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教学实录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ppt
时 间:2010年4月20日
地 点:芜湖市职教中心多媒体教室4
执教者:孔贝诺老师(工业学校)
点评者:钟羽(教研员)
课前预习材料(屏幕显示)
问题一:请理出本课的提纲,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的格式;
问题二:你读完这一段情节后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问题三:小说中设计了一个人物“李小二”,这个人物既没有什么本事,也和后面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关联,为什么在这里设计这么一个人物,他对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问题四:林冲进得山神庙来,将一块大石头顶住了门,这块大石头的交待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
问题五:请读出小说中直接描写大雪的句子。
问题六:对大雪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有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写别的东西衬托大雪,包括人的动作、人的感觉等,请找出这些句子。
问题七:这些环境或者说雪景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问题八:请在小说中找一些关于林冲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段落,说说这些描写体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点评:课前预习与课后作业一样,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前预习,一要具体明确,忌泛泛要求;二要题题落实,忌有头无尾;三要将学生预习回答内容融入教师的教学语言;四要积极鼓励认真预习的学生:目的是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用语文的能力。】
师:中国有句俗话“老不读《三国》,少不读《水浒》”,是因为《三国》讲的是权谋,老人读了心思阴郁,对健康不宜;《水浒》是一部讲强盗的书,少年人看了,学会了“该出手时就出手”,惹出许多是非来。
但是今天我们倒是要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水浒》,无论我们有没有看过原著,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多多少少知道一些水浒的故事。它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文化当中。《水浒》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有人概括为四个字“逼上梁山”或“官逼民反”。然而众多人物中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并不多,李逵上山就心情很愉快;王英本来就是强盗,上梁山是人生踏上了新台阶,不仅没有被逼,而且还是靠宋江推荐才从“小公司”进入梁山“大公司”;时迁是一个小毛贼,梁山是不要他的,他是经过个人的努力最后才实现做一个“强盗”的人生梦想;
生:(笑)
师:卢俊义本来是一个大地主,被吴用设计陷害,家破人亡只好到梁山落草,与其说被逼,不如说“被骗”。众多人物中,林冲可以说是最能体现“逼上梁山”这一主旨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冲到底是怎么被“逼”上梁山的。
【点评:导入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点面结合,风趣幽默,最后归结为“逼上梁山”,好。】
师:大家知道小说的三要素吗?
【点评:似缺少一句:“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古代白话小说,《水浒》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
生:(集体回答)情节、环境、人物。
师:好的,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从小说的情节开始。大家看屏幕,预习题的第一题其实就是要我们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请哪位同学来为我们理出小说的提纲?
生:(上黑板写出自己的提纲:林冲遇见李小二,陆谦设计害林冲,林冲看守草料场,差拨火烧草料场,林冲报仇杀陆谦。)
