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起源于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S·奥斯雷特,主要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动,实现资源的追加配置的过程。其实质是发达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体制的全球化。从根本上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生产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以及基于上述三者之上的投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等等。
(一)生产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
在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的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举一个最能反映全球化的例子,一台美国“苹果”牌电脑、一架日本“佳能”牌相机、一辆德国“大众”牌小轿车,你既可以说它是哪个地方的产品,又可以说它不是哪个地方的产品,因为它们已经是全球各地产出的零件的集合了。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一国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完全联成一体,在世界范围内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
(二)金融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相比生产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金融全球化步伐迈得更快,覆盖面更广。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全球金融市场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衍生交易创新工具等方面都急剧膨胀。巨额资金的交叉流动使越来越多国家的金融市场对内对外的分割性大大降低,完全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成了世界金融大市场。目前,在几秒钟之内就能实现成千上万亿美元的交易。早在1999年,全世界每天跨越国界的货币流通量即达到1.5万亿到2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加了10倍,是全球每天新增产出的700倍。这一发展趋势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提供了充分条件,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最活跃的因素。当然,这也使金融服务业成为风险最大、危机频发、最敏感和最脆弱的经济领域。
(三)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更是来势迅猛。如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运费的降低和通讯工具的改进曾有力地推动了各国经济的融合一样,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利用,正在缩短世界各国的距离。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相继宣布“信息高速公路”发展计划,揭开了信息时代的新篇章。有人形象地说:“一按计算机的一个键,货币便自由流向地球上任何地方。”电子商务发展尤其迅猛。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约为1万亿美元。计算机网络使得不同肤色的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为同一企业工作。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企业经营和个人消费的模式。科技进步必将大大降低国际间的通信费用和交易成本,打破国家间的界限,推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并向高层次发展。在21世纪哪个国家能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这个国家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投资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
国际投资自由化,是指消除对资本流出入国境的限制和歧视,实现对外国投资和投资者的公平待遇和消除扭曲。国际投资自由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进入90年代以来,资本项目自由化速度加快。目前已经有140多个国家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0多个成员国中,经常项目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合计数占成员国总数的比例已达78%,为适应国际投资自由化发展,各主权国家及国家间纷纷制定法规,统一投资规则,规范投资行为。仅1997年就有76个国家对外资法规进行了151项修改,其中135项(占89%)是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这些法规可以细分为:
1、国家间的双边投资协议。
截止到2010年底,世界各国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已达2700多个。
2、区域性投资协议
有关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了促进区域内部投资自由化,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协调区域外国家的政策在成员国之间签订的协议。
3、诸边投资协议。
诸边投资协议,是指由若干国家就与投资有关总是达成的协议。
4、多边投资协议。
多边投资协议,是指世界有关各国达成的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投资协议或在世界性国际组织内通过的投资协议。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三大协议的签署,不仅标志着一个规范化、法制化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也标志着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贸易投资自由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五)贸易全球化势不可挡。
贸易全球化是通过贸易总量和贸易金额增长,贸易种类增加和贸易范围扩大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表现出来的。1950到1990年,世界货物出口额增长了311倍,1989至1996年,商品、服务越过边境的贸易额以每年平均6.2%的速度增长,几乎是同一时期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到1997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总额持续增长,达6.7万亿美元。2010年有望达到16.6万亿美元。各国进出口关税大幅度削减,90年代末,发达国家平均关税下隆到3.5%,同期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关税也下降到10%左右。并且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确立了进一步削减关税的时间表。
二、经济全球化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什么?
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刃剑”。必须充分地抓住机遇,冷静地迎接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利好方面主要表现如下:
1、有利于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可以把我国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完全联成一体,逐步建立起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变化和资源有效配置要求的快速反应体制,努力使我国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外国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进行互补,进一步加快市场化进程,使消费者可以买到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产品。过去,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不少限制,如法规体系缺乏透明度、市场准入的产业限制、外汇平衡要求、出口数量要求等限制。入世后,对外商投资已逐步实行了国民待遇,普遍取消数量限制,修改了大量政策法规中与WTO有关协议和条款不相适应的内容。同时,中国政府正在不断地改革外商投资审批制度,增加政策透明度,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所有这些都将促进外商投资的增加。
2、有利于我国企业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步伐。
过去我国也反复强调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惯性、体制的制约、市场规则的不完全、竞争的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等多种因素,使创新在许多产业和大多数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今后,来自外部的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的企业不得不“与狼共舞”,真正把创新问题提升到关系企业兴亡的高度上来认识,继而有助于激励与推动企业彻底转变观念,突破体制束缚,确立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自觉地、主动地、迅速地实现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
3、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经济全球化的目的就是要在市场经济这一共同基础上,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促进各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靠对外贸易拉动的部分超过百分之三十。目前我国可以享受130多个WTO成员提供的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可以享受发达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这必将使我国产品在最大范围内获得有利的竞争地位,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贸易额。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主要有:
1、我国长期受保护的一些产业和企业的生存将面临重大考验。
据有关方面分析,我国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七个行业受冲击较大。以汽车工业为例,除整车和汽车底盘仍需进口许可证外,其余将逐步取消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制度。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面临巨大的压力。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今后,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都将难以生存。
2、国外跨国公司的技术优势将使我国国内产业内部的结构矛盾更加突出。
