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岁少女杀手——玛丽.贝尔 罗斯玛丽的杀手

玛丽的日记:

  “拜恩·豪没有妈妈,所以即使他死了,也不会有人为他难过。”

  “是否有罪的关键在于你会否撒谎。”

  “我杀了人,现在我可以回家了。”

  “我们杀了马丁·布朗这个小杂种。”

  “杀人并不是那么坏的一件事,我们每个人总会有死的时候。”

  “想象自己是如何杀死一个小男孩,然后到处宣扬,难道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吗?”

年仅10岁的小玛丽是一只狡猾的“小狐狸”,她杀死了两个3岁和4岁的小男孩,却装出一副可爱纯真的脸孔。玛丽每次杀死小男孩后都跑去向死者亲人“报告”死讯,故意带他们去找尸体,笑嘻嘻地跟着别人围看棺材,然后兴奋地叫嚷自己就是杀人凶手。但是没有人相信她。

  她是一个漂亮的英国女孩,她拥有惊人的高智商和幻想力。她是天生的混世魔女,还是后天环境造成的一个悲剧?但无论如何,她只是一个10岁的小女孩。

  “你是在找拜恩吗?”小玛丽·贝尔问拜恩的姐姐柏特,着急的柏特正到处寻找至今还没回家的弟弟。拜恩是一个只有3岁大,长着一头金发的小男孩,生性乖巧的他一般只在家附近玩耍。小玛丽和她的好朋友罗拉主动请缨,两人热心地领着柏特这里看看,那里找找。现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玛丽和罗拉知道拜恩究竟在哪里。

  玛丽把柏特带到小孩喜爱聚集玩耍的铁路旁。不知为什么,柏特突然有一股不详的预兆。她想起不久前这附近也曾经死过一个小孩。突然,玛丽指着铁路旁的一堆烂砖碎瓦,对柏特说:“拜恩可能就藏在那里面玩。”

  实际上,小拜恩的尸体正是躺在这堆瓦砾里面,玛丽就是想让柏特自己过去,亲眼目睹弟弟的尸体。但柏特坚持不肯去,并回家了。就在当天夜里的11点多,警方在那发现了小拜恩的尸体。

  小拜恩被发现的时候全身都是伤痕,他是被扼死的,身旁的草丛中躺着一把破剪刀。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敞开的小腹上被一片剃刀刻了一个“M”字母。

  就是在这个1968年的夏天,距离伦敦440公里远的斯哥特伍德发现了一件震惊英国的儿童谋杀案。警方马上把嫌凶的可能锁在当地几个小孩身上,他们想起前不久小马丁的突然死亡。

  10岁的玛丽和13岁的罗拉也在被怀疑的小孩当中,谋杀案发生后,玛丽的行为变得很古怪,而罗拉就异常地兴奋。她们老是不停地笑,似乎拜恩的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凶手很可能就是玛丽和罗拉二人中的其中一个。

  小拜恩的葬礼在8月7日举行,警官多森当天一直留意着玛丽的举动,希望能从她的表现和反应中得到蛛丝马迹。

  “我看见她站在棺材旁边一直在笑,还因为兴奋不停地搓着双手。”

  多森对这个小女孩感到毛骨悚然,他决定要及时行动,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人物。

  罗拉向警方称:“玛丽告诉我她杀死了拜恩,还带我去看拜恩的尸体。”但玛丽警告她要保守秘密,不许告诉任何人。警方当即拘捕了玛丽。玛丽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着一头黑发和一双锐利的蓝眼睛。被抓的玛丽刚开始显得有点惊慌失措,但马上就恢复了镇定。她否认杀死了拜恩。

  警察开始套玛丽的口风。“有一个男人说当天曾看到你和罗拉在铁轨附近。”

  “那这个人的视力一定得很好才行。”

  “为什么一定得有好视力?”警察抓住了一个破绽马上追问。

  玛丽马上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她眨巴眨巴着眼睛说:“因为——视力好才能看到当时根本不在场的人。”负责审问的警官认为玛丽是一个非常聪明狡猾的女孩,她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以下是玛丽的口供:

  “那天,我、罗拉和拜恩三人在铁轨附近玩,后来不知怎的罗拉和拜恩突然打起架来,失去理智的罗拉像疯子一样掐着拜恩的脖子,还扯着他的头撞,我极力劝阻,她反而向我大吼。拜恩的脸逐渐发青,最后发黑。我跟罗拉说,这件事可是跟我没关系的。罗拉就威胁我说,如果你敢说出去,我就以同样的方法对付你。她回家后还笑嘻嘻地对我说,这是第一次杀人,但不会是最后一次。

  后来,我和罗拉帮柏特找拜恩,我本想让柏特发现尸体的,但罗拉坚持说拜恩不会在那里。拜恩的尸体被发现后,罗拉曾问我愿不愿意和她逃跑,我说我不愿意。”签字:玛丽·贝尔

  玛丽·贝尔的口供中有一部分是真实的,但大部分是编造出来嫁祸罗拉的。玛丽和罗拉都以谋杀的罪名被起诉,玛丽显得很平静,但罗拉就非常生气,她诅咒说要报复所有人。两个未成年的女孩涉嫌谋杀的案子震惊了英国国内,并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目光。

  现场二:4岁马丁神秘死亡

  自拜恩被谋杀后,警方重新审视另外一个小男孩马丁·布朗的死亡原因。实际上,马丁死后,玛丽曾做出一些非常古怪的行为。她曾经尖叫着说自己是杀人凶手,但却被其他同学取笑。

  即使是在马丁和拜恩之前,其他孩子也曾受过玛丽的伤害。一个3岁的男孩被她推下楼梯,头部血流不止。第二天,玛丽和罗拉又再次袭击3个女孩,其中一个女孩说玛丽用手狠劲地扼她脖子。10天以后,小马丁就被杀了。

  小马丁的尸体是在一间房子的地板上被发现的,血和唾液从他的嘴角流出来。后来,人们发现玛丽和罗拉朝着这座房子走来,玛丽说想带罗拉来看看马丁的尸体,当然,她们马上被大人轰走了。

  然后,玛丽和罗拉两人去向马丁的阿姨报告马丁的死讯,还向她详细描述马丁死时的恐怖样子。玛丽对已经被吓呆的阿姨说:“我可以带你去看马丁的尸体。”

  但玛丽和罗拉似乎还是觉得不够过瘾,她们故意去骚扰马丁的阿姨,不停地刺激她:“马丁死了,你感到难过吗?”“你想念马丁吗?”“你有没有为马丁哭过?”然后她们就咯咯地发笑。阿姨最终忍无可忍,命令她们俩滚出去。人们认为这只是两个爱恶作剧的小女孩。

  马丁的母亲也同样遭受过这两个“小魔女”的作弄。“玛丽敲门,微笑着说她想找马丁,问马丁在不在。我告诉她马丁已经死了。”她说:“我知道马丁已经死了,我想见棺材里的马丁。”然后不怀好意地坏笑。马丁的母亲被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惊得无言以对,她把玛丽赶出去,砰地关起大门。

  5月27日,警察在玛丽的家里找到了一些惊人的发现,那是玛丽写下的一些只字片句。

  “我杀了人,现在我可以回家了。”

  “我们杀了马丁·布朗这个小杂种。”

  “以前就曾经有一个男孩的尸体也是那样地躺着。”

  警察把这些字条带回警局,但开始只把它们当作一些恶意的玩笑。玛丽后来说自己写这些字句只是为了好玩。

  马丁死的那一天,学校上图画课,玛丽在作业本上画了一个小男孩,姿势和小马丁尸体被发现时的姿势一模一样,旁边还画了一个药瓶,上面写着“药片”二字。然后,图画下面的作文是这么写的:“星期天,我和罗拉从小径上走下来,看到有许多人围绕着一间白房子。我们走上前去问怎么回事,原来里面躺了一个死了的男孩。”但是,玛丽的这篇作文并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她只是认为玛丽的作文取材了马丁的死。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小拜恩被杀之前,玛丽曾经去找过拜恩的家人,说要告诉他们一个“天大的秘密”。玛丽说:“罗拉扼死了马丁。”为了演示罗拉是如何扼死马丁,玛丽抓住自己的喉咙吐舌头一副窒息的样子作亲身示范。几天以后,小拜恩就是这样被扼死的。