师:这个同学的提纲基本是合乎要求的,字数相等,条理清楚,很好地反映了小说的故事结构。但是有一个小问题,这里三次使用了“林冲”,两次使用了“草料场 ”,两次用到了“陆谦”,我们是不是可以给他们换一种称呼避免这样的重复呢?我也拟了一个提纲,请大家看一下。
(屏幕显示)
林教头巧遇旧相识,陆虞侯索命牢城营。
贼差拨火烧草料场,豹子头雪恨山神庙。
师:在设计这个提纲时,我就考虑到避免重复,所以将第四句林冲改成“豹子
头”,“差拨”是两个字,我给他加上一个“贼”字凑成三个字。我可以告诉同学们,一开始我的提纲第一句写的是“林教头他乡遇故知”,有老师给我提出来“李小二”算不上故知,最多是一个熟人,所以我改为“旧相识”。第四句“豹子头风雪山神庙”,老师指出,“风雪山神庙”太概括了,不具体,于是换成了“雪恨”。所以,大家今后在作文时要对自己的文章反复的修改、推敲,看看怎么才能表达得更好,我们学语文的乐趣就在这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然我的这个提纲我自己也不是很满意,因为平仄没有对好,希望同学们课下能帮我改一改。
【点评:“大纲”要求:“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教师的生活、情感、经历等都是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融洽师生关系,指导学习方法,陶冶学生情操。这里以“修改”为例,且联系学生作文,好。】
师:我想问问大家读到这一段情节有什么感受?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点评:“这一段”所指不明,且缺少铺陈语句。】
生:读后觉得非常紧张,为林冲捏了一把汗,很担心林冲的处境。最后到了林冲报仇雪恨的时候,我又觉得这一段情节写得很快意,出了一口气。
师: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林冲在小说里面是正面人物,我们读者都是和他站在一起的,当他遇到了危险,我们读者自然会感到紧张,小说中的情节将林冲置于危险之中,坏人一步步将林冲逼入绝境,最后林冲报仇雪恨了,这是一种压抑情绪的释放,所以会觉得很痛快。
生:我觉得情节很巧妙,无巧不成书吧,情节环环相扣,使得主人公能躲过一劫。
师:刚才我们听到同学们的阅读感受是“紧张”和“巧妙”。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小说情节的特点。
【点评:对学生发言,不能仅以“好”评价;要学会从“语文角度”评价,如某个词语“用得正确、生动、形象”、句子“表述流畅、语意连贯,中心突出”等,学生就会逐步知道什么叫做“学语文、用语文”。】
(屏幕显示)
特点一:起伏跌宕,扣人心弦。
师:小说情节怎么才能紧张呢?这就要求作者在设计时候注意到情节的起伏,情节的发展起起伏伏,忽紧忽慢,这样才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才能够抓住读者,使读者会跟随者小说中的人物欢喜悲伤。这是小说的高境界。那为什么会感到“巧妙”呢?我想先请大家思考一下预习题中的两个问题。
师:小说中设计了一个人物“李小二”,这个人物既没有什么本事,也和后面的故事中的人物没有关联,为什么在这里设计这么一个人物,他和情节的发展有什么联系?
生:李小二是一个配角,他是为了配合主人公展开情节的。
师:李小二在后面的情节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具体展开了什么情节呢?
生:李小二发觉陆谦等人很可疑,于是就告诉了林冲,林冲猜到了来的人就是陆谦,就买了尖刀去找陆谦报仇。
师:好,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林冲进得山神庙来,将一块大石头顶住了门,这块大石头的交待在小说情节中有什么作用?
生:体现了林冲这个人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
师:很好!大石头确实体现了林冲的性格特点,这个作用在后面还会提到,请你再想想在后面的情节里还有没有这块大石头的存在?可能字面上没有出现,但是情节的发展中还是有的?
生:大石头把门堵死了,陆谦等人就进不来了。
师:为什么作者不让陆谦等人进来呢?
生:陆谦一进来和林冲见面,林冲就要直接报仇,我们读者就不能了解到陆谦怎么密谋害林冲的了。而且林冲杀差拨就没有道理了。
师:很好!这块大石头确实作用非凡,一方面小说发展到这里需要对读者交待陆谦、差拨怎样设计陷害林冲的;另一方面,林冲听到他们的对话,愤怒被激化到顶点,推动情节达到高潮。试想如果没有这块大石头,陆谦三人推门进来正好和林冲撞个正着,虽然林冲也会报仇。但是第一,读者对于整个设计陷害林冲的过程不清楚,第二,也不能将林冲以及读者的阅读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缺少推动情节进入高潮的动力。我们可以细细读一下那一段对话,陆谦一伙是多么残忍可恶。林冲听到这么一席话怎么会不怒从心头起!
