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有没有错?网民肯定“夏至三庚入伏”
高致贤
“夏至三庚入伏”和“冬至逢壬数九”的计算“入伏”、“数九”开始时间的传统计算方法,解放后不知怎么被“夏至入伏”、“冬至数九”取代了。不知取代的理由是什么?鄙人才疏学浅、孤陋寡闻,对这种新的计算方法不知其所以然。为此,我曾经对“夏至入伏、冬至数九”的计算法提出质疑,得到某些网民的回答是:中央电视台播的都会有错吗?不讲为什么不错的道理,理由就是“中央电视台播的没有错”,令人啼笑皆非!
今年我看到乐龄编辑发表《热点话题——高温天,怎样过才健康》的帖子中写道:“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比去年多10天。具体时间为:7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作者采用的是“夏至三庚入伏”的计算方法。我对此发表了读后感,受到网友们的关注,没有否定了“夏至三庚入伏”的计算方法。例如:
87岁高龄的高利达老人评论:“秋包热得哭,伏包凉攸攸。秋包伏是伏天过完了才立秋,伏包秋指三伏中立秋。”说明有“伏天过完了才立秋和三伏中立秋”的两种情况。
金色五龙河评论:“今年的中伏为20天,因为7月28日前交中伏,中伏20天,7月28日后交中伏,中伏10天。这样才能是“秋后一伏”即:立秋后交末伏”。说明有“秋后一伏”的存在。
他们谈论的问题虽然不尽一样,但承认“夏至三庚入伏”的计算方法却是统一的,因此也都否定了“夏至入伏”的推算方法。何以见得?夏至入伏的计算方法是定死了的:夏至到立秋是45天。三伏最长也只有40天,绝对没有“伏包秋”和“秋后一伏”的现象。请那些“唯上不为实、上面(如中央电视台)说的没有错”的网友,仔细看看、认真想想,也许会有一些好处吧?
而且,昨天(7.13.)是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的伏,官方媒体也肯定了,说明有关部门改正了过去的错误算法。
2015.7.14.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