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投毒人林森浩 林森浩投毒案原因揭露

林森浩

林森浩,男,2013年27岁,广东汕头人。复旦投毒案嫌疑人。林森浩成绩优秀,本科就读中山大学,研究生就读复旦大学医学院。2013年4月16日,林森浩室友黄洋被投毒死亡,警方认定同寝室的林森浩存在重大作案嫌疑,4月25日,黄浦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5日上午,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二中院提起上诉。

大家在关注

一审被判死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2014-02-18

基本信息个人概况姓名:

林森浩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广东汕头

出生日期:

1986年

个人背景职业:

学生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

目录

1人物简介 

2投毒事件

3判决之后

4人物经历 

5情感生活

6人物评价

展开

1人物简介 

2投毒事件

2.1投毒动机

2.2上海法院正式受理

2.3一审被判死刑

2.4提起上诉

3判决之后

4人物经历 

4.1家境贫寒 自卑羞涩

4.2灰暗一面 鲜为人知

4.32012年底至2013年初

5情感生活

6人物评价

1人物简介 编辑本段

林森浩,男,2013年27岁,广东汕头人。复旦投毒案嫌疑人。林森浩成绩优秀,本科就读中山大学,研究生就读复旦大学医学院。2013年4月16日,林森浩室友黄洋被投毒死亡,警方认定同寝室的林森浩存在重大作案嫌疑,迅速刑拘林森浩。2014年2月18日,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

2投毒事件编辑本段

2013年4月16日,上海复旦大学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同学因急性肝损伤经抢救无效去世。警方通报在学生的饮水机残留水中检测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亚硝胺,2013年4月16日上午,上海警方证实,中毒研究生同寝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刑事拘留。

2.1投毒动机

警方也一直困惑于林投毒的动机。在被警察带走后,林对投毒过程供认不讳,但对动机一直闪烁其词。

林曾对警方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令办案人员很难采信。还有一种接近办案人员的消息称,林自称听见黄洋和另一名室友谋划愚人节要戏耍自己,于是抢先报复。

但林至少向警方提及一次与饮水机有关的争执。

南方周末记者从可靠渠道了解到,林与黄洋及另一位室友葛林(化名)曾因水票起过争执。黄和葛提出三人平摊购买桶装纯净水的费用,但林拒绝了,他提出,自己喝得少,平摊的方式不合理。

争执以林退出平摊、“自己买水喝”告终,林的同学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3月31日前后,林开始出入隔壁寝室借水。葛林没有否认这一细节,他只是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不做评论。”

但这次争执应该只是激化了既有的矛盾。南方周末记者查证,早在半年前,林就从QQ好友列表上删除了“五官科-黄洋”,而黄洋当时也将林删除。两个共处一室的室友,自此不在对方的网络联系人之中。

2.2上海法院正式受理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30日立案受理复旦投毒案,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该案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2]。

2.3一审被判死刑

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庭审现场林森浩一直低垂着头,看不到他的面部表情,随后被法警带走。林森浩爸爸眉头紧皱,时而摇头,当听到判决结果时,林爸爸激动大叫。在走出法庭后,面对记者提问,林父说心里很乱,需要静一静,但“一定会上诉”[3]。

2.4提起上诉

2月25日上午,被告人林森浩委托辩护律师正式向上海二中院提起上诉。这意味着,案件很快将进入二审程序。上海二中院将依法移送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

3判决之后编辑本段

2月18日,林森浩被一审判处死刑,于林家无异于晴天霹雳;于黄家,虽然得到了自己预想的审判结果,但丧子之痛也不会因此有丝毫减弱。

“每年春节,洋洋都会回老家过年,全家十几口人一起吃年夜饭。今年,洋洋没回来,缺席了,但家里还是给他准备了一副碗筷”,黄洋的父亲对记者说,他至今仍觉得孩子只是出门一段日子,“终归会回来的”。

而在林森浩的老家广东汕头,林家也度过了一个20多年来最凄苦的除夕夜。林母从林森浩出事起,就卧病在床。即便是大年夜,也粒米未进,一直在哭。

当昨天判决结果出来后,林母就被送往医院急救。据与林父一起来上海的亲戚介绍,是“心脏病犯了”,“我们担心她撑不过去”……

“这个判决里,没有赢家”,黄洋的师姐如是评价。在她眼中,林森浩和黄洋都是两位才华横溢的医学高材生,是别人眼中羡慕的天之骄子,对两个家庭而言,20余年的耕耘,即将到了收获的季节,“两个家庭,从此就将被彻底撕裂。这是一场真正的人间悲剧”。

不少旁听的复旦学生也表示,虽然同情黄洋,但他们同样也无法想象林父在听到判决书的那一刻,精神上将受到多大的重创,“很可能就要失去儿子了,真的很可惜[4]”。

这场悲剧值得深思,是什么原因致使部分所谓“高材生”屡屡制造一出出令人匪夷所思的闹剧?