【点评:这里应让学生读一读、品一品,以回归文本,调适节奏。】
师:大家看李小二这个人物的设计是别具匠心的,这块大石头的设计也是非常巧妙的,它们在情节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是典型的“伏应手法”。所谓的“伏应手法”指后面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在前边要有伏笔,前边出现的人物和事件在后边要有交代,有照应,这样就使整个情节结构严谨细密。这就是我要讲的小说情节的第二个特点:前呼后应,严丝合缝。请大家记住小说情节的这两个特点。
【点评:仅仅“记住”是不够的,要督促学生在笔记本或书本上“写下来”。】
(屏幕显示)
特点二:前呼后应,严丝合缝。
师:看完了情节我们再来看看一般会被我们忽视的小说另外一个要素——环境描写。请大家找出并读出小说中描写大雪的句子。
生:(找到直接描写风雪的有三处,读)
P90:“正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P91:“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P92:“仍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师:同学们预习得好。那么除了直接描写大雪,小说中还有从侧面描写衬托风雪的。所谓侧面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感受等写大雪,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段落。
生:(找出侧面描写的段落,读)
P91:“(草屋)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
P91:“向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P92:“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恐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用环境来衬托风雪大。“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把上盖的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通过人物的动作、感觉来衬托风雪大。
师:同学们找得很仔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描写,重点看一下这几个句子中的重点词句。
(屏幕显示:卷下、碎琼乱玉、紧、迤逦背着)
卷下:风夹着雪,在空中打转,呼啸而来。
碎琼乱玉:玉石是晶莹剔透的,这里是形容冰,这一句不仅是写形也是写声,我们仿佛能听到林冲踏在冰雪上的声音。
紧: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称赞它“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紧”是形容雪下得急迫,写密度之大,节奏之快,而且风大雪急才会觉得“紧”,叫人喘不过气来。更重要的是,它还隐含了人物此时的内心感受——林冲对周围险恶环境的独特感受,同时还烘托了气氛——那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只一个“紧”字便使境界全出。文中两处写雪“紧”不仅是雪紧,也是情节之紧,情势的危急。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迤逦:曲折蜿蜒,此处是写北风之大,以至于直行前进都很困难,风夹着雪,吹得人睁不开眼,只能背着风,曲折前进。
【点评:这些重点词语的讲解,要落实在学生的笔记中、书本上,才有作用。否则会很快忘记。对“紧”字的品味,可置换一些词语,带领学生读一读,品一品,如“那雪正下得大”、“那雪正下得密”、“那雪正下得急”等等,好处是:紧扣词语,回归文本;听读结合,加深体会;活跃气氛,舒缓节奏等。】
师:这些环境或者说雪景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师:具体说说什么气氛?
生:寒冷的、危机四伏的紧张气氛,还有林冲孤独凄惨的命运也在这种环境中表现出来。
生:大雪为故事的发生和展开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背景。
师:你所说的环境背景是指什么?大雪对于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具体有什么用处呢?
生:因为下雪林冲的草房倒掉,他只能到山神庙里去,如果不是下雪他就不会去山神庙,就不会遇到陆谦,那也就没法报仇了。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说到了点子上。我认为这段环境描写主要有下面三个作用。
(屏幕显示:烘托气氛、暗示情节、推动情节)
师:我们先看看烘托气氛。小说中环境描写对于情节发展有烘托、渲染作用,俗话说“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风雪在故事中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
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也暗示了情节,两次写雪下得紧,不仅是雪紧,也是林冲处境越发严峻,而林冲却全然不知。还能推动情节发展。风雪下得紧,天气寒冷,破屋压倒,这才会去出门买酒御寒,出门之后才会发现山神庙。如果不是大雪,没有出门说不定就压在草厅里了。如果不是大雪,草屋就未必会倒,也不能有后面的情节。如果不是大雪,陆谦三人也不会到山神庙躲避,直接在草料场等着林冲被烧死去捡骨头了。
师:请大家根据老师说的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要求有条理有内容。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小说的人物主人公林冲。有人说,在众多的水浒英雄中,现代女性最爱的人就是林冲;不会爱李逵,因为太鲁莽;不会爱武松,因为太刚烈;也不会爱宋江,因为他什么武功也不会,保护不了女性。为什么爱林冲呢?我们就要来进行分析。传统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无非是外貌、动作、语言。林冲长什么样呢?
(屏幕显示)
“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师:林冲的绰号叫做“豹子头”,不仅长得像张飞,所使的兵器也是和张飞一样“丈八蛇矛”。兵器和人物性格是有一定关联的,我们不能想像李逵使用宝剑是什么样。
生:(笑)
师:然而林冲的性格却实在和张飞相去甚远,有人说林冲是貌似张飞,身手似赵云,性格如刘备。文本中作者没有对林冲进行相貌描写,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动作、心理和语言的描写,从这些语句中我们体会到林冲怎样的个性特点?
生:小说最后一段写林冲杀三个人的动作,表现了林冲的英勇性格。
师:你说的不错,请读一读这一段,林冲这一段才像个“好汉”,大家看他杀三个人动作是不同的,为什么用刀剜陆谦的心?为什么不用枪,不砍头,要剜心呢?前文里面写林冲听了李小二报告后,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这把刀就是为你陆谦准备的。我林冲对你陆谦有恩,你却恩将仇报,我看看你的心有多么黑!这段很精彩哦。还有吗?
