栓(harmonicflute),一种能发八度泛音的金属管音栓。其产生泛音的方法是在音管的一半长度处开一小孔,有如在小提琴上用手指轻触弦的一半长度处所发的泛音。因此8英尺管长,所发音高为4英尺;有的是16英尺管长,发音音高为8英尺。
簧笛音栓(Rohrfl鰐e,德语Rohr意为簧片),但这种音栓的音管上并无簧片,而是在管顶加一支细管。这是一种金属闭管音栓,细管即插入闭管顶端的堵头。(stopper)内。
牧笛音栓(Waldfl鰐e),为4英尺管长和音高,发音明亮而优美。
短笛音栓(piccolo),为金属管或木质管的2英尺笛声音栓,带有第三谐音。
角笛音栓(Gemshorn),发音轻快的圆锥形管音栓,有8 ',4 '和2'管长和音高数种,一般为4 '。
弦声音栓(string-tonedstops),这是又一类哨管音栓,主要模仿小提琴族系和维奥尔提琴族系等弦乐器的音色。这种音管直径较细,谐音较多,音薄而锐。主要的弦声音栓如:
低音维奥尔音栓(gamba,全称viola dagamba),为很象弦乐音色、用处很大的音栓。一般为金属管,8英尺管长和音高,也有4'或16 '的。
倍低音维奥尔音栓(violone),通常为8英尺管长和音高,用作低音提琴的为16英尺管长和音高。
提琴主音栓(GeigenPrincipal),为一种有点弦声音色的8英尺或4英尺管长和音高的主音栓,有时也有16英尺的。
簧管音栓(reedstops),这类音栓主要用于模仿一些单、双簧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音色。簧管音色的变化,不仅采取改变音管直径、形状和结构以及材料等方法,还将采取改变簧片的长度尺寸,厚度和曲度,以及风压的变化等方法来实现。簧管的音高,主要取决于簧片的长度及其频率,而不是取决于管长。管体主要起共鸣器的作用。簧管多数为圆锥形金属管。主要的簧管音栓如:
双簧管音栓(oboe),最普遍的、用处最多的簧管音栓。8'音。音色与管弦乐双簧管十分相似。
大管音栓(bassoon),与双簧管音栓效果相似。为16'音,常位于脚键盘部分。
单簧管音栓(clarinet),音质较双簧管圆滑流畅,为8 '音(少数有16'),圆柱管,实际管长只一半长度(因系闭管)。
小号音栓(trumpet),8 '音,发音有力。
圆号音栓(horn),8 '音,发音比小号音栓丰满圆润。
大号音栓(tuba),类似小号音栓。但风压大而发音更为洪亮。有8 ',16'或4 '音,音管大部分比通常长度加倍。
长号音栓(trombone),与8 '大号音栓相符合的16'音栓,通常位于脚键盘部分。
人声音栓(voxhumana),一种单簧管式的音栓,但管体很粗很短,通常只有标准长度的1 /8,为8 '音。
3、音量和颤音装置
管风琴的弹奏台上,除键盘和音栓外,通常还有一些改变音量和产生颤音效果的装置。常见的如:
强弱音踏板,这在前面已述及,主要用于强弱音管风琴上。这种装置也常用于除大键盘以外的其它键盘上。
增音辊(crescendoroller),为一用脚使之滚转的辊筒,常位于强弱音踏板的左边,转动此辊可使风压增强或减弱,而产生强弱音。
颤音拉手(tremulant),实际不是音栓,但一般也是通过象音栓那样的拉手操纵。这种装置使风压交替变强变弱,使音高快速波动而产生象在小提琴上扭动手指产生颤音。
沿革
传统管风琴起源于古希腊的牧神排箫。其最早成为不用嘴吹而是靠动力发音的乐器,据记载为埃及技术人员克梯西卑欧斯Ctesibius(或Ktesibios)发明的水力管风琴。这种原始的利用简单机械送风的管风琴,大约于公元前300—250年间问世,至少一直被用到5世纪末。有关用风箱鼓风管的风琴的最早记载,出现于公元120年前后。
水力管风琴和早期的鼓风管风琴,直至11世纪初以前,发音的控制部分还很简单,实际没有琴键,而是用一些拉出推进的滑板,直接控制音管发音。11世纪出现真正的琴键,用铰链和滑板相连,靠弹簧复位。当时的琴键很粗大,要用拳头弹;至16世纪初,才改进得较窄小,便于用手指弹。