当前,我国工业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工艺、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据对我国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16个行业的调查,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能源综合利用率仅为32%,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超过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其二,产需矛盾突出,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与高附加值产品短缺并存。我国主要工业品中,有80%以上的产品生产能力利用不足或严重不足,同时每年还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国内短缺产品。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钢和钢材的生产能力已达1.4亿多吨,生产能力只利用85%,同时又要大量进口国内不能生产而市场又急需的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如热轧薄板、冷轧薄板、镀锌板、不锈钢板及石油专用钢管等10多个品种,年进口量近800万吨。我国是世界纺织品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但每年还要花60亿美元进口高档面料。在国外商品竞争的冲击下,这些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相当一部分企业将会被市场所淘汰。
3、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挑战。
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在规模实力、管理机制、科技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我国在宏观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提供金融服务的手段、技术、产品等方面都处于不利的地位,具体而言:一是尚未完全走向企业化经营的国有商业银行系统尽管其分支机构众多,但它们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经营能力、技术条件等方面无法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相抗衡,当外资银行大量进入并放开人民币业务的限制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大量优质客户流失的严重问题。二是在金融开放条件下,市场利率必然要取代官定利率,现行的非市场化汇率决定机制也必将面临考验。三是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全部开放的条件下,资本的自由流动将给我国经济、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带来许多难题。
4、国际通行的规则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行为发生了一些转变,但仍然没有摆脱一靠红头文件、二靠政策手段、三靠保护垄断这样一种行政支配的行为模式。我们不少政府部门还习惯于直接干预企业的经济活动,行政管制过多,审批制还在经济生活中起主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当是经济运行过程的调节者、经济活动秩序的执行者、经济违规行为的制裁者和战略规划的制定者。而我们的政府行政方式还不是十分规范,存在许多与市场相悖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缺少透明度,这些都是不符合世界贸易规则要求的,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三、中国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几乎所有国家都被纳入其运行体系中。全球化乃大势所趋,不可逆转。对于经济全球化,趋利避害,探索理想的发展途径,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面对经全球化的汹涌大潮,中国必须在客观冷静分析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选择。
(一)正确认识,积极参与。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它对我国的发展既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对我国的企业生存、科技发展以及金融安全和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不能以没有准备好为借口而拒绝参与经济全球化,那只会使我们再一次落伍。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实行了产业调整和转移时,亚洲“四小龙”抓住了机遇实现了经济腾飞,而中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却与机遇失之交臂。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机遇。我们只有牢牢树立起改革开放的观念,认真分析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利弊,抓住机遇,趋利避害,改革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努力把我国的事情办好,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去,在扩大开放中,把握经济、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认识自己存在的不足;在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能力。
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来,一国国际竞争地位的变化无不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当前西方发达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加强科技投入,尤其是美国把科技看作支持它的世界经济领导地位的命根子。近年来,我国高科技产业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兴起将使我国高科技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总体水平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相差15~20年,这个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近20年来,我国对科学研究投入资金的绝对量逐年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十分悬殊。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都在2%~3%,而我国目前的投入比例还未达到此种水平。杨振宁先生说过,高技术战场是中国跨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也是最后的战场。搞现代化,关键是科技现代化。科技搞不上去,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我们要把科技发展摆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来认真对待。国家要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另外要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对科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还要全方位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实现教育与经济的有机结合,最后要建立高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培养一批科技创新的带头人。
(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竞争力。
国家之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的竞争,是企业技术和名优产品创新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仍待深化。要将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防止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重点地改造一批骨干企业,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要进一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组合,形成既有一定规模又有创新优势的局面,提高在国内和国外市场上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能力。现在世界上出现大企业强强联合的趋势,联合后的超强企业在其行业中居于实际上的垄断地位,这对中国企业是严峻的挑战,中国企业要奋起直追,善于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以弥补在资金和规模效益方面的弱势,并且积极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这不仅意味着金融交易活动的全球化,还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不仅有机遇,更多的是挑战。对此,我国恰当的做法只能是趋利避害,“在接触中完善”。中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时间表实行渐进的金融开放,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进程,制定推进人民币逐步可兑换的合理的时间表和顺序。在金融宏观调控方面,应落实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并尽快建立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机制,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保障金融安全机制。
(五)转变政府管理模式,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今后,政府的管理模式要按以下几条原则进行改革:一是依法行政,依国际规则行政;二是保证政策法律的统一性,避免执行的随意性;三是提高工作效能,政府职能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四是转变工作观念,变粗暴干预市场为竞争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五是保证政策规章的公开性、执行的透明性。在经济全球化推动下,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将日益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准则。我们一方面,需要根据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抓紧完善法律制度;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措施确保政令畅通,坚决纠正不顾国家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坚决打破行业垄断、地区封锁。
中国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时,惟有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开拓进取、沉着应对才能使中国的经济不断蓬勃发展,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