生:P91:看到草厅破漏,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体现了林冲的细心。P91:林冲离开草料场去买酒,这一段描写中有几个动作,体现了林冲性格是细心谨慎的。
【点评:应要求学生读一读,把主要词语圈下来:“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恐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门旁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师:难道林冲就仅仅是一个细心的人吗?这就是他性格的全部吗?
生:林冲也是一个性格冲动的人,李小二说他是“摸不着就杀人放火”,他听说陆谦来害他就买了刀去杀陆谦,说明他很冲动。在山神庙中他报仇的那段一口气杀了三个人也体现了他性格的这一方面。
师:刚才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了关于林冲的动作描写,说到了林冲性格的两个方面,一是勇猛,二是细心谨慎。但是还不够全面。我是这样总结林冲性格的,我认为林冲性格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屏幕显示:软弱糊涂、委曲求全、小心谨慎、刚强果断)
师: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林冲举拳要打,可见到那人是高衙内,举起的拳头没有敢落下,这一节上看,满身本事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甚至不如“三寸丁”武大郎。为什么说他糊涂呢?且看P88林冲对李小二夫妇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于害他到这步田地的高俅,林冲仍然称其为“高太尉”。前文里面在白虎节堂林冲甚至称高俅为“恩相”,对于是谁害了自己,该恨谁他不知道,他最恨的是陆谦,而陆谦是主谋吗?
生:不是,是高俅。
师:P91,看到草厅破漏,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林冲是要在这里长期打算的。路过山神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林冲是好汉中少有的有敬畏心的,他指望神明庇佑什么呢?能早日回家和妻子团聚。宋时经常有大赦天下,那么逢到大赦,林冲就可以回家了,所以,他安心的在牢城营忍耐着。再看P91,林冲离开草料场去买酒,这一段描写中有几个动作“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草料场地处偏远,草厅里更没什么值得锁的东西,但林冲依然把它锁上。P92,见草厅倒了,“恐
怕火盆内有炭火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没了。……依旧把门拽上,锁了……门旁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些动作细节都体现了林冲小心谨慎的性格。
然而林冲的性格也有刚烈的一面,譬如他买了解腕尖刀去寻仇,山神庙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枪结果了差拨,一枪搠倒了富安,解腕尖刀剜出陆谦的人心。快意恩仇!读者读到这里憋在心中一口恶气总算出来了。这一刻林冲的性格中的刚烈得以彰显出来。
师:大家读《水浒》小说或看电视剧,一定知道,林冲杀了三个仇人后,连夜奔去的不是梁山,而是柴进庄上。柴进又修书引荐他去投梁山,来到梁山之后又经历了王伦嫉贤妒能百般刁难,直到晁盖上山,林冲火并王伦,其性格又经历了一次压抑到释放的过程。所以说人物性格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曲折的,甚至是反复的,这一点在林冲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正因为这样,林冲成为《水浒》中一个非常鲜活的人物形象。
【点评:对林冲形象分析,能扣住文本,比较细致。但也有一个缺憾:没有总体照应导入语中的“逼上梁山”,没有具体回答为什么“现代女性独爱林冲”。林冲为什么委曲求全、小心谨慎?就是他爱家庭、爱妻子,有一份好工作,从未想过“上梁山”;或者说林冲爱家庭、爱妻子,有一份好工作,因此处处委曲求全、小心谨慎。这样的人当然是现代女性喜爱的,况且武艺高强。这样的人最后还是“上梁山”,可见当时的社会对林冲的“逼”到了何种程度!】
师:最后大家请记下今天的作业。
(屏幕显示)
阅读小说《水浒》关于林冲的章节,写一篇“林冲小传”,放在自己的空间里,请同学们互相给出评价,看谁的文章点击数最多,评价最好。
师:今天我们学习《水浒》的这个章节,就是要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方法——“精读”。其实我们不少人爱读小说,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读的是情节,这是较浅层次的阅读,希望能通过这一个章节的学习让大家能学会精读的方法,就是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要知道如何品鉴小说情节,理解情节设计的用意,关注到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从环境描写中体会它所渲染的气氛,能读懂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喜欢上《水浒》这部古典文学名著,并能主动地认真地去读一读它,我想大家是会有自己的收获的。
(下课)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实录2
(注:2007年6月,由王乃宁老师执教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获全国中语会高中语文录像课比赛一等奖)
【教材简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苏教版高中语文读本必修二“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专题的一篇课文。该文为自读课文,可用一课时授完。
【学情分析】初中学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课外阅读过名著《水浒传》。
【教法设计】主要突出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通过老师指导、探究阅读、课堂讨论、鉴赏评价,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多媒体投影1)
课前播放《好汉歌》,显示课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导入新课〕
师:“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梁山好汉的作风。路见不平尚该拔刀相助,更何况自己受了冤屈?但是梁山好汉中也有人曾经有不平不能吼,举起来的拳头打不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林教头”。
〔介绍作家作品〕
(多媒体投影2)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
师:初中我们已经学过《水浒》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家对《水浒》的故事情节还是相当熟悉的,哪位同学能讲讲林冲被发配看守草料场的经过吗?
