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给现代教育的启示:教育怎可生搬硬套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第25集故事《华人洋服》描写的十分精彩,对人物刻画也很到位。老大老二在满月酒的宴会上把喝了洋墨水的陈五斤的洋服给拉扯坏了,陈五斤让他们赔,甚至把告示都贴到书院的大门上,没有钱的老大老二可犯了愁,还是惠英果断拿出钱帮他们,几个人凑了60块大洋赔给人家,把破衣服要回来,老大老二都想把洋装补好了给自己穿,先生调解,一三五老大穿,二四六老二穿,星期天洋装休息。
老二穿着补好的洋装在院子中得瑟,结果被孩子们取笑:少了手帕、少了怀表、少了拐棍、少了礼帽、脚上没皮鞋、嘴上没雪茄、眼上没眼镜、手上没手套。“少了那么多样,那我不像尖头曼了?”老二问。“完全不像——尖头曼!”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老二是想穿着洋装自己肯定就是尖头曼了,可是没有喝过洋墨水的他,根本不知道洋装只是西洋套装里的一件,还有很多的搭配和佩饰。没有那种文化背景是不知道衣服的学问的。
反观我们现在的教育有着同样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不断席卷国内市场,报刊杂志、影视作品、娱乐综艺在国内翻起一轮又一轮的热潮。许多家长和教师不加甄别匆忙地应用于孩子的教学实践中。看国外的孩子会弹钢琴就把孩子孩子送去学钢琴,看国外的孩子会油画就逼着去学油画,看国外的孩子会唱歌就逼着去学美声。完全不去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东西方文化的氛围不同。
当然如果孩子有艺术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花点力气去培养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如果孩子不感兴趣非要去“培养”岂不是扼杀孩子的命运和前途?生搬硬套可能不会像老二这样被笑话这么简单的事,孩子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很重要,如果不假思索替孩子画好了图纸,可能就会成为一张废纸。
我的邻居家有个小孩,他父母的朋友在国外,有一次回来聚会,朋友的孩子在聚会上唱了一首歌,大家听了都很震撼,一个孩子怎么可以唱出这么优美的旋律?而且不要伴奏,节奏感很强。邻居听了很不服气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唱一首,于是去了原声,唱的很干瘪无力。邻居心中有一种羡慕嫉妒恨,但是他却没有向他的朋友咨询孩子为什么可以唱的这么好,而是聚会结束第二天就把孩子送到一个培训机构去学美声。
他只是简单地想唱的那么好,原因是在国外,国外唱歌当然都是美声。他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发育声音还没有完全转变,学习美声是不是稍显匆忙。其实后来了解到那个在国外求学的孩子在学校只是接受了一般的音乐教育而已。只不过国外很注重美育教育,有一整套学习的方法,学识谱、唱音阶、练节奏、分声部。很快就会掌握基本知识。因此在国外影视作品中,那些孩子弹起钢琴、吉他其他同伴很快融入进来,自动分声部演唱。另一点原因是在国外每个社区都有教堂,都有唱诗班,每次去祷告的时候都会自动分声部演唱赞美诗。这与国外的宗教文化也很有关。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给现代教育的启示:教育怎可生搬硬套
而国内,这么多年延续下来的教育习惯,一般不重视美育教育,因此这么多年来没有长足的发展,都是跟着老师后面学唱。往往出现考进音乐系还有不识谱、视唱练耳都不行的尴尬事情。
这个故事给我这么多的反思,我们在引进西方知识的时候是否对其文化底蕴要进行深刻地考察,领悟他国的文化,结合国内的实际。现在看来中国现代教育的理念观点都很先进,只是没有进行细化研究,与国际教育表面上似乎接轨了,但是在骨子里却还是老一套。就像老二一样只穿了洋装,却没有配套的服饰。语言动作上可以模仿,精神实质却依然落后。
《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每一集都有这样小小的故事,但是每一个故事都寓意深刻,是现代教育可以借鉴和反思的好素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3/171779.html

更多阅读

穿越千年的爱恋——《女娲传说之灵珠》 穿越千年的爱恋电视剧

又看完一部电视剧,还是又一部穿越剧,最近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层出不穷,最早的该追溯到十年前吧!从不太红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到一部《寻秦记》,后来几年又播出了《魔幻手机》、《神话》,到今年的可以不算穿越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和红遍大江

声明:《《中国孩子之学堂故事》给现代教育的启示:教育怎可生搬硬套》为网友小自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