  只有10岁的小玛丽似乎是一个天生的老手,她先“刊登”“杀人广告”,事后又公开承认自己是凶手,就这样既亦真亦假又轻轻易易地杀死了两个男孩。

  “流泪是软弱没用的表现”宁坐牢也不博取同情

  玛丽和罗拉被关起来的第一天就把拘留室闹得天翻地覆,两个小姑娘隔着铁门互相臭骂对方。门卫还听到玛丽一度凶狠地咒骂自己的母亲。

  玛丽从小爱尿床,所以她对睡觉有一种恐惧感,因为害怕自己又把床弄脏。而每一次她尿床,母亲都会极尽其事地羞辱她,把她尿湿的床单晾出去给邻居取笑,甚至把她的头按到尿壶里。

  在玛丽被拘留期间,门卫对这个小女孩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把玛丽形容成一个自负、聪明并且狡诈的女孩。他们常常会被玛丽的言语惊住。有一次门卫给她找来一只小猫作伴,她却狠命地掐着猫的脖子泄愤。玛丽的身上似乎有一种天性的残忍,她承认自己喜欢欺负和虐待小东西,因为他们无力反抗。玛丽还称自己想当一个护士,因为可以把针筒狠命地插进别人的身体。

  1968年,玛丽和罗拉被带到法庭上进行审讯,庭上挤满了媒体记者。主控律师一开始便指出,谋杀拜恩和谋杀马丁的是同一个人。

  法医报告也显示,在拜恩和马丁的尸体上都发现了玛丽的衣服纤维,此外在拜恩的鞋子上也发现罗拉的衣服纤维。

  尽管关于罗拉是否有罪还存在疑问,但从没有人质疑玛丽是凶手。关于玛丽,唯一存在的争论是,她究竟是一个患有后天病态的小女孩,还是一个天生的“魔鬼”?

  但也有人认为,不称职的父母应该为玛丽的所为负上责任。玛丽的父母在庭上如同表演,一会儿大哭大闹,一会儿歇斯底里。而陪审团注意到,每当父母哭闹的时候,玛丽总以一副憎恶的眼神注视着他们。

  玛丽的父亲比利·贝尔,家中的孩子在外人面前称呼他作“叔叔”,这样他们家就可以不断领取政府补贴的单亲家庭救济。比利是一个惯贼,而母亲贝蒂则是一个妓女,常常为了拉生意而不在家住。当地“居委”都不清楚贝尔家的底细,印象中只觉得这是一个毫无温暖可言的空壳,唯一感到有生命气息的是门口那条狂吠的狗。

  但玛丽对自己的家庭情况只字不提,如果她在法庭上说出幼年经历及其在家中所受的虐待,如果她表现得可怜软弱一点,她很有可能得到法官的同情。经验丰富的儿童心理学专家奥顿认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像玛丽一样倔强的小孩,她非常的复杂、聪明、冷酷,而且很危险。

  在玛丽被审讯的过程中,她如同一个久经法庭的老手,冷静、早熟的行为让陪审团对她产生不了一丝的怜悯之心。

  而罗拉就不一样,她的表现和反应更符合一个未长大的小女孩的身份,她表现出一种恐惧和惊慌失措的孩子气,还常常被吓得大哭,但玛丽就视流泪为软弱没用的表现。罗拉的辩护律师竭力把罗拉说成是一个淘气、爱恶作剧的女孩,她只是因为爱玩被扯进了玛丽的案子中。

  在宣布结果的前一天,玛丽在拘留所里问门卫“未成熟”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她说:“律师说罗拉没有我早熟,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因为我看上去聪明一点,所以罪名都落在我头上?”然后她又问:“将有什么最坏的事情发生在我的身上,他们会吊死我吗?”