生1: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
师:讲得很好,《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品读探究课文〕
师: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水浒》中的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过程。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生2:情节可以划分为“林教头沧州遇故友、陆虞侯设计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豹子头山神庙复仇”。
师:这个概括如何,谁来说说?
生3:概括得不错,但是不够简洁、不够统一。
师:你来试试。
生3:我的概括是“沧州遇故交、买刀寻仇人、接管草料场、杀仇上梁山”
师:我觉得这两个概括各有千秋。前者具体明确,一目了然,但角度不够统一;后者角度一致,简洁明快,但内容上稍有疏漏。
(多媒体投影3)
沧州遇旧 开端
买刀寻敌 发展
管草料场 发展
杀仇上山 高潮、结局
〔探讨人物性格〕
师:根据刚才的情节概括,我们来探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谁先来?
生4:沧州遇旧是“忍”,买刀寻仇是“不忍”,管草料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
师:好,既然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有两方面,那么,下面我请同学们来列举一下林冲有关“忍”的具体表现。
生5:沧州遇旧中,林冲帮小二,说明林冲扶危济困,有侠义精神,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袒露了林冲软弱的内心,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这是林冲“忍”的一面。
生6:陆虞侯来了之后,林冲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也就是说,林冲好不容易燃起的反抗怒火,又慢慢熄灭,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师:文中还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而房子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偷的,这些能说明林冲的“忍”吗?
生7:……我认为这是林冲性格中的“忍”的体现,因为他不愿也不敢和统治者决裂,所以,他用管好草料场的幻想来麻醉自己。明知危险,却不敢承认,不敢面对。
师:说得好,你们看,林冲都忍到这个份上了!有没有其他的旁证,来证明林冲确实是充满幻想,不敢面对?
生7:有,林冲在山神庙里顶礼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甚至到草料场烧掉了,都已经是死罪,还想着要去救火。
师:就是说,作者是在批评林冲不敢正视现实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8:我认为不是,作者在这里反复“抑”,一方面是为了后文的“扬”;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林冲的善良,而如此善良软弱的林冲最后走上反抗道路,更能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逼民反的道理。
师:说得好,也更能够衬托林冲以后革命的坚定,无论是火并王伦,还是反对释放高俅,林冲都是梁山中斗争最坚决的人之一。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我想听听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你们看过的《水浒》来谈。
生9:林冲的反抗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了,当陆虞侯为高衙内骗林冲的娘子到自己家去,林冲就开始反抗了,不过,反抗的对象不是高衙内而是陆虞侯。
生10:当李小二告诉林冲陆虞侯来到沧州时,林冲又一次怒从心头起,买刀寻凶,但最终一无所获,于是反抗的怒火慢慢熄灭,委曲求全又占了上风;草料场着火后,当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虞侯等人的自供状,终于忍无可忍,手刃仇敌。
(多媒体播放4)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偷听、杀人的精彩片断。
师:看了影片,大家有个比较,对小说人物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林冲的杀人,写得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1: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师:林冲性格由“忍”到“不忍”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生12: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朝政的腐败。林冲本来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枪棒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富裕安定的生活,这就决定了他易于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像林冲这样的人尚且无法维持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那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不是可想而知了吗?
