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实的结果是,即使这个逻辑上极为合理的业务模型,也并未实实在在地建立起来。而现在阿里巴巴的两大收入来源——“诚信通”及“中国供应商”——要比当初的预想简单得多。至今为止,阿里巴巴的核心赢利业务是“诚信通”。这很像一个大集市的摊位费,主要针对国内大量的中小企业。只需每年交纳2300元人民币,工商注册信息通过第三方认证后,企业可以得到阿里巴巴信箱及“诚信通商铺”,后者是一个阿里巴巴的内部网页,可以发布供求信息、展示产品、宣传公司、联络方式等。与免费会员相比,诚信通会员能够看到求购方的联系方式。如果企业很想在某类商品供应商中排在前三位,则需参与关键字竞价,大约每月需额外支付6、700元。
另一项赢利业务“中国供应商”,则是面向那些有志于做出口生意的企业,起价6万元。这是一个“升级版本”,有专员提供服务。企业要发布的图片数量、海外市场区域(涉及不同语言种类)、在阿里巴巴网站上的推广位置等不同因素,都将导致服务费的相应增加。
整体而言,这两个业务相当于为企业在阿里巴巴网上制作一个企业网页,附加以关键字搜索、竞价排名、广告位等收费手段——都是从卖家身上获得收入。
早在2002年,格兰仕就加入了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其海外销售部一位何姓女士称,来自阿里巴巴网站的询盘很多,每周都有2、300条,但询盘质量不高,成交额很低。格兰仕一年在阿里巴巴上投入20万元人民币左右,得到十几个定单,总体上不赔本。“我们在阿里巴巴投放的目的,主要是宣传企业品牌。”何说。
但对阿里巴巴来说,它的成本并不局限于制作网页。为了将这一模式进行下去,它采用着很基础的电话直销、成本不菲的线上推广、以及大量的广告宣传。
阿里巴巴员工称,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的销售,至今仍以电话直销为主。不少工作人员常年从早8点工作到晚8点。以至于在2005年中大会上,回答员工提问的环节,一些员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向CEO马云抱怨加班太辛苦了。
而雅虎中国之所以在战略上显得重要,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这是阿里巴巴将其客户推广出去的重要途径。
在马云对外高调宣布“雅虎就是搜索”口号之后,搜索引擎公司的还击之一便是对外宣布阿里巴巴其实一直是对方的大客户。如李彦宏就在一次访谈中表示:“阿里巴巴是百度比较大的客户,他们在百度也投放了很多广告。相应的,百度给阿里巴巴的网站也带来不少的流量。”此外,阿里巴巴也在Google上投放数量不小的广告。
几乎可以相信,阿里巴巴的模式局限,是马云不计代价打造淘宝的重要原因。随着eBay在全球市场的成长,它已从当年纯粹的C2C,变成了一个中小企业也可交易的平台。这就意味着,此前泾渭分明的B2B和C2C的界线已经模糊了。
淘宝对于马云来说,不仅是扩张的关键一步,其实也是对外谈判的重要筹码。很难想象杨致远和孙正义会在只看重B2B业务的情况下让雅虎中国与阿里巴巴交易。甚至有说法称,在与雅虎谈判同时,马云也在和eBay谈判。
“淘宝成功吗?”一位对阿里巴巴业务有所了解的业内人士反问:“用6000万美元广告费用推广一个免费的产品,谁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