  尽管玛丽和罗拉互相指责推卸,但这两个小姑娘之间似乎存在一种难测的关系。在法庭审讯过程中,法官注意到,她们俩的表情、反应常常惊人地相似,但目光中又相互仇视。每当听到对方指控自己的时候,就会变得异常狂怒。最后法庭不得不让两人轮流上庭。

  当被问及是否害怕罗拉报复的时候,玛丽不屑地回答:“她不敢,因为我会给她更厉害的颜色瞧瞧。”

  当案件的审讯接近尾声的时候,玛丽已被人们定性为一个“魔鬼”,而可怜的罗拉则是“愚昧的受害者”。陪审团认为,罗拉的智力相对低下,但玛丽则是完完全全的病态,具有攻击性、残酷、邪恶,毫无愧疚感,同时拥有高人一等的智力和可怕的聪明。

  陪审团经过不到4小时便得出一致裁决,罗拉罪名不成立(当听到宣判无罪时,罗拉全身发抖),而玛丽杀害拜恩和马丁罪名成立,被判处“终身拘留”。“终身拘留”实际上是一种不明确的刑期,它有可能是终身监禁,也有可能是被关几年后放出来。当听到判决结果的时候,这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终于忍不住哭了。“我已不是当年的坏女孩”混世魔女当上了母亲

由于玛丽是未成年人,监狱和精神病院都不适合她,最后她被安置在一间全部关押男孩子的少管所。但这对于一个将要在那度过其青春期的女孩来说很不适合。

  这间少管所叫“红河堤”,这是一个闻名全国的教养院,里面不仅设施齐备,而且教员的素质很高,这里曾改造过不少的少年犯。

  玛丽的母亲倒是常常来看玛丽,但她每次都抱怨玛丽让她变成了杀人犯的母亲有多羞愧。她甚至向英国的小报兜售玛丽的故事,并怂恿玛丽在牢里写一些信或者诗之类的东西,然后拿去报纸上发表。刚开始,玛丽经常和少管所里的男孩子打架。玛丽曾经控告所中的一名舍监性骚扰,但没有人相信她的话。到了1972年,玛丽16岁,她被转送到一间成人监狱。

  从全是男孩的少管所转到清一色的女犯监狱,玛丽得重新适应。1977年,玛丽从监狱里逃了出来,不过,很快又被抓住了。在短暂的逃狱日子里,玛丽和一个男人发生了爱情,这个男人后来把他和玛丽的故事卖给了报纸。

  牢狱似乎真是一个感化之地,玛丽在这里改头换脸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玛丽说自己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杀人的坏女孩。但是,一个从小冷酷无情的人真的有可能变好吗?难道真的像小说里写的“道德被突然唤醒”吗?仇恨社会的人一般都是演技很好的演员,以掩饰他的表里不一。

1980年5月14日,玛丽出狱了(她那时23岁)。出狱后玛丽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托儿所,但她的监管人认为这份工作不适合玛丽。然后,玛丽去当了侍应生。

  不久,玛丽怀孕了。怀孕的消息让玛丽让她想起了拜恩和马丁,12年前杀害孩子的人如今变成了母亲。她也可以当母亲吗?