生13: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在雪夜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这就是“官逼民反”。
(多媒体投影5)
林冲性格由逆来顺受-随遇而安-反抗增强-苟安求生-大怒杀敌-逼上梁山,让读者认识到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是《水浒》的突出特点,作品对人物思想性格不加任何评点,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自己随着情节的发展在矛盾冲突中展现出来,对林冲的描写是如此,对其他人的描写也是如此。
〔鉴赏景物描写〕
师:同学们的交流中多次提到“雪”与“火”,给我启发很大。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学生速读课文)
生14:从林冲接管草料场开始,大雪初起“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沽酒时,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回来时,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还有,林冲进庙“把身上雪抖了”,雪地杀仇,把陆虞侯“丢翻在雪地里”,最后,雪夜上梁山。
师:风雪写得很有层次,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5:直接写雪,比如卷起大雪,雪下得紧,雪越下得紧了;侧面写雪,比如林冲沽酒背风迤俪而行,回来迎着朔风,还有风雪压倒草厅;而人物行动描写也时时不忘风雪。
师:风雪描写的作用,有何作用?
生16:雪越来越大,是不是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生17:阴冷的雪还是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生18: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生19: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果不是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御寒就见不到山神庙。见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另外,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分析细节描写〕
(多媒体投影6)
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烘托作用,而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以及对细微事件的情况进行细致具体描写一种手法。细节描写是作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师:本文有哪些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精读重点段落)
生20:文章开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后文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生21: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生22: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
师: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还有补充的吗?
生23: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些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生24: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生25:对话的细节描写传神。文本第11节,九个“一个”的细写,既是个性化的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又能使林冲听得真切,从而完成了性格的裂变,手刃仇敌。
〔小结〕
师:本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了《水浒》的魅力。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结合人物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就能够对其内在的性格进行深入的挖掘,就能如疱丁解牛般轻轻松松抓住要点,条分缕析地展现人物性格发展的整个过程,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最大收获。
(多媒体投影7)
〔课外作业〕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中选取一点,写100字左右的评论文字。
〔板书〕
林教头 风雪 山神庙
杀敌复仇
┏━━━━━━━━逼上梁山
┃ (奋起反抗)
┃亲
┃闻
买刀寻敌 ┃阴
┏━━━━┓自心下慢 ┃
┃ ┃ ┃谋
沧洲遇旧 ┃ ┃管草料场 ┃
━━━━━┛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教学实录3
教学目标:学习风雪在文中的作用进而掌握自然环境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好汉歌》
老师: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是?
学生齐答:《好汉歌》
老师:一曲高亢激昂的《好汉歌》表达了人们对梁山好汉的歌颂之情,我们上节课已经结合情节了解了林冲这一人物形象,现在我们来看几幅图画(幻灯片),看看他们分别代表了哪些情节?看谁回答最快、最准确
几个学生举手
老师:好,请陆小根回答
陆小根:第一幅是林冲巧遇店小二,第二幅是陆虞侯设计害林冲,第三幅是林冲去买刀寻仇人,第四幅是(老师打断)
老师:好,停!很好,可是机会要留点给别的同学,我们先看看他概括的对不对?
学生:对
老师:(幻灯片答案)嗯,不错,比我概括的还好,我们继续看其他三幅,谁来回答?
学生2(自己站起,学生有这个习惯):第四幅是接管草料场,第五幅是入宿山神庙,第六幅是林冲杀敌人(回答第六幅时稍有停顿)
老师:(幻灯片答案)看来大家上节课学习的很认真,回答都很棒,那我们请一位同学看着这六幅图片及图片题目,来把整个情节概括一下。
稍加停顿后
老师:我们请吴敏超同学为我们讲述一下情节
吴敏超:复述省略(比较流畅)
老师:她在复述时好像露掉了一个情节,大家一起回答是哪一个情节?
学生:林冲买酒(七嘴八舌,但意思基本一样)
老师:很好,大家对情节看来非常熟悉了,那么,根据这个情节,请你为这篇文章起个标题?大家可以一起商量一下。(大约一分钟后)
老师:我们随意一点,请大家自己来说说
学生3:林教头血染山神庙
学生4:林教头一生的转折
学生5:林冲被逼上梁山
学生6:快意恩仇山神庙
学生7:林教头怒杀陆虞侯
学生8:林冲血溅山神庙
…………
(这一环节进行比较快)
老师:哇,看来大家都是金庸迷,题目起的非常的棒,而施耐庵起的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学生一起回答)板书题目(竖着板书)
老师:大家看你们的题目和施耐庵的题目主要不同在哪里?
学生:施耐庵的题目中有风雪,我们的没有
老师:那我们就来看看施耐庵题目中的风雪有什么作用?他为什么用到,而我们却没有。
老师:请同学们快速看描写风雪的句子主要集中在那些段落?注意“集中”二字
学生:7-10(也有少数学生说是7-12)
老师:都非常好,7-10段应该是更加集中地描写了风雪
老师:我们现在请每一大组一段,同桌合作找出所有描写风雪的语句?
