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妍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网上资料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春节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迎接春节,我们腊月二十四就会对房屋进行扫尘,其用意是指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一般年三十的那一天就要把春联、窗花、年画等喜庆的祝福都贴好来迎春。
元宵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代表春节的结束,是时候上班干活了。元宵节最大的活动就是看花灯,现在比较流行放烟花。
清明
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
端午
黄妍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网上资料
每年的五月初五的这一天是端午节,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鬼魅魍魉也会猖獗,这些都会给人特别是会给无所顾忌又无抵抗能力的孩子带来灾难,必须在五月端这天集中地为孩子消灾防毒,我们老家就是要到河里洗龙王水,在一些阴暗角落撒些硫磺以防蛇鼠。因此,人们又把五月端午节说成是“小孩节”或“娃娃节”。端午节是个大节,各地有各地不同的习俗。七夕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传说在这一天天上的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现在也有人叫它做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这一节日当然就是一家人团圆赏月吃月饼啦!
重阳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全国各机关、团体、街道,往往都在此时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们秋游赏景,或临水玩乐,或登山健体,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着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或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饮食。有些地方在这一天也会进行扫墓祭奠先人。
冬至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冬至一般在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0413.html

更多阅读

四下暑假09《生活中的小镜头》 暑假生活

生活中的小镜头文peter生活就像一台泡沫剧,时刻上演着或喜或悲、或伟大或平凡的故事,我们的双眼就是天生的摄像头。下面,请跟随我,让我们把镜头聚焦在这儿吧!夏天来了,太阳像个大火球似的挂在天上,阳光火辣辣地照射着地面,把大地晒得都快

转载 《秦时明月》--动漫中的传统文化 历史齐文化ppt转载

收藏原文地址:《秦时明月》--动漫中的传统文化作者:未消失的传统文化--古风在近来的十几年里,随着美国和日本技术的成熟,这两个国家在动漫界一崛而起,美国的先是以唐老鸭,米老鼠等动物形象出现在人们眼前,再而以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的白雪

声明:《黄妍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网上资料》为网友这点痛算什么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