  玛丽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孩子在1984年诞生了。

  玛丽称是孩子使她懂得了自己以前的罪恶,“假如说我小的时候是个魔鬼,但现在的我已经完全是一个正常人了。”法庭允许了她想当母亲的要求。在法律上,玛丽是一个在监管下的在家服刑犯,直到1992年。

  玛丽从一个儿童杀手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慈爱的母亲。就像一位传记记者所说的,玛丽有两个人,一个是幼年时的玛丽,一个是成年以后的玛丽。但玛丽的转变速度似乎太迅速,她常常在外人面前表现她的痛苦和愧疚,但反而引起别人的怀疑。

  玛丽对自己小时的犯罪并不完全承认,她把它解释为一次意外和一种无意识的冲动。“当时我和妈妈吵了架,第一次还了手。当我把手掐在马丁的脖子上时,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把他当作了泄愤的对象。我不是故意伤害马丁的,我为什么要杀死他?他只不过是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小男孩。”

  但玛丽暗示罗拉应该为拜恩的死负责,“她装出一副可怜样,谁都相信她”。

  这么多年来,玛丽的母亲贝蒂一直被指责是造成玛丽少时杀人的罪魁祸首。玛丽的童年就像一个噩梦,她多次被母亲抛弃。贝蒂把玛丽送给亲戚、收养者,但都不成功。玛丽两岁的时候已经养成了孤僻、冷酷的性格,每次贝蒂打她的时候,她都不哭,而是用小小的眼睛憎恨地看着母亲。玛丽5岁时曾亲眼看见她的一个小伙伴被车撞死的情形,这在她脑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幼儿园的玛丽非常顽皮好斗,没有孩子愿意和她一起玩,也没有人敢欺负她。

  当年审讯期间,儿童心理学专家奥顿博士就认为小玛丽是典型的病态精神病。

  长期缺乏与人的感情交流养成她极度冷漠的性格,因此,当她杀人以后,没有流露出一丝愧恨、焦虑,也没有眼泪。杀死两个小孩子对于玛丽来说只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两桩案子中,我没有发现任何杀人动机。”奥顿说。

  当年杀死拜恩后,玛丽似乎没有任何得到满足的迹象,她的暴力倾向依然如旧。假如不是东窗事发,等她长大后,有没有可能变成又一个令人闻之丧胆的杀手?

  尾声:《听不见的哭声》

当祖母了

玛丽在1998年出版了她的自传《听不见的哭声》。这本书出版以后,引起了英国国内的激烈争论。许多人批评,这些满身罪恶的人竟然还能靠贩卖自己的故事发财,就连英国首相布莱尔也公开指责玛丽的无耻。但玛丽不这么认为,十几年来,小报一直对她的小道消息孜孜不倦,她希望完全公开以后,人们就会对她失去兴趣。

  尽管得到了一大笔稿费,但玛丽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新书面世后,她十几岁的女儿才知道她母亲原来是一个声名狼藉的杀人犯。但玛丽说女儿现在已经接受了她的过去,并原谅了她。女儿问她:“妈妈,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你那时侯还那么小,比我现在还小。”

  或许《听不见的哭声》的价值在于让人们对青少年犯罪和暴力倾向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从某一个角度来说,玛丽是我们审视这一现象的一个视角。

十岁少女杀手——玛丽.贝尔 罗斯玛丽的杀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1583.html

更多阅读

《福尔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读后感 血字的研究读后感

在刘老师发的必读书目中,我看到了《福尔摩斯探案集》这一本书。家中正好有,于是,就读了几张。其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血字的研究这一篇。血字的研究主要说了夏洛克福尔摩斯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超乎常人的观察力。破掉了两期有关摩门教和爱

关于福尔摩斯的十大误解 重大误解

我们都听说过夏洛克·福尔摩斯,在世界上大多数人眼中他是有史以来最厉害的小说版侦探。他深受欢迎,甚至有一整个协会都致力于夏洛克福尔摩斯粉丝小说的创作,有时候还假装他真实存在,称之为贝克街小分队。如此流行的人物,人们有所误解也在

福尔摩斯最后的舞台——坐火车游瑞士7 大侦探福尔摩斯

福尔摩斯最后的舞台?这里就是迈林根——那一年,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游历到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看着高山上飞流直下的瀑布,被这里的自然景观所震撼,心中生出终结《福尔摩斯探案集》全集的念头,于是,福尔摩斯在他的笔下有了《最后一案》,他

声明:《十岁少女杀手——玛丽.贝尔 罗斯玛丽的杀手》为网友简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