在15世纪以前,还没有能够分别控制成排管列的管风琴,因此在音色和响度上不能有所变化。那时的管风琴仅有一列音管。直至14世纪,其音域最多也不超过三个八度,往往更少。那时还不懂得利用音管的不同尺度来改变音色,所有的音管都是同一直径,仅在长度上随音高的不同有所变化。这样,一套音管发音不统一,长的低音管音色象弦乐,而短的高音管又象笛管声。这也限制了音域的展宽。只有在能够利用尺度改变音色的前提下,才能使音域扩展和采用管列。利用尺度,增加管列,扩大音域,琴键改小,增添半音键,机械结构的改进等一系列重要改革,主要是在14世纪实现的。这时期,管风琴即被欧洲各国的教堂普遍采用。
1361年,德国建造的管风琴已有三层手键盘和最早的脚键盘,有20个风箱由10人以劳力鼓风,最长的音管达31英尺(约为C2)。显然,这样的管风琴在音色和音量上都可能有较多的变化了。
14世纪,在教堂管风琴往大型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往小型发展的管风琴。当时应用较广的的有一种象橱柜式的小型管风琴,一种更小的抱着或放在桌上弹奏的轻便管风琴,还有一种更小的书本型管风琴等。
17世纪至18世纪初,为管风琴在欧洲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从16世纪开始,即发展起一些管风琴制造学校,为后来在教堂和一些大的演奏厅堂建造管风琴培养了专门人才。后来,管风琴在美国相继兴起。
族系
通常说管风琴,就是指那种在教堂中看到的传统大型管风琴。还有多种管风琴,有些是历史上的,现在已难见到;另有一些现在还在使用的,但较少见。
历史的和现有的其它管风琴,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力管风琴hydraulic organ,hydraulis,hydraulos,hydraulus
或waterorgan.这种管风琴两千多年前始创于古希腊,被认为是现代管风琴的始祖。由于时代久远,只能从一些古籍中考证,其说不一。比较可靠的说法,这种管风琴的构造原理,是利用一种手唧筒装置,把容器内的水位升高而使水面以上的空气受压进入气室。音管排列成三行,每行由长到短依次排列,音域达三个八度。音管与气室之间气流的通断以滑板控制,滑板的动作由12个块状键子操纵。推测水力管风琴发音很响,民间喜庆节日常用于室外,并非用于宗教。除希腊,古罗马和希伯来等民族也有这种乐器。希腊人称为hydraulikon;罗马人称为
hydraulus;希伯来的水力管风琴称为magrepha,系用于宗教。
鼓风管风琴pneumaticorgan。指一般用人力风箱鼓风的管风琴。有关这种管风琴的最早记载出现于第2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初,管风琴都是用这种方法供风,都可泛称为鼓风管风琴。20世纪初,始出现用电动风机鼓风的电鼓风管风琴。
小型管风琴positiveorgan。出现于中世纪,用于小教堂或家庭。早期的形状,下部为一长条盒形气室,上面由长到短立着一、二排哨管,气室的一边为键盘,另一边有一对手动风箱。通常放在桌上弹奏,一人操键,另一人在后面以双手鼓动风箱。后来这种管风琴改变成一个高大的立式橱柜形,整个乐器都装在柜内。名称positiveorgan,后来被用于指称大型管风琴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伴唱管风琴choirorgan(应译为“伴唱键盘”,见前)。