学生合作进行
老师:我们先请第一组的同学来读读他们所找到的句子:
柳哓君: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老师:不错,请其他三组继续
第二组学生:“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还有“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第三组学生:“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那晚下得紧了。”
第四组学生:“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
老师:还有没有?
第四组学生:“那两间草厅已经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
老师:这是不是对风雪的描写?好像描写对象是草厅和火种?
学生:是对风雪的描写,这是侧面描写
老师:很好,那么前面的那些描写主要就是?
学生:正面描写(板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老师:大家找的很好,我这里也找了几句自己认为比较典型的,大家看电视,结合背景的图片,来齐读感受一下:具体内容省略
老师:大家读的很好,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对风雪的描写用了如此多的笔墨,它有何作用呢?
黄瑜琴:渲染了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板书)
陆哓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板书)
老师: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可是这样回答有贴标签的嫌疑,大家往任何一篇小说的自然环境作用上一贴,好像都对嘛?可是在考试时这样回答并不能得分,我们必须深入到文本中去,结合具体的文章来具体的分析才好,不过,刚才两位同学的回答思路还是正确的,那么现在我们按照我们的四人一小组的方案,任意选择一方面来讨论一下,看看在这篇文章中,风雪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形象,怎样推动情节的发展的? 讨论完后推选一个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大家讨论热烈
老师:哪位代表先来?
王建军:我选择推动情节发展这个作用,因为风雪大,林冲住的地方又特别的简陋,所以他出去买酒来取暖,才没有被草料场压死,才到山神庙,没有被火烧死。(板书:买酒-压倒草场-入宿山神庙)
老师:选择推动情节方面的有没有人补充?
苏伟:因为风雪大所以压倒了房子,所以林冲才到山神庙,才听到陆虞侯的谈话,才奋起反抗。(板书入宿山神庙-偷听-反抗)
柳静燕:因为风雪大,林冲在山神庙才用大石头靠住门,才使得陆虞侯他们进步来,进而林冲偷听到他们的谈话,才激怒林冲杀人,才有上梁山的结果。(板书:石头靠门-偷听-杀人-上梁山)
老师:真是不错,看来都不需要我补充了,大家准备的非常充分,讨论也非常有效果 ,在推动情节方面基本这样,风雪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老师:另外两方面的作用,有没有人选择?抓紧时间啦
范存熠:我们选择的是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板书:紧张)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组来补充?
老师:没有人主动讲了,那我们就请陈帅同学来说说
陈帅:我们组 也是认为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老师:看来大家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学生:是的
老师:随着情节达到高潮,这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朔风卷着鹅毛般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天地茫茫一片,雪越下越大,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在这样的氛围下,林冲走向了反抗的道路,的确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大家还能不能看出其他的氛围呢?
范存熠:还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感觉
张学生:好像有种壮美的感觉
老师:很好,他们的这种感觉都很好,概括在一起就是?
学生:悲壮(几乎异口同声)
老师:我们解决了第二方面,风雪的描写渲染了一种紧张、悲壮的气氛(板书:悲壮)
老师:那第三方面的作用呢?有没有选择的?
学生沉默
老师:看来大家都回避了自己认为难的,没有人选择,那么现在我们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再讨论。
老师: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知难而上,好,我们看看谁先来解决这个大家认为棘手的问题
沉默
老师:既然这一方面是烘托人物形象,那么大家可以结合我们上节课分析的林冲的人物入手,这样的风雪,林冲是何表现?
朱敏英:在这么大风雪中,林冲依然能够泰然处之,好像风雪越大,林冲反而越悠闲,(思考)我也说不清楚
老师:已经说得很好了,大家有没有受到启发得?
徐婷:好像是风雪越大,林冲面对这样的风雪能够忍受,暗示了林冲的随遇而安,等到后来风雪达到了高潮,渲染除了紧张、悲壮的气氛后,林冲在风雪的带动之下,走上了反抗道路。
老师:很好,只要大家肯动脑筋,就没有解决不来的问题,在风雪推动情节,渲染气氛的同时,林冲的性格也随着风雪的发展发生了质的改变(板书:随遇而安-奋起反抗)
老师:大家结合我们的课文,具体分析了风雪的作用,风雪在这篇文章的精彩,其实认为它精彩的不光是我们,给大家介绍两位专家,一位是鲁迅,(投影鲁迅的话),一位是一位是金圣叹(投影金圣叹的话),鲁迅大家都很熟悉,今圣叹是著名的评《水浒》的专家,大家看他的话,填这个空。应该是什么?