4人物经历 编辑本段

4.1家境贫寒 自卑羞涩

他1986年出生于此,排行老二。家境并不优越——父亲早年在一家服装厂打工,母亲则常年拉着一辆木板车,在镇上的工厂里收购废品——10年前,一家人才从狭窄的土屋,搬进了如今的小楼,出售纸巾、饮料等为生。

林曾多次劝说母亲不要再收废品,识字不多的母亲却让其安心读书,“全家人的希望都在两个儿子身上”。

潮汕地区本有重商之风,村里的男孩大多初中没读完就跑去做生意,林家的孩子却是异类:两个女儿都在当地做老师,两个儿子也先后考上大学,林是其中佼佼者。

和平初级中学的蔡老师记得,中学时代的林沉默、害羞,却一直是全校“最优秀的那几个孩子”。在教育并不发达的和平镇,林复旦大学研究生的身份,是这位老师从教二十年最闪亮的荣耀,她每逢过节也总能收到这位得意门生的祝福短信。

林拥有同龄人中少见的自律。其高中同学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林每天6点半准时起床,“老师基本上不用管”;对成绩有些过分执著,常常考试一结束,就在宿舍自责,抱怨状态不佳。

“基本属于那种书呆子级别人物!”一位男同学这样定义昔日的同窗,“话特别少,只有当谈起篮球和乒乓球时,话才多一些。”

后来显现出的自卑、羞涩、渴望却又不善于与女性交往的一面,在此时也初露端倪。同学们认为,封闭的成长环境和程式化的生活多少影响了他,塑造了一种异常敏感而害羞的性格。

高中同学李小寒回忆,她多次向成绩优秀的林请教课业难题,“他从不拒绝帮忙,但如果多问两句,他就不敢直视你的眼睛”。

李小寒还记得,在高中英语课的一分钟口语演讲中,林站在讲台上,“身姿很不自然,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清,有时不自觉地就转过身,面对黑板”。

林曾珍视在家乡的经历——小时候光着脚在雨里乱闯,顶着雨在练江里游泳、划龙舟、在码头钓鱼——尽管外出上学多年后,他又感到与这片故土的疏离。

对故土的记忆、家境的艰辛,与内向的性格一起,在林身上刻下一体两面的鲜明印记。

大多数人接触的都是其光明的一面:孝顺、和善、恋家。初中好友杨学勇回忆,几年前,林终于说服母亲不再卖废品,自己则从不向家里拿一分钱,而是靠奖学金和家教养活自己。2013年2月,林回家,还把两万块钱积蓄都交给了母亲。

4.2灰暗一面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注意到他内心的灰暗。

在QQ日记里,林写道:“像《恰同学少年》里面那个在进大学时对着学校领导说他自己父亲是他雇用的挑夫一样,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

实习时,科室老师问到家庭情况,林从不愿多说。有一次闲聊,老师问起父母是否退休,他突然愣住、点头。老师回忆,意识到他脸上表情的细微变化,没再问下去。

后来的日志里,林这样总结自己的心理:“我的潜意识中确实有着一种想借助裙带关系上位的成分,可是我的自尊心又时不时把我给拉回来继续奋斗,形成了我矛盾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如今外界往往把目光集中在那些饱含情绪又不知所云的QQ状态上,却少有人知道,中山大学的“博济论坛”才是林的“主战场”。

在那里,他用一个账号总共发表了458个主题、13777个帖子,以至于“水友”们回忆起来“小钢帽”(林在论坛上的绰号)时,总记得那个图书馆机房里的身影,面前的屏幕上,永远打开着的论坛。

在这里,他可以尽情倾泻自己的无力感,尤其是来自与异性交往不顺的经历。

大二的林,还只是做些情感测试,在征友主题下跟帖,诸如“寻找射手座女孩”;到了大三,和一大批“水友”熟络后,他被称作“主题刷版王”,并逐渐不吝于展示自己的渴望与脆弱。

平日里不讲究穿着的林会在论坛询问,“暑假回家去找那个她约会,想打扮一下自己,怎么打扮好?”

这种询问通常没有下文,林会随后自己回复:“像我这种女生都讨厌我,我一走近她就走开的,怎么跟她聊天呢?”

