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清明时,早春的小雨像如期而至似的下着,淅淅沥沥的,滋润着刚从隆冬苏醒的万物,也渲染着这个时节人们特有的心绪。
很小的时候不知“清明”是何物,于是问奶奶,奶奶告诉我清明就是烧纸钱,自己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大一点后,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清明就是祭奠自己的先祖和逝去的亲人,自己歪着脑袋记下了妈妈的话。而让我开始真正懂得“清明”含义的是奶奶去世后的每一个清明。虽然奶奶离我而去已17年有余了,但是自己心底的那种对奶奶深深的怀念之情始终不曾淡忘。忘不了每次放学回家,奶奶总是从床边摸出自己的零花钱给我去买馄饨;忘不了下着大雪的一个冬天的下午,奶奶蹒跚着从新华书店给我买来我早就想拥有的《十万个为什么》;忘不了小时候的晚上,虽然奶奶不识字,但是她总是陪我一起看书、做作业,直到我甜蜜的进入梦乡,她才安静的掩门而去。往事历历在目,思之,怀念、感恩的心绪久久难以平静。此时此刻,一切祭奠的形式已不再重要,我已经深刻的领会了“清明”的含义。
早晨开车上班的路上听到广播里正在播报的新闻,说的是南京的志愿者清明前夕重返四川慰问地震灾区的学校师生的事情。是啊,那一场令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灾难过去将近一年了,有多少生命的指钟永远的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又有多少幸存下来的人们不仅要忍受身体伤处的疼痛、失去亲人的哀伤,而且还要直面那场巨大灾难留在他们心灵深处难以磨灭的创伤。“逝者已逝,生者坚强”,这是我们在那场灾难之后经常说的话,这其实并不完全是安慰的语言,而是我们这些生者真正要做的事情。我很敬佩那些不管是去年、今年还是今后前往灾区的志愿者们,但是当我们面对的是那些已经在灾难中受到巨大精神创伤的小朋友们时,一定要注意我们的方式方法,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爱心成为他们幼小心灵痛苦回忆的起因。清明了,灾后就已经封闭的北川老县城为普通民众开放数日,便于人们前往祭奠自己逝去的亲人。作为我们,大多数不能亲往的中国人,别忘了在心底默默的为逝者祈祷、为生者祈福,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我们永远是汶川人”!
记得一个小品中有这样一句调侃的话,“我不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我只想知道自己是怎么没的”,一笑而过之后,扪心自问,我们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来的吗?前段时间CCTV-10《探索发现》节目播出了一部系列片《中国人从哪里来》,片中提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根据现代基因学提出的“现代中国人是数万年前一批非洲远古移民的后人”的假说,另一个观点是根据现代考古学提出的“现代中国人就是类似北京猿人这样土生土长的远古人类的后人”的假说。无论从情感上还是从教育背景上,相信大多数中国人更倾向于相信后者,我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抛开复杂的情感和专业学术研究来看,无论非洲起源说还是独自起源说,都改变不了中华文明自成体系、一脉相承的史实,而“清明”不正是她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吗?
“清明”,不仅是祭奠祖先和逝去的亲人,寄托生者的哀思,更是体现中华文明人文气息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