柜式管风琴chamberorgan。即上述小型管风琴的后期形式。整个乐器都装在一个高大的立式橱柜内,柜子上部窗口内为成排的哨管,中部有一层键盘,下部起初没有脚键盘,约自17世纪后加设一组脚键盘。弹奏时须有另一人在后面摇动一根杠杆鼓风。整个乐器须有2至4人搬动。这种管风琴弹奏方便,主要被用于教堂为唱诗班作伴奏。即使在一些拥有大型管风琴的教堂中,也常备有这种管风琴,用于面积较小的厅室。
轻便管风琴portativeorgan。这也是一种中世纪(约存在于12—15世纪)的哨管小管风琴,形状与上述早期的小型管风琴相似。所不同的是这种管风琴更小一些,放在桌上或膝上由一人弹奏,右手按键,左手鼓动一只小风箱。14世纪意大利称这种管风琴为organetto,即“小管风琴”之意。据记载,这种乐器的声音“是那么优美,连鸟都爱听”。
簧管小风琴regal,一种比上述更小的放在桌上弹奏的管风琴,约始创于15世纪中期,在16—17世纪期间应用甚广。形状为一个长方形扃箱体,前有键盘,后有簧管,箱后连接一对手动风箱。风箱外形常做成大本书形(圣经书形),故称为圣经簧管小风琴bibleregal或书形管风琴book organ,doubleregal。这种小管风琴的音管里有一支金属拍簧,这种簧管约于16世纪用于大型管风琴。在此以前,大型管风琴上只有哨管而没有簧管。在后期的簧管小风琴上,少数也有用哨管。这种乐器弹奏时也须由另一人在后面鼓动风箱。18世纪趋于淘汰。
混合管风琴uniteorgan,一种本世纪的改革管风琴。这种管风琴不同于传统的轨杆管风琴那样每个音栓操纵一排或数排管列,而是每排管列由多个音栓操纵;其从音栓到音管之间的传动也非杠杆系统,而是一套电动装置。也就是说,这种管风琴的音管运用范围扩大了,利用率高,每一管列可供若干音栓交叉操纵。这种结构改变的结果,是音管大为减少,键盘层数和音栓也减少,结构简化,整个乐器体积和占地面积缩小,造价也相应降低,而仍具有一定的大型传统管风琴的性能。但是音管兼作多种用途,终究与纯真的管风琴音响有所不同。混合管风琴被用于一些教堂,更普遍地用于剧院。
剧院管风琴theater organ或cinemaorgan,为混合管风琴的一种,通常整个乐器装在强弱音箱内,主要特性是模仿管弦乐的音响效果。
18世纪后期,随着欧洲工业革命机械工业的发展,出现许多机动乐器,其中有手摇风琴、鸟风琴、街头风琴等形形色色的机动管风琴。这类乐器不由人用手弹奏,而是用人力驱动或机械自动操纵奏乐。
20世纪30年代以来,出现电声乐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各样的电乐器蓬勃发展。其中最主要的首推模拟传统管风琴的电管风琴
(electricorgan,常称电子琴),可说是一种无管管风琴。
名称
[英]organ,有器官、机关、机构、喉舌等多种含义。用在乐器上,在欧美是指管风琴,全名应为pipeorgan。在我国,organ常是指簧风琴。簧风琴的英语名称是harmonium(鼓气式)和Americanorgan或French harmonium(吸气式)。亦可统称 reedorgan。其他欧语organ的名称是:[意] organo;[法] orgue;[德]Orgel;[西] organo。
Organ一词也常用于其它乐器的英语名称中。如口琴称mouth
organ;笙的英语名称也同此。
较大管风琴上有多副键盘,如英语名称greatorgan,直译为“大管风琴”,又如swellorgan直译为“强弱音管风琴”。常见有人是这样译的。这样译法不易使人理解。为什么同一台管风琴上会又有这么多管风琴呢?其实较大的管风琴是由多台不同性能的管风琴混合组成的。那样,把greatorgan译成“大键盘”,把swellorgan译作“强弱音键盘”,较为适宜。
管风琴在我国尚不常见,有关资料更少。其中的音栓和零部件名称和术语,至今尚无汉译名。许多译名是我擅予拟定的,妥否尚请读者指正。
关肇元
(刊载于《中国乐器》杂志 200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