高中时代尚能保护林的优等生光环,在大学里不再耀眼。在超越了一班一级的交友中,他被挫败感反复折磨。

一次聚餐上,他问一个女生的年级,对方让猜,猜不中就喝酒。几杯酒下肚,女生反问林的名字,他如法炮制,也要女生猜,不料女生当着许多人的面答:“我对你没有一点兴趣。”更打击林的是,“过了一会,有个帅哥过来了,MM主动跟对方报了自己的名字与年级”。

他在论坛上记录下这一切,并公布决定,“以后众多人物聚集的场合,我不会再和MM交流!——等她们来和我交流。”

到了大四,林已经熟练掌握了自嘲的武器,用来抵抗挫败。2008年的冬天,他在一番自问后对自己进行了概括,“有谁会喜欢我这个人?丑男第一、手无缚鸡之力、木讷、迂腐、时代的落伍者。”

即使故乡也无法提供慰藉。2009年的暑假,家乡又一次在练江上举行龙舟赛,那里有林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然而,在“惨不忍睹”的江水上,他面对一堆“生疏的面孔”。

“很多小伙伴都不知道跑哪去了,没有再联系过,船上每个人都是那么成熟,都已经是大人了——至少是在社会上穿行了,相比之下,觉得自己很单纯,不免有种在异乡的感觉”。

比赛中天降大雨,林回忆起小时候冒雨游泳的往事,激动得大笑大叫,但“每个人都带着种诡秘的笑容看着我——现实中,我是最讨厌那种笑的”。

故乡沦落为异乡,甩不脱异乡的林,逐渐用“闷骚”来定义自己,他引用书本上看到的段落来解释这个词:“生活使其有太多的郁闷,而生活本身及其自身习性却又阻止了其正常呐喊出来,于是,不正常的发泄就出来了,这就是所谓的闷骚。”

自卑、挫败、闷骚,被林严格限定在网络生活中,他为自己塑造了沉默、冷感的外壳,搭配上优异的成绩,现实中与他相识的人,很少意识到他内心的虚弱。

唯有一些散落的片段,显示在搬入寝室大半年后,林似乎在网络上显得更加冲动。

2012年夏天,他在微博上开始参与到几次网络争论。

发帖记录显示,当年7月23日下午,林连续两次用满是脏字的语言在别人的微博下辱骂韩寒及其粉丝。过了10天,他又在罗永浩的微博下,留下“裸泳浩,我×你妈”等字句。

他还在自己的微博上将木子美形容为“极品肮脏女,跟狗上床的饥渴女”。

那个夏天,林攻击的范围并不仅限于名人:在饭堂里,他“不经意”看了一位女生一眼,对方质问“看什么看”,还骂林“跟个娘们一样”。

“我随即说出我跟她母亲发生了关系。”林在微博上记录道。

但林并非是在研究生期间才使用这些恶毒的攻击。有同学回忆,本科时,因为跟同学发生争执,林连续给对方发了十几条“恐吓短信”。

与此相似,2009年夏天,在一次医院实习中,林与本科室友起了口角。一年后,已经毕业的林申请了一个新的QQ号,并冒用另一同学的名字,在网上大骂这位同学——“尽是些难以启齿的脏话”。

同学总结说,“他记仇,但绝不轻易外露。”

4.32012年底至2013年初

回过头看,2012年底至今的几个月,正是林集中面对人生最多压力的时候。

一向努力上进的林头一次与导师发生了摩擦,因为觉得“遭到了压榨”。

他依旧处理不好与女性的关系,对女性的不友好言语难以平静,即使在嘈杂的颁奖大会现场,都不敢多看旁边的女生一眼;

更重要的是,他面临新的前程,新的压力。他在多种选择之间彷徨,最终在1月份回到广州,参加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面试。

他在微博上记录,“10进6,其中6博士4硕士,面试时刚好排在最后,与前面9位正装出席者相比,我的橙色羊毛衫显得我极其渺小,领导们都不瞧我。”

事实上,林无处安放的自卑感再一次扭曲了现实。医院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也看到了林的微博,不理解林为何有这样的感受,“当时几位领导对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虽然一同面试的人里,一半以上是博士,但其实对他影响不大,一是他自身条件优秀,另一方面,医院影像科比较缺人,他的专业非常对口,所以他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

不久后,医院初步表达了录用林的意向,正在等待林把签好字的三方协议寄来,这并未打消他的全部顾虑。他告诉朋友,自己不怎么喜欢广州,也担心在新环境下的发展。

整个3月,似乎是林最为纠结的时段。27岁的他反复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来回观看一部叫做《鮀恋》的潮汕本土电影,仿佛在寻求自己回归家乡的理由。

在这部电影里,主人公碍于家庭宗族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想去苏州发展的念头,落叶归根,这让林获得了短暂的安慰:“挺好的,在选择与决定上,有很多能引起共鸣的地方。”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奋斗多年的学业,他觉得影像检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并不能真正地帮到患者。他在微博上写道:“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而且,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