学生:紧
老师:对,“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也说,“风雪下得紧了”,神韵极高,那么我们在开始时给此文命名中为什么没有风雪呢?这里风雪的描写到底能不能去掉?会不会影响林冲上梁山的结局?大家先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六人一下组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1:不能去掉,因为我们刚才已经分析了风雪的作用,是风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最后才有了林冲上梁山的结局。而且对气氛,人物都有作用,效果很好。不能去掉。
学生2:能去掉。林冲上梁山是必然的,没有这次的风雪,还会有其他的事情发生,比如说用其他形式来陷害他,林冲被逼急了,自然还会上梁山。
老师:看来大家意见截然相反,而且都说的有道理,我们看看分别有多少同学支持他们?
统计人数:认为不能去掉的人数稍微多于认为可以去掉的人数
既然这样,那你们就必须说服对方
学生1方:不能去掉,既然结局同样都是上梁山,保留风雪的效果比去掉好
学生2方:老师说,去掉风雪会不会影响林冲上梁山的结局?林冲可以躲过这场风雪,他躲不过下场风雪,高球不会放过他的,当时的统治者也不会放过他
学生1方:其实这里风雪也可以看作是社会的风雪,是当时社会统治把林冲逼上了梁山 ,没有这场雪还有下场雪,社会的风雪早晚会逼林冲造反
老师:很好,这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可以统一的,我们得出了另一个作用:自然环境暗示社会环境(板书:暗示社会环境)
老师:逼林冲上梁山的是高球,是当时黑暗的社会,而不是那一场自然界的风雪,所以这场风雪去掉了,并不会改变林冲上梁山的结局,可是从效果上看,这场风雪还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又推动着情节的不断发展,所以不去掉效果更好。
老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已经掌握的很好了,到底有多好,我们马上就会见分晓,这里有一份关于环境描写的专题训练,也稍微涉及了一点社会环境的复习,里面选取的文段都是以前学过的文章,时间关系,大家先做好文段一的练习。
下发试卷
评讲文段一的练习。
作业:完成下发试卷其他练习。
下课
补充:1、本实录是对外公开课,听课人不是语文老师,所以开头切入目标用复习情节的形式,为的是让听课专家有整体感觉
2、在回答风雪渲染人物时,学生总结出的是林冲在风雪下最终由随遇而安变化到奋起反抗,有点出乎意料,所以稍有罗索
3、本班学生乃我麾下得意弟子,语文素养相对较好
4、本课要求按照课改要求上,课堂过程中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当堂反馈,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内容是否有点简单?
5、评课结果:……
更多阅读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视频和课件 新型玻璃名师课堂实录
于永正《新型玻璃》课堂教学实录”的教学视频和课件《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已经将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说得明明白白,教师只要带领学生老老实实地将课文读熟,并对学生不懂的地方略作点拨即可,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进行烦琐的分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执教学校:济渎路学校七年级(4)班执教人:史佩霞课堂实录及反思: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请坐!去年,中国一位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所有华人为之自豪。其实,有能力获得这个奖项的中国作家不止莫言
《祝福》 课堂教学实录袁卫星 名师作文教学课堂实录
《祝福》课堂教学实录师:上课。(师生问好)师:(板书:“祥林嫂死了!”感叹号写得很夸张,上面如一把匕首,下面似滴着鲜血。)上一堂课,我们从鲁迅先生笔下获知,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了。一个人死,无非有这么几种情况,一是自然死亡,二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教学实录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3学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实录与反思】一段成长路一支安魂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堂教学实录金华四中 潘丽云授课班级:浙江萧山高桥初中初一(11)班授课时间:2008年10月17日师:这堂课我们要走近20世纪的文坛泰斗——鲁迅先生
《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 雨霖铃教学实录及点评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雨霖铃》课堂教学实录(本文原载上海《语文学习)2011年第10期)浙江省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 朱昌元执教时间:2011年5月31日;班级: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一(2)班师:同学们好。北宋时期,有一个人在当时的通俗音乐圈里非常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