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远方心声
《水浒传》阅读笔记
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扰扰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命无数。
霎时新月下长川,江湖变桑田古路。
讶求鱼缘木,拟穷猿择木,恐伤弓远之曲木。
不如且复掌中杯,再听取新声曲度。
译文
(看隐匿于书籍背后的,有多少俊逸潇洒胸藏万壑的儒雅人士。
他们单薄名利,不愁虚名,保持着冰清玉洁的情怀,谈笑风生,仰看明月圆缺变化。
前王与后帝,任凭他们评说,谁英雄,谁好汉,谁占有江山,还有那战国七雄,纷纷扰扰,拨乱春秋。
兴兴亡亡,一切都如杨柳一般脆弱,功名利禄,都似过眼烟云,虚无缥缈。
但见那无数成名人物,无数追逐名利人物,还有那无数背井离乡亡命天涯人物,结果到底又如何?
霎时间一轮新月已落下长江,江海湖泊也已变作桑林田陌来往道路。
真是惊讶那些人竟然到树上找鱼,到穷途末路还要去找依附之树的猿猴,受伤惶恐至深又把那弯曲之木也看作是弯弓。
不如暂且拿起手中杯,再来听又演绎出什么新的故事。)
这是明末杨定见序的袁无涯刻一百二十回《水浒传》的开篇文字,其形式像是一首词,但我没有查出它的词牌名。应该是后人的点评文字。我姑且称之为《水浒传》的开篇语。例如《三国演义》的开篇语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
引首
引首相当于契子,对后文的正式展开做一个铺垫,如同进入山区的一个平缓的斜坡,或者长跑前的一个热身运动,更是对后面事件的发生与发展作一个必要的原因上的说明,使人感到自然与合情合理。在读《水浒传》时,我们发现作者不仅对整部小说的发端做了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明,既是对后面每个事件的发生,发展与结果都做了比较完整的交代。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每个人被逼上梁山的背景都不同,整部小说更是刻画了四百多个活生生的人物,虽然详略有不同,作者都试图让人感到合情合理、真实,这正是这部小说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地方。
《水浒传》的引首部分先通过邵尧夫的一首诗说明了北宋之初,宋太祖一统天下、平定五代之乱后的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接着介绍宋仁宗时期的三登之世,北宋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然后根据《易经》中的物极必反,盛极而衰,乐极生悲的事物发展规律,而在嘉佑三年春间,爆发了瘟疫,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次症。作者先是把盛衰的转折点放在天灾上,由天灾而转到人祸上来,从而引出《水浒传》一段故事。
1,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
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
译文
(纷纷扰扰的五代离乱造成天昏地暗,宋太祖一朝拨云见日,又使天下一片光明。
生长百年的草木又沐浴着新的雨露,万里江山又恢复大一统。
寻常大街小巷里又挤满了穿着绮丽衣服的男女,亭台楼阁里又充满了管弦奏乐之声。
太平世界,人人安乐,事事无忧,到处是莺歌燕舞,奇花异草,日头升高,还沉溺在温柔梦乡。)
我们在读古典小说时经常可以发现作者为了增加文采或增加说明力度而引用前人诗词,或引用所流传的谚语。我们现今作为亦是如此。
2, 叹五代残唐天下干戈不息,朝属梁,暮属晋,正谓是:
朱李石刘郭,
梁唐晋汉周。
都来十五帝,
拨乱五十秋。(诗文)
3, 上合天心,
下合地理,
中合人和。
4, 文有文曲,
武有武曲。
5, 五谷丰登,
万民乐业,
路不拾遗,
户不夜闭。
6, 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
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
哄动宋国乾坤,
闹遍赵家社稷。(对偶句式)
我们在读古典名著时,除了可以达到娱乐的目的,沉浸在其特定的故事情节中去,获得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还可以获取一定的知识,提高人的文学修养,提高表达能力。古典名著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还是经典语言宝库。其中,包含着许多我们经常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中所使用到的词语,俗语,或诗文。除此之外,要想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不仅应该理解记忆这些词语,俗语和诗文,还应该学习它们的布篇某局的方式,篇章结构,详略的处理,人与事物的描写与刻画方法。在阅读《水浒传》时,我发现其中在对于人和事物描绘时,使用大量的对偶句式来增强气势,或进行细节的刻画。对偶句式节奏感很强,容易给人深刻的印象。这些也是行文当中的精彩部分,也是最容易被人引用的部分。对偶句式甚至成了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常见的就是对联、或称对子。在以后要更加注意这一点,以提高在这方面的修辞能力。
7,诗曰
万姓熙熙化育中,
三登之世乐无穷。
岂知礼乐笙镛治,
变作兵戈剑戟丛。
水浒寨中屯节侠,
梁山伯内聚英雄。
细推治乱兴亡数,
尽属阴阳造化功。
2010.8.19