这是4月8日,此时黄洋已命若游丝。林刚刚把一名未来的医生送上绝命之路,又仍在责难自己无法解除病人的痛苦。在林的性格中,自尊、上进、好强、善良的一半,始终没有停止与苦闷、自责、难觅出口的那一半的战争。

3天后,林被警方带走,林在那十来天里的微博被蜂拥而至的围观者反复咀嚼,尤其是一条关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影评。

这是一部台湾导演杨德昌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作品。主人公是一群生长在“眷村”的孩子,他们和父母一样失去了故乡,彷徨于形形色色的处世法则之间。在灰色的城市、浑浊的空气笼罩下,主人公——沉默而耿直的少年小四——最终捅死了他爱慕的女孩。

几乎和看待《围城》的方式如出一辙,林抛开了深沉的背景和复杂的逻辑,赞赏道,“勇敢倔强的少年,不带丁点娘炮,大赞,不然要青春来作甚!”还贴上标签,“带种的就来真的”、“出来混,就不要怕死”。

这像是对黄洋的宣战,只是此时的黄洋已入院3天,无法应战。有政法系统知情人士认为,作为长期使用N-二甲基亚硝胺的医学高材生,林不可能不清楚用药的剂量,对于黄洋的死,他难逃其咎。

这场延续多年的、一个人的战争以殃及无辜、毁灭自己的方式结束了。

4月17日,黄洋去世次日,421寝室的幸存者和见证者葛林发布了新的QQ状态:责人易,非己难。

5情感生活编辑本段

2010年,林被免试送入复旦大学,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攻读硕士。林无疑是带着期待来到上海的。2010年暑假,他不仅勉励自己锲而不舍,要追求“阿甘的奔跑”,也憧憬着迟迟不来的爱情。

他一边自我安慰,“吾乃平常人,岂可有甚者,意图结交美色”,一边又思索起《围城》。林把钱锺书的名作与《三国演义》并列为他最喜欢的小说,最令他牵挂的是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的感情生活。

“是支持方鸿渐应该顺势娶了苏文纨,还是应该照小说里的去追求他的真爱呢,后来想想,也只有我这种毫无恋爱经历却又经常幻想的人才会有这种傻B问题,就作罢了。”2010年8月,林在网易博客上写道。

他详细填写了博客的个人资料,“喜欢的名人”是“周恩来”,“喜欢的音乐”是“交响乐”,人生格言则为“是你的终究会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之后也可以是你的”;在感情状况一栏,他填了单身。

这项状况一度改变,读研第一年,林谈了个医学院的女朋友。但林的爱情观被他在学生会的同事形容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恋情很快告吹,林依旧是那个与女生交往时难抑自卑的年轻人,他很快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学业中。

6人物评价编辑本段

在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期间,林森浩依然保持不错的成绩,并在研究生学生会担任干部,校友对他的描述仍大多是“阳光、开朗、热情”。

林森浩的高中同学小吴表示,林高中时待人真诚、和善,但性格比较安静,很腼腆。大学期间也没有恋情,直到确定好工作,才有了想交女友的意愿。不过,林森浩有时候有点古怪,不太顾及别人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活在自我的世界中,“会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跟同学一起玩,他不打招呼就跑了。但他对朋友还是好的,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帮你。”

参考资料:

1.复旦投毒案宣判 被告人林森浩一审被判死刑. [2014-2-18]

2.上海法院正式受理复旦投毒案 犯罪嫌疑人被控犯故意杀人罪

3.复旦投毒案宣判现场:被告父亲听判决时大叫. [2014-2-18]

4.“复旦投毒案”:得知林森浩获死刑 母亲发心脏病. [2014-2-2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1292.html

更多阅读

赵作海,佘祥林,聂树斌案深层次思考 赵作海

  佘祥林案尚有余波, 聂树斌案也迷雾未消, 突然又冒出一个赵作海。明显雷同的情节,一演再演。凶手明明已经被枪毙了,突然又冒出一个真凶,受害人本来已经死亡了,有的甚至连尸体都已经找到了,十来年以后,死人却突然复活。从南到北,湖北、河南

林书豪是中国人还是台湾人 林书豪台湾人

北美大陆的篮球场上,林书豪刮起一阵狂风。越过浩瀚的太平洋,化作漫天口水。发扬中华民族攀附名人的深厚传统,台海两岸争先恐后认亲戚。一边说林书豪是中国人,一边说林书豪是台湾人。正抢得热闹,铁杆台独不嫌绕口,插进来说林书豪是台湾人不

试从面相学解读复旦投毒案 复旦大学投毒案

一、前言:我为何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林森浩以故意杀人罪获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面对面》董倩争取到了宝贵的三十分钟,用以采访这位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年轻人——当年

声明:《复旦投毒人林森浩 林森浩投毒案原因揭露》